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術課課標解讀
本模塊是培養高中學生信息素養的基礎,是學習整個高中階段信息技術各選修模塊的基礎,為必修模塊,對所有高中學生具有普遍價值。建議在高中一年級第一學期開設。
通過本模塊的學習,學生應該掌握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基本方法,能夠根據需要選擇適當的信息技術來有效地處理和交流信息、表達思想、解決實際問題;理解信息技術對社會發展的影響,明確信息社會成員應承擔的責任,形成與信息化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
本模塊的教學要注重以信息處理與交流為主要邏輯線索,強調在大眾化信息技術應用基礎上的信息素養的建構;要面向學生的日常學習與生活,讓學生在親歷體驗中,培養信息素養。
本模塊由4個主題組成:
(一)信息的獲取
1.內容標準
(1)理解信息及信息技術的概念與特征;了解信息傳播渠道及其特征;了解信息技術的歷史和發展趨勢。
例 烽火臺、信函、電報電話、廣播電視、計算機網絡代表著信息傳播的不同階段。
(2)通過實例了解信息獲取的一般方法,知道信息來源的多樣性及其實際意義;掌握信息價值判斷的基本方法,學會鑒別與評價信息。
例 碰到具體問題時,在信息價值的確定上要有一個權衡,舉例說明你是如何進行權衡的。
(3)學會根據問題需要確定信息需求,并選擇適當的方法獲取信息。
(4)掌握因特網信息檢索的幾種主要策略與技巧,能夠恰當地使用不同的方法檢索所需信息。
例 嘗試針對當前學科學習的某一專題,嘗試使用多種搜索引擎收集相關信息。
2.活動建議
(1)到學校圖書館查閱圖書,分別使用卡片圖書檢索系統和計算機圖書檢索系統檢索圖書,了解如何通過編號、書名或作者等線索查找一本書。比較這兩種方法的便利性。分析現有圖書檢索系統的優點和存在的不足,試就圖書流通效率和檢索方便程度等方面向圖書館長提出改進建議。
(2)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人們能在最短的時間里(甚至是同步)了解到世界各地發生的事情。比如在因特網普遍使用以前,報紙上的天氣預報大約為每天一次,廣播電視里的天氣預報每天也只有有限的幾次。但是在因特網上,天氣信息可以隨著氣象臺的預報同步更新。試就這個專題在本地區展開調查,看看有天氣預報的網站上天氣預報的更新速度是怎樣的,就其更新速度、準確性(與實際情況相比較)做一個統計和評價,尋找更新速度最快和最可信賴的天氣預報網站。
(二)信息加工與表達
1.內容標準
(1)通過高級語言編程工具的簡單使用,了解計算機進行信息處理的基本過程,體會計算機與人類處理信息過程的異同點。
例1 使用一種可視化編程工具設計一個簡單的“小時鐘”程序。
例2 寫出比較兩個學生身高和體重的流程,讓計算機實現并報告結果。
例3 讓計算機求解1*2*3*…*n,n由鍵盤輸入。
(2)熟練使用字處理、圖表處理等軟件工具加工信息,呈現結果。
(3)能夠根據任務或主題表達的需求,選擇恰當的多媒體工具軟件(如多媒體素材加工軟件、多媒體著作軟件、網頁制作軟件等)處理多媒體信息。
(4)掌握通過因特網發布信息,實現與他人交流的常用方法。
(5)考察或實際使用常用的模式識別應用技術(例如:光學符號識別、手寫漢字輸入、語音漢字輸入等),了解模式識別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體驗它們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