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主權國家和國際組織1
第八課 走近國際社會
第一框 國際社會的主要成員:主權國家和國際組織
【教學目標】知道當代國際社會主要由主權國家和國際組織構成。了解主權國家的構成要素及其權利和義務。懂得國際組織的內容和作用。關注國際社會的發展,樹立做負責任大國的心態。【教學重難點】主權國家的權利和義務。國家主權是國家的生命和靈魂。 【教學方法】情景討論法、小組探究法、分析講授法、活動啟發法。【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一、主權國家的地位和國際組織的作用 在我們的國際大家庭里,有很多家庭成員。這些成員主要有兩大類型,第一類是主權國家,目前世界上共有194個主權國家,這是國際社會最基本的成員。第二類是國際組織,整個世界形成了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國際組織網絡。 1、主權國家 主權國家是國際社會的基本成員,是國際關系的主要參加者。主權國家的構成要素包括人口、領土、政權和主權。主權即一個國家處理其國內事務和國際事務的統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權力。主權是國家的生命和靈魂。主權包含兩方面的特性:對內表現是國家最高權力的至高無上性;對外表現是國家最高權力的獨立性。1997年7月1日在香港舉行的政權交接大典,在香港懸掛了156年的英國米字旗終于落下,取代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五星紅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這一歷史性時刻的象征意義是什么?(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回歸前是英國的殖民地,不是一個主權國家,只能稱其為地區。國家與地區的區別在于是否擁有國際社會承認的主權。) 清朝有位商人從上海運一批貨物到漢口,受到了沿江各地官吏的百般刁難和盤查。他氣憤地說:“清政府有條約規定,外國商船和軍艦可以在長江自由航行,不受盤查,而我們中國人為什么不行?難道非要中國商船插上外國旗子才有生路?”為什么外國商人在長江可以自由航行而中國商人不行呢?(舊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被列強欺凌蹂躪,被迫簽訂了上千項不平等條約,盡管它在形式上是獨立的國家,但它不擁有完全獨立的主權,政府受命或依附于外國。清朝末年,國家的海關稅收征管權落入英國人赫德的手中。) 2、主權國家的權利和義務 主權國家的權利包括獨立權、平等權、自衛權、管轄權。這些權利都是一個國家主權的體現。 獨立權。主權國家擁有按照自己的意志處理內政和外交事務而不受他國控制和干涉的權利。獨立權表現在如一國可以自由修改憲法、變更政體、確定經濟體制、締結條約、進行自衛戰爭等。伊朗是一個已經簽署了聯合國《核不擴散條約》的國家,現在因為其開展鈾濃縮活動而與西方國家之間的關系搞得劍拔弩張。有人認為該國可以獨立自主地擁有核武器,因為主權國家有獨立權,你如何看待這種說法?(該國可以和平利用核能,但不得發展核武器。核武器的蔓延威脅世界的和平與安全,正因為世界各國意識到之一點,許多國家簽署了《核不擴散條約》,條約簽署國不應違背。主權國家在確保自己的內政外交不受他國控制和干涉的同時應該履行相應的主權國家的義務。) 權利和義務是統一的,沒有無權利的義務,也沒有無義務的權利。XX年1月10日,朝鮮政府發表聲明,宣布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聲明強調朝鮮無意開發核武器,其現階段的核活動僅限于電力生產這樣的和平目的。朝方要求美方放棄對朝敵對政策并簽署不侵犯朝鮮的條約,朝核問題才能最終解決。這要求美國應承擔的義務是不干涉他國內政外交、不侵犯別國、和平解決國際爭端。 平等權。平等權指國家不論大小、強弱,也不論政治、經濟、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有何差異,在國際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的權利。平等權表現在每一個國家在國際會議上的法律地位平等,任何國家都不得以任何方式強迫他國接受自己的意志,在外交文件上有使用本國文字的權利等。XX年6月8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1546號決議,規定美英在6月30號前結束對伊拉克的占領,承認伊拉克臨時政府。中國在表決這一決議時投了贊成票,表明中國尊重伊拉克作為主權國家的平等權。 自衛權。保衛自己的生存和獨立的權利。自衛權表現在國家有權使用自己一切力量,進行國防建設,以防外來的侵犯。當國家實際已受到外國的武力攻擊時,有權進行自衛。我們注意到美國每年4300多億美元的國防預算居世界首位。但美國國防部渲染一再“中國軍事威脅論”,指責中國近來“增強了空中力量”,幾乎擁有了在“美國干預之前拿下中國臺灣”的能力。如果你是外交部發言人,你如何駁斥美國的言論?中國的國防是一種防御性的國防,并不會對他人帶來威脅。 管轄權。管轄權是主權國家對其領域內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轄的權利。管轄權的范圍也包括居住國外的僑民和駐外的使館。巴拿馬運河是具有世界戰略意義的運河,開鑿始于19xx年。20世紀初,美國攫取了巴拿馬運河的開鑿權和運河區的永久租讓權,將它變成巴拿馬的“國中之國”,實行殖民統治。經過長期的艱苦斗爭和談判,1999年12月31日,巴拿馬政府收回運河主權,美國撤回所有軍隊。巴拿馬運河的收回表明巴拿馬主權中應有的管轄權的恢復,它實現了巴拿馬對屬于其領域范圍內的運河的管轄權。南太平洋島國所羅門群島首都因選舉爭端引發騷亂,一些暴徒打劫、焚燒當地“唐人街”上的店鋪,數百名中國僑民遭受嚴重沖擊。中國政府對此十分關注,及時采取果斷的撤僑行動,解救了受難僑民。這是中國政府近40年來最大規模的撤僑行動。”中國政府為什么要采取撤僑行動? 3、國際組織 國際組織并非隨著國家的產生而立即出現的。國家產生后,世界長期處于相對隔離的狀態下,隨著生產特別是交通運輸方面的進步,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加強,19世紀中期,國際協作的范圍日益擴大,合作日益加強,國家間出現了為某種特定目的而建立起來的國際組織。如1865年成立的國際電報聯盟,1874年成立的萬國郵政,是早期規模較大的國際組織。 在當代國際社會中,一些國家、地區或民間團體,出于各種特定目的,通過簽定條約或者協議的方式,建立了有一定規章制度的團體,這就是國際組織。國際組織名目繁多,職能各異,規模不一。據統計共有2萬多個。國際組織依據不同的標準,可分為不同類型。如世界性的和區域性的國際組織,政府間的和非政府間的國際組織,綜合性的和專業性的國際組織,政治性的、經濟性的和文化性的組織。請學生按照上述標準區分歐盟、世界銀行、國際奧委會、歐佩克等分別屬于哪種類型的國際組織。國際組織的作用是復雜的,對各個組織的作用是要進行具體、辯證、歷史的分析。北約,是美國與西歐、北美主要發達國家建立的龐大軍事集團組織。借口科索沃問題,打著維護人權的旗號,未經聯合國的批準,悍然發動對一個主權國家的野蠻空襲,制造了二戰以來最大的、最慘烈的人道主義災難。許多政府間的國際組織是促進國家之間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的交流與合作;協調國際政治、經濟關系;調節國際爭端,緩解國家間的矛盾,維護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