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
教師特別強調:不要片面看圖,妄作結論,就認為是聯會時進行了染色體的復制。
隨后,各個四分體排列在細胞中央,同源染色體好象手拉手似地排成兩排,(教師指著相應的圖說明)紡錘絲收縮,牽引染色體向兩極移動,導致四分體平分為二,配對的同源染色體分開,但此時著絲點并未分開,每一染色體上仍有兩條染色單體。接著發生細胞分裂,一個初級精母細胞分裂成兩個次級精母細胞,而每個次級精母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就只有初級精母細胞的一半了,在圖上,初級精母細胞有幾條染色體?
(答:4條。),而次級精母細胞呢?
指圖中剛形成的次級精母細胞(答:2條。),染色體數目減半的原因是什么?(答:同源染色體分開,),在次級精母細胞中還有沒有同源染色體?(答:沒有。)
聯會的同源染色體分開,說明染色體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由于兩個同源染色體在細胞中央的排列位置也是隨機的,可以互相交換,因此,就決定了同源的兩個染色體各移向哪一極也是隨機的,這樣,不同對的染色體之間就可以自由組合。這是將來要學的基因的自由組合規律的細胞學基礎。
第二次分裂的基本過程與有絲分裂相似:中期,染色體的著絲點排成一排,后期,著絲點一分為二,兩個姐妹染色單體成為兩個染色體,在紡綞絲的牽引下,移向兩極,接著,細胞分裂,兩個次級精母細胞分裂成4個精子細胞,減數分裂完成。
把精子細胞的染色體數目和剛形成的次級精母細胞以及初級精母細胞相比,有何變化?(學生回答:精子細胞的染色體數目與次級母細胞相同,比初級精母細胞減少一半。)
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大體與有絲分裂相似,但它們又有什么不同呢?(銀幕顯示兩個細胞,請學生仔細觀察染色體,找出兩細胞的染色體特點。)
(在教師引導下,學生發現有絲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存在于同一細胞中,而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已分開了,細胞中無同源染色體存在。在此基礎上,銀幕顯示一組細胞,請學生判斷誰是有絲分裂,誰是減數第二次分裂?)
(答:b是有絲分裂,a、c是減數第二次分裂。)
精子細胞再經過變形,形成精子,在這個過程中,丟掉了精子細胞的大部分細胞質,帶上重要的物質——細胞核內的染色體,輕裝上陣,并形成了一個長長的尾,便于游動。(教師在講授過程中,隨講授內容完成板書。)
(三)總結
現在,我們再重復看一遍精子的形成過程(多媒體銀幕以動畫形式再重復整個過程)。
強調以下三點:
1.染色體復制在精原細胞時期。
2.染色體數目減半發生在第一次分裂時期,減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體的分開。
3.著絲點的分裂,染色體一分為二,發生在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中。
我們再請一位同學根據掛圖,來講述精子的形成過程。(請一位學生講述,教師根據其講述情況,精彩處給予表揚,不足處給予補充,錯誤處給予糾正。)
(四)布置作業
教材p•22 基礎題t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