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硬件組成--
(1)自主學習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2)小組協(xié)作學習法,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大家集思廣益則事半功倍,由于這部分要認識的硬件多而雜,各小組的每個成員仔細研究一、兩個部件,然后大家綜合到一起,就可以組成完整的硬件系統(tǒng)。
。3)互幫互助法。
由于學生計算機水平有差異,基礎好的學生可以給基礎差的學生講解,學生之間傳遞的知識往往比老師傳授的更容易接受,這樣基礎差的學生有了初步的認識,基礎好的學生得到知識的鞏固。
三、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拿出主機實物,問學生“這是什么”?
有沒有同學打開過主機箱,看看里面是什么呢?
那么今天我們就把主機箱打開,來看看計算機內部都是由那些組件組成的,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計算機的硬件系統(tǒng)
學生回答異口同聲地回答“主機”。
回答“有”的同學很少。
利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激趣,使學生整堂課都能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去探索新知。
二、任務一:拆計算機
根據學生人數將學生分成5組,讓計算機水平較高的同學任組長,安排學生完成拆機、任務。
深入到學生之中,了解學生的操作情況,指導點撥并幫助學生處理不好解決的問題。
各個小組把各個部件拆掉后,要求每組學生拿出各自的cpu,并找學生回答1.cpu的特征,然后讓學生思考,cpu的缺口意味著什么?2.文字信息的含義。3.cpu的性能指標是什么,這兩個問題讓學生稍后討論。要求學生把其他部件依次都拿出來,每個部件的特征都找學生回答,從而引導學生要通過各個部件的特征識別名稱和功能,從而突破這節(jié)課的重點。
學生帶著好奇的心理,在組長的完成任務。組長帶領小組成員拆機,通過課本仔細觀察討論,小組的每個成員分別說出機箱里的一、兩個部件名稱,并簡要說明其功能。
學生按要求依次拿出各個部件,并且回答它們的特征。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節(jié)課的內容很容易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知識,因為學生很少甚至從來沒看見主機箱內部都有什么部件,所以對這些部件很感興趣。另外他們經常通過報紙雜志等媒介接觸到:cpu、內存、等硬件術語,他們很想知道,他們很想知道這是一些什么部件,所以在這里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通過實踐自主學習這部分知識,突破重點難點。
三、任務二組裝計算機,討論問題
給學生10分鐘的時間,讓各個小組把各個部件重新安裝。在此過程中要求學生注意觀察剛才給大家留的問題,如cpu的缺口,內存條的缺口,各種板卡的缺口。并且結合課本討論文字信息的含義。
學生帶著問題按要求組裝計算機。
等學生組裝完畢后,學生回答剛才留的問題。
再次強調重點難點。
四、歸納總結、課件演示
通過課件演示,系統(tǒng)的向學生介紹計算機硬件由哪幾大部分組成,尤其對運算器和存儲器進行詳細的介紹。并向展示其他型號的各個部件,如:cpu、網卡、聲卡、主板等。
學生根據特征識別各個部件
五、布置作業(yè)
如果你自己動手組裝一臺計算機,都需要哪些相應的硬件?這些硬件的性能有哪些可以參考的指標?
學生按要求完成作業(yè),從而鞏固本節(jié)的學習內容
通過拆機、裝機操作,學生已經迫不及待地寫出自己的所得,更加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