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課 財政稅收和納稅人
講授新課
一、國民收入的分配(板書)
1、社會總產品→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各部門各行業→實物形式
用g表現形式→社會總產值=生產資料轉移價值-勞動者工資、獎金+留用再生產價值
=c+v+m→價值形式(板書)
2、國民收入(v+m)(板書)
(1)、含義: 實物形式:社會總產品-生產資料=凈產品
價值形式:社會總產值-生產資料價值=凈產值(板書)
(2)、作用:(板書)
v+m:勞動者新創造的社會財富
v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
m :擴大再生產的能力
(3)、增加途徑:(板書)
采用新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
(4)、分配:(板書)
①過程:
初次分配→范圍:物質生產部門
再分配: 范圍:全社會
用途:非物質生產部門的重點建設、社會共同消費、集體福利、地區間協調發展、防止兩極分化、自然災害
②結果:形成兩大部分基金即積累基金與消費基金
3、正確處理積累與消費的關系(板書)
(1)、含義: 積累→擴大再生產(非生產性基本建設、社會物質儲備)→長遠
消費→個人消費、公共消費→眼前
(2)、關系:
對立→互為消長
統一→互相促進
(3)、正確處理積累與消費的關系的原則:
①、增加(v+m)實現積累與消費都有所增長
②、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關系
讓學生閱讀第二頁小字部分,從而引出社會總產品
讓學生根據老師所講的討論并總結出怎樣才能增加國民收入
讓學生討論并總結出積累與消費二者的關系
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同學們了解了什么是
社會總產品?什么是國民收入?同時也知道了
按最終用途,國民收入分為用于積累和消費的
兩部分。重要的是使他們正確認識了積累和消
費的關系并且了解了正確處理積累和消費的關
系應當遵循什么樣的原則。
課堂練習
讓學生討論: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談談
應該怎樣正確處理積累與消費的關系。
課后作業
練習冊有關本節課的內容
板書設計
一、國民收入的分配
1、社會總產品→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各部門各行業→實物形式
用g表現形式→社會總產值=生產資料轉移價值+勞動者工資、獎金+留用再生產價值
=c+v=m→價值形式
2、國民收入(v+m)
(1)、含義: 實物形式:社會總產品-生產資料=凈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