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科學《我們的呼吸》教學設計(精選4篇)
青島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科學《我們的呼吸》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能力目標: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觀察到的現象提出問題并做出猜想和假設;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會收集資料并分析整理資料。
情感目標:養成細致觀察的學習習慣和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能夠珍愛生命。
知識目標:了解人體呼吸的過程,知道常見呼吸系統疾病的產生和預防。
【活動準備】
玻璃吸管、集氣瓶、試管、試管夾、澄清的石灰水、水槽、保鮮袋、玻璃片、火柴等。
搜集有關呼吸器官的文字、圖片資料或視頻資料等,幫助學生設計實驗的提示卡。
【活動過程】
一、 謎語導入,認識呼吸的重要性
1、 猜謎語: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見摸不著,我們人人離不了。(空氣)
2、 討論:為什么人人離不了空氣呢?
3、 做憋氣小游戲。
4、 交流憋氣的感受,認識呼吸的重要性。
二、 認識呼吸器官
1、 學生做深呼吸,思考:完成一次呼吸需要幾個過程?
2、 交流:呼吸包括吸氣和呼氣兩個過程。
3、 思考:參與呼吸的器官有哪些?
4、 學生查閱資料,交流。
5、 教師板畫呼吸器官圖,學生畫出吸氣和呼氣的路線圖。
三、 人體吸進和呼出的氣體相同嗎
1、 根據路線圖,提出新問題:我們吸進和呼出的氣體成分相同嗎?
2、 學生結合自己搜集的資料交流。
3、 教師補充空氣的組成,讓學生了解空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含 量。
4、 學生利用手中的材料設計實驗方案。
教師提示: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混濁。②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氧氣支持燃燒。
5、 交流補充實驗方案。
① 往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試管里吹氣。(對比實驗更明顯)
② 利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氣體,用燃燒的火柴驗證。
③ 用保鮮袋收集呼出的氣體,用燃燒的火柴驗證。
6、 學生合作完成實驗,教師提示注意實驗安全。
7、 交流實驗現象,形成自己的結論:人吸進和呼出氣體的成分是不同的,吸進的氣體中氧氣的含量多,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而呼出的氣體中氧氣含量很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
8、 根據實驗結論引導學生繼續提出問題:我們吸進的氧氣到哪里去了,那么多的二氧化碳從哪里來的?
9、 學生查閱資料交流。
四、 如何保護我們的呼吸器官
1、 交流對呼吸器官的認識。
2、 討論:呼吸器官容易的哪些病?生病的原因是什么?
3、 如何保護我們的呼吸器官?
4、 學生簡單交流。
5、 教師小節:建議同學們課下查閱資料,做成剪報,或者制作一期有關呼吸系統衛生保健的手抄報。
青島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科學《我們的呼吸》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能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對觀察到的現象提出問題,并作出猜想和假設;能用簡單的器材做簡單的觀察實驗。
2.愿意合作與交流,養成細致觀察的學習習慣和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能夠珍愛生命。
3.了解人體的呼吸過程,知道保護呼吸器官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1、了解人體的呼吸過程,明確人體的呼吸器官。
2、設計實驗驗證人體呼出和吸收的氣體是否相同。
教學準備:
玻璃管,集氣瓶,燒杯,澄清的石灰水,呼吸器官的課件。
導入新課
談話:通過第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人每天都要吃食物,是因為要從食物中獲得身體所需的營養和熱量。那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呼吸,人為什么要呼吸?呼吸是怎么回事?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我們的呼吸
一、提出問題
在暑假里,很多同學都喜歡到游泳池去游泳,學習游泳時練習都要先練習憋氣,請同學們像學游泳那樣,吸一口氣,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長時間?(提示學生不可憋得太久)學生活動,談感受。(出示課題)
二、實施探究,解決問題
1.認識呼吸器官及呼吸過程
談話:剛才同學感受到了憋氣的確比較難受,我們來放松一下,請同學們像老師一樣做深呼吸,想一想,有哪些器官擔負呼吸任務?學生小組內討論交流。
(出示呼吸器官圖)
學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
2. 空氣是怎樣進入人體再被呼出體外的呢?并用彩筆畫一畫路線 學生交流匯報并標出路線
小結:人體的呼吸氣管有鼻、口腔、 咽、 喉、 氣管、 支氣管和肺。
肺是氣體交換的場所,其余的器官是氣體的通道——呼吸道。
3.探究人體呼出和吸進的氣體是否相同
(1)提出問題。
呼吸包括吸氣和呼氣兩個過程 我們吸進和呼出的氣體是否相同
(2) 猜想假設。
學生結合經驗進行猜想。
(3)制定方案。
如何收集我們呼出的氣體?(利用排水法進行收集)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桌面上的材料制定實驗方案。(二氧化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4)匯報交流實驗方案:
A通過玻璃管向瓶中吹氣,觀察石灰水的變化;把瓶子放在空氣中觀察變化。
B取一個集氣瓶,收集人體呼出的氣體,用玻璃片將瓶口蓋嚴,將燃燒的火柴慢慢深入集氣瓶,觀察現象。
吸入的氣體
呼出的氣體
澄清的石灰
燃燒的火柴
結論
(5)實施探究
學生分組實驗,師巡視指導。
(6)展示交流
學生交流實驗結果
小結: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了解到空氣的主要成分是氧氣。
人體呼吸吸進的是氧氣,呼出的是二氧化碳。人呼出的氣體比吸進的氣體含有的二氧化碳多,氧氣少。
三、拓展延伸
問題:如果呼吸器官生病了會出現什么后果?
呼吸器官容易得哪些疾病?怎樣保護呼吸器官?
小組交流匯報
小結:(1)不吸煙(2)要注意環境衛生(3)、寒冷的冬天要戴口罩(4)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四、課后踐行
測一測我們的肺活量。
青島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科學《我們的呼吸》教學設計 篇3
一、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所提出的問題做出假設性解釋;在學習中學會查閱書刊以及其他信息源,培養學生想知道、愛提問、愿意合作交流的科學情感態度價值觀。
2.過程與方法:學生利用簡單器材作簡單的觀察試驗,學習二氧化碳簡單性質的觀察實驗,學生動手實驗能力,利用簡單的器材做簡單的觀察實驗
3.知識與技能:學生了解人體的呼吸過程,知道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的產生和預防方法。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
二、教學重點
學生了解人體的呼吸過程、二氧化碳的檢測實驗的學習活動。
三、教學難點
學生對人體呼吸系統各個器官、呼吸過程的認識學習活動。
四、教學準備
課題2:我們的呼吸課前搜集關于人體呼吸系統各個方面的資料,實驗工具:集氣瓶、火柴、生石灰水、水槽、吸管。
五、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
1.你知道的呼吸器官有哪些?
2.我有什么疑問?猜想一下。
二)【實驗(觀察)探究】
1.屏住呼吸會怎樣,試一試,這說明說明呢?
2.結合你的生活經驗知識想一想:吸進和呼出的氣體有什么不同?
3.合作設計,交流(每個同學參考書,獨立思考,然后合作交流,做好將方案寫下)
小組共同商討,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呼出和吸入氣體的不同。
實驗目的:驗證 不同。
組內的實驗計劃
①實驗材料:
②實驗過程與結論:
實驗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實驗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實驗注意事項:
4.比一比哪一組的實驗計劃最詳細,效果最好。計劃完成后統一匯報。
5.按照實驗計劃中的過程進行實驗:
①組長分配任務:一名記錄員,兩名操作員,其余觀察。
②組長領取實驗材料
③按計劃實驗:要仔細觀察并及時記錄。
三)【實驗展示質疑】(一個組一名發言人進行展示,同伴進行補充。其他組可以提問質疑)
向全班展示實驗結果,并說明實驗過程及現象。
四)【自主學習】
2.在下圖中標出各個呼吸器官,用鉛筆畫一畫吸氣和呼氣的路線。
課題2:我們的呼吸
3.閱讀p7頁資料卡,人體吸進的氧氣是做什么呢?
4.如何保護我們的呼吸器官?(交流相關資料并且總結記錄)
五)【自主展示質疑】
各小組代表講解自主學習的成果。
六)檢測(5分鐘)
1.我來填一填:
(1)呼吸是生物體吸取 ,呼出 的過程。
(2)消化器官吸取的 與呼吸器官吸收的 在人體內“ ”,并釋放出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
2.看圖片,你知道這些呼吸器官的名稱嗎?
課題2:我們的呼吸
3.用一根吸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氣,你會看到什么現象?為什么會這樣?
六)拓展:
1.查閱資料,調查吸煙的害處。
2.調查生活中危害呼吸器官的因素有哪些,并提出保護呼吸器官的建議。
板書設計
2.我們的呼吸
呼吸器官:鼻 咽 喉 氣管 支氣管 肺
呼吸:呼出 吸入
青島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科學《我們的呼吸》教學設計 篇4
在愉快的氛圍中結束了這節課,反思自己的教學感受很多。在這課的教學中,我把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上。學習過程中感覺他們長大了,能夠學會欣賞他人的優點,學會表達自己的見解,學會與人合作的方式。其次,由于本節內容多為理性知識,感性認識較少,探究呼吸過程中吸進的氧氣和呼出的二氧化碳的量的變化是本課重要的一個環節,學生不可能都會提出問題,需要教師的引導。第三,本節課有一定難度,我采用了一些措施,學生對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性質是了解的,也進行過一些實驗,因此自行設計實驗是有基礎的。為學生提供的材料較多,學生想出的方法還是比較多的。另外讓學生帶些可以收集氣體的材料,這樣拓展了學生的的設計思路,學生會更加熱情地投入到探究活動中去,收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