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我國的宗教政策(新課標高一政治生活)
7.3 我國的宗教政策★新課標要求(一)知識目標了解我國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二)能力目標領會我國的宗教政策遵循了宗教自身發展的客觀規律,讓學生嘗試用歷史的、辨證的眼光觀察、評價問題,提高學生的比較、鑒別能力。引導學生利用已有歷史知識,深入學習本課。培養學生善于將不同學科知識綜合起來,不斷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明確宗教信仰自由時憲法賦予公民基本權利,是保護和尊重人權的表現,堅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宗教,弘揚科學,樹立科學世界觀。 ★教學重點、難點我國的宗教政策教學方法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學習成果。★教學建議教學中通過創設情景,聯系有關實例,讓學生感悟、理解我國的宗教政策的正確性。★教學過程(一)引入新課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也是一個多宗教國家。我國信仰宗教的人數占總人口的比例雖然不大,但絕對數字不小。因此,正確處理宗教問題也是十分重要的。(二)進行新課我國宗教具有愛國主義傳統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83頁內容,思考兩個探究性問題。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并回答問題教師點評:教材用三個鏡頭展示了我國的宗教現狀。我國各種宗教千百年以來和睦相處,宗教文化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它們雖然有消極的一面,也有愛國的傳統,都倡導服務社會。造福人類,也為增進國際宗教交流,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貢獻。二、全面正確理解我國的宗教政策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83頁“相關鏈接”內容,思考宗教的產生、與消亡問題。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并回答問題教師點評:宗教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歷史現象,它的存在有其深刻的自然根源、社會根源和認識根源,有它自身的發生、發展、消亡過程。我國現階段,宗教存在的自然根源、社會根源和認識根源還沒有消失,宗教還將長期存在。這種現狀決定了我們還不能用行政手段取消宗教,只能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含義: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這個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個教派的自由;有過去不信教而現在信教的自由,也有過去信教而現在不信教的自由。(2)實質: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實質是使宗教信仰問題成為公民個人自由選擇的問題。我國憲法規定:“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這說明,公民不論信教不信教,也不論信什么教,是公民自由選擇的權利,誰也不得強加干涉。(3)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兩個方面:既保護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護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是一項全面、完整的政策。(4)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是我國尊重和保護人權的重要體現。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84頁“專家點評”內容,思考反映的問題。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并回答問題教師點評:說明在宗教問題上要堅持權利義務的統一,宗教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利用宗教損害國家、社會的利益,否則將承擔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