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自信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教案設計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是指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組織各種活動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是學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是目前我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切入點。只有廣泛開展這項活動,使它成為學生在校活動的一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更好地促進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地發展,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 如何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設計呢?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設計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只有具備明確具體的目標,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才能成為有效的教育活動。第二,活動的選題首先要考慮是否與學生的年齡特征、成長密切相關,是否能得到學生的認同。其次是選題須小,從小問題、小角度人手,利于操作落實,利于挖掘問題的深度,促進學生對該問題的認識和理解,達到以小見大的目的。第三,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方案的設計要堅持以發展性目標為主,要采取積極的教育措施,以達到提高全體學生的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的目的。第四,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是防患于未然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就好比體育活動,開展體育活動是為了增進人的身體健康意識,增強體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則是為了增進人的心理健康意識,促進人的心理鍛煉,提高心理素質水平,兩者在促進人的發展方面是一致的。第五,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設計要有趣,形式多樣、生動活潑。心理學研究表明,有趣的事物容易引起人們積極的行為反應,要使心理健康教育成為學生歡迎的班級活動,教育方案的設計就要考慮趣味性的因素。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趣味性主要表現在不拘泥于傳統的教育模式,以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啟發、誘導學生,如游戲、角色扮演、行為訓練等學生感興趣的活動。這樣的活動,沒有教條的束縛,沒有僵硬的說教,更多的是學生興奮的參與,它有利于消除學生對傳統教育的戒備和逆反心理,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啟迪。 以下就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設計應遵循的基本原則,針對培養學生自信心的問題進行心理輔導的教案設計:培養自信心的團體輔導教案 活動主題: 培養自信心的團體輔導 活動目的: 1、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 2、通過訓練逐步消除學生的自卑心理。 3、指導學生學習培養自信心的方法。 準備工作: 1、進行自信心測試:“自信心自測”、“自信程度自評”。 2、關于氣質的心理健康輔導。 3、進行團體活動分組。 4、制作輔助課件。
活動過程:一、了解自卑心理 請同學們通過以下對話形象地了解自卑心理現象。 課件一:自卑的心理現象(錄像片斷) 對話: 甲:“你怎么不去參加外語朗誦比賽?” 乙:“我怎么能行呢?” 這段對話說明什么問題? 學生:這表現出乙缺乏自信,自卑。 教師:自卑心理就是還沒有開始做某件事時就已斷定自己不行的情緒,它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有很大的危害。二、自卑的危害 課件二: l、自卑心理使人感到自己事事不如人,又沒有勇氣趕上去,悲觀失望、消極處事,十分不利于人們的身心健康。 2、自卑心理從自我懷疑和自我壓抑開始,以自我消沉和自我埋沒而告終,過于自卑等于自我毀滅。 既然自卑的危害如此之大,我們必須沖破自卑的束縛,消除自卑心理,培養自信的心理品質。三、消除自卑、培養自信 教師:要消除自卑,必須了解自卑產生的原因,才能對癥下藥。 (-)了解自卑產生的原因 課件三:身上帶著細鏈子的大象(圖)。 由此畫面引出心理學家關于大象的成長實驗:一只大象從小就被一根不太粗的鏈子鎖住,經過無數次努力都不能掙脫鏈子的束縛站起來。長大以后,它的力量足以掙脫鏈子了,然而它不再去努力。即使鏈子放在身上不加任何固定,它也木會去努力。這是為什么? 學生:因為小時候每一次想站起來都站不起來,他就形成了自己不行的認識。 教師:過去的行為結果告訴它自己不行。其實它現在行不行? 學生:行。 教師:這就形成了自我認識與現實自我之間的差異,這種差異必然產生“錯誤的肯定”。這種“錯誤肯定”是產生自卑的主要原因。產生“錯誤肯定”的原因很復雜,對人來說,除了行為結果之外,還有他人對自己行為結果的不恰當評價和反應。課件四: 產生自卑的原因: l、自我認識與真實自我之間存在差異。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