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變的價格
領悟:分環節各個擊破。先算出生產手機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增加時會換多少個以前的mp4,再算出生產mp4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時它的價值量怎么變化,從而與以前進行換算。
5、【解析】本題是一道計算題,題目設計新穎,考慮因素較多。宜分解步驟解答,
第一步:設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50%時,則該商品的價值量為x元.
(1+50%)x =15
x=10元
第二步:貨幣貶值20%后,要y元才能買到價值量為10元的商品.由于貨幣貶值20%,意味著花100元錢只能買到價值量為80元的商品,則
100:80=y:10
y=12.5元
6、【解析】XX年甲企業的個別勞動時間為6÷(1+20℅)=5小時,年產量為12萬件。由題意(12×5+10×8)÷(12+8)=7小時。此題考查商品價值量的計算方法,要根據商品數量、同行業生產該商品共需要的勞動時間來計算。
14、通過社勞率引起的商品數量和單位價值量的變化,而單位時間內的價值總量不變,因此不考慮勞動者數量的變化,XX年價值總額仍然是100億。但是由于勞動者數量增加10%,又引起商品數量的增加(1+10%),這個數量增加跟社會勞動生產率無關。
因此XX年價值總額應為100億×(1+ 10%)=110億。價格總額=商品數量×單位商品價格,勞動者增加10%,導致w數量發生變化(1+10%),同時社勞率提高10%,商品數量隨之發生變化(1+10%),因此XX年w總數量為10億×(1+10%)×(1+10%)=12.1億件。已知價格未發生變化。故XX年商品價格=12.1億× 10元=121億元。
3、價值規律及其表現形式
(1)、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
教師:大家知道,價值決定價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的價值量。商品交換要求價值量對等,否則,交換就不會成功。貨幣產生后,價格要與價值相符。
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這就是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
同學們要正確理解等價交換
第一,等價,是指價值量相等。貨幣產生以前,等價交換要求交換的商品的價值量相等;貨幣產生以后,等價交換要求價格和價值相符。
第二,等價交換并非指商品交換的個別場合,而是從商品交換的總過程來講的,指的是商品的平均價格和價值相符。
學生判斷:
1 等價交換就是價格和價值相符。( )
2 等價交換只存在于商品交換的平均數中。( )
由于供求關系影響,價格是經常變化的,但價值決定價格,價格的變化又不會無限上漲或下跌,價格是圍繞價值上下波動的。這就是
(2)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圖:(可由學生作)
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是否違反等價交換原則呢?
學生活動:思考討論,發表見解。
教 師點評:由于供求關系與價格是互相影響的,商品價格總是以價值為中心上下波動,不會脫離價值無限上漲或下降。從某一次交換來看,價格與價值可能是不符的,但從較長時間來看,商品的平均價格與價值是相符的。因此,等價交換作為一種原則、一種趨勢和要求,始終被交換雙方所遵循。
師生共同歸納:
第一,價格為什么會上漲或下跌?因為供求影響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