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經濟生活》總復習教學設計
2、 基本特征:
①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標志。
②以共同富裕為根本目標,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目標。
③能夠實行強有力的宏觀調控,加強宏觀調控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
(二)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
1、原因:
①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市場調節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單純靠市場調節會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低下,資源浪費;社會經濟不穩定,發生經濟波動、經濟混亂;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導致兩極分化。國家加強宏觀調控是為了彌補市場調節的不足。
②加強宏觀調控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是由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的,是社會主義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要求,國家必須加強宏觀調控。
③在充分發揮市場調節作用的基礎上,加強宏觀調控,有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正常發展
2、目標: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3、手段: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三者各有所長、各具特色、相互聯系、相互補充,國家宏觀調控應以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為主,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發揮宏觀調控的總體功能。
第十一課 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
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
(一)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
1、總體 小康與“三步走”的發展戰略
二十世紀末,我國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標,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國家的整體經濟實力大大增強
2、總體小康的特點: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繁榮、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二)經濟建設目標:
①在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益的基礎上,gdp到2020年力爭比XX年翻兩番,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
②基本實現工業化,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
③城鎮人口的比重較大幅度提高,工農差別、城鄉差別和地區差別擴大的趨勢逐步扭轉。
④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健全,社會就業比較充分,家庭財產普遍增加,人民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二、促進小康社會的經濟發展
(1)是什么? 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
(2)為什么?
①科學發展觀是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理論創新的重大成果。樹立科學發展觀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②片面追求經濟的增長速度和gdp的增加,會導致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出現“沒有發展的增長”
③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有利于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有利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3)落實科學發展觀,我國應如何促進經濟持續協調發展?
第一,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科學發展觀的主旨在于更好的發展。國家的發展首先是經濟發展,我國需要長期保持較快的經濟發展速度,并實現速度、結構、質量、效益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