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計算機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方法--
“積木”──實際問題的分析簡化→將具體問題抽象成描述解決問題的計算機算法→易于從宏觀上把握問題的流程圖→符合pascal邏輯和語法規則的計算機程序,每塊“積木”的構建,也就形成了學生對思維過程、分析過程的認同和認知;同時這種搭積木式的學習方式,即過程式知識的學習,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特別是學生在“做中學”,不斷反饋修正,從而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這也是學習者主動自主學習的重要性比較本質而簡要的說明。縱觀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存在以下一些優點與不足:
1.做得比較好的地方
、艑W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貫穿著“創設環境→講授新知→任務引領→合作探究→交流評價→總結拓展”搭建“積木”的教學理念。無論是生活中實際問題的導入,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還是教學評價等環節,教師一直扮演著引領解惑的角色。
、埔耘d趣為起點
本節課問題提出環節設計了現實生活中的一個生活實例,情景引入貼近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助于教學過程的開展延伸。
、侨蝿镇寗忧‘
在進行任務設計時,做到貼近生活實際,以生活中的應用案例作為任務主題,在學生“有限”的認知基礎上,適時點撥,從而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當中掌握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步驟和方法。
⑷以評價為激勵
在教學過程中,設置了學生自評、互評,教師點評等多種評價方式,提高了評價的效率和可信度。此外,在教學過程當中,還注重賞識教學,讓學生在充滿贊賞、表揚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
2.不足及改進措施
總體而言,這節課基本上符合筆者預先備課的構想與預期,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由于學生的差異性,總有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在拿到問題之后,依然無從下手。筆者認為在以后的教學中應多設置階梯式的任務,嘗試開展分層次教學,相信還是可以解決的。
附錄一:
教師板書一:
教師板書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