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復習教案.§第47講 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第47講 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學目標 :正確認識外交政策的含義和性質,明確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點,能夠運用其知識分析現實生活中各國特別是我國的對外活動,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發揚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學方法:講授法
教學過程 :
(一)外交政策
1、定義: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目標及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
2、性質:國家性質決定外交政策,外交政策體現國家利益。
3、外交活動:主要形式包括訪問、談判、交涉、締結條約、發出外交文件、參加國際會議和國際組織等。
(二)我國的外交政策
1、決定因素: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
我國的國家利益是指:我國的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經濟利益等。
2、內容: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基本立場:獨立自主
獨立自主的含義:獨立自主就是在國際事務堅持捍衛國家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對一切國際問題都自主地決定自己的態度和對策。
我國堅持獨立自主外交政策基本立場和根本原則的主要表現:堅持我國的獨立、主權和領土的完整,決不屈服于任何外來威力;決不允許侵犯我國主權、干涉我國內政;不依附于任何大國,不結盟;處理一切國際總是根據其本身的是非曲直決定自己的態度;絕不干涉別國內政。我國外交政策雖然會隨著國內外形勢的變化而不斷調整,但堅持獨立自主這一基本立場是毫不動搖的。
(2)基本目標: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把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作為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是因為:第一,這是由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性質決定的。第二,我國外交的目的是維護世界和平和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創造和平的國際環境。第三,維護和平與發展經濟,是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
我國在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方面的表現:我國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堅決主張禁止和銷毀核武器、化學武器和生物武器,主張大幅度裁減常規軍備;堅決反對以大欺小,以富壓貧,以強凌弱;主張在公平合理的基礎上政治解決地區沖突和國家爭端。
(3)基本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內容: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策 、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內容的相互關系: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是五項原則的核心和基礎;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是各國和平共處的保證;平等互利、和平共處是五項原則的目標。五項原則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成為國家間和平共處的前提和必要條件。
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重要性 :現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已被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所接受,成為發展國家關系和解決國際爭端的公認的基本準則;是處理國家之間關系最起碼的要求,是國與國之間和平共處的前提條件;只有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才能保證國家之間的關系正常化,才能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交流。
(4)基本立足點:加強同第三世界的團結與合作
中國與第三世界國家利益與共、命運相連,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是第三世界的一員,與第三世界國家有過共同或相似的歷史境遇和斗爭,今天又面臨維護世界和平,發展經濟,提高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共同任務;都需要為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而努力。團結是第三世界力量的源,合作是第三世界共同發展的必由之路。同時這也符合全世界人民的利益。
(5)基本國策:堅持對外開放,加強國際交往
我國的對外開放,就是在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礎上,通過國際交流與合作,吸收國外一切先進文明成果,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正確貫徹對外開放政策,必須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必須堅定不移地維護國家主權、民族獨立和祖國的尊嚴;第二,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方向,警惕和抵制資本主義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蝕,抵御敵對勢力對我“西化”、“分化”的圖謀;第三,必須正確處理對外開放與堅持自力更生的辯證關系,使對外開放有利于增強我國自力更生的能力。
參考資料:錢其琛解讀“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五點新內涵
錢其琛副總理日前表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也是與時俱進的,在新的形勢下,需要根據時代特點,賦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以新的內涵。第一,平等的觀念應成為實現國際關系民主化和法制化的基礎。第二,樹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協作的新安全觀。第三,應尊重世界的多樣性。第四,應積極提倡多邊主義。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時代,各國相互依賴加深,任何國家都難以完全憑借自身力量維護安全。第五,應追求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當今世界發展問題依然相當嚴峻,南北差距仍在拉大,貧困現象更加突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由中國、印度和緬甸在一九五四年共同倡導的,并在一九五五年印尼萬隆亞非會議上得到充實和發展并走向世界。其內容是: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針對練習:
1、中國原外經貿部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就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問題曾明確表示:“我們不想搞對抗,但也不會為了加入世貿組織而放棄原則,以求得某方面的同意”。這是因為( B )
①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
②國家利益是我們對外活動的根本出發點
③國家性質是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
④獨立自主是我們對外政策的基本立場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據《紐約時報》披露,美國為保持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地位,不惜將自己集團內的西方盟友視為“潛在的敵人”,提出尤其要警惕從歐洲、日本或者其他地方出現與美國抗衡的力量。這說明( A )
①世界格局向多極化發展
②國家利益是國家之間關系的決定因素
③美國謀求世界霸權
④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
⑤國際經濟舊秩序存在是發達國家相互抗衡的根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3、最近幾年,中國臺灣當局收買少數國家多次提出所謂中國臺灣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對此,中國的態度是嚴正的,中國臺灣根本沒有資格加入聯合國。這是因為( C )
①聯合國是主權國家的組織,中國臺灣是我國的一個省
②中國臺灣是完全自治的地方行政區域,不能代表國家
③聯大決議已從政治、法律和程序上,公正徹底地解決了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
④中國臺灣的“兩國論”沒有得到社會的承認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③④
4、對于未來幾年的美國戰略走向,總統為誰至關重要,但不論誰任總統,具有戰略意義的對外政策都會有延續性和穩定性。其政治學原因主要是(A)
A、 國家利益是一國制定和確定對外政策的基本依據,而美國的國家利益又相對穩定
B、 一國的外交政策總是相對穩定的
C、 一國的國家利益是不變的
D、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他們都生活在美國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1日在華盛頓說,中國政府將繼續鼓勵中國企業和銀行前往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區投資經商和設立機構,為推動中拉經貿關系發展、促進拉美地區的繁榮與發展做出貢獻。
5、中國政府將繼續鼓勵中國企業和銀行前往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區投資經商和設立機構,這體現了我國外交政策的原則是(D)
A、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
B、獨立自主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
C、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準則
D、加強同第三世界國家的團結與合作,是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立足點
6、這也體現了我國的國家職能之一是 (B)
A、政治統治的職能
B、加強對外經濟交流
C、捍衛國家的主權
D、社會公共服務
當年俄國偉大科學家羅蒙諾索夫曾預言:“中國的富強有賴于西伯利亞,而西伯利亞的昌盛有待于中國”。俄羅斯的“雙頭鷹外交政策”也正是基于這種考慮。根據材料回答3—4題
7、“中國的富強有賴于西伯利亞,而西伯利亞的昌盛有待于中國”。這主要體現的哲學觀點是(B)
A、 任何兩個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的
B、 事物是普遍聯系的
C、 事物的聯系是有條件的
D、 事物的聯系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8、俄羅斯的“雙頭鷹外交政策”也正是基于這種考慮,這主要體現的政治學觀點是(D)
A、 國家間利益相悖是摩擦和沖突的根源
B、 國家力量決定國際關系
C、 各國的根本利益趨于相同
D、國家利益是一國制定和確定對外政策及其目標的基本依據
9、材料1:2003年5月,胡錦濤主席訪問俄羅斯,實現了我國新一代領導人與俄高層首腦會晤。雙方在中俄聯合聲明中確定了今后兩國關系的發展框架。普京第二任期將中俄關系置于重要位置,中國視俄羅斯為重要戰略合作伙伴,將一如既往地把對俄關系置于外交優先方向,與俄方共同努力,推動中俄關系不斷向前發展。
材料2:目前,中俄雙方雖然因石油管道合作項目擱淺等在經濟合作中出現一些問題,但并未影響兩國整體關系發展。中俄兩國關系日臻成熟,已進入了全面發展的新時期。今后,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將會在維護世界和平、穩定周邊環境和雙方開拓市場等方面進一步得到鞏固和發展。
(1)政治學角度談談中俄既然為重要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為何會在石油管道合作項目擱淺等經濟合作中出現一些問題?又為何中俄關系依然穩定發展?
(2)材料體現了什么哲學觀點?
答案:(1)①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制定與推行本國對外政策的基本依據,是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任何國家總是根據自身的利益而行動的。每個國家的對外政策,首先是為了維護本國的獨立和安全,其次是為了謀求和保護本國經濟利益,各國政府為了實現上述的目標,都要制定相應的、具體的外交政策。每個國家外交政策的執行過程,是國家利益的實現過程,也就是說,國家利益在對外政策的實施中也就得到不同程度的實現。因此,國家利益是國際社會中各主權國家相互交往、合作與沖突的基本前提與緣由。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構成了國際合作的基礎。而利益不同則是引起國家間磨擦的根源。在當代開放的世界里,主權國家的利益在相互交往過程中,在某些領域和方面出現了交叉性和共存性,相互間利益共同之處在不斷地增加,因而合作的機會越來越多。同時,就整個國際社會而言,也還存在著國際社會的利益。②中俄有著各自的對外戰略利益和戰略需求,它們既有共同的戰略目標,即戰略共性:維護世界和平,確保大國戰略均勢,推動世界多極化進程,維護聯合國和國際公約權威,遏制美國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中俄有4300多公里的共同邊界,長期睦鄰友好,對兩國發展經濟都至關重要,通過合作,發揮經濟優勢互補,促進共同發展等;又有基于各自民族和國家利益最大化的戰略特性,有各自具體的不同的利益。因此兩國基于各自不同的利益在外交上會產生一定的問題和摩擦,但是兩國的共同利益又占居絕大部分,因此,兩國的關系依然會穩定的發展。
(2)聯系的觀點,事物是普遍聯系的,中俄兩國在政治、經濟、地理位置等方面都相互聯系。矛盾的觀點,矛盾具有普遍性,中俄兩國在經濟等一些具體的領域存在著矛盾。同時矛盾也具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也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要抓重點,要看到中俄兩國矛盾中統一性是主要的,對立面是次要的,因此根據矛盾主要方面決定事物性質的原理,中俄兩國依然會穩定發展。發展的觀點: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中俄兩國關系也是在曲折中前進。
10、材料1:在傳統的中法關系中,雙方立足的重點是戰略合作,政治合作要超過經濟貿易等其他領域的合作。而此次希拉克在來華前就明確聲明“我的中國之行負有重要的經濟使命”,還帶了300多位法國企業家和50多位商界領袖隨訪,便是為了擴大與加強同中國的經濟貿易。
材料2:外國觀察家注意到,中法良好的政治關系,正在使雙邊經濟、產業和技術合作深受其益。希拉克總統此次訪華有數以百計的商界人士隨行,期間中法兩國簽署的雙邊合作協多達20個。法國《費加羅報》說,希拉克總統在中國簽了數十億歐元合同,“一個破紀錄的數字”。
材料3、無論在巴黎還是在外省,中國文化年的展覽和表演活動都吸引了超過百萬的法國民眾。僅在閉幕階段就有近百項活動,法蘭西大地再次掀起中國文化的熱潮。在敦刻爾克舉辦的中國節期間,當地人在后港船塢放電影,船艙里搞演出,帳篷里耍雜技,街頭看舞蹈,用特有的港口情懷暢快淋漓地享受著中國文化大餐。到博物館去看《海洋連著中國與歐洲展》的當地居民絡繹不絕,到“中國市場”購買特色商品的市民更是踴躍。
(1)材料1主要體現了什么哲學觀點?
(2)結合材料談談實行對外開放,發展對外經濟有什么意義?
答案:(1)材料1主要體現了在不同的時期,矛盾的地位是不同的,主次矛盾會發生變化的,在當前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背景下,經濟領域的合作相對于政治領域的合作其地位在上升,因此,此次希拉克在來華非常重視與中國的經濟合作。
(2)可以互通有無,調劑余缺,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可以節約社會勞動,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可以吸收和引進當代世界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增強本國的經濟實力。可以促進國內企業不斷更新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產品的國際化水平,總之,可以促進各國相互交流,促進各國經濟發展,加強各國人民之間的交往和增進友誼。(然后結合材料加以簡要分析)
11、材料:國家主席胡錦濤與美國總統布什通電話。布什重申美國政府將堅持一個中國的政策,遵守美中三個聯合公報,不支持中國臺灣尋求獨立。胡錦濤強調新一屆中國領導人將堅持改革開放,繼續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致力于同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發展友好合作關系。并對布什重申堅持一個中國政策的立場表示贊賞,指出這是中美關系穩定發展的政治基礎。
(1)中國臺灣問題對中美關系的發展有何影響?
(2)運用有關哲學常識、政治常識的道理,說明我們應該如何正確處理中美關系。
答案:(1)中國臺灣問題是中美關系的核心問題,是中國的內政。在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妥善處理中國臺灣問題,中美關系才能取得進一步發展。(2)從哲學常識角度看,正確處理中美關系應該堅持矛盾分析法。第一,要堅持兩點論、兩分法,在對立中把握統一,統一中把握對立。既要敢于進行斗爭,堅持維護和發展自身的利益,又要善于進行斗爭,尋求和發展中美雙方的共利益。第二,要堅持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既要堅持原則的堅定性,又要講究策略的靈活性。從政治常識角度看,一方面,要堅持獨立自主的基本立場,堅決捍衛國家的獨立、主權和領土的完整。另一方面,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積極發展中美關系,堅持對外開放,加強國際交往,促進亞洲乃至世界的穩定、和平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