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術必修一,必修二一輪復習資料1
第一章 走進技術世界
[知識要點]
一、技術的涵義
人們通常認為,技術是指人類為了滿足社會需要,遵循自然規律,在長期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積累起來的知識、經驗、技巧和手段,是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創造人工自然或人工環境的方法、手段和技能的總和。
二、技術的發展史
1.18世紀30年代到19世紀,紡織機械和蒸汽機的發明,標志著第一次技術革命的開始。
2.19世紀70年代,內燃機和電機的發明,標志著第二次技術革命的開始。
3.20世紀中葉,第三次技術革命開始。核能技術、航天技術、生物技術、信息網絡技術等先進技術的發明、利用和推廣,使人們對技術內涵的認識提升到一個嶄新的高度。
三、技術的價值
1.技術與人的關系:技術具有保護人、解放人、發展人的作用。
2.技術與社會的關系
(1)技術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
(2)技術豐富社會文化的內容。
(3)技術改變社會生活的方式。
3.技術與自然的關系
(1)利用技術,人類可以利用和改造自然。
(2)人類利用技術和改造自然應有合理的尺度。
四、技術的性質
1.技術的目的性
技術的產生源于人類的需求和愿望。技術總是從一定的具體目的出發,針對具體的問題,形成解決的方法,從而滿足人們某方面的具體要求。
2.技術的雙重性
從本質上看,技術是對客觀自然規律的應用,任何技術都必須符合自然規律,這就是技術的自然屬性。同時,技術作為人類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必然要受到社會條件的制約,這就是技術的社會屬性。所以,技術具有雙重屬性。
3.技術的創新性
技術的本質在于創新,技術創新是技術發展的靈魂。技術創新表現為兩種形式,一種是技術發明,也就是創造發明自然界原來沒有的事物;另一種是技術革新,即對原有的技術加以改造和提高。技術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
4.技術的綜合性
技術活動往往需要多種知識。比如雜交水稻技術是植物學、作物育種學、作物栽培學、土壤肥料學、植物保護學等多學科知識的綜合應用,這說明技術具有很強的綜合性。
5.技術的實踐性
技術表現為勞動者的技能、生產過程的物質手段、工藝流程和操作方法等,是生產的組成部分,因而它是直接生產力,具有實踐性。
6.技術的中介性
科學是自然界存在的客觀規律,它與生產不發生直接的關系。只有利用技術這個中介,將科學理論知識轉化為技術原理、技術設計、技術措施,變為勞動者的知識、能力,物化為工具、機器、技術裝備等,科學才能轉化為生產力。
7.技術的兩面性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發現,由于種種原因,技術應用既可以推動社會發展,又有可能帶來不理想的后果,甚至造成危害。在生態環境、倫理道德等方面,技術應用造成負面影響的事例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例如,網絡技術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但是,如果利用不當,在一定環境和條件下,網絡技術也可能產生一些負面效應。
8.技術的專利性
專利是專利權的簡稱,是知識產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按專利法授予申請人在一定時間內對其發明成果所享有的獨占、使用和處分的權利。它是一種財產權,受國家法律保護。
(1)專利具有三個特性
獨占性——專利受法律保護,任何人都不得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