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術《圖文混排》導學案
九、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課堂分組 按照“互補互助,協調和諧”的原則,把學生分成了6人一組。 按分組就座 每組成員均盡可能按學生的性別、學習基礎、交往能力的差異進行搭配。
激情導入
(2分鐘) 展示全國中小學電腦制作獲獎作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出課題——《圖文混排》
觀看課件
欣賞作品 采用具有視覺沖擊力的作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引出今天的課題。
自主
學習
插入
圖片
(5分鐘) 1、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快速閱讀教材中插入圖片那一段,以“我美麗的家鄉—西峽”為主題,嘗試在所給出的文檔中插入圖片(圖片的內容要與文字內容相符);2、要求: 只要嘗試插入一張與文檔內容相符的圖片即可;3、提示:可參照我們以前學過的在word中插入藝術字的方法;
4、教師巡視、答疑。 打開桌面上的“西峽相關的文字及圖片”文件夾,根據文檔內容插入相關圖片。 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嘗試學習自己喜歡的學習目標,給了學生充足的學習空間和學習自由度,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地位。
自主
學習
設置
圖片
(20分鐘) 1、讓學生快速閱讀46-48頁內容,然后讓每個小組嘗試設置圖片的大小及環繞方式,并能完成自己的一個作品;2、要求:作品要個性化,不要千篇一律,完成任務要講求高效性;3、課件展示學生遇到問題時可尋找的解決辦法的途徑:①通過“右鍵”菜單②跟同學討論交流③請教老師;4、教師巡視、答疑;5、對學生中出現的比較集中的問題進行講解演示。 在上一個插入圖片練習的文檔基礎上設置圖片的格式,美化文檔。
使學生具有成就感,進一步引導學生去主動學習。
教學
反饋
(15分鐘) 展示每一小組作品,其他小組進行點評
觀看作品評選最佳作品,對每個作品分析它的優勢與不足。
歸納
小結
(5分鐘) 師生共同總結:圖片的插入和調整的方法,文字環繞的方式應用以及圖文混排的技巧。 回答問題
觀看課件
強調圖文混排的技巧
拓展 課后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繼續對“我美麗的家鄉—西峽”這篇文檔進行修飾,下節課大家可以交流一下你們新的學習經驗。 課后練習 鼓勵有能力的學生在課外進行自主學習。
教學反思 1、本節課總體上是成功的,由于選題切合學生興趣點,課堂氣氛熱烈,學生學習興趣濃厚,積極參與,為共同的任務積極協作,群策群力,形成了以學生為中心的生動活潑的學習場面。幾個平時不太愛說話、性格內向的學生也不自覺地融入到了熱烈的課堂氣氛中。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學生通過積極主動探索協作,學會多與同學溝通,學會共享勞動成果,學會共同完成學習。通過合作學習,使學生主動適應群體生活,在群體中互相協作,互相尊重,增強了班級凝聚力。
2、注重結果的評價,通過學生的自我評價,讓學生在評價中尋找差距,促進學生學習興趣和動力。
3、注意讓學生在課堂中有表現自我的機會,適當地讓學生進行演示自己的操作和作品,讓學生在學習中享受到學生的樂趣。
附:學生自評表
班 級 姓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