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向太空的航程 教學設計(二)
多少個夜晚,我坐在家門口等你,而你總是醉醺醺地回家,對于流淚的我,你卻似乎已看不見,別人說你會打麻將了,我吃驚,當終于在一天幫你洗衣服,看到那個欠條時,我信了。又有人說,你跟村里的幾個人去抽一種很特別的煙時,我呆了,連眼淚都落不下來了。父親,我親愛的父親,告訴我,這不是真的,我不愿失去母親后,再失去一個健全的父親,我永遠不愿自己變成一個孤兒。
母親,如果你在天堂里,能看到我們,那你告訴父親:“即使是已沒有了我,但也并不等于失去了一切,這些困難與曾經艱苦的日子相比,又算得了什么?”父親,知道嗎,這點挫折,算不了什么,即使失去,我們也可以在人間為母親祝福,母親希望我們過得好,能為我們頂起生活的一片藍天,一片希望。父親,我愛你,從頭開始,母親為我們祝福,我永遠不愿失去你!
此致
敬禮
點評:字字情,聲聲淚,這是一篇飽含著父女深情的優秀書信體散文,讀來令人感嘆噓唏,熱淚盈眶。
昔日勇于面對艱難困苦、戰勝挫折的父親,一個能為妻兒遮風擋雨、頂天立地的男子漢,竟在妻子病故之后,放大痛苦,精神崩潰,急遽地沉淪下去。女兒為此萬箭穿心,痛心疾首,她詳細地哭訴往事,希望喚起父親面對挫折時的堅毅和勇氣,再度堅強地站起來,頂起生活的藍天。
文章寫得情真意切,沒有絲毫的夸飾和矯情,樸實無華,感人肺腑。尤其是文中那些對父親深情的呼喚,一聲聲,一句句,重重地叩擊著讀者的心靈……
親近自然 寫景要抓住特征
總體設計
教材概述
本單元作文的話題是“親近自然”。
自然是人類生活的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人類不僅在物質上需要大地母親的哺育,而且在精神上也需要向自然尋求依托。當知時節的春雨飄落大地時,當秋風吹來誘人的果香時,感到喜悅、幸福的絕不僅僅是農民。過去的政治家、文學家,每當失意的時候,就會寄情山林;就是我們現在的中學生,當不堪學習重負,感到身心疲憊的時候,去野外踏青,不是也能愉悅身心嗎?可以說人對自然的情懷是與生俱來的。但是不同的人,對自然的感悟有深淺不同,情趣有高下之分。“萬類霜天競自由”的感悟,“大漠孤煙直”的審美,不是人人都能有的。除了生活經驗、知識積累以外,這種情懷還需要通過讀書、作文不斷培養。培養對自然的情懷,可以提高審美能力,可以陶冶性情、凈化靈魂。從學習寫作的角度看,自然的范圍極其廣闊,培養對自然的情懷,可以大大豐富我們的寫作內容。
本單元作文在寫法上強調寫景物要抓住特征。
學生喜歡寫景,但常常忘了為什么寫景,抓不住景物的特征。這里所說的特征和說明文中的事物描述不同,它既是客觀的,又是主觀的。自然景物是客觀的,但是由于作者的心境不同,受到感悟的地方也就不同。作者頭腦里的景物特征已經深深印上了主觀的痕跡。有的甚至會大大變形。“極度失望的人,竟會看見黑色的太陽。”(肖洛霍夫《靜靜的頓河》)正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所說:“一切景語皆情語。”
應當讓學生明白:景物描寫的標準是主觀和客觀的統一。自然景物是客觀的,寫什么,不寫什么,卻全由作者的感悟來決定。《故都的秋》《沁園春•長沙》寫的是不同的秋景,但都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引起作者感悟的一面。所以,學習寫景,既要認真觀察,對景物有準確的了解,又要找準景物與自己感情的契合點。只有這樣,才能寫得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