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課 財政稅收和納稅人一、國民收入的分配與財政
第五課 財政稅收和納稅人一、國民收入的分配與財政誤區一 財政收支平衡就是國家財政收入和支出相等
【剖析】國家財政最好是收支相等 , 但實際難以做到。國民經濟狀況是不斷變化的 , 而且財政收入也不是在年終完成后再安排支出。因此 , 收支總有差額 ,收入略大于支出 , 也是財政收支平衡。
誤區二 財政收入就是稅收收入
【剖析】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財政收入的來源有四種途徑 = 稅、利、債、費。即稅收收入、國有企業上繳的利潤收入、債務收入和其他收人。而稅收是財政收入的最主要 形式。
誤區三 財政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 因而財政收入越多越好
【剖析】①財政收人是國家憑借政治權力取得的收人 , 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 , 為了使其充分發揮作用 , 要大力增加財政收入。②國家財政收入太少 , 會直接減少財政的經濟建設支出 ,降低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能為 , 最終也將不利于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和財政收入的增加。③但是國家財政收 -人是有一定限度的 , 并非越多越好 , 財政收人過多 , 會直接減少企業和個人收入 ,對企業生產的擴大和個人購買力的增加產生影響 ,最終也會阻礙經濟發展和財政收入的增加。
誤區四. 在國民收入的分配中 , 積累基金多安排一點 , 消費基金少安排一點 , 有利于生產的發展。
【剖析】(1) 在國民收入的分配中 , 積累基金主要用于擴大再生產 ,多一點積累基金 ,可以使生產發展更有后勁 , 從長遠觀點說 , 也有利于提高消費水平。因此 ,在比例適當的情況下 , 多安排一點積累基金確實有利于生產發展。 (2) 在一定時期內 , 國民收入的總量是一定的 ,積累和消費兩部分是此消彼長的關系。如果積累基金安排得過多 ,造成消費萎縮 , 或消費的增長趕不上生產的增長 ,不僅會挫傷人們的生產積極性 , 而且也會影響生產的進一步發展。所以積累和消費兩者不可偏廢。應當使兩者保持適當的比例關系 , 使生產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相互促進。 (3) 積累基金和消費基金還必須同國民收入的物質構成相一致。
誤區五. 在生產力發展水平低、國民收入基數小的時候, 應強調積累 ; 在生產力發展水平有了較大提高、國民收入基數大的時候 , 則應強調消費。
【剖析】 (1) 積累和消費既有矛盾性的一面 , 也有一致性的一面。積累的增長會促使生產發展 , 從而為人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創造條件 ; 人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又會進一步促進生產的發展 ,從而增加積累。片面強調積累或消費 , 都會影響生產的發展或人民消費水平的提高。(2) 正確處理積累和消費的關系 , 是在發展生產、增加國民收入的基礎上 , 使積累和消費都有所增長 , 從而真正體現出積累和消費的一致性。不論是在國民收人基數小的時候還是大的時候 , 都要求積累和消費保持恰當的比例關系。
誤區六. 消費基金增加了 , 人民的生活水平就自然提高了。
【剖析】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 , 需要進行具體分析。 (1) 社會主義國民收入經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最終形成織累基金和消費基金兩部分。只有在生產發展、國民收入增加的基礎上 , 使積累基金和消費基金同國民收入的物質構成相一致 , 才有助于人民生活平的提高。 (2) 積累和消費的關系 , 既有一致性,又存在著矛盾。在一定時期內 , 國民收入的量是一定的積累和消費形成互為消長的關系 , 消費基金占得多 ,積累基金會相應地減少 , 這樣就會影響經濟的發展,從長遠觀點看 , 也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3)處理積累和消費的關系 , 國家必須有一定的積累,才能集中力量辦大事 : 企業也要有一定的積累 , 才能擴大再生產 , 增強發展的后勁。因此 , 不加分析地認為,消費基金增加 , 人民生活水平就會自然提高是不科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