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穩固結構的探析
第二節 穩固結構的探析
常州戚實驗中學 許明哲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影響結構穩定的主要因素
2、理解結構的功能關系系
過程與方法:
通過簡單的實驗討論、分析等方法使學生懂得應用相關的理論知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激發學習興趣
教材內容分析:
1、本節內容在《結構和設計》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僅可使學生對結構的基本知識有更深的認識與鞏固,而且也為以后結構的強度、結構的設計等教學打好基礎。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實驗、討論、小組合作的教學方法。多舉些生活中的案例,進行師生互動探討,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2、重點:影響結構穩定的主要因素
3、難點:利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相關的現象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資源:
照相機的三角架、鐵架臺、方木塊、氣球、一次性水杯兩只等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引入:
提問:什么叫結構?哪些事物存在結構?
結構會決定事物的性質嗎?
從力學角度來說,結構是指什么?
根據實例說出構件的基本受力形式?
結構的基本類型?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物理所學的穩定條件。
二、新課教學:
(一)1、結構與穩定性
1、結構與穩定性
請舉出生活中不穩定結構的一些例子:
底小口大的空竹簍
因貨物堆得過高而在彎道翻倒的三輪車
路邊倒地的自行車
踩高蹺
倒立的啤酒瓶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穩定的東西,如建筑物等。那么什么是結構的穩定性呢?結構穩定性是指結構在負載的作用下維持其原有平衡狀態的能力。不同的物體這種能力也不同,那么影響結構穩定性的因素有哪些呢?
2、影響結構穩定性的主要因素
那到底什么樣的結構是穩定的,什么樣的結構又是不穩定的?
影響結構穩定性的主要因素:
不倒翁為何不到?
請同學們閱讀課本,并總結出影響結構穩定性的主要因素。
學生自主的學習得出:
影響結構穩定性的主要因素:重心的高低;與地面接觸面形成的支撐面大小;結構的形狀
(1)結構重心的位置
找兩個相同的一次性水杯,一只空的,一只裝半杯水,在講臺上演示哪只杯子容易倒掉實驗,通過實驗得出: 重心越低,穩定性越好;重心越高,穩定性越差。
結構重心所在點的垂線是否落在結構底面的范圍內,落在就是穩定的,沒有就是不穩定的。
通過對照相機的三角架結構穩定性分析,引導學生得出結論:
(2)結構的穩定性與支撐面大小有關。注意:支撐面≠接觸面
支撐面越大越穩定,越小越不穩定。
(3)結構的形狀。
進一步說明:往往,影響結構穩定性的因素是相互關聯的,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來討論結構的穩定性。
再分析其他案例:課桌椅為什么能平衡?
自行車為什么能單腳支撐?
茶幾為什么做得很低?
走鋼絲的人為什么要拿一條長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