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適合國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高一政治教學案2---19
第七課 第二框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適合國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溫故知新:
XX年8月16日,《中國文化報》發表文章指出,每4年舉辦一屆的“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令人眼花繚亂,無不顯示著民族傳統體育這一“國粹”的彌足珍貴,展現著中華民族的歷史積淀和文化底蘊。隨著北京奧運會的舉辦,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方向必然會越來越明確,全國各族兄弟“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信心必定會越來越堅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信心也會更加充足。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特征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試分析我國堅持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意義。
學習目標:
識記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含義、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機關及自治權。
盡量聯系實際,結合教材基本知識,全面把握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性和優越性。
在全面理解把握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基礎上,自覺擁護這一制度。
學習過程:
自主學習 自主合作探究
一、回顧我國民族區域自治的法制化進程
了解:法律內容
1949年 1954年 1984年 XX年
二、符合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含義:
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內容:
(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前提:
(2)民族區域自治的自治地方:
注意:不能把“各少數民族”理解為“各民族”,不能把“聚居”理解為“居住”。
(3)民族區域自治機關:
注意:民族區域自治機關既是地方的國家機關,又是自治機關,自治機關不包括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
(4)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內容:
(5)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目的:使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自主管理本地區內部事務。
3、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優越性。
(1)必要性:民族區域自治政策是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國家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之一。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符合國情,是由我國的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決定的。歷史特點是 現實情況是
(2)優越性:
【知識聯系】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政策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1)區別:基本原則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原則;基本政策是民族區域自治政策。
(2)聯系: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是制定民族政策的基礎和理論依據,而民族政策體現了民放原則,有利于民族原則的貫徹和實施。
自主:判斷
(1)在少數民族居住地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
(2)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檢察院也是自治機關。( )
合作探究:
1.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具體原因是什么?(可以從歷史原因、現實國情和優越性等方面來分析歸納)
3.我國為什么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構建知識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