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計算機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方法--
學生回答:
1.豎直方向上:小球做自由落體運動 ,可以得到落地時間。
2.水平方向上:小球做勻速直線運動,可以得到水平飛出的距離
引導學生尋找、發現身邊的實際問題,以及抽象符號與具體事件之間的表達方式。
啟發思考
分析問題
現實問題模擬:《停車場的看門人》某大型停車場對于進入該場地的車輛有如下的規定:
1.進入該停車場的車輛必須為客運車輛,貨運車輛謝絕入內。
2.如果該車的乘員數量小于等于4人,則收費五元。
3.如果該車的乘員數量大于4人,則收費八元。
4.請根據該停車場的規定,判斷進入該場的車輛是否符合規定,應該收費多少?
環節二:學生討論,并將自己的答案寫在powerpoint演示文檔中。
展示學生學生回答:
1.先判斷車型是否是客車,如果是,進入下一步,如果否,決絕進入。
2.判斷該車乘員數量是否小于等于“4”,如果是,收費五元,允許進入,如果否,進入下一步。
3.收費八元,允許進入。
環節三:學生在黑板根據剛才的回答及教師的提示,選擇基本的程序流程框圖根據一定的邏輯關系,畫出流程圖。
環節四:教師演示標準流程圖后,學生討論,比較自己所畫流程圖與同學、老師的差異,并進行自我評價。
通過一個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引導學生分析實際問題,并幫助他們將實際問題簡化、抽象,建立合理的解決方案。
老師提問1:如果你是停車場看門人,針對想進入該場的車輛,你會做什么樣的判斷?(用自然語言進行描述)
教師通過屏幕廣播,展示學生回答情況。
教師提問2:你能否根據已學的流程圖知識為你認為正確的判斷過程畫出思維過程的流程圖?
教師提示:在前面自然語言描述中,出現“如果…那么…否則…”,可用選擇結構的流程框。
教師演示:向學生廣播演示流程圖,引導學生分析自己所畫流程圖是否存在問題。
小結
將實際的問題進行抽象,可以先將解決問題的思路用自然語言進行簡單的描述,然后借助流程圖來描述自然語言中的判斷、跳轉等操作。下面的工作是:如何將程序的算法流程圖轉化為實際的pascal程序。
引導問題解決
剛才同學們已經對問題的解決提出了正確的思路,并畫出了程序的流程圖,現在我們看看流程圖中的分支判斷,如何用pascal語句表達?
環節五:學生口答
if 條件 then 如果 條件成立 那么
語句1 執行語句1
else 否則
語句2 ; 執行語句2;
環節六:學生根據if 語句的基本語法結構,嘗試局部流程圖與pascal程序的轉化(口答)
if 乘員數< =4 then
收費5元
else
進入下一步(收費8元);
環節七:學生討論 ,并口頭回答
1.需要輸入車輛的類型,和乘員個數。
2.輸出應交的費用。
3.問題涉及到判斷,所以需要用選擇結構的pascal語句。
環節八:學生編輯pascal程序,并調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