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經濟生活第二單元復習提綱
經濟生活第二單元復習第四課、生產與經濟制度
1.生產與消費的辯證關系
①生產決定消費: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方式、質量和水平,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
②消費對生產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費是生產的最終目的;消費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著導向作用;消費是生產的動力;一個新的消費熱點出現能帶動一個產業的出現和成長;消費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能提高勞動力的質量和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
2.社會再生產:社會再生產包括生產(決定)、分配和交換(橋梁和紐帶)、消費(最終目的和動力)四個環節
3.我國為什么要大力發展生產力?
(1)理論: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
(2)現實:社會主義本質和初級階段的社會主要矛盾(社會主義本質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會生產同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的矛盾)決定要大力發展生產力。
(3)大力發展生產力的意義:①為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質基礎;②擺脫經濟文化落后狀態,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③增強綜合國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
4. 怎樣大力發展我國的社會生產力?
(1)必須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2)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
(3)必須堅持改革開放(調整生產關系中與生產力發展不相適應的部分,上層建筑中與經濟基礎不相適應的部分),不斷完善各項基本制定,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充滿生機和活力。
5. 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內涵: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6.公有制的地位、范圍: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征,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公有制經濟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7.公有制的實現形式是什么?
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在股份制企業中,如果國家或集體控股,則具有明顯的公有性質。通過股份制,可以增強公有制經濟的活力,提高企業和資本的運作效率,擴大公有資本的支配范圍,增強公有制的主體作用
8.公有制經濟主體地位的體現在那些方面?
①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的優勢。②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在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占支配地位。
9.為什么以及如何堅持和完善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
原因:①從根本上說,是由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規律所決定的。②具體的來說,是由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性質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慶決定的。(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但是由于我國現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低且不均衡,所以要堅持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③這種經濟制度符合了“三個有利于”(促進生產力的發展,綜合國力的增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客觀評價標準.
措施: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