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和儲蓄者(通用3篇)
銀行和儲蓄者 篇1
第一部分《經濟常識》
第六課 銀行和儲蓄者
一、我國的銀行
誤區一、貨幣政策比財政政策更顯效更有力
【剖析】不能籠統地說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哪一個更顯效更有力 , 因為作為經濟政策 , 二者同屬于國家宏觀調經濟的重要手段 ,在不同的時期 ,它們各自所起的作用有所不同。在一般條件下 ,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是 相互配合起作用的。由于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對經濟生活的作用各有特點 , 在貨幣政策收效不明顯的嚴重董條局面下 , 財政就顯得比較有力 , 比如擴大財政赤字 , 支持大規模公共工程建設 , 可以吸收一部分失業人員就業工,可以帶動相關部門和行業的發展。而如果經濟發展過熱 , 則貨幣政策要比財政政策顯得有力和有效。因為貨幣政策的調整相對要及時和迅速 ,可以根據市場變化而及時調整。而像改變稅法或采用增稅和減稅等手段都需要時間 , 這就使財政政策不可能像貨幣政策那樣具有及時性和靈活性。
誤區二 我國的人民幣不是由國家發行的 , 而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直接發行的。
【剖析】紙幣是由國家發行的強制使用的貨幣符號 , 人民幣是紙幣 , 是由國家發行的。我國的人民幣的發行權集中于國家 , 由國家授權中國人民銀行統一發行貨幣。中國人民銀行是國務院領導下的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的國家機關 ,是我國政府的組成部分。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人民幣必須提出發行計劃 , 經國務院批準后實施。因此 ,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人民幣也是國家發行人民幣。
誤區三 商業銀行的經營目的是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的。
【剖析】商業銀行是以經營工商業存、放款為主要業務、并以利潤為主要經營目標的企業法人。從銀行的作用上來看 ,商業銀行同其他銀行一樣 , 要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 , 這有一定的道理。但這不是商業銀行的目的 , 商業銀行與其他的市場主體一樣 ,也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市場主體 ,它必須盈利才能生存和發展 , 否則就會破產。因此 ,商業銀行的經營目的是獲取利潤。認為商業銀行的經營目的是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 , 這是把銀行的作用與目的、商業銀行與央行、政策性銀行的目的混淆了。
誤區四 銀行是以銀行利潤為主要經營目標的企業法人
【剖析】我國現階段的銀行分為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三類。我國的商業銀行是以經營工商業存、放款為主要業務 , 并以銀行利潤為主要經營目標的企業法人。中國人民銀行是我國的中央銀行 ,是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的國家機關 ,是我國政府的組成部分。它不是以銀行利潤為主要經營呂標的企業法人。我國的政策性銀行 , 是為確保國家大型基本建設和大宗進出口貿易的順利完成而設立 ,并向這些項目提供國家政策性專項貸款的專業銀行 , 其目的是建立健全國家宏觀調控體系。因此 , 它也是不以銀行利潤為主要經營目標的企業法人。
誤區五. 我國的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的關系。
【剖析】
比較 中央銀行
(中國人民銀行) 商業銀行 政策性銀行
性
質 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
的國家機關,是我國政
府的組成部分 以銀行利潤
為主要經營
呂標的企業
法人 從事國家政策
性專項貸款業
務的專業銀行
不
同
點 地
位 "銀行的銀行",是我國
銀行金融就構的領導
力量 經央行拉準
設立,經營具
體金融業務 是國家宏觀調
控體系的重要
組成部分
職
能 依法制定和實施貨幣
政策;發行人民幣,管
理人民幣流通;經理國
庫;持有、管理、經營國
家外匯儲備、黃金儲備 (基本業務)
吸收存款;發
放貸款;辦理
結算 運用信貸手段
對需要國家支
持的某一行業
或某一項目進
行投資
聯系 它們共同構成我國金融機構的主體,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關鍵部門,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巨大作用;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接受中央銀行的領導和指導
誤區六.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關系。
【剖析】區別 : 〈 1) 含義不同。財政政策是指政府通過對財政收入和支出的調節來影響總需求 , 使之與總供給相適應的政策。貨幣政策是中央銀行為實現特定的經濟目標而采取的各種控制、調節貨幣供應量或信貸量的方針、政策、措施的總稱。
(2) 內容不同。財政政策包括國家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的政策 , 如稅率的變動、發行國債、政府對公共工程的投資等 ; 貨幣政策包括和銀行有關的一系列政策 , 如信貸政策、利率政策、外匯政策等。
(3) 制定者不同。財政政策由國家制定 , 并經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通過;貨幣政策由中央銀行直接制定。
聯系 :(1): 二者都屬于經濟政策范疇 , 都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方式。
〈 2) 一般情況下 , 二者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由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對經濟生活的作用各有特點 , 在貨幣政策收效不明顯的嚴重蕭條局面下 , 財政政策則顯得比較有力 , 如擴大財政赤字、支持大規模的公共工程建設 , 既可以吸收一部分失業人員 , 又可以帶動相關部門的發展 ; 在抑制經濟過熱方面則相反 , 因改變稅法或采用增稅等財政政策需要更多的時間 , 這就使財政政策不可能具備貨幣政策所具有的靈活性和及時性。
誤區七:銀行利率與市場供求關系、物價水平、國家宏觀調控的內在聯系
【剖析】利率、稅收、價格等都是國家宏觀調控的經濟手段。利率作為其中一個方面 , 它與市場供求、與物價水平、與國家宏觀調控之間有直接的內在聯系。
〈 1) 當市場供不應求時 , 物價上漲 , 為防止通貨膨脹 , 國家通過提高存款利率為辦法來回籠貨幣 , 抑制購買力 , 以保持總供給與總需求的相對平衡。
(2) 當市場供過于求 , 市場疲軟時 , 物價下跌 , 為解決通貨緊縮問題 , 國家通過降低存款利率的辦法來擴大需求 , 以促進生產。
同時 , 降低存款利率后 , 還可以帶動投資主體和投資方向的多元化。國家通過對企業的貸與不貸 , 通過上調貸款利率或下調貸款利率來限制生產與擴大生產 , 來壓縮或擴大企業規模 ,以利于進行經濟結構調整 , 促進技術改造 , 達到資源的優化配置 , 實現國家的宏觀調控。
誤區八:支票與匯票不能等同
【剖析】(1) 區別 :
①合義不同 : 支票是由出票人簽發 , 委托辦理支重寺量 業務的銀行在見票時無條件支信確定的金額給牧草λ革芽 票人。匯票是由出票人簽發 , 委托付款人在見票時或者在指定時期 , 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者持票人。
②形式不同 : 在我國支票主要分為轉賬支票和理金支票兩種 ; 匯票主要有電匯和信匯兩種形式。
③使用范圍不同 : 作為支票形式之一的轉雕支票適用 于同城轉賬結算 ; 匯票主要用于外埠結算。
(2) 聯系 :
支票與匯票都是票據 , 都是目前經濟往來結算中是常使用的信用工具。
附:
一、學科內知識滲透
1. 本單元知識點與經濟常識其他知識點的滲透
(1) 學習銀行的作用時 , 可以與經濟常識中的第一單元中的通貨膨脹、貨幣流通規律相聯系 , 可與第二單元國家而宏觀調控相聯系。 ,
(2) 學習政府債券的知識時 , 可與經濟常識第五單元的財政收入相聯系。
(3) 學習公民儲蓄的作用時 , 可與經濟常識第一單元中的通貨膨脹、貨幣流通規律、第五單元中的積累與消費關系相聯系。
(4) 學習商業保險的內容時 , 可與第四單元的社會保險相聯系。
(5) 用中央銀行的作用 , 分析我國的貨幣發行。
(6) 用政府債券的有關知識 , 分析財政收入、擴大內需等。
(7) 用國家宏觀調控的知識,分析銀行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關鍵部門,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8) 用貨幣流通規律的知識 , 分析銀行利率的變化及其作用 , 銀行利率對緩和通貨膨脹和治理通貨緊縮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公民儲蓄的作用。
(9) 用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有關知識 , 分析商業保險的作用及與社會保險的關系。
2. 本單元知識點與哲學常識的滲透
(1) 銀行的作用 , 電子貨幣的產生等體現了聯系的觀點、發展的觀點。
(2) 公民儲蓄的作用體現了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
3. 本單元知識點與政治常識的滲透
用國家機構、國家職能的有關知識 , 分析中央銀行的地位、作用。
二、跨學科知識滲透
1. 學習銀行產生時可與歷史上的北宋紙幣的產生相聯系。
2. 學習中央銀行職能時 , 可以聯系我國解放前國民黨的法幣政策
3.學習銀行作用時 , 可聯系歷史學中的羅斯福新政。
三、重點•難點•能力點
(一)[ 重點 ]
1. 銀行中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巨大作用
2. 公民存款儲蓄的作用
(二)[ 難點 ]
1. 我國銀行對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巨大作用
2. 公民個人儲蓄存款的重大作用
(三)[ 能力點 ]
1. 調查研究的能力
2. 觀察、描述社會現象的規律、意義能力
3. 提取有效信息進行科學、合理判斷、推理、 自納、預測能力
4. 獨立思考和親自動手的理財能力
四、《考綱》要求
1. 我國的銀行
銀行的產生 ; 銀行的分類及其職能 : 銀行的業務和作用 ; 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 ( 新增考點 ) 。
2. 公民的儲蓄
存款儲蓄及其作用 ; 債券與商業保險。
銀行和儲蓄者 篇2
政治:高三總復習提綱-經濟常識第六課(舊人教版)
銀行和儲蓄者
一、銀行的基本含義、分類
二、我國各類銀行的主要職能
1、中國人民銀行的性質、職能
注:(1)人民幣的發行權屬于國家,中國人民銀行被國家授權發行人民幣(即不能簡單說他有人民幣的發行權)(2)中國人民銀行是我國唯一的人民幣發行機關,其總行是發行人民幣的唯一金融機構
2、商業銀行的含義、性質、經營目標
3、政策性銀行含義、性質、目標、主要政策性銀行
(1)性質:是專門從事國家政策性專項貸款的專業銀行,屬于金融機構——非企業金融機構。
(2)目標:建立健全國家宏觀調控體系,不以盈利為目標。
(3)其他;只貨不存,不以盈利為目標,資金由國家劃撥,貸款按國家政策發放,業務上由政府的相應部門領導。
三、銀行的業務:
1、銀行有三大基本業務
2、結算:(1)兩種形式;
(2)轉賬結算的信用工具:轉賬支票、匯票、信用卡。(支票適用于同城轉帳結算,匯票適用于外埠結算。
3、銀行的作用(課本p50,三點)與儲蓄的作用(課本p55,三點),注意比較、區別。想一想為什么有這些作用。
(1)銀行是哪三個中心?p49。(2)貨幣政策: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時分采取什么樣的貨幣政策?
四、儲蓄的含義、分類和存款儲蓄的原則
五、債券
1、債券與股票的比較:相似點:有價、集資、收益;區別:性質、受益、償還。
2、債券分類(各種債券的信用度、收益率、流通性、代用率);利率的最高限。
六、保險
1、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的區別(項目、受益、費用)p58-59
2、商業保險的分類(財產、人身)和作用p60。
七、儲蓄、債券、股票、保險四種投資方式的關系
比較 儲蓄 債券 股票 保險
區別 性質不同 儲蓄 債券、限期償還 入股憑證 風險保障
受益權不同 取款獲息,安全性最大。 定期收取利息,安全性比股票大。 取得股息和紅利,經營好壞決定股票效益。 按保險條款,從保險公司獲得相應經濟補償。
償還方式不同 按活期、定期等存款方式獲得本金和利息。 有明確的付息期限,必須償還本金。 股金不能退,只能出賣股票。 保險事故發生后,投保人可獲得賠償或保險金。
投資效益不同 利率較低,無風險。 信用度高,收益高,代用綠高,流通性強,時間長,風險大。 收益高,風險大 有回報率,時間長。
聯系 都是個人投資行為,對國家建設和公民生活有利,都能給投資者帶來一定的利益。
八、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的差異
比較 社會保險 商業保險
性質 解決大多數社會
成員最迫切的保險項目 建立在商業原則的基礎上,是參與保險者個人意志的體現
給付標準 只保障其基本社會水平 保障項目廣泛,給付標準較高
費用 大多是個人、企業和
政府共同負擔或由政府承擔 完全由個人負擔
保險依據 國家和有關部門統一規定 被保險人的需要
保障范圍 社會成員最迫切的保險項目 保障項目廣泛,保障范圍大小
與繳納的保險費成正比。
銀行和儲蓄者 篇3
第一部分《經濟常識》
第六課 銀行和儲蓄者
二、公民的儲蓄
誤區一 公民儲蓄是發揮了貨幣的貯藏手段的職能
【剖析】我們通常講的公民儲蓄是指公民將人民幣存入銀行 , 這是公民的一種投資方式 ,但由于貨幣的貯藏手段職能是指把貨幣作為社會財富的代表貯藏起來 , 且作為貯藏手段的貨幣必須是實實在在的、又是足值的貨幣。紙幣不是商品 ,沒有價值 ,它只是商品交換的媒介 , 起到中介物的作用。將它存入銀行不是代表貨幣發揮貯藏手段的作用 ,它仍然是起到流通手段的作用 ,只不過是一種暫時歇息中的流通手段罷了。
誤區二 儲蓄增加是居民有錢和經濟繁榮的表現 , 因此儲蓄越多越好。
【剖析】一般地說 , 儲蓄增加是好事 , 說明居民手里有錢 , 生活富裕 ,這是經濟發展繁榮的表現 ,也是社會穩定的基礎。但當經濟增長過慢 ,出現通貨緊縮、 " 貨物膨脹 " 時 , 則儲蓄的增加就會制約經濟的增長。百姓用于儲蓄的錢多了 , 用于投資和消費的錢則相應減少 , 不利于拉動經濟的增長 ,在此情況下, 儲蓄增長不一定是好事。當出現經濟增長過熱、通貨膨脹時 , 儲蓄的增長會抑制通貨膨脹、抑制經濟的過快過熱增長 ,此時儲蓄的增長是好事。
誤區三債券和股票都是有價證券 ,購買哪個都是一樣的。
【剖析】二者都是有價證券 , 都是集資的手段 , 都是能獲得一定收益的金融資產 ,但二者還是有一些不同之處的: 其一 , 性質不同 , 股票是股東的入股憑證 , 是投入資金的所有權證書 ,而債券是一種限期償還的債務。其二 , 收益權不同 ,股票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為補償條件 ,經濟狀況好壞決定著股票的收益。債券不承擔經營風險 , 以定期收取利息為條件。其三 , 償還方式不同 , 股東不能從公司退還股金 ,只能出賣股票 ,債券具有明確的付息期限 , 必須償還本金。由上可知 , 二者不僅有不同特點 , 而且還有本質的區別。
誤區四 居民購買商業保險也是一種投資 ,與購買股票、債券的目的是一樣的。
【剖析】居民購買商業保險是一種針對風險本身的投資方式 ,其目的不僅是為了獲得利息收人 ,更重要的是保障生活。而購買股票和債券 ,盡管二者作為集資手段是有 所區別的 ,但它們的直接目的都是為了獲得利息收入。可見 ,購買商業保險與購買股票、債券目的還是有所不同的。
誤區五: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和公司債券的關系
【剖析】區別 :(1) 發行主體不同。政府債券發行主體是國家 ;金融債券發行主體是金融機構 ; 公司債券發行主體是公司 ( 企業 ) 。
(2) 風險狀況不同。政府債券是由國家發行的 , 以國家信譽和財力為擔保 , 由國家承擔還本付息的責任 , 風險最小,安全性最好 ; 金融債券安全系數比政府債券低 , 但比公司債券高 : 公司債券風險較高。
(3) 收益率不同。金融債券的利率高于政府債券和銀行存款 , 公司債券收益率最高。
(4) 流通性能不同。政府債券信用度高 , 流通性強 ; 金融債券不如政府債券流通性強 , 公司債券流通性較低。
聯系 : 三者都是債券 , 都是債務證書 , 即籌資者給技資者的債券證據 , 都是到期還本付息。
誤區六: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的區別
【剖析】保險從其性質上可分為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兩種,社會保險是指通過法律強制實施 , 為工薪勞動者在年老、疾病、生育、失業以及遭受職業傷害的情況下 , 提供必要的物質幫助的制度 ; 商業保險是由保險公司按照商業原則經營 , 體現參與保險者個人意志的制度。兩者在具體項目和總體目標上雖有相似之處 , 但作為兩種不同類型的保險制度 , 卻存在著本質的區別 :
(l) 性質和作用不同 : 社會保險具有強制的、保障的、社會的、行政的、非贏利的特性 , 其作用是保障大多數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水平 ; 商業保險具有自愿、賠償、贏利的性質 , 其作用是使技保的單位和個人在遭受意外損失時 , 按照經 濟合同得到補償。
(2) 對象不同 : 社會保險以法定的社會成員為對象 ; 商業保險一般不作法律規定 , 全體公民均可自由選擇 , 自愿參加 , 惟一條件是繳納保險費。
(3) 內容不同 : 社會保險主要包括 : 養老保險、醫療保 險、失業保險、待業保險、死亡撫恤以及其他社會保險事業等 ; 商業保險一般可分為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兩大類。
(4) 費用負擔不同 : 社會保險的費用大多是個人、企業 和政府共同負擔或由政府承擔 , 它不是以被保險人的需要為依據 , 而是由國家和有關部門統一規定 : 商業保險的費用完全由個人負擔 , 是否要購買保險 , 何時購買 , 購買什么樣的保險 , 購買多少 , 為誰購買 , 完全由參與保險者自主決定。
(5) 補償標準不同 : 社會保險完全按照國家法令規定的 條件和標準執行 , 既要考慮勞動者原有生產水平和社會平均消費水平 , 又要考慮在職職工平均工資的提高幅度 , 物價上漲的因素和國家在一定時期財政上的負擔能力 ; 商業保險安全取決于被保險人繳納保險費的多少和實際受損的性質和程度 , 嚴格按對等原則來確定。可見社會保險的補償立足點是 " 保障 ", 而商業保險則著眼于按合同規定 “償還”。
誤區七:債券和股票。
【剖析】
債券 股票
不
同
點 性質不同 債務,限期償還 入股憑證
受益權不同 定期收取利患,
其安全性比股
票大 取得股息和紅利,經營好壞決定著股票的效益
償還方法不同 有明確的付息期限,必須到期償還本金 股金不能退,只能出賣股票
相同點 都是有價證券
都是集資的手段
都是能獲得一定收益的金融資產
附:
一、學科內知識滲透
1. 本單元知識點與經濟常識其他知識點的滲透
(1) 學習銀行的作用時 , 可以與經濟常識中的第一單元中的通貨膨脹、貨幣流通規律相聯系 , 可與第二單元國家而宏觀調控梧聯系。 ,
(2) 學習政府債券的知識時 , 可與經濟常識第五單元的財政收入相聯系。
(3) 學習公民儲蓄的作用時 , 可與經濟常識第一單元中的通貨膨脹、貨幣流通規律、第五單元中的積累與消費關系相聯系。
(4) 學習商業保險的內容時 , 可與第四單元的社會保險相聯系。
(5) 用中央銀行的作用 , 分析我國的貨幣發行。
(6) 用政府債券的有關知識 , 分析財政收入、擴大內需等。
(7) 用國家宏觀調控的知識 , 分析銀行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關鍵部門 , 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8) 用貨幣流通規律的知識 , 分析銀行利率的變化及其作用 , 銀行利率對緩和通貨膨脹和治理通貨緊縮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公民儲蓄的作用。
(9) 用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有關知識 , 分析商業保險的作用及與社會保險的關系。
2. 本單元知識點與哲學常識的滲透
(1) 銀行的作用 , 電子貨幣的產生等體現了聯系的觀點、發展的觀點。
(2) 公民儲蓄的作用體現了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
3. 本單元知識點與政治常識的滲透
用國家機構、國家職能的有關知識 , 分析中央銀行的地位、作用。
二、跨學科知識滲透
1. 學習銀行產生時可與歷史上的北宋紙幣的產生相聯系。
2. 學習中央銀行職能時 , 可以聯系我國解放前國民黨的法幣政策
3.學習銀行作用時 , 可聯系歷史學中的羅斯福新政。
三、重點•難點•能力點
(一)[ 重點 ]
1. 銀行中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巨大作用
2. 公民存款儲蓄的作用
(二)[ 難點 ]
1. 我國銀行對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巨大作用
2. 公民個人儲蓄存款的重大作用
(三)[ 能力點 ]
1. 調查研究的能力
2. 觀察、描述社會現象的規律、意義能力
3. 提取有效信息進行科學、合理判斷、推理、 自納、預測能力
4. 獨立思考和親自動手的理財能力
四、《考綱》要求
1. 我國的銀行
銀行的產生 ; 銀行的分類及其職能 : 銀行的業務和作用 ; 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 ( 新增考點 ) 。
2. 公民的儲蓄
存款儲蓄及其作用 ; 債券與商業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