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工具和外匯教學設計
注意:
一要妥善保管,不得折疊;
二要查驗金額的大小寫是否一致,單位書寫是否正確;
三要在支票的有效期內,到銀行支取現金;
四是支票如被退回,應盡快向出票單位索換;
五是不得將它作為轉帳支票使用,也不能直接用它購物。
二、外匯與匯率
思考:如果我們到歐洲旅游,能在那里用人民幣購物、付費嗎?
提示:我們到歐洲旅游,一般是不能用人民幣購物、付費的。因為人民幣作為我國的合法紙幣,只能在我國境內使用。到了歐洲旅游,只能把人民幣按照一定的比率兌換成歐元等外幣,才能在那里購物、付費。
(一)外匯:是用外幣表示的用于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
按照我國1997年1月修正頒布的《外匯管理條例》規定:
外匯是指以外幣表示的可以用作國際清償的支付手段和資產,包括:
1、外國貨幣,包括紙幣、鑄幣;
2、外幣支付憑證,包括票據、銀行存款憑證等;
3、外幣有價證券,包括政府債券、公司債券、股票等;
4、特別提款權、歐洲貨幣單位;
5、其他外匯資產。
(二)匯率:又稱匯價,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例。
1、間接標價法,本幣在前,外幣在后。在國際上,美元、英鎊等均為間接標價法。
2、直接標價法,外幣在前,本幣在后。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目前都采用。
我國通常采用100單位外幣作為標準,折算為一定數量的人民幣。如果用100單位外幣可以兌換更多的人民幣,說明外匯匯率升高;人民幣匯率降低。反之,則說明外匯匯率跌落。人民幣匯率升高.
匯率改革四大階段
1979-1984年:人民幣經歷了從單一匯率到復匯率再到單一匯率的變遷。
1985年-1993年:官方牌價與外匯調劑價格并存,掛牌式單一匯率再度向事實上的復匯率回歸。
1994年: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
XX年7月21日,中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形成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
原來:100美元=820元人民幣
現在1:100美元=830元人民幣,說明了什么?
————外幣升值或本幣貶值,外匯匯率上升。
現在2:100美元=810元人民幣,說明了什么?
————外幣貶值或本幣升值,外匯匯率下跌。
小常識:外幣與外匯的關系: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首先,外匯包括外幣,但外匯不等于外幣。并不是所有的外國貨幣都能成為外匯。一種外幣要成為外匯必須滿足三個條件:
其一,自由兌換性,即這種外幣能自由地兌換成本幣。
其二,普遍接受性。被各國普遍地接受和使用。
其三,可償性,即這種外幣資產能夠得到償付。
持有外匯意味著外匯發行國擁有債權。持有外匯過多,一方面意味著國際支付能力強和有可能對外匯發行國施加影響,另一方面則意味著大量該由本國享受的資源,被借給外國利用,并要承擔外匯貶值的風險。
(三)匯率變化對經濟的影響
匯率穩定有利于促進本國經濟持續發展,但對外匯匯率的升高或跌落的影響要進行具體分析。
1、當人民幣升值時:出口商品的價格就提高,進口商品價格相應降低,這會導致出口減少,進口增加,對國際收支產生不利影響。同時,由于貨幣升值帶來出口困難,導致國內生產下降,失業增加,加劇國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