第二節 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二)
第二節 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二)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孟德爾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試驗(a: 知道)。
(2)兩對相對性狀與兩對等位基因的關系(b: 識記)。
(3)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實驗,f2中的性狀分離比例(b: 識記)。
(4)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及其在實踐中的應用(c: 理解)。
(5)孟德爾獲得成功的原因(c: 理解)。
2.能力目標
(1)通過配子形成與減數分裂的聯系,訓練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2)通過自由組合定律在實踐中的應用及有關習題訓練,使學生掌握應用自由組合定律解遺傳題的技能、技巧。
二、重點•實施方案
1.重點
(1)對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
(2)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
(3)孟德爾獲得成功的原因。
2.實施方案
(1)結合減數分裂過程精講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及實質。
(2)使用掛圖、投影、多媒體進行直觀教學。
(3)使用表格進行歸納總結。
三、難點•突破策略
1.難點:* 對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
2.突破策略
(1)使用多媒體課件形象的體現由于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導致性狀的自由組合。
(2)應用概率知識讓學生理解不同配子的隨機組合,從而出現性狀比例9∶3∶3∶1。
四、教具準備:
1.豌豆雜交試驗掛圖;2.投影片;3.多媒體課件。
五、學法指導
本節內容與前面知識聯系非常密切,在教學中指導學生邊復習回憶所學內容,如減數分裂、生殖、發育、基因及基因對性狀的控制等,邊理解掌握孟德爾雜交試驗現象及解釋、測交驗證、本質等,最終理解外在現象和內在本質相統—的觀點,同時也為以后學習“生物的變異”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
六、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 教學程序
導言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孟德爾發現并總結出基因的分離定律,只研究了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但任何生物都不是只有一種性狀,而是具有許多種性狀,如豌豆在莖的高度上有高莖和矮莖;在種子的顏色上有黃色和綠色;在種子的形狀上有圓粒和皺粒;在花的顏色上有紅色和白色等等。那么,當兩對或兩對以上的相對性狀同時考慮時,它們又遵循怎樣的遺傳規律呢?孟德爾通過豌豆的兩對相對性狀雜交試驗,總結出了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二] 教學目標達成過程
(一)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試驗
學生活動:閱讀并分析教材p9。
教師列出如下討論題綱:
(1)孟德爾以豌豆的哪兩對相對性狀進行
實驗的?
(2)fl代的表現型是什么?說明了什么問題?
(3)f2代的表現型是什么?比值是多少?為什
么出現了兩種新的性狀?
(4)分析每對性狀的遺傳是否遵循基因的分
離定律?
學生展開熱烈的討論并自由回答,教師不
忙于評判誰對誰錯,出示掛圖“黃色圓粒豌豆
和綠色皺粒豌豆的雜交試驗”,對實驗過程和
結果進行指導分析:
(1)相對性狀指同一生物同一性狀的
不同表現類型,不能把黃與圓、綠與皺看
作相對性狀。
(2)fl代全為黃色圓粒,說明黃色對綠
色為顯性,圓粒對皺粒為顯性。
(3)f2代有四種表現型:黃色圓粒、黃
色皺粒、綠色圓粒、綠色皺粒,前后代比
較發現,出現了親代不曾有的新性狀--黃
色皺粒和綠色圓粒,這又恰恰是兩親本不
同性狀的重新組合類型。這四種表現型比
為9∶3∶3∶l,恰是(3∶1)2的展開,表明
不同性狀的組合是自由的、隨機的。那么,
孟德爾是如何解釋這一現象的呢?
(二)對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