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價格的因素
2.商品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的關系
延伸應用
1.生產同一種商品,甲廠耗費3小時,乙廠耗費2小時,丙廠耗費1小時。關于這一商品的價值量問題觀點正確的是( )
a.甲生產的商品價值量大,因為它耗費的勞動時間多
b.丙生產的商品價值量大,因為它在同一時間里生產的商品數量多
c.甲、乙、丙生產商品的價值量不一樣,因為他們實際耗費的勞動時間不一樣
d.甲、乙、丙生產的商品價值量一樣大,因為他們都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
答案 d
解析 商品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與個別勞動時間無關,甲、乙、丙三廠耗費的時間為個別勞動時間,故甲、乙、丙生產的商品價值量是一樣的,答案選d。
2.海信集團十多年來投入技術研發資金15億元,注重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自主研發出我國第一款高清晰、高畫質數字視頻媒體芯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率先打破國外壟斷。這表明,商品生產者如果率先改進技術設備,提高勞動生產率,在同一時間內生產的( )
a.單位商品價值量增加,商品價值總量增加,交換中獲利就會增大
b.單位商品價值量降低,商品價值總量不變,交換中獲利就會增大
c.單位商品價值量不變,商品價值總量增加,交換中獲利就會增大
d.單位商品價值量降低,商品價值總量增加,交換中獲利就會增大
答案 c
解析 單位商品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與個別勞動時間無關。商品生產者率先提高勞動生產率,個別勞動時間減少,單位商品價值量不變,商品數量增多,商品價值總量增加,交換中獲利就會增大,答案選c。
知識點三價值規律
情景誘思
想一想,當你所在的小區的雞蛋從2.20元/斤上漲到2.50元/斤時,你會發現全市的所有菜市場的雞蛋價格都是2.50元/斤,這就是市場機制的奇妙作用:仿佛一聲令下一樣,什么都變了。這只“看不見的手”深受世人的贊揚。
思考 (1)你知道,這只“看不見的手”是什么嗎?
(2)這一規律的表現形式是什么?
知識歸納
1.正確認識價值規律的等價交換原則
(1)等價交換是商品經濟的一個重要原則,所謂等價交換就是交換雙方的商品價值量相等。
(2)表現形式:貨幣產生前,表現為商品與商品的等價交換,在貨幣出現后就變成了商品交換時價格與價值相符合。
(3)等價交換原則的實現:是在動態中實現的。貨幣產生后,商品之間的交換,就變成了商品交換時價格與價值相符合。但實際上在現實生活中,價格有時比價值高,有時又比價值低,由于供求與價格的雙向制約而導致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的現象,并不違背價值規律,而恰恰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價值規律的內容就是通過這種波動表現出來的。從某一點靜止地看,價格與價值不完全一致是經常的,完全一致是偶然的。但是從長遠看,從整個商品交換發展過程看,價格高于價值的部分與價格低于價值的部分是可以抵消的,價格和價值是相符的。等價交換的原則并不是體現在每一次具體的買賣關系中,而是從一定時期、從社會的總體來看,才體現著等價交換的原則。可見,等價交換的原則是在動態中實現的。
(4)等價交換原則要求商品價格既要反映商品價值,又要反映供求關系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