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山溝的孩子》教案(通用4篇)
北京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山溝的孩子》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借助字典、聯系上下文和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詞義。
2、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了解山溝里的孩子們起早貪黑地去上學的情景,感受他們學習的艱難,學習他們不怕困難、刻苦學習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1---4自然段。
4、能按要求積累詞語。
教學重點:1至5自然段,了解山溝里的孩子們起早貪黑地去上學的情景,感受他們學習的艱難,學習他們不怕困難,刻苦學習的精神。
教學難點:課文6、7自然段,知道“金鑰匙”指的是什么,體會文中所表達的贊頌之情。
課前準備:教師:實物投影 圖片
學生:預習課文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正確認讀生字新詞,借助字典、聯系上下文和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詞義。
2、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了解山溝里的孩子們起早貪黑地去上學的情景,感受他們學習的艱難以及熱愛生活、熱愛學習、不怕艱難困苦的樂觀精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背誦第1---4自然段。
教學重點:1至5自然段,了解山溝里的孩子們起早貪黑地去上學的情景,感受他們學習的艱難以及熱愛生活、熱愛學習、不怕艱難困苦的樂觀精神。
教學難點:感受孩子們學習的艱難以及熱愛生活、熱愛學習、不怕艱難困苦的樂觀精神。
課前準備:師:實物投影 圖片
生:預習課文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創境激情
每天早上四五點鐘,當你還在甜蜜的夢鄉里時,有這樣一群孩子卻已經走在上學的路上了(出示圖片,板書課題)。下面,就讓我們走近這些山溝里的孩子,去了解他們每天是怎樣上學的吧!
二、 初讀課文,鞏固字詞
1、學生自由讀課文,爭取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檢查預習情況:
(1) 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注意聽讀得是否正確。
學生指出讀錯的地方,教師相機強調“籠、鑰匙”的讀音。
(2)通過課前預習,你學懂了哪些詞語?還有什么不明白的詞語嗎?(學生交流理解的詞語,再提出不懂的詞語,同學之間互相解疑,教師相機點撥)
小結:剛才大家通過交流,初步理解了一些詞語的意思,我想通過課文的學習,你會對一些詞語有進一步的理解。
三、整體感知,理清層次
1、自由讀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同桌說一說,指名說)
2、默讀課文,看看課文中寫了幾方面的內容?根據這些內容,你認為課文可以分成幾部分?
四、精讀課文,品讀感悟
1、讀了課文,山溝的孩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默讀思考: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山溝里的孩子起早貪黑地去上學?請你畫出相關的詞句,想想孩子們的樣子和心情,批注自己的感受。然后讀一讀感受深的語句。
3、同桌交流感受深的語句。
4、全班交流,教師引導學生重點抓住下面的句子朗讀、體會:
(1)“天還沒有亮,山溝溝是黑的。”
“天漸漸地黑了,夜霧籠罩著山溝”。
(對比讀,結合生活實際理解“籠罩”,體會孩子們上學時間之長)
(2)“野葡萄由黑變綠了,牽牛花由黑變紫了,女孩兒身上的新褂子由黑變紅了。”
“山楂果由紅變黑了,路邊的草垛由黃變黑了,男孩子身上的褂子也由藍變黑了。”
A指導學生對比讀,邊讀邊想象,體會顏色的變化,感受山溝的孩子上學時間之長,上學的艱辛。
B點撥:哪一個表示顏色的詞語用得最多?畫出來,想想為什么。
指導朗讀:孩子們就是這樣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起早貪黑地上學去,再讀讀這些句子,感受他們上學時間之長,上學的艱辛。(學生自由讀)
(3)“孩子們從這座山,翻過那座山,背著書包上學校去。”
“孩子們從這座山梁,翻過那座山梁,背著書包放學回家”。
(對比讀,體會道路難行,并啟發想象:如果遇到惡劣的天氣,孩子們又是怎樣上學的?進一步體會孩子們上學的艱辛)
(4)“天邊的云,黑黑的;山溝的路,黑黑的。遠處,狼在嚎,羊欄邊的黃狗汪汪叫。天黑洞洞的。”
(自由讀,體會孩子們上學的不安全,在山里行路,天色黑暗,遠處還有狼,并引導說幾個“黑洞洞”這樣的詞語。)
點撥:如果是你走在這樣的夜晚,這樣的路上,你會怎么樣?(害怕、恐懼┉┉)他們也一樣啊!再讀這句話.你會發現,你們的感受他們都有!
5、引導:就在孩子們害怕的時候,黑洞洞的天空中突然亮起了一盞燈, 你現在什么心情?快讀這句話,把它帶給你的感受讀出來。(學生自由讀)
換詞練習:“迎”還可以換成什么字?(盼,接,找,尋,領……)把它帶進這個句子,讀出來,感受作者對孩子們的心疼、憐愛。
6、 換位讀:把課文中的“孩子們”“他們”換成“我們” ,以山溝孩子的身份再來讀1——5段,看看你會不會有新的感受?
(他們并不覺得苦,他們“說說笑笑”,充分享受著獲得知識的快樂)
引導想象:他們可能在說些什么呢?
7、導讀:是啊,孩子們并不在意那些困難,因為能去上學已經是孩子們最快樂的事了,所以克服困難也就變成了一種習慣,艱難跋涉也就變成了一種樂趣。快在小組內讀出你的感受!
小組以喜歡的方式讀,一起感受到山溝孩子快樂的心情;小組展示讀,評讀。
8、課文用散文詩一樣的語言描繪了山溝的孩子們起早貪黑上學的情景,你能試著背誦1-4段嗎?
9、檢查背誦情況:投影出示背誦提示幫助學生背誦。
10、引導質疑:山溝的孩子們上學實在是太苦了,可他們卻不怕這些艱難困苦,總是那么樂觀,對學習那么熱愛。此時,你有什么疑問嗎?
(學生可能提出:到底是什么激勵著孩子們起早貪黑地去上學呢?他們這么努力地學習是為了什么呢?)
下節課我們再來解決這些疑問。
五、課后小結,布置作業
1、 繼續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熟練背誦1——4段。
板書設計: 山溝的孩子
苦 —— 樂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及新詞,按要求積累詞語。
2、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感受山溝的孩子學習的艱難,學習他們不怕困難,刻苦學習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課文6、7自然段,知道“金鑰匙”指的是什么,體會文中所表達的贊頌之情。
教學難點:理解“金鑰匙”“智慧的寶庫”的意思,體會文中所表達的贊頌之情。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 課前復習,導入新課
1、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對山溝的孩子有了哪些了解?(板書:苦——樂)
2、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5段,然后進行朗讀評價。
3、 檢查1——4段的背誦。
二、 精讀課文,品讀感悟
1、還記得上節課提出的疑問嗎?(學生回憶上節課質疑的問題)
2、帶著問題讀第6段,結合實際說說“神奇的鑰匙”、“智慧的寶庫”的意思,體會孩子們不怕困難、刻苦學習的精神。
(抓“日日夜夜、夜夜日日”,引導學生體會孩子們不停地發奮學習的精神,并試著說幾個“日日夜夜”這樣的詞語。)
引讀:為多學些知識,改變山溝的窮面貌,孩子們 “日日夜夜,夜夜日日”堅持在艱苦的環境中努力學習著,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表達出你對他們的贊頌之情!(自由讀,指名讀,評讀)
3、引讀:多好的孩子啊!讓我們一起為他們加油吧!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燦爛的黎明”指什么?請你們展開想象,把省略號省略的內容補充出來。
(學生可以說鼓勵的話,可以描述未來山溝的學校,也可以暢想將來山村發生的巨大變化)
4、導讀:或許是山里的風清新,山里的水潔凈,才使得山里孩子的夢更自然;或許是山里的人堅強,山里的人淳樸,才使得山里孩子們的夢更誠懇真實。讓我們和作者一起來贊美山里的孩子們,一起預祝他們的夢想快點實現吧!(師生深情齊讀第七段。)
三、隨文練筆,升華情感
1、讀了課文,(指板書“苦——樂”)這兩個字一定讓你感受很深,不要讓它溜掉,快拿起筆寫下來。你可以以一名讀者的身份來寫,也可以以山溝孩子的身份來寫,還可以以那些沒有露面的山里大人的身份來寫。
2、 交流感受,師生共同評議。
四、聽寫生詞,檢查反饋
導:課文學完了,我不知道你們的生字詞學得、記得怎樣了,快記一記,一會兒老師檢查。
1、自由識記生字新詞。
2、聽寫生字新詞:翻過 初升 籠罩 山梁 嚎叫 鑰匙 黎明
3、同桌檢查,改錯。
4、針對典型錯字集中訂正。
五、布置作業,加強積累
1、生字詞;照樣子寫詞語。
2、抄寫喜歡的詞句在積累本上。
板書設計:
山溝的孩子
苦 —— 樂
不怕困難 刻苦學習
北京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山溝的孩子》教案 篇2
知識與技能:
1、在預習時,通過自主努力,學習本課13個生字的讀音,會寫9個生字。
2、了解課文內容,理清段落結構。能將課文分為三部分,抓住重點理解課文最后兩段的意思,并體會“金鑰匙”、“理想的燦爛的黎明”的含義。
3、體會課文所描述的孩子上學、回家情景,讀出自己的理解、情感。
過程與方法:
以學生的朗讀為基礎,以讀為主線,以讀代講,以讀促講,通過朗讀,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情感參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增強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的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山溝里的孩子起早貪黑去上學的情景,感受他們學習的困難,感悟山溝里的孩子熱愛學習的可貴品質,學習他們不怕困難、刻苦學習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入設疑
出示河南山區一所小學的一位同學所穿的破舊鞋子
二、初讀課文
播放輕音樂伴奏帶《高山流水》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3、給課文分段
三、精讀課文
第一部分
1、播放自制動態圖片:課文插圖“上學路上”的電閃雷鳴,在課文中畫出描寫山溝孩子每天上學情景的句子。
2、播放音頻文件《狼嚎》,想象孩子們在上學路上遇到的困難,體會在這種環境下孩子們的上學心情。
3、播放視頻文件《安康小學生大火把上學》
4、有感情地朗讀第一部分的內容
第二部分
1、播放視頻《山溝里的孩子》紀實片,想象山溝孩子學習時的情景,并用文字表達出來
2、連續靜態圖片,展示山溝學校、桌椅、師生上課的靜態圖,思考“金鑰匙”、“理想的燦爛的黎明”的含義
第三部分
組織小組編組,創設小組合作學習情境
1、理解“黑夜”“……”的深意
2、聯系生活實際,對比自己現在的學習情景,體會山溝孩子不怕困難,感悟刻苦學習的精神。
四、鞏固應用
布置作業:想象山溝孩子學習時的情景,再寫一兩段話
北京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山溝的孩子》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山溝的孩子們起早貪黑的去上學的情景,感受他們學習的艱難,學習他們不怕困難,刻苦學習的精神品質。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語言。
3.續寫“孩子們是怎樣學習的”。
教學重點:課文的1——5自然段,了解山溝的孩子們起早貪黑地去上學的情景,感受他們學習的艱難,學習他們不怕困難,刻苦學習的精神。
教學難點:課文的6、7自然段,知道“金鑰匙”指的是什么,體會文中所表達的贊頌之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情感。
同學們,我們已經上了四年學了,那誰能說說你們每天都是怎樣來上學的呢?
總結:聽了你們的發言,老師真的很羨慕你們。你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多關心你們呀,每天都起得很早,為你們準備早點,送你們上學。一年365天,天天如此。遇到天氣不好的時候,更是關愛有加。那你們知道生活在大山的孩子他們每天又是怎樣上學的呢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大山,去看看大山的孩子是怎樣上學的。齊讀課題《山溝的孩子》。
提問: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呢?歸納整理學生的問題:
①山溝的孩子每天是怎樣上學去的?
②他們為什么要這樣辛苦的上學?
師:這些問題的答案就在課文中,請你趕快在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
二、采用自讀、畫批、交流感悟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
1.自由輕聲讀課文。
2.結合課文的內容思考上面的兩個問題。用“——”劃出說明干溝的孩子怎樣上學的語句。用“~~~”劃出說明他們為什么要這樣做的語句。
3.把你劃出的語句認真地讀讀,看看你有什么想法嗎?把你的想法在書商進行簡單的批注,然后在小組內進行交流。
三、全班交流,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1.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
2.交流第一個問題:通過讀書,你知道山溝的孩子是怎樣上學的了嗎?
①先讀讀你劃的句子,再說說從中你所了解到的。
②引導學生進行朗讀:山溝的孩子上學的路這樣遙遠,你能夠通過讀讓別人感覺到嗎?
③結合課文引導想象:這么遠的路,而且還是山路,你能想象出他們在上學、放學時的路上會遇到什么困難嗎?
師:是啊!山路彎彎曲曲,山路磕磕絆絆,遠處,狼在嚎,犬在叫,黑夜中一閃一閃的星星好像是狼的眼睛。孩子們走在這樣的山路上,心情怎樣呢?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④指導朗讀1——5自然段。
⑤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加深理解,教育自己:
山溝的孩子就是這樣上學的,與你們自己進行對比,此時此刻你有什么話要說嗎?
過渡:山溝的孩子上學既然這樣困難,可他們為什么還要去呢?
3.交流第二個問題:山溝的孩子為什么要上學?
①讀讀你找到的句子,談談你的理解。
②提問:什么是“金鑰匙”?山溝里真的有這樣的鑰匙嗎?你是怎樣理解課文中的“金鑰匙”的?
③他們為什么要尋找這把神奇的金鑰匙呢?結合書上的語句進行回答。指導朗讀第六自然段。
④山溝的孩子能找到“金鑰匙”嗎?為什么?指導朗讀第七自然段。
師:山溝的孩子為了能夠改變家鄉改變山溝貧窮落后的面貌,克服了許許多多的困難。我們相信,祖國也會相信,山溝的孩子一定能夠找到這把神奇的金鑰匙的!齊讀第六、七自然段。
四、德育滲透。
山溝的孩子就是以這樣的一種態度、這樣的一種精神來對待學習的,那么想一想你是怎樣對待學習的呢?學習了這篇課文后,你對學習有了什么新的看法嗎?
五、品味賞讀,背誦積累。
1.選擇你喜歡的段落或語句讀一讀。
2.與全班交流,比一比,看誰讀得有感情。
六、續寫結尾,課外延伸。
師:山溝的孩子們為了尋找改變山溝貧窮面貌的“金鑰匙”,不怕山高路遠,不怕從黑夜啟程,在他們的努力下,他們一定會迎來絢爛的黎明。
“絢爛的黎明”是什么意思?它后面的省略號省的是什么?你能結合課文進行想象,把省略號補充完整嗎?想一想寫成一段話。(回家作業,明天交流)
北京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山溝的孩子》教案 篇4
《山溝的孩子》這篇散文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語句,描寫了山溝里的孩子們起早貪黑去上學的情景,贊頌了山里的孩子們不怕困難、刻苦學習的精神。這篇課文短小而充滿情感,但是它的內容又與城市孩子們的生活有較遠的距離。如何引導學生學習呢?首先,我讓學生充分的預習、自學,在自學的基礎上,我在第一課時請學生質疑問難,引導學生將一些不重要的問題、語言文字訓練意義不大的問題逐一理解,從而使得第二課時的學習目標非常集中,提高了教學的效率。同時,我要求學生把課文讀熟,為第二課時訓練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打好了基礎,體現了教學的層次性。接著,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針對文章的特點,把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的思想感情作為重點,以此帶動語言文字的訓練。為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精化問題,組織學生讀書、思考、交流、討論,體現了以讀為主的教學方法。為了充分調動起學生的情感,我采取了以下方法:
1.通過品味語言文字來體會情。在第一部分引導學生體會山溝孩子學習的艱苦生活時,指導學生抓住語言文字“天還沒有亮”“翻過”“由…變…”……等詞語體會文章的思想內容,在讀中感悟學習之苦,在朗讀中培養語感.
2.通過教學錄像來激發學生情。在使學生認識孩子們刻苦學習的原因時,通過觀看錄像使學生進一步了解貧困山區孩子學習的艱苦生活,以此來激發學生對山區孩子的敬佩之情.
3.通過教師有感情的范讀來感染學生。
4.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來表達情。
這樣使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教育得到了統一。尤其是適時地放映錄像,吸引了學生,使學生真實地看到了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是怎樣艱苦地學習的,他們的心靈被強烈地震撼了,真可謂“此時無聲勝有聲”。
本節課的不足:
1、學生放手不夠,有遷的跡象。
2、教學目標落實的不實。如;背誦第1一4自然段,有些流于形式。
3、教師的點撥語,過渡語,總結語缺乏感染力。
4、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還有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