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復習——流程與設計
一 復習導入前面我們復習了結構與設計。本節課,我們將復習流程與設計這一內容。
二、教學過程
(一)課程標準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下課標的要求:
1、了解流程的涵義,及其對生產、生活的意義。
2、通過對典型的工作流程和生產工藝流程的案例的分析,理解流程中的時序和環節的意義,學會閱讀簡單的流程圖。
3、能分析流程設計中應考慮的基本因素,并畫出流程的框圖。
4、能解釋流程的改進與設備、材料等之間的關系,能概括某種簡單生產流程優化過程中應考慮的主要問題。
5、能對生活、生產中的簡單對象進行流程設計或流程的改進設計,并用文字或圖表說明流程設計方案的特點,或者流程改進的方案的優越之處。
(二)生活和生產中的流程
流程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每天我們穿衣、吃飯,學習的過程中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按照一定的流程進行。那到底什么是流程呢?請同學們先來思考這樣兩個問題:
問題1:你放學回家的時候是如何開門的?
問題2:化學課上,我們是如何做h2還原cuo的實驗的?
找學生回答:
那么,由此我們得出流程的概念
概念:流程是一系列連續有規律的活動,這些活動以確定的方式發生或執行,導致特定的結果的實現。
從這個概念當中,我們不難看出任何流程都包含兩個組成部分,那就是,環節和時序。
環節:流程當中的每一個步驟(開門的步驟,做實驗的
流程 步驟)
時序:各個環節之間的先后順序關系
在實際生產和生活中有很多事物順序是不能顛倒的,如果顛倒,重則無法完成任務,輕則不能按質按量完成任務。如:組裝自行車前輪時,如先把外胎裝上,就根本不可能把前輪裝好。這就是時序。再比如炒雞蛋的流程。
所以我們說不可顛倒的時序往往反映事物或活動的內在規律或機理,我們應尊重和遵循這些規律或機理。另外合理的流程使人們處理問題時能按質按量完成任務,能使生產效率提高,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真正做到多快好產。
(三)流程的表達
為了使流程描述的清晰可見,一般采用流程圖來表達流程。
流程圖(process chart or flowchart)是用圖形和簡單的文字來描述流程,在很多情況下比用文字表示更簡潔、明了。而且是一種對流程進行交流、測試、分析和設計的有效工具。
練習:讓學生用流程圖畫出回家開門的流程圖,炒雞蛋的流程圖。
除了用流程圖表示流程外,我們還可以用:
口頭表達:這種表達是我們在工作生活中常見的表達方式,如:班主任要班長組織一個主題班會,首先班主任會交待班長該主題班會的活動安排。口頭表達,必須是簡單的流程。
文字表達:例如,開學典禮活動安排
表格表達:例如,班課程表、列車時刻表
四種表達的共同性:按時序合理安排各環節的活動內容。不同點:口頭表達最直接、最簡單,而圖文表達最形象、最具動感,它是把復雜環節變為簡單的圖文,能使人一目了然。
鞏固提高
1、下面哪個例子不是體現流程在生活中的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