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評比案例——多媒體作品合成;
讓多媒體作品合成插上魔術的翅膀
----《多媒體作品合成》教學案例
普陀中學 柯林
一、 教材分析
教學內容為教科社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多媒體技術應用》(必修)第4章《作品的合成與提交》第2節《多媒體作品的合成》。本節旨在進一步培養和提升學生利用多媒體軟件合成多媒體的技巧和能力,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研究性學習等活動課程和其他學科課程中。
二、學情分析
高中生思維活躍,求知欲旺盛,已經具有較強的概括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也日趨嚴密。情感趨于深刻穩定,自我控制能力有所提高,但多數情況下還比較膚淺和不夠成熟,尤其對于一些知識和技能的掌握還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
三、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
了解作品結構的構建,同時在制作多媒體作品的過程中,掌握軟件的使用方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引導探究,啟發學生思維和在學習中探索的意識。
通過師生、生生的互動與對比,培養學生多角度的思維方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多媒體作品制作對于學習和生活的價值和意義。
培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和習慣。
四、教學重、難點分析
(一)教學重點:能感性認識了解多媒體作品的合成,學會多媒體作品的構建和場景內容的編輯與制作的過程與方法。
(二)教學難點:動作腳本語言stop( )、gotoandplay( )等的使用。
五、教學準備
橡皮筋、幫助學習單、多媒體合成素材等。
六、教學環境
計算機教室、投影儀、教學控制軟件等。
七、教學和學習活動記錄:
環節一:提出問題、導入新課(3-5分鐘)
師:在上課的開始我們一起來做個游戲,提示一:中國臺灣,提示二:春晚,提示三:紅人,提示四:魔術師。大家一起來,誰?(可以課件配合展示,模擬非常6+1)
生(齊聲回答):劉謙。
師:劉謙,帥嗎?(課件展示劉謙相片)
生(齊聲回答):帥……
師:劉謙老師因為魔術而神奇,大家知道橡皮筋魔術嗎,老師今天要把橡皮筋魔術帶到現場,在開始的時候,老師想問下大家,在坐的有沒有會橡皮筋魔術的班中高人? 有嗎?(沒有人) 好,老師表演給你們看下,可不可以鼓勵下老師?
教師動作:教師表演(教師叫學生配音:下面就是見證神奇的時刻)。
師:大家想不想試下?
生(齊聲回答):想……
師:老師已經給你們準備好橡皮筋,在你們的鍵盤下方(課前準備)。行動吧!
學生動作:嘗試橡皮筋魔術。
(大約兩分鐘后)
環節二:針對問題、共同討論、發現問題(8-10分鐘)
師:有些同學在叫老師繼續演示,這么多學生要學會的話,叫老師表演也不是一個辦法。但是老師有一個多媒體作品可以擔此重任,可是老師也不想白手相送。你們能不能合成這個作品呢?這樣的話,師傅就可以直接請到家門啦,首先看下老師的作品吧,請帶著以下問題來看老師的作品。在問題之前,老師可不希望你們把繼續把橡皮筋放在桌上或者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