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二)
學生活動:閱讀并分析教材p10。
教師列出如下討論題綱:
(1)孟德爾研究控制兩對相對性狀的基
因是位于一對還是兩對同源染色體上?
(2)孟德爾假設黃色圓粒和綠色皺粒兩
純種親本的基因型是什么?推出fl代的基因型是什么?
(3)f1代在產生配子時,兩對等位基因如何分配到配子中?產生幾種配子類型?
(4)f2代的基因型和表現型各是什么?數量比為多少?
學生討論、總結歸納并爭先恐后回答,教師給予肯定并鼓勵。
教師強調:
(1)黃色圓粒和綠色皺粒這兩對相對性狀是由
兩對等位基因控制的,這兩對等位基因分別位于兩
對不同的同源染色體上,其中用y表示黃色,y表示
綠色;r表示圓粒,r表示皺粒。因此,兩親本的基
因型分別為:yyrr和yyrr。
板圖顯示:
它們的配子分別是yr和yr,所以fl的基因型為yyrr,y對y顯性,r對r顯性,所以fl代全部為黃色圓粒。
(2)f1代產生配子時,y與y、r與r要分離,孟德爾認為與此同時,不同對的基因之間可以自由組合,也就是y可以與r或r組合,y也可以與r或r組合。
教師使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在動態中理解等位基因的分離和不同對基因之間的組合是彼此獨立的、互不干擾的。所以f1產生的雌雄配子各有四種,即yr、yr、yr、yr,并且它們之間的數量比接近于l∶1∶1∶l。
(3)受精作用時,由于雌雄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因此,結合方式有16種,其中基因型有9種,表現型有4種。
學生活動:自己推演黃色圓粒豌豆和綠色皺粒豌豆的雜交試驗分析圖解,并歸納總結f2代的基因型和表現型的規律,由一學生上黑板完成,結果如下左圖:
師生對f2代進行歸納,得出這樣的三角規律來。
a.四種表現型出現在各三角形中,如上右圖:
黃色圓粒(y—1)出現于最大的三角形的三角和三邊上(yyrr、yyrr、yyrr、yyrr);
黃色皺粒(y—rr)出現于次大三角形的三個角上(yyrr、yyrr);
綠色圓粒(yyr_)出現于第三大三角形的三個角上(yyrr、yyrr);
綠色皺粒(yyrr)出現于小三角形內(yyrr)。
b.基因型:九種基因型中的純合體(yyrr、yyrr、yyrr、yyrr)與兩對基因的雜合體(yyrr)各位于一對角線上,如下左圖:
一對基因的雜合體以純合體對角線為軸而對稱,見上右圖:
c.九種基因型可作如下規律性的排列(用f2中兩對基因組合方式及比率相乘的方法得出如下結果),每種基因型前的系數即為其比例數,見下表:
[三] 教學目標鞏固
1.一個基因型為yyrr的精原細胞和一個
同樣基因型的卵原細胞,按照自由組合定律遺傳,各能產生幾種類型的精子和卵細胞( )
a.2種和1種 b.4種和4種
c.4種和1種 d.2種和2種
分析:由于一個精原細胞經減數分裂可產
生四個精子,其中兩兩精子的基因組成相同,而一個卵原細胞減數分裂只能產生一個卵細胞。
答案:a
2.在兩對相對性狀獨立遺傳的實驗中,f2代里能穩定遺傳和重組型個體所占比例是( )
a.9/16和l/2 b.1/16和3/16 c.1/8和l/4 d.1/4和3/8
分析:f2代里能穩定遺傳意味是純合體,共有4種,在16種組合里占1/4;重組型意味著是變異類型(與親代不同的),共有6種,在16種組合里占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