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和諧,關注農村“守望”群體
授課對象:高一學生
教材:浙江教育出版社《信息技術基礎》第六章“網頁的設計與制作”
一、教學分析
內容標準
選修模塊三“網絡技術應用”之(4)通過開發實踐,學會規劃、設計、制作、發布與管理簡單網站的基本方法。(5)能夠根據網站主題要求設計評價指標,對常見網站的建設質量與運行狀況進行評價。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學生在學習浙江省高中信息技術新教材(浙江教育出版社)第六章《網頁的設計與制作》中的一節綜合復習應用課。
學生分析
1.學生在上本節課之前已經掌握了本選修模塊中的“因特網應用”、“網絡技術基礎”兩大主題,并且已經學習了網頁的設計與制作的必要知識。
2.學生在運用因特網收集資源、對資源整理加工的能力上各有差異。對網頁的設計與制作的知識的掌握程度也各有差異。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鞏固和掌握frontpage網頁制作方法,提高網站的規劃、設計水平,并通過素材收集,獲取大量課外信息。
2.能力目標
以具體的任務為外驅力,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學生個體的自主探究和相互間的協作學習來提高主體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提升信息技術的綜合應用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同學之間的相互討論、互相幫助,增進學生之間的相互感情;通過“期盼和諧,關注農村‘守望’群體”這個主題,呼喚學生的愛心,培養學生關注社會、參與社會的主動性。
重點難點
1、 1.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主動參與協作學習的積極性。
2、 2.如何提高分工合作的效率,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創作出較高水平的網頁作品。
教學資源
1.硬件環境──能上internet的網絡電腦教室,一人一機,有大屏幕投影儀,音響等設備。
2.軟件資源──(1)針對必學內容:在教學用ftp上準備好教學引入的素材、與主題相關的資料素材、創作指導文檔(包含分組分角色建議、評價標準、如何獲取素材、如何上傳作品等信息)。(2)用于學習的延伸:教學論壇,以供師生在課外進行交流。
評價方法
從“知識+技能+創意”三個維度對學生進行評價;評價方法采用過程評價與效果結果評價相結合。評價主體:小組自評、互評和教師點評相結合
學 時
1課時
二、教學過程
教學進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思想
課前準備
1.在前一節課布置任務:讓學生利用各種媒體了解我國農村發展狀況,并利用教學論壇對學生進行課外輔導。
2.對學生進行分組(4-6人一組)、分工(網站策劃、素材收集、網頁制作三種角色)。
1.通過網絡、書籍、電視等媒體做好課前準備,并從論壇獲取幫助。
2.根據各自特點做好組內分工。
使學生對將展開的網頁應用有較充分的準備
情境創設
(4分鐘)
以一則關于農村代課教師的報道《黃土高原守望者,潤物無聲十八載》引入(報道已經加工成網頁的形式,配上背景音樂),教師語言配合,聯系“規劃”重點“三農”問題和“創建和諧社會”,將學生情緒調動起來。
學生與教師一起分享感動。
誘發主體,營造課堂氣氛。
任務提出
(1分鐘)
合作小組以“期盼和諧,關注農村‘守望’群體”為主題,完成一個網頁作品。
明確操作的內容和要求
學習指導
(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