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小豌豆(精選4篇)
一顆小豌豆 篇1
[教學目標]
1、自學生字詞語,積累相應的詞句,如書中所出現的abb式詞語。
2、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繼續培養邊讀邊思的習慣,知道小豌豆發芽、生長、開花,給病女孩帶來了無限的愉快和生機,感受小豌豆有理想、樂觀、熱情、樂于助人的精神。
3、會照樣子,寫兩句概括寫和具體寫相結合的句子。
4、會續編童話故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了解作者。
1、 學生介紹讀過的安徒生童話。
2、 介紹安徒生。
安徒生是丹麥19世紀著名童話作家,世界文學童話創始人。他生于一個貧苦鞋匠家庭,當過學徒工。從事創作的40年間,共計寫了童話168篇。安徒生的創作可分早、中、晚三個時期。早期童話多充滿幻想、樂觀的精神,代表作有《海的女兒》、《丑小鴨》等。中期童話,幻想成分減弱,現實成分相對增強。在批判丑惡、歌頌善良中,表現了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憂郁情緒。代表作有《賣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后》等。晚期童話比中期更加面對現實,著力描寫底層民眾的悲苦命運,揭露社會生活的陰冷、黑暗和人間的不平。作品基調低沉。代表作有《柳樹下的夢》等。
3、仔細讀介紹,加深對安徒生的了解。
師:一顆小豌豆屬于安徒生早期作品,它有什么特點呢?
4、出示課題。
過渡:課文寫了五顆小豌豆,這五顆小豌豆想要干什么呢?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內容。
1、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說一說:這五顆小豌豆分別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
(1)讀準下列疊詞的讀音。
綠瑩瑩、懶洋洋、滴溜溜、笑吟吟
(除了“滴溜溜”的“溜”讀第一聲以外,“綠瑩瑩”的“瑩”、“懶洋洋”的“洋”、“笑吟吟”的“吟”都讀第二聲。)
(2)談談對五顆小豌豆的印象。
三、研讀課文,感受小豌豆有理想、樂觀、熱情、樂于助人的精神。
(一)學習課文1—8節,了解五顆小豌豆不同的志向。
1、自由組合演演五顆豌豆的對話,注意說話時的語氣。
2、分小組表演,評價。
過渡:小房子打開了,五顆豌豆開始了自己的征程,第五顆,那顆最小的豌豆一心想著做好事,它做了什么好事呢?
(二)學課文10-20節
1、輕聲讀10-20節,用一句話說說小豌豆做了一件什么好事?
板書:小姑娘(恢復健康)
2、小豌豆怎樣使一個快要死了小姑娘恢復了健康呢?我們來看它說的那句話。
出示:
“ 我就想著給人家做件好事嘛。我讓你看到綠色的葉子,讓你看到嫩黃色的花,你跟我一樣,長呀,長呀,長得好起來了,我就非常高興了。”
(1)讀句子,把它讀通順。
出示練習:
“ 我就想著給人家做件好事嘛。我住在了 , 我讓你看到綠色的葉子,讓你看到 ,讓你看到嫩黃色的花,你跟我一樣,長呀,長呀,長得好起來了,我就非常高興了。”
(2)你從小豌豆的生長過程中感受了什么?新課標第一網
(3)想看看小豌豆怎樣猛勁兒長嗎?出示動畫。
(4)聯系生活中你看到的植物的生長過程以及課文15節內容,想象小豌豆生長的場面。
(5)總結:小豌豆不屈不撓地生長著,它旺盛、蓬勃的生命力讓小姑娘的心情也隨之變化了。
3、出示:“ 我就想著給人家做件好事嘛。我住在了你窗臺的裂縫里,我讓你看到綠色的葉子,讓你看到我猛勁兒長,讓你看到嫩黃色的花,你的心情就 ,你跟我一樣,長呀,長呀,長得好起來了,我就非常高興了。”
4、用“——”劃小姑娘心情高興的句子。
出示:
(1)小姑娘看著小豌豆猛勁兒長,笑吟吟地說:“小豌豆啊小豌豆,你長得真快,我也會跟你一樣,長得又快又好。”
(2)一天,小姑娘清早醒來,朝窗外一看,樂得叫了起來:“呀!小豌豆開花了!”
(3)這一天,小姑娘高興極了,她扶著窗臺,慢慢地,慢慢地,竟站了起來!
5、選擇一句讀出喜悅的心情。
6、小姑娘的病好了,她會怎么感謝小豌豆呢?同桌演演小姑娘和小豌豆的對話。要注意的是:小姑娘的話是要自己想象的。
四、小結復習,了解作者的寫作手法。
1、課文開始提到了五顆小豌豆,為什么作者只寫一顆小豌豆呢?
(那粒飛進窗臺上裂縫里去的豆粒的經歷,是最值得稱贊,因為它發芽、開花,給窗子里躺著的一個生病的小女孩帶來了愉快和生機。)
2、從本篇課文感受安徒生早期作品的特點。
(早期童話作品多充滿幻想、樂觀的精神)
3、小姑娘的病好了,她會怎樣向小豌豆表示感謝呢?
五、拓展作業。
1、抄寫詞語:綠瑩瑩 懶洋洋 滴溜溜 裂縫 厲害 笑吟吟
2、展開想像,其它四顆小豌豆的命運會怎樣?選擇其中一顆,續編一個豌豆的故事。(選做)
附板書:
9、一顆小豌豆 ——————小姑娘(恢復健康)
住在裂縫 快要死了
長出葉子 心里真高興
猛勁兒長 自己坐起來
開出黃花 站了起來
一顆小豌豆 篇2
文本細讀:
這篇文章講述了小豌豆希望能給人們做件好事,終于在發芽、長葉、開花的成長過程中,給屋內患病的小姑娘帶來愉快與生機的故事。作者以極富詩意的語言,展現了小豌豆的活潑與樂于助人的美好形象。文中小姑娘由“呆呆地”到“笑吟吟地”到“高興極了”,由“連坐也坐不起來”、“一動也不能動”到“臉色好多了”、“自己坐起來”,到“竟站了起來”的過程,正是愛的力量的體現。小豌豆的愿望不高,既不想跑得很遠,也不想飛得更高,更不愿整天的睡大覺,他只是希冀著給人們做件好事就高興了。正是這樸實平淡的愿望,包含了世間最美好的情感——以助人為樂,以奉獻愛心為美。是愛心讓垂危的生命煥發生機與活力,也正是因為擁有無私的愛,無論何時、何地,小豌豆都充滿了生機與朝氣,充盈著活潑與熱情。
全文無一愛字,但讀后,總有一股清新的氣息縈繞,有一絲從心底自然生成的感動,讓人回味,使人不由自主地隨小姑娘心情的變化而變化,隨小姑娘病情的好轉而歡樂,不由自主地因小豌豆的善良和愛而生敬佩之情。小豌豆的愛不驚心動魄,不蕩氣回腸,但卻潤物無聲,自由流淌。
本文讀后,讓人感到作者不是在寫故事,而是在講故事、說故事,那童稚的語言、極口語化的描述,使每一個孩子都能感覺到作者正坐在他們面前,娓娓地給他們講豌豆的故事:“時間一天天過去,豌豆莢慢慢的變黃了,豌豆也慢慢的變黃了”,“小屋子真的一下子打開了,五顆豌豆都滴溜溜地滾了出來”,“飛到了一座小樓的窗臺上,骨碌一滾,滾到一條裂縫里,那裂縫里有點兒泥巴,上面還長著青苔”,“猛勁兒長”,“可不是嘛,小姑娘的臉色好多了,她還能自己坐起來,坐上整整一個鐘點呢”……語言淺顯,但讓人如臨其境,如見其形。而“綠茵茵的,好像一間綠顏色的小房子……他們一排兒坐著,誰也不跑來跑去”、“ 春天到啦,樹枝該吐出小芽兒來了。小草兒也該從土里鉆出小腦袋來了”則完全從天真的兒童的角度,用兒童的眼睛、兒童的耳朵和兒童的心靈去看、聽和體驗,極富情趣,且充滿詩意,表現了兒童單純樸素的情感世界。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本課“茵、砰、芽、吟”4個生字,會正確書寫12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文本的內容,體會小豌豆為人們做好事的美好心靈。從而使孩子們懂得生活中不能沒有愛,愛是最偉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繼續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通過朗讀詩歌,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增強對文本的理解,培養學生要有愛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感受安徒生童話世界中的真、善、美,激發學生人人都要獻出一份愛心,生活會更幸福,世界會更美麗。
策略與方法:
合作交流,讀中感悟。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自學生字遇到不懂的記下來。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 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看(出示課件)五顆小豌豆從豆莢房子里跳出來,來到這個世界上,同學們想象一下會有什么故事發生呢?
(學生們暢所欲言)
同學們想不想知道到底發生了什么故事?
請同學們打開書122頁,讀一讀吧!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學生自由讀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問老師、問同學、查字典等。
2、用課件出示文中的生詞,指明讀,開火車讀。
3、用各種形式理解文中詞語。
如:“豆莢”、“青苔”、“綠茵茵”等詞語可以利用圖片進行理解。
如:“笑吟吟”、“懶洋洋”、“骨碌”、“滴溜溜”、等詞語可以讓學生用身體的語言表演出來,或結合文中的具體語境來理解。
對于其他詞語可以師生共同解決。
4、檢查讀文情況:
教師指名學生按自然段讀課文,聽者可以習慣性的進行評價。
三、聽讀課文、理清脈絡。
1、教師引導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圍繞著什么寫得?你有什么樣的印象或看法。
2、引導學生交流讀后的感受、印象或看法。
3、引導學生抓住自己觀點的支撐點,即文中語言文字的品位與理解。
四、品讀理解、質疑感悟
1:小房子沒打開前讀懂了什么?(教師引導,它們都有怎樣的愿望和理想?你最贊同誰的觀點?為什么?)抓住第五顆小豌豆的觀點,讓學生著重體會5自然段。特別是最后一句,讓學生充分理解小豌豆的品質。(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朗讀指導,抓住“神氣”“懶洋洋的說”“想了想說”等語氣助詞,讓學生邊體會邊充滿感情的朗讀)。
2、小房子打開后讀懂了什么?(教師引導學生體會,小姑娘的病那樣重,怎么好起來的?抓住重點的段落13自然段------最后讓學生弄清“小豌豆長大----開花-----小姑娘恢復-----痊愈
(1)引導學生體會文本中那些地方反映了小姑娘對小豌豆的愛?
(通過關鍵的詞句如:啊!是一顆小豌豆,長出小葉來了。笑吟吟的說,樂得叫起來等啟發學生想象當時小姑娘的心情,如:“驚喜”“自己有了生活的希望”“自己的病會好起來了”“快樂”等。朗讀時出“啊”“呀”的驚喜,笑吟吟的喜悅,引導學生,從內心讀出對小豌豆的深愛之情。
(2)引導學生體會文本中那些地方反映了小豌豆對小姑娘的愛?
(抓關鍵的詞如:長出小葉—長出豆藤-----猛進的長-----開出粉紅的花兒)
(3)你怎樣理解她扶著出臺,慢慢地,慢慢地,竟站了起來……這一段?此時小姑娘的心情是怎樣的?(小組內交流)(讓學生體會到:小豌豆的長大滿足了小姑娘的愿望,使她鼓勵起了戰勝病魔的信心,朗讀指導學生讀出驚喜的感情)
(4)整體回顧全文,美讀中品位始終所蘊涵的情感。
五、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認讀本課生字卡片,組詞,并說句子。
2、小組討論如何記憶字形,如何把字寫好看。
3、指導重點字的書寫。
六、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我們通過本課的學習,感受到了愛的幸福,愛的神奇,同時更感
受到奉獻愛是最崇高的、最偉大的。只要我們都獻出一份愛心。世界
將處處充滿愛!
小姑娘對小豌豆很感激,假如你是小豌豆,你會對小姑娘說些什么?
(寫在小本子上)
另外四個小豌豆又有些什么經歷呢?也寫一寫吧!
一顆小豌豆 篇3
教學目標:
1、自主認識本課生字新詞。
2、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小豌豆、在長葉、爬藤、開花的生長過程中給生病的小姑娘帶來的無限愉快和生機,贊賞小豌豆有理想,熱情,樂于助人的精神。
3、根據課文內容,展開想象,續編故事。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小豌豆長大了,小姑娘也慢慢地長好了”這句話的內涵。
2、理解小豌豆助人為樂的美好品質。
教學過程:
一、 談話激趣,引入新課
1、師:同學們,你們讀過安徒生的童話故事嗎?你最喜歡哪個故事,簡單地說一說吧。
小結:是啊,在童話世界里,一朵小花、一粒沙子、一顆星星都是一個神奇、有趣的故事。今天這堂課老師給大家帶來的是一顆小豌豆的故事。
2、出示課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了解豌豆們的不同心愿
1、五顆小豌豆各有各的愿望,他們的愿望都是什么呢?下面請同學們輕聲讀讀課文2-8節,讀完以后概括地說說它們的心愿。
(出示:的一顆它的心愿是 ,第二顆的心愿是 ,
還有兩顆的心愿是 ,最小的一顆它的心愿是 。)
2、師引讀小豌豆的愿望。
3、同學們,你們最喜歡哪顆小豌豆?
4、那么課文寫了這顆小豌豆做了件什么好事呢?
師板書: 幫助
一顆小豌豆————————小姑娘(恢復健康)
三、品讀課文,感悟小豌豆對小姑娘的鼓舞
1、師:小姑娘病得很嚴重,課文是怎樣描寫她的病情的?找到文中的句子劃下來。
2、齊讀12節
3、小豌豆怎樣幫助小姑娘的?請大家輕聲朗讀第11——19小節,同桌合作,完成表格。
4、朗讀描寫小姑娘高興的句子。
5、語言訓練:小姑娘對著小豌豆微笑,充滿感激地說:“ 。”
四、總結提升,抒發感情
1、齊讀最后一節
2、語言訓練:多么 小豌豆!它
五、拓展延伸
其他四顆小豌豆的命運會怎么樣呢?請同學們展開想象,續編一個童話故事。
一顆小豌豆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篇課文是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話故事,這個故事,首先發表在1853年的《丹麥歷書》上,講述了一顆小豌豆在一座小樓的窗臺裂縫里發芽、長葉、開花;房間里住著一位病得很厲害的小姑娘,小豌豆頑強的生命力,使小姑娘鼓起勇氣,戰勝病魔,小豌豆從中得到了快樂。學生通過閱讀,能感受到小豌豆的活潑、熱情、樂于幫助別人的精神。這種精神隨著的童話故事而自然的滲透在學生的心中,對學生人生觀的形成有很大的幫助。
關于這個小故事,安徒生在手記中寫道:“這個故事來自我兒時的回憶,那時我有一個小木盒,里面盛了一點土,我種了一根蔥和一粒豆。這就是我的開滿了花的花園。”
二、學情分析
學生即將畢業,但從他們平時的學習相處中,發現大多數學生很自私,對別人的困難很冷漠。希望通過本課的教學,學生們能從小豌豆助人為樂的故事中受到教育,學會關心,學會幫助。
通過四年多時間的學習,學生已基本具備了識字能力,教師只需對極少數易錯字稍作強調即可;在詞語的理解上,學生已學習了不少方法,可在課前通過相關的預習自學自主識字,在課堂中可分別就字詞的音形的難點和部分詞義可通過預習反饋加以檢測,當然一些重點詞語還需結合課文加以理解。
在閱讀方面,學生已掌握一些閱讀方法,也有了初步感知課文的能力。課前,教師可適當布置預習作業,促使學生借助原有知識儲備,有針對性開展預習工作。本單元教學目標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教學時需注重方法指導,并在課內加以落實。
在理解重點句上,學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難,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各種語言訓練,針對該年段學生思維深度、言語概述能力不強的特點,強化練習。最終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不僅僅是從內容到內容,而落到思維的訓練,語言的內化,情感的認同。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本階段的教學目標及本班實際,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小豌豆長大了,小姑娘也慢慢地長好了”
這句話的內涵。
方法與過程:
繼續學會在閱讀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養成邊讀邊思的好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小豌豆、在長葉、爬藤、開花的生長過程中給生病的小姑娘帶來的無限愉快和生機,贊賞小豌豆有理想,熱情,樂于助人的精神。
四、教學設計
這篇課文主要是讓學生通過理解,體會小豌豆用自己的長大滿足小姑娘的愿望,幫助小姑娘戰勝病魔的信心,表現小豌豆助人為樂的美好品質。研究教材制定教學目標后,我對教學進行了如上設計(詳見關于教案設計部分),設計時,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讀書和心靈交匯為主要教學形式,以讀為主線,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體會。本教學設計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注重情景創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根據本課的主題,在導入新課時,聯系學生的生活積累,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創設一定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時設置恰當的教學環節,引發共鳴,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學習氛圍中去。
2、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難看出,學生自主學習是課堂的主旋律。新課標強調過程的體驗,強化方法的習得。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字詞教學目標的達成主要通過課前預習,課內的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反饋,教學過程中,老師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讀文,自主識字,自我發現,大膽質疑,又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獨特體驗,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中共同探究、解決疑難。對于文本的深入理解,則通過文中多處細節描寫的研讀中漸次達成的。這個過程,需要學生精心閱讀獲得感悟,并通過規范的表達促使其思維的發展,加深文本的理解。更需要教師在學生個性化理解的基礎上,通過巧妙地引導,層層深入,不斷拓展思維的深度,拓寬思維的廣度。文中關于“你喜歡這顆小豌豆嗎?為什么?”這個問題,教師請學生完成閱讀新體驗3的填空練習:讀下面句子,想想劃線部分與后面句子之間是什么關系。再照樣子寫一寫(多可憐的小姑娘!小臉兒瘦瘦的,黃黃的,全身一點力氣也沒有。(1)多么可愛的小豌豆! (2) ! )先指導學生讀懂例句之間是概括和具體的關系,可以讓學生從課文中尋找內容或語句,補寫完整,第二句要學生聯系自己的聲活或閱讀,寫兩句同樣的句子。第二個問題:從哪些地主可以看出小姑娘“從心底里感謝他”?“小姑娘會對小豌豆說些什么?”指導學生想像練習:小姑娘對著小豌豆微笑,充滿感激地對它說:“( )”再讓同桌演一演小姑娘和小豌豆的對話,讓學生聯系課文,找出有關語句,學生進一步熟悉了課文,也突破了難點和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教學環節力求在學生充分研讀的基礎上,自主感悟,自覺內化,理解和感受文本所承載的價值內涵,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人格熏陶。
3、注重學生想象力、創新精神的培養
為了發展學生的思維,教學中提出了假如你是小姑娘,你會對小豌豆說什么?這一開放性的問題和“學編故事“這一拓展性作業,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精神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