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物理學科實施創新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陜西寶雞職業技術學院工學分院 姜龍創新是人類的一種特有的意識和能力的表現,它是與眾不同或標新立異的表現,如敢于對書本上的知識產生質疑,在深入理解和領會前人智慧的基礎上敢于提出新的理念、觀點或假設,敢于嘗試,敢于實踐,不固步自封,不迷信權威。根據21世紀我國經濟建設對職業技術教育人才的需求特點,我校中專部培養目標應重新定位為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培養具有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中等應用型專門人才和勞動者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運用現代教育思想、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意識的培養也就是推崇創新、追求創新、以創新為榮的觀念和意識的培養。只有在強烈的創新動機的引導下,才能發揮創新的潛能,才能釋放創新激情。“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引導學生質疑是一條很好的創新教育的途徑,我在“自由落體運動”教學中進行了嘗試,不僅教會了學生質疑的方法,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演示①:將一個粉筆頭從某高度釋放。
質疑:看到什么現象?什么原因產生?
(質疑方法①因果法:看到一種現象,就要思考一下產生它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從靜止開始下落,速度越來越快。重力是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
質疑:輕重不同的物體下落快慢是否相同?
(質疑方法②比較法:比較同一物體的不同部分或不同物體、不同現象之間的異同,比較互相矛盾的解釋、說法、理論等。)
學生踴躍回答:重的物體下落快,輕的物體下落慢。
師: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也是這么說的,那么你們是支持他的觀點嘍!現在我們仔細探究一下這個問題,好嗎?
教師叫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
實驗②:拿一個粉筆頭與一塊紙片同時從某高度釋放。
現象:與學生答案一致。
學生反應活躍,為自己的“正確”而興奮。
實驗③:把實驗②中的紙片揉成紙團,重做實驗。
觀察到的現象:粉筆頭和紙團幾乎同時落地。
質疑:前后現象有何異同?物體有何異同?(比較法)
學生動腦,猛然醒悟:兩次實驗結果之所以不同是由于空氣對物體阻礙作用不同,并不是物體輕重不同造成的。
質疑:如果沒有空氣阻力,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下落,一切物體的下落快慢是否相同?
(質疑方法③推廣法:從某些特殊情況、物體或現象中總結出來的規律,推廣到一般情況或物體中是否成立,這規律是否有普遍意義。)
學生綜合分析后回答:應該相同。
質疑:如何設計實驗加以驗證?
(質疑方法④推理與驗證法:通過推理得出的結論,如何設計實驗加以驗正:反過來,實踐中發現的規律,如何從理論上加以論證。)
演示:把錢毛管中的空氣當場抽出,觀察其中的羽毛、小金屬片等的運動。
現象:同時從管頂落到管底。
教師適時點撥:可見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是錯誤的,問題在于沒有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們的學習應注意吸取這個經驗教訓,同時也應培養敢于向權威,向書本質疑的創新精神。
由此引入新課。
定義: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自由落體運動。
質疑:我們已經知道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加速直線運動,那么它是不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呢?
(質疑方法⑤化簡法:由普遍規律逐步化簡,探求最能代表其特征的特殊規律為學生一時語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