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術必修一,必修二一輪復習資料1
2.內容
我國《民法通則》規定,知識產權的內容有:
(1)公民、法人享有的著作權(版權)
(2)專利權
(3)商標使用權
(4)發明權
(5)其它技術成果權。
[典型例題分析]
1.都江堰的建造使得成都平原由“年年洪災水患”變為“沃野千里,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并使直接收益的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抽水風車的轉動使得荷蘭從大海中取得近1/3的國土,這些都依賴于什么?注意了什么?還有那些例子?
解答:依賴與技術,并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過程中注意保護自然,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如:三峽工程、西氣東輸、西電東輸、退耕還林。
2.有人說:“技術及其應用有點像錘子和錘子的使用,給小孩一把錘子,他會無論什么都用錘子去敲。當我們有了一把奇巧的技術錘子時,我們當中就會有這樣的小孩。我們必須謹防自己受不住誘惑,而拿它敲敲這敲敲那,什么都用它來敲,我們需要錘子,但不能濫用錘子。”你對這段話的理解是( )
a.我們只要有了技術這把錘子,就可以做任何事情
b.小孩不會使用錘子
c.要科學合理的使用技術
d.技術的未來充滿希望也隱含威脅
解答:錘子作為一種技術,只有當它被合理的使用時,才能發揮它的價值,故應該選c,錘子不是萬能的,并不可以說有了它,就可以做任何事情,這里并沒有談到技術的未來。
3.分析下列技術的產生分別滿足了人的哪些需求。
(1)印刷技術 (2)農耕技術 (3)攝像技術(4)建筑技術 (5)b超技術
解答:(1)印刷技術滿足了類學習的需求。
(2)農耕技術滿足了人類吃飽的需求
(3)攝像技術滿足了人類了解觀察世界、留住美好回憶的需求
(4)建筑技術滿足了人類住房的需求
(5)b超技術滿足了人類了解身體內部奧秘的需求
[探究互動]
一、選擇題
1.永動機是人們夢想要實現的一種動力機械,幾個世紀以來都不能實現是因為( )
a.適合的能源提供動力
b.設計制造技術未達到
c.不符合自然規律
d.人們現在還不需要它
2.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因此寫成表示式為:生產力= ×(勞動力+勞動工具+勞動對象+生產管理)。方框內應是( )
a.勞動技術 b.工業技術
c.科學技術 d.農業技術
3.東方富島天然氣化肥廠利用先進的技術建成了全國有名的一個現代化化肥廠,而工廠的建成會對哪方面有影響作用?( )
a.對周圍的人畜 b.對社會
c.對自然環境 d.以上都有
4.技術的發展使設計的愿望得以實現,掌上電腦、電子字典、mp3、手機等產品大大普及,但它們都離不開電池為其提供電力。而廢舊電池對自然環境會造成污染,說明技術具有( )
a.雙重性 b.創新性
c.綜合性 d.兩面性
5.技術發展能解放人的手、腳等身體器官,也可以延長人的五官。以下技術產品能延長人的眼睛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