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課 財政稅收和納稅人復習學案
⑶、增強納稅人的權利意識,行使納稅人權利。
(積極關注 ,監督 。)
⑷、在我國現有稅法規定的范圍內,不一定每個公民都是直接納稅人,但人人都應該具有納稅人意識。
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區別和聯系
區別:(1)含義不同。財政政策是指政府通過對財政收入和支出總量的調節來影響總需求,使之與總供給相適應的經濟政策。它包括財政收入政策和財政支出政策。貨幣政策是指一國中央銀行為實現一定的宏觀經濟目標而對貨幣供應量和信貸量進行調節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導方針及其相應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貸與不貸、貸多貸少、利率升降等。
(2)內容不同。凡是有關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的政策,如稅收的變動,發行國庫券,國家規定按較高的保護價收購糧食,政府的公共工程或商品與勞務的投資的多少等都屬于財政政策,而和銀行有關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調整則屬于貨幣政策。
(3)政策的制定者不同。財政政策是由國家制定的,必須經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通過。而貨幣政策是由中央銀行直接制定的。
聯系:二者都是經濟政策,都屬于宏觀調控的重要方式。這兩種宏觀調控手段的共同目標都是為了實現社會總需求和社會總供給的平衡,以保持國民經濟適度快速增長。
第五課 財政稅收和納稅人綜合練習
一.單項選擇題:
1.通常情況下,在財政預算中,收支平衡是最理想的狀態,這是因為( )
①收支平衡,表明財政資金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 ②如果節余過多,社會出現總需求大于總供給的局面 ③如果財政出現赤字,一定會出現通貨膨脹 ④收支平衡,經濟結構一定會得到優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過去我們治理通貨膨脹,主要運用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進行調控;現在我們治理通貨緊縮,主要運用積極的財政政策以拉動內需。這兩種宏觀調控手段的共同目標是( )
a.解決社會總供給落后于總需求的矛盾,抑制過快消費
b.解決社會總需求落后于總供給的矛盾,控制經濟過熱增長
c.實現總量平衡,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d.擴大國家財政收入,促進經濟增長
3.國民收入是衡量一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它是指一定時期內( )
①物質生產部門所生產的物質資料的總和 ②物質生產部門和非物質生產部門的全部產品 ③社會總產品扣除同期消耗的生產資料后剩余的部分 ④社會總產值減去同期消耗的生產資料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