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固結構的探析(第二課時——結構與強度)
一、教學目標
1、能夠聯系“應力”,理解強度的概念。
2、能夠區分結構強度與穩定性的區別。
3、通過案例學生能夠自己分析影響結構強度的因素。
4、從熱點問題,日常生活出發進行課堂教學,讓學生感受技術中的結構與他們密切相關,激發學生自主的關注身邊的生活,提高他們的觀察力,能用強度的概念來評價、選擇和使用結構。
二、教學分析
1、教學對象分析:學生已經在前一節課學習了結構與穩定性,對這一章節的學習難度不會很大,只是學生容易將本節內容與穩定性的知識點混淆。
2、教材內容分析:本小節的內容從課本知識點的編排上,到知識點本身,都與穩定性有很多相似之處。所以,應注意讓學生了解這兩小節內容的聯系與區別。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1、能夠聯系“應力”,理解強度的概念。
2、通過案例學生能夠自己分析影響結構強度的因素。
教學難點:了解結構穩定性與強度的聯系與區別。
四、教學策略:從熱點話題出發,引入強度的概念,通過課本的案例分析,學習影響結構強度的主要因素,再通過視頻展示圖片,分析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能關注身邊的生活,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
五、教學過程:
1、導入:我們前面講過結構的穩固性探析包含了兩個內容,一個是結構的穩定性,一個是結構的強度。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結構的穩定性,這節課我們接下來學習結構的強度。
2、結構強度的概念:上一節課我們學習知道結構的穩定性是指結構在負載的作用下維持其原有平衡狀態的能力。那么結構的強度是什么呢?例如我們現在坐的椅子,它要承受我們的重力,大家想想,如果有一個體重很重的人坐在這張椅子上,很可能椅子無法承受他的重力,椅子壞了,人跌倒在地上。(就像我們前兩節課做的雞蛋的試驗,有個同學坐在上面,雞蛋被壓碎了。)那我們如何來評價這張椅子呢?我們就要用到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強度。這張椅子的強度是怎樣的,也就是指它受到外力作用的情況下,它不被外力破壞的能力如何。
所以說結構的強度是指:結構具有的抵抗被外力破壞的能力。
3、強度與穩定性的聯系與區別:那么它和結構的穩定性的區別在哪里呢?我們知道穩定性是研究物體的保持平衡狀態的能力,強度是研究不被外力破壞的能力。例如我們剛才舉的椅子的例子,椅子能夠承受人的重力這是一個強度問題,那么椅子會不會左右晃動,搖擺,那就是一個穩定性問題了。(通過例子讓學生有感性的認識,不必要進行深入分析)
4、應力和強度的關系:這只是我們一個籠統的說法,我們如何來衡量一件東西的強度呢。那就要用到我們以前學習的應力的知識。
聯系前面的內容講解應力與強度的關系,如何用應力來衡量強度。舉鳥巢結構鋼卸載的例子說明(只要有感性的認識即可,不必要有量的分析。)
5、影響結構強度的主要因素
(1)總結出影響結構強度的幾個主要因素
①完成課本p17頁案例
②學生回答
③由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得出影響結構強度的幾個主要因素。
(2)因素1:結構的形狀
①三角形形狀。展示幻燈片,通過鉆石的例子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