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問》教案(精選18篇)
《學與問》教案 篇1
教學意圖 :導入新課時教師可根據第二自然段的內容,用講故事的口吻,簡要、生動地講述哥白尼小時侯的故事,進而揭示課題“學與問”,再以“學與問到底有什么聯系呢?”發問,這樣既揭示了課題,又提出了課文的重點和學習的要點。再讓學生帶著上面的問題自讀全文,結合自學生字新詞。借助拼音讀準每個生字的字音,讀順句子,并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學與問”之間的聯系。檢查自讀情況,幫助學生正音時要注意:“繽”是前鼻音,“瞬”是翹舌音。通過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初步理解新詞的意思。最后逐段讓學生朗讀課文。著重檢查學生是否把課文讀通順了,要提示學生注意長句中的停頓,如:“到那時,知識的天空/將/任你翱翔,宇宙的奧秘/將/任你探求,你將/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痹僮寣W生默讀課文,想一想,說一說每個自然段的段意。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系課文說出詩句中帶點字的意思,再理解詩句的意思。
4、引導學生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系在一起的,教育學生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教學重點: 理解“多問”與“勤學”的關系。
教學難點: 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教具準備: 光盤、掛圖、錄音機。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設疑
教學意圖:這個夢中前面的內容都是夢中真實的情景,如果我們的科學技術真有那么先進,那實在太好了,不過這個設想很具有可開發性,將來也許我的學生或今天看到我的這篇設計的人能去完成,后面關于名人辭典上的名單是我故意加上去的,根據羅森塔效應,學生需要期待,將來都做大學問家雖然不太可能,但有一種期待總是非常必要的。我設計的3個人,好中差剛好覆蓋全班同學,使每個學生自信將來都能成為有學問的人。
1、講述哥白尼小時候的故事,導入新課。
2、揭示課題:18 學與問
3、提問:學與問到底有什么聯系呢?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2)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詞語的意思。
2、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詞語。
鑰匙、芳菲、翱翔、強健、哥白尼、五彩繽紛、
殿堂、好奇、瞬息萬變、相輔相成、日新月異
(2)大致交流詞義。
。3)指名讀課文,讀通順。
3、默讀課文,思考: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各寫了什么?
第1自然段:“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從小喜歡“問”,導致他對科學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學生有問題邀請叫別人,拜能者為師。
第4自然段:我們要像沈括那樣,把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第5自然段: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課文圍繞“學”與“問”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然后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
四、寫字指導
1、指導要點:鑰繽瞬輔翱
2、學生在書上描紅。
五、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聽寫詞語
鑰匙 疑團 殿堂 日新月異 好奇 強健 探求 瞬息萬變
二、精讀課文
1、學習第1、2自然段。
(1)學生自己讀,思考:哥白尼是怎樣走上科學探究之路的?
(2) 理解“不懈追求”。
(3) 簡介哥白尼及其地動說。
(4) 結合科學家哥白尼的事例,啟發學生談談“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的含義。
2、分小組學習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結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繽紛”、“日新月異”、“瞬息萬變”。
。3)提問:我們新一代的小學生面對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世界,應該怎么辦?
。4)問:向誰問?
(5)聯系生活實際談談對“能者為師”的理解。
(6)引讀第3自然段。
3、學習第4自然段。
。1)過渡:在求知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聯系起來,在這方面,北宋大科學家沈括小時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讀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時候對什么產生疑問?
理解古詩意思,知道身闊的疑問:為什么同是套話,開花的時間相差這么遠呢?
。4)沈括問媽媽,媽媽是怎么回答的?
(5)后來沈括是怎樣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從這個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學習第5自然段。
教學意圖:(1)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而學習能力需要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培養,根據課文的實際特點,創設小組學習的氛圍,讓他們自由的各抒己見、暢所欲言;(2)“學生不是需要填滿的灌子,而是需要點燃的火炬”,把握老師的角色很重要,語文素養不是老師苦口婆心講出來的,而是學生自主建構的過程,此時此刻老師的作用就是深入小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給予幫助給予鼓勵
第三課時
一、朗讀課文,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1、指名讀課問。
2、指名說說主要內容。
3、說一說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學好問的故事,寫下來。
二、作業
《我的夢》寫一段話。
教學意圖:(1)讓學生不僅學懂知識,更能學會學習,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2)對學生充滿信心,鼓勵學生相信自己就會成功。(3)由老師的夢展開想象,由閱讀促寫作! “鍟骸 23 學與問
勤學 問思結合 養成習慣
好問
教學反思:
對于本課的教學,要引導學生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系在一起的,借機教育學生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理解“多問”與“勤學”的關系。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本課課文內容很好理解,正好趁著學習課文的機會,引導一下學生,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困難,多問與勤學是解決困難的一把很好的鑰匙。要利用這把鑰匙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做學習的主人。
《學與問》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學會8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聯系課文說出詩句中帶點的字的意思,再解釋詩句的意思。
4. 引導學生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系在一起的,教育學生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教學時間:
共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設疑
1、講述哥白尼小時候的故事,導入新課。
2、揭示課題:18 學與問
3、提問:學與問到底有什么聯系呢?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2)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詞語的意思。
2、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詞語。
。2)大致交流詞義。
。3)指名讀課文,讀通順。
3、默讀課文,思考: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各寫了什么?
第1自然段:“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從小喜歡“問”,導致他對科學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學生有問題邀請叫別人,拜能者為師。
第4自然段:我們要像沈括那樣,把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第5自然段: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課文圍繞“學”與“問”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然后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
四、寫字指導
1、指導要點:鑰繽瞬輔翱
2、學生在書上描紅。
五、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詞語(指名讀\齊讀)
鑰匙 (輕聲) 日新月異 堅持不懈
翱翔 瞬息萬變 (翹舌音) 相輔相成
二、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ㄒ唬⒖焖贋g覽課文,思考:課文圍繞“學”與“問”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接著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
要點:先寫“問”的重要性;再寫向誰問;接著寫怎樣問?最后教育學生要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
。ǘ、精讀課文,深入悟解
1、學習課文1、2自然段
1、師: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第一自然段,思考:然后看看這道填空題,把它完成。
填空:知識就是指有,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常常是,是。
。ㄖ该x一讀練習的答案,教師相機理解后評點,(重點講比喻,明確問的重要性)最后齊讀)把什么比作什么?
2、師:對于整篇文章來說,第一自然段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是文章的總起段,直接表明了作者的觀點。作者在下面用了一些例子來證明第一自然段所說的道理,那么我們就先看看其中的一個事例。
讓我們就一起走近哥白尼。你們了解哥白尼嗎?(生自由回答)
。▽W生根據自己的了解情況介紹指名說)
介紹資料:杰出的天文學家哥白尼是波蘭人。他從小熱愛科學,大學讀書時萌發了地球是運動的思想。20多歲去意大利留學,攻讀數學、天文學、法律學、哲學和醫學,并獲得博士學位。他的大部分時間是潛心于天文學的觀察和研究,不論寒暑,每天,都用自己制造的天文儀器來觀測、計算、研究,30年如一日。根據豐富的觀測資料和細致的計算研究,寫出了劃時代的巨著〈天體運行論〉。哥白尼的“日心說”,第一次沖破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
是啊,哥白尼能成為偉大的天文學家是和他小時侯的學習好習慣分不開的,讓我們繼續走進哥白尼?凑n文第二段。
3、師:請大家先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說說讀了課文后你知道了什么?作批注,及時記下自己的所思所想。(他從小愛問問題;他什么都愛問;他問的問題都跟自己的生活有關……)
(板書:好問)
4、師:你從這段中的哪些詞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問的?
。ㄐr候就喜歡問、經常纏著、世界、問這問那、省略號)
。ㄏ鄼C讀句子,注意讀出哥白尼的好奇、好問。指導朗讀。)
(指導理解:不懈探求、稀奇古怪)
。撓蹈绨啄崽岢龅膯栴},理解后補充省略號中省略的內容再指名讀、齊讀這一自然段,要求讀出哥白尼的好奇的語氣。)
不懈探求(理解“懈”聯系上下文來理解、
5、師:小小的哥白尼和咱們差不多大,老師相信在平時,你也一定提過問題吧?能說說你提過哪些問題嗎?(指名回答)
6、師:從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讀懂了什么?(問是成功的開始;只有學會問,才能取得成功……)
7、師:我想大家對這些話肯定有自己的理解了。(出示第一自然段,齊讀)
8、師:結合科學家哥白尼的事例,談談“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的含義。
這是一篇說理性文章,議論文就是要通過大量的例子來證明作者的觀點。這篇文章中作者的觀點就是第一段,那么列舉哥白尼的例子就是為了證明第一段。
2、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
1、教師導入: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距離我們已經有好長時間了,我們現在面對的又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又該怎么做呢?我們一起來看看第三自然段。
2、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哪幾個詞最能概括我們面對的世界的特點?(日新月異、瞬息萬變……)
。1)具體舉例子說明對這兩個詞語的感受。
。2)是啊,對這樣一個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世界,我們有新奇,有疑惑。那么,有了問題,我們該怎么做?
3、自由讀3自然段。問:讀了這一段,你們知道可以怎么做嗎?(我們應該多提問題)
4、是呀,古人云:“能者為師”,你們知道是什么意思嗎?書上是如何來解釋它的意思的?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找出有關的句子。(只要他確實能給你啟發,給你幫助,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為你的老師,都應該向他請教。)(指名回答,然后齊讀一遍)
5、誰能結合剛才我們讀的這句話,想到什么名言?說說是什么意思嗎?
投影出示: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
7、小結:看來,遇到了問題,我們應該多向人請教,拜能者為師,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愉快地學到許許多多的知識。(板書:勤學)
3、自學第4段
過渡:剛才我們學習了哥白尼的故事,下面請看沈括的故事。
1、(直接出示沈括的簡介,詳見附錄二)師讀簡介。讀了介紹后你有什么感受? (沈括很有成就、了不起)
師:沈括是多么優秀呀,咱們一起回到沈括小時候生活的那個年代吧,看看他小時候是什么樣的?
2、師:請同學們自由地讀一讀第4自然段,試著完成屏目上的題目。(出示閱讀訓練題,詳見附錄三)
題目:
。1)、沈括小時候對什么產生疑問?(理解詩句)
(2)、后來沈括是怎樣解開這個疑問的?
。3)、從這個事例中,你受到什么啟發?
3、(勤學好問;留心觀察;愛動腦筋……)是呀,課文中列舉了沈括的事例都是為了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讀第一句話)
六、總結
1、同學們,今天我們從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那就是:(勤學、好問)
2、那學與問是什么關系呢?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
。ò鍟簩W與問結合)
3、怎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呢?”(板書:養成習慣)
4、你知道以后你怎么做了嗎?
5、同學們,剛才你們大膽地暢談了學習〈學與問〉這一課后,自己學習的收獲,情真意切,F在我們回過頭來看課文,不難發現,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都在第一、第三、五自然段中,作者為什么還要在文中插入兩個小故事呢?好好想想,與周圍的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 (是有力的證據,證明的作者的觀點。)
是。∵@兩個故事對于這篇文章很重要,這就是說理性文章所具有的寫作特色,大家今后講故事或教育幫助別人時可要多想想這篇課文的寫法。
七、拓展:
1、講故事,學生討論,怎樣幫助老二。
。ǹ捎盟鸭拿浴⒂梦闹械恼Z言、用名人的事例)
2、為感謝大家的幫助,老師搜集了幾句名言共享。
八、課外:結合四年級學的《說勤奮》和五年級學的《談禮貌》,尋找說理性文章的特點。
附板書:
勤學
23、學與問 學與問結合 --養成良好習慣
好問
[1] [2] 下一頁
課前閱讀材料:
一、沈括的趣聞軼事
沈括處處精細觀察,事事獨立思考,敢于發表與眾不同的見解,這是他取得杰出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月桃花開”沒有錯
據說有一次,許多人議論白居易寫的《游廬山大林寺》中“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兩句詩,嘲笑白居易寫錯了,理由是這首詩寫于唐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那時桃花都謝了。可是沈括卻認為,深山里氣候比較寒冷,所以桃花比平原上開得遲,白居易尊重事實,沒有寫錯。
彈琵琶手指位置沒有錯
還有一次,一些人看開封相國寺里一幅壁畫,壁畫上畫著管樂隊在演奏。有人說畫家畫錯了,理由是管樂演奏者在吹“四”字音,可是那個彈琵琶的手指不是在撥 “四”字音所在的上弦,而是掩著下弦。沈括仔細琢磨以后,欽佩地說,這位畫家太高明了,很精通音樂!接著他用親身體驗作了精辟的說明:弦樂同管樂是不同 的。吹奏管樂,手指按在什么部位就發什么音,是同時的;彈琵琶就不同了,手指先撥弦,然后才發音,也就是動作要比聲音早。所以,演奏管樂的人在吹“四”字 音的時候,彈琵琶的人的手指已準備撥下一個音了。在場的人無不為沈括的高見所折服。
二、學問之名言
1、疑,思之始,學之端。
2、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3、智能之上,不學不行,不問不知。
4、君子之學必好問。
5、學而知,問而廣。
6、知而好問然后能成才。
7、“學問”二字需要拆開看,學是學,問是問。
8、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9、好問的人,只做了五分鐘的愚人;恥于發問的人,終身做愚人。
10、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11、有教養的頭腦的第一個標志就是善于提問。
12、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13、不知則問,不能則學,雖能不讓,然后為德。
14、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異議的是問號,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問個為什么。
15、疑惑為愚者之智慧。
16、學問=學+問
17、不恥下問。
18、三人行,必有我師。
19、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
20、如果你不懂得如何去問,那你一輩子都沒有辦法獲得知識。
課前思考:
課 文緊緊抓住“勤學好問”這一點進行敘述。先寫“問”的重要性,再舉例子來證實;接著寫向誰“問”;然后寫“問”與“思”要結合;最后有理有據的提出觀點: 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任。整個課文敘述,言簡意明,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全文共有五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問”的重要性,是打開知識殿堂 的金鑰匙。第二自然段寫哥白尼從小喜歡“問”,他對科學的不懈探求,最終成為杰出的天文學家。第三自然段寫小學生有問題要請教別人,拜能者為師。第四自然 段寫我們要像沈括那樣,把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結合起來。第五自然段寫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才能做學習的主人。
課前思考:
這 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課文圍繞“勤學好問”這一中心論點,通過中外兩個事例,告訴我們問的重要性,教育學生要從小養成勤學好問的好習慣。在教學中我們可 采用“讀——思——議——讀”的學習方式,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知道“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以讀促思,讀中感悟。抓住切入口——課題,環環相扣,井 然有序。
課后反思:
教 學此課時,我從談話導入。板書“學”、“問”,人們常把有知識的人說成“有學問”,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今天我們來學習《學與問》。告訴學生這是一 篇說明事理的課文,也就是議論文。然后與學生一起回憶學過的議論文。(《說勤奮》《談禮貌》《滴水穿石的啟示》),總結出議論文的一般特點:提出觀點—— 證明觀點——得出觀點。
接著讓學生自學,讀課文,找出文章的觀點,同時給文章分段。應該說這篇文章的脈絡是非常清晰的。學生很快就找出了文章的中心觀點: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分段也是很簡單的。
授后小記:
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學會用豐富的語言來激發學生,用更多的來啟發學生,向名師學習,當然我們是無法做到像他們一樣,駕馭教材的能力如火純青。多學,多像名師學習;多看,多看名人執教的課堂實錄;多積累,多學習新課程理念。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學才能夠變得更加有實效。
就像文中的很多句富有哲理的句子,如果讓我教我肯定會讓他們一而再,再而三的理解?催^名師的課堂實錄后發現,更加好的是讓孩子們去背,只要他記住了,自然他也就能夠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這一理論的確讓人回味。
課后反思:
《學與問》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課文圍繞“勤學好問”這一中心論點,通過中外兩個具體的事例,告訴我們“問”的重要性,教育學生要從小養成勤學好問的好習慣。
教 學此課時,我從談話導入。板書“學”、“問”,人們常把有知識的人說成“有學問”,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今天我們來學習《學與問》。告訴學生這是一 篇說明事理的課文,也就是議論文。然后與學生一起回憶學過的議論文。(《說勤奮》《談禮貌》《滴水穿石的啟示》),總結出議論文的一般特點:提出觀點—— 證明觀點——得出觀點。
接著讓學生自學,讀課文,找出文章的觀點,同時給文章分段。應該說這篇文章的脈絡是非常清晰的。學生很快就找出了文章的中心觀點: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分段也是很簡單的。
第 一個事例是哥白尼的例子,我引導學生抓住“經常”和“纏著”理解哥白尼非常喜歡問!斑@對哥白尼后來的成長有什么影響嗎?”與下文的“不懈追求”聯系起 來!斑@些問題呢?”讀一讀這些問題,通過對哥白尼事跡的簡介(《天體運行論》、“日心說”),讓學生把握這些稀奇古怪的問題與他成就的聯系。
我們現在要不要多問呢?問誰呢?怎樣問呢?自然過渡到對3、4兩段的學習中去。(要學會發現問題,隨時隨地提出問題,拜能者為師。還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第二個事例是沈括的例子。他就是通過自己的思考解決了心中的疑團。最終成為了一個了不起的科學家。(“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夢溪筆談》)
最后再回到文章的中心觀點上來,讓學生將學與問結合起來,養成勤學好問的好習慣,做學習的主人。
課后反思:
取 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就是讓學生進行了充分地角色體驗。通過智者身份的體驗,學生不僅鞏固了課本知識,體驗了文體的結構,更重要的是學生將自己已有的知識與新 知識進行了融合,把已積累的零散的知識系統化了。角色體驗在德育課中經常使用,已被證明是一種好方法,為什么我們的語文課堂就不能大膽地使用了。新課標強 調學生的情感體驗,角色體驗不就是情感體驗的基礎嗎?我想只要我們平時結合每篇教材的特點,多想辦法,角色體驗定會在語文課堂上發揮重要作用。
上一頁 [1] [2]
《學與問》教案 篇3
一、激情導入
導入課題: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23課,好,請齊讀課題。
導出目標: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誰來說說作者提出了一個什么觀點?(課件出示觀點)那么作者是怎樣把這個觀點說清楚的?
效果預期: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相信通過你的學習,這個難題一定能解決。
二、民主導學
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找作者列舉了哪些名人的事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學習哥白尼的事例:
1、任務呈現:課文先說了誰的故事?你們了解哥白尼嗎?(資料出示)
2、自主學習:讀完之后,你對哥白尼有什么印象?為什么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好問)
3、是呀,哥白尼能成為一名偉大的天文學家是和他小時候的習慣分不開的,讓我們繼續走近哥白尼,你從這段中的哪些詞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問的?
4、展示交流(學生反饋):(小時候就喜歡問、對世界充滿好奇、經常纏著、問這問那、省略號、不懈探求)(相機讀句子,注意讀出哥白尼的好奇、好問。指導朗讀。)
4、小小的哥白尼和咱們差不多大,老師相信在平時,你也一定提過問題吧?能說說你提過哪些問題嗎
5、從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讀懂了什么?(問是成功的開始;只有學會問,才能取得成功......
6、難怪作者一開始就說-----,(出示投影)同學們,讓我們牢牢記住這句話,齊讀。
學習沈括的事例
1、任務呈現:哥白尼以好問來解決問題,那沈括在在遇到問題時,他又是怎么做的?請同學們自由地讀一讀第4自然段,試著完成投影上的題目。
2、自主學習:(1)、沈括小時候對什么產生疑問?(理解詩句)
。2)、后來沈括是怎樣解開這個疑問的?
(3)、從這個事例中,你受到什么啟發?
3、展示交流:是啊,一個善問的人,他不會滿足于別人給的模糊的解釋,而是用自己的眼光去觀察、去思考,得出科學的答案。下面我們再來讀讀這個小故事。(出示沈括的其他故事:彈琵琶手指位置沒有錯)
同學們,正是因為沈括處處精細觀察,事事獨立思考,敢于發表與眾不同的見解,所以他才取得杰出成就。我們在求知的過程中,需要的不就是這種精神嗎?
其實作者列舉了沈括和哥白尼的事例都是為了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出示第一自然段,齊讀)
學習3自然段
1、任務呈現:無論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還是沈括生活的世界,它們距離我們都很遠,我們現在面對的又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又該怎么做呢?我們一起來讀讀第三自然段。
2、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哪幾個詞最能概括我們面對的世界的特點?
3、面對這樣一個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世界,我們遇到問題該怎么做呢?向誰請教呢?你們曾向誰請教過?
4、自主學習:比你小的孩子,可以成為你的老師嗎?為什么?農民伯伯可以成為你的老師嗎?哪些方面可以成為你的老師?為什么?古人說的“能者為師”就是這個道理。
5、書上說的都是別人可以成為我們的老師,那么,我們可以成為別人的老師嗎?現在誰再來說說“能者為師”的意思?(不管是誰,只要可以給人以啟發,給人以幫助,有一技之長的人就可以做老師),是啊,只要---,讓我們齊讀這句話。
6、展示交流:由此老師想到了孔子的兩句名言(出示:1、不恥下問:(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學識比自己差的人請教為恥)。2、三人行,必有我師:(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誰能結合剛才我們讀的這句話,說說它的意思。
學習最后一段:
1、看來,遇到了問題,我們應該多向人請教,拜能者為師,在學中問,在問中學,這樣,我們才能求得真知。讓我們齊讀最后課文的最后一段。
2、任務呈現:讀完這段,那你知道“學”與“問”是什么關系嗎?怎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呢
3、自主學習:課文學到這里,老師來考考大家,作者一開始說: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后來結尾又說: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你能用搜集的事例來說明這個觀點嗎?
4、展示交流:同學們,今天我們從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那就是:(勤學、好問)看來,做學問離不開“學”和“問”,除此之外,你覺得還需要什么?
(勤奮、堅持、注重方法、謙虛)
5、聽完同學們的回答,我受益很大。哥白尼與勤學好問同行,終于發表了《天體運行論》,推翻了一千多年的地心說;沈括與勤學好問同行,著成《夢溪筆談》,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同學們,人生道路上,如果讓我們選擇同行者,那么就選擇勤學與好問吧,與他們同行,就如在沙漠中與駱駝為伴,定能在茫茫沙海盡頭找到美麗的綠洲。此刻再讓我們回到課文,誦出作者的諄諄教導:知識……
學生齊背: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問……
三、檢測導結
目的:課文學完了,我們來檢測今天的學習成果。
工具:1、這篇課文讓我明白了學與問的關系是: ,只有 ,才能 。作者列舉哥白尼的事例是為了說明 ,列舉沈括的事例是為了說明 。
2、除了課文中說的,你還知道哪些關于學問的名言。
反饋:從同學們的回答中,老師欣喜地發現,大家已經把“勤學好問”這個好的習慣運用到學習中了,而且收獲的不僅是知識,還有能力,希望有疑惑的同學要再接再厲。
總結:
這節課,我們不僅明白了學與問的關系,懂得了問的重要性,知道了在學習和生活中該怎樣去問,而且還學會了說理性文章的寫法,那就是先提出觀點,再列舉事例論證觀點,最后作出結論。看來,今天的收獲真不小,課下老師有個小小的建議。
板書設計:
23 學與問
勤學好問 相輔相成
觀察思考 養成習慣
《學與問》教案 篇4
上個星期為全區的六年級語文教師上了一堂語文實踐活動課《學與問》。這篇課文淺顯易懂,但是在教研員范老師的指導下,在教研組同事的出謀劃策下,將這篇原本枯燥的議論文賦予了新的生命與活力。
《學與問》精彩教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系在一起的,教育學生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3、探索問的方法,激發學生問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認識他嗎?哥白尼從課文中,你都知道了些什么?對他你還有什么了解他?(那誰知道日心說?是啊在哥白尼之前,人們所信奉的都是地心說,堅實的大地是運動的這一點在古代是令人非常難以接受的,而哥白尼在1543提出了日心說,在幾百年前就有這樣的發現實在是極為了不起)
認識他嗎?沈括從課文中,你都知道了些什么?對他你還有什么了解?(沈括可說是一個科學通才,他精通天文、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理學、農學和醫學;。他所著的《夢溪筆談》,被譽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
2、想成為像他們一樣有知識、有學問的人嗎?(想)今天老師就送給大家能打開知識大門的妙計,這妙計就在這錦囊中。誰想要?
3、師:誰先來讀一讀其中的妙計?
出示:問號是開辟一切科學的鑰匙。——巴爾扎克
不學不成,不問不知。——王充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華羅庚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顏真卿
4、師:請大家認真讀一讀這幾條妙計,你都知道了些什么?(要想成為一個有知識的人,就必須要勤學好問。)
相機板書:(勤學好問)
二、精講第四小節
1、那你們現在知道學是什么意思?(勤學好好學習)
2、問呢?(好問)
3、那現在老師在中間加了“與”字,你又知道了什么?
。▽W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
4、我們全班來讀一遍。
三、精讀課文,尋找妙計,理解實踐
這篇課文中,也能找到一些有助于我們學習的妙計?去畫一畫,找一條你最喜歡的寫在彩紙上。誰想上來寫一寫,(找最快的)其他同學在本子上寫一寫。按順序放在黑板上。
。1、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2、“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3、作為新一代的小學生,我們更應當像哥白尼那樣,遇事多問幾個“為什么”,學會從平常的事物中發現問題。4、有了問題,可隨時隨地請教別人。你可以請教父母和老師,也可以請教同學和朋友。只要他確實能給你啟發,給你幫助,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為你的老師,都應該向他請教。5、在求知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6、我們從小養成了勤學好問的習慣,就好比插上了兩只強健有力的翅膀。)
(1)我請人來讀一讀,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
。2)“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你讀懂了些什么?
(我讀懂了問是極其重要的,問能讓我們獲得知識,取得成功。)
(3)作為新一代的小學生,我們更應當像哥白尼那樣,遇事多問幾個“為什么”,學會從平常的事物中發現問題。
①你們懂這句話的意思嗎?(懂)當真懂了
、谀俏覀儸F在就找一個平常的事物(在平常事物字下畫勾)來試一試看,能不能發現問題,這個事物在平常不過了吧。看到它你想說些什么?
(這是什么?(蘋果)有沒有想說的?這是中國的?這個蘋果還爛了?
聽了三個問題,你們覺得哪個問題最好?所以啊,我們還要善問<相機板書:善問>,接著問。這是什么國家的?如果把它放在我們國家的土壤里會是什么樣的?生產在什么莊園里?它什么時候來到中國的?)
③很好,你們正會觀察,這就叫作學會從平常的事物中發現問題,老師告訴你們,其實這是蛇果,果實呈圓錐形,顏色較紅。果肉微脆,較甜?磥碇灰覀儚钠匠5氖挛镏邪l現問題,就會有收獲。所以我們說問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這個妙計理解得非常好,接著讀。
。4)在求知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倮斫膺@句話了嗎?真理解了?那我們就來試試看,怎么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老師請大家看幾副圖片,仔細觀察,你都有什么問題?
、诂F在請你們四人為一小組,選擇一幅圖,仔細觀察,細細思考,你有哪些疑問?
、厶釂。其他同學認真聽,有沒有你能解答的問題。
、芴崃诉@么多問題,有誰能回答嗎?
⑤(討論。想知道答案嗎?出示答案)
⑥有趣嗎?誰能替我回憶對這些奇妙圖畫的學習過程?(先看再問然后思考最后解決了問題)是的,你看有了問題去解決,就能有新的知識,新的收獲。所以我們說“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5)、接著讀下面的妙計(兩條)。
三、課外拓展
1、老師這里有一本書,你讀(《上下五千年難解之謎》),上面的許多問題都是科學家勤學好問,觀察思考的結果,誰來給我們讀一讀?(出示迷團)世界上還存在著很多很多的問號,等待著我們去發現,等待著我們去解答。只要(出示:我們從小養成了勤學好問的習慣,就好比插上了兩只強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時,知識的天空將任你翱翔,宇宙的奧秘將任你探求,你將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往下讀。
2、總結:是啊,只要我們勤學好問,觀察思考,就能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
老師添加號。完成板書:勤學+好問+觀察思考=學習的主人
四、寫一寫
我們再去讀讀黑板上的這些妙計,學完了這篇課文,你能試著也寫兩句嗎?就寫在這彩色紙的反面。(動筆,匯報)
總結:希望同學們養成勤學好問、觀察思考的習慣,在知識的瀚海中盡情地遨游,成為學習的主人。
《學與問》教案 篇5
佚名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系課文說出詩句中帶點字的意思,再理解詩句的意思。
4、引導學生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系在一起的,教育學生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教學重點: 理解“多問”與“勤學”的關系。
教學難點 : 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教具準備: 光盤、掛圖、錄音機。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 ,激發興趣,設疑
1、講述哥白尼小時候的故事,導入 新課。
2、揭示課題:18 學與問
3、提問:學與問到底有什么聯系呢?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2)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詞語的意思。
2、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詞語。
鑰匙、芳菲、翱翔、強健、哥白尼、五彩繽紛、
殿堂、好奇、瞬息萬變、相輔相成、日新月異
(2)大致交流詞義。
。3)指名讀課文,讀通順。
3、默讀課文,思考: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各寫了什么?
第1自然段:“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從小喜歡“問”,導致他對科學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學生有問題邀請叫別人,拜能者為師。
第4自然段:我們要像沈括那樣,把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第5自然段: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課文圍繞“學”與“問”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然后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
四、寫字指導
1、指導要點:鑰繽瞬輔翱
2、學生在書上描紅。
五、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聽寫詞語
鑰匙 疑團 殿堂 日新月異 好奇 強健 探求 瞬息萬變
二、精讀課文
1、學習第1、2自然段。
(1)學生自己讀,思考:哥白尼是怎樣走上科學探究之路的?
(2) 理解“不懈追求”。
(3) 簡介哥白尼及其地動說。
(4) 結合科學家哥白尼的事例,啟發學生談談“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的含義。
2、學習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讀。
。2)結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繽紛”、“日新月異”、“瞬息萬變”。
。3)提問:我們新一代的小學生面對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世界,應該怎么辦?
(4)問:向誰問?
。5)聯系生活實際談談對“能者為師”的理解。
(6)引讀第3自然段。
3、學習第4自然段。
。1)過渡:在求知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聯系起來,在這方面,北宋大科學家沈括小時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讀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時候對什么產生疑問?
理解古詩意思,知道身闊的疑問:為什么同是套話,開花的時間相差這么遠呢?
。4)沈括問媽媽,媽媽是怎么回答的?
(5)后來沈括是怎樣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從這個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學習第5自然段。
。1)指名讀。
。2)討論:學與問是什么關系?怎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朗讀課文,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1、指名讀課問。
2、指名說說主要內容。
3、說一說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學好問的故事,寫下來。
板書: 18 學與問
勤學 問思結合 養成習慣
好問
教學后記:
《學與問》教案 篇6
一、導入
板書課題:學 問
你們是怎么理解“學問”?
生1:學問就是既要學,又要問。
教師相機板書:與 學與問
生2:學問就是知識
生3:學問就是博古通今
咱們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學與問,在學中問,在問中學。請大家拿出學案。
出示學案要求
二、初讀課文
(一)檢查讀書
指名讀第一小節。點評:很流利,開門紅。
接著文章寫了兩個事例。哪兩上事例?
生 哥白尼 沈括
請兩位同學上黑板寫這兩個名字。
指名讀第二小節。點評:他和平時比有沒有進步?我聽出來了。
指名讀第三小節。點評:讀得很流暢。
指名讀第四小節。
過渡:通過這兩個事例我們能明白一些道理,誰來讀最后一節。
指名讀第五小節。
總評:同學們課前做了充分的預習,讀得流暢。
(二)教學生字,初步
指導寫懈、翔、翱,指名說容易寫錯的地方。描一個寫一個。
(三)了解文章內容
請同學們概括地說說文章中寫了哪兩個事例?
生回答。
師:把話說全面,不一定要啰嗦。
生:沈括小時候問媽媽為什么山寺中的桃花開得遲,媽媽沒有予以解答,后來他自己探索出了答案。
師:學與問為什么是相輔相成的?小組合作學習。
指名讀同學讀學案,弄清學案中的要求。
請同學中在自己研讀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間為15分鐘。
1、匯總《學案》中提出的不懂的問題,進行小組內的自問答。
2、弄懂了、解決了的問題就劃去。
3、每組選擇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寫在題板上。
重點探討:什么是值得研究的問題?每組組長、時間監督員、記錄員請舉手。老師給每個小組發一塊小黑板。
(三)小組合作學習交流
教師板書:發現問題 討論問題
請七個小組把小黑板貼在大黑板上。先看看有沒有重復的。
拿出其中一個小組的問題:你們認為是先學再問還是先問再學?
生各抒己見。
引導學生認識到無論是先學再問還是先問再學都是一種學習,他們是相輔相成的。
第二個問題:問是得不到精確的答案的,關鍵要看書。
第三個問題:為什么說在求知過程中要把勤學好問把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生1:沈括問了媽媽問題,這是他勤學好問的表現,媽媽沒有解答出來,他最后通過觀察思考解決了問題,所以要兩者結合。
師追加一個問題:為什么課文中要舉這兩個例子呢?
生1:因為課題就是學與問,這兩個例子都是學與問相結合的。
生2:哥白尼小時候非常喜歡問問題,最后才成了天學學家。
師:把從文闡述道理的句子劃下來。
生1:第1小節
你是怎么理解這個道理的?
引導:可以從句式和關鍵詞理解。
生1:把問比作金鑰匙。說明要學習就必須要問,否則就沒有辦法走進知識的殿堂。
生3:第3小節 “作為新一代的小學生……”
生4:第3小節“無論地位高低……”
師問個智慧含量高的:學問貴在學,貴在問,還貴在什么?
生1:實踐。
生2:不懈探求的精神。
生3:思考
生4:發現問題
生5:觀察
生6:勤奮
生7:寫
生8:觸類旁通
生9:拼博
生10:堅持
……[m1]
(四)觀看視頻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視頻
(五)填寫表格
《學與問》教案 篇7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系課文說出詩句中帶點字的意思,再理解詩句的意思.
4,引導學生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系在一起的,教育學生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重點難點:
1,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
2,通過閱讀本文,知道問與思的密切關系,養成良好的勤學好問的習慣,做學習的主人.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 板書"學問"一詞,指名讀,你知道什么叫學問嗎 (生:知識,學識,文化……)
2,板書"學與問",老師在中間加上了一個"與",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學習與提問)
3,這也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文章,叫《學與問》.齊讀課題.
4,介紹文體及寫作方法
這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也就是議論文.議論文通常在開頭鮮明地提出觀點,然后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闡述自己的觀點,最后得出結論.
5,那么,本文作者提出了一個什么觀點 又是怎樣把這個觀點說清楚的呢 讓我們共同走進第二十三課.
二,初讀感知,了解內容.
1,默讀課文,思考:在這篇文章里,作者提出了一個怎樣的觀點 討論:
出示1:"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 齊讀
課文還有一處也說了作者這個觀點,請同學們找一找.
出示2:"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 齊讀
2,這兩句話一句在開頭,起的作用是——總領,一句在結尾起的作用是——總結.兩句話又形成的關系是——首尾呼應.
3,這兩句話的意思用一個四字詞語來說就是要——勤學好問.
板書:勤學好問
"好"就是"喜歡,喜愛"的意思.齊讀詞語兩遍
4,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課文第一,第五小節擺出了勤學好問這個觀點,圍繞這個觀點,課文中間三小節各寫了什么 (指名朗讀回答.)
第2自然段:哥白尼從小喜歡"問",導致他對科學的不懈追求.
相機理解"不懈探求"懈,松懈.不斷探索.
第3自然段:小學生有問題要請教別人,拜能者為師.
相機理解"瞬息萬變"指變化速度快."日新月異"指變化大.
第4自然段:我們要像沈括那樣,把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過渡:這三小節中,寫到了兩個偉人,一個是哥白尼,一個是沈括,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哥白尼.
三,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課件出示圖片及人物的生平簡介)看,這就是哥白尼.請同學把這段文字讀一讀,想一想,他給你怎樣的印象
2,同學們,看了剛才的簡介,我們知道了哥白尼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為什么他會有這么大的成就 我們一起來看課文的第二自然段.討論.
(好問.)
3,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他的好問的
從省略號你想象小哥白尼還會提哪些問題呢
4,指導朗讀.
5,從哥白尼的事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正如書上所說:(出示句子:"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6,同學們,你們能舉出一些名人勤學好問的例子嗎 (牛頓根據蘋果下落發現了萬有引力;瓦特根據水壺的蒸汽發明了蒸汽機)
7,小結:從哥白尼和同學們剛才所列舉的事例上,我們真正認識了"問"在成功道路上的重要性.
四,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1,過渡:作者為了說明自己的觀點,還列舉了北宋時的大科學家沈括的例子,請大家自由讀第四段,完成練習.
出示練習
(1),這段話中的總起句是( ).
(2),說說"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意思.
(3),( )時期的沈括是個( ),他讀白居易的詩《大林寺桃花》時,產生了一個疑問:( ) 但是媽媽的回答沒能解開沈括的疑團,后來他在深山的寺廟里觀察思考發現了:原來( ).
2,交流上述問題.
過渡 :無論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還是沈括生活的世界,它們距離我們已經有好長時間了,我們現在面對的又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又該怎么做呢 我們一起來看看第三自然段.
五,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
1,默讀課文,看看哪幾個詞最能概括我們面對的世界的特點 (五彩繽紛,日新月異,瞬息萬變)
2,現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日新月異,瞬息萬變,我們有疑惑,我們該怎么做 ——(教師接讀——拜"能者為師")
3,找一找,書上哪句話能夠幫助我們理解"能者為師"的意思.
出示:"只要他確實能給你啟發,給你幫助,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為你的老師,都應該向他請教."
朗讀
理解:什么叫"能者" (確實能給別人啟發,給別人幫助的人)
說明:根據書上的句子解釋詞語是一種好方法,但有時應稍作修改.
、凼裁唇"能者為師" (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確實能給別人啟發,給別人幫助的人,都可以成為別人的老師,都應該向他請教.")
4,關于這個道理,孔子也說過這樣兩句話.
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師.
不恥下問.
講解: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說明應該虛心向別人學習.
不認為向職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求學是恥辱.
齊讀
5,小結:看來,遇到了問題,我們應該多向人請教,拜能者為師,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學到許許多多的知識.
六,總結拓展:
1,過渡:課文學到這里,我想同學們一定也懂得我們從小應該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因為(導讀)"我們從小應該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
2,是的,勤學好問,不僅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更是一種良好的學習品質,有許多的名人名言也驗證了這一點,下面請大家看幾則名人名言.(出示名人名言:)
(1)不學不成,不問不知.—— 王充
(2)讀書好問,一問不得,不妨再問. ——清 鄭燮(xiè)
(3)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愛因斯坦
(4)有教養的頭腦的第一個標志就是善于提問.——普列漢諾夫
七,作業:
過渡:下面老師想檢驗一下大家活學活用的能力:
出示故事:古時候有一個很有學問的人家,得到了一塊當朝宰相贈送的書有"學問"兩個字的金匾.這家主人過世后,他的兩個兒子分家,誰都想得到那塊能帶來學問的金匾,互不相讓.結果兩人只好找來工匠把匾從中一分為二.老二得到了有"學"字的半塊.于是他就扛著這半塊匾到處求學,見什么學什么,從不多問.幾年下來,卻一無所獲.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學假如你是這位智者,你會怎樣來說服這位只知"學"的老二呢!請你寫一段話來說服他.
(友情提醒:不僅可以用書上原文,原故事來說服"老二",還利用自己所知道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來說服"老二".)
《學與問》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重點詞語,體會文中哥白尼和沈括如何做到“勤學好問”的;感悟重點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感情色彩和表達效果。
3.懂得“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只有在學中問,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養崇尚科學、熱愛探究的精神。
4.通過學習本文,進一步體會說理性文章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1.學習抓住重點詞語,體會文中人物的“勤學好問”。
2.進一步體會說理性文章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搜集哥白尼和沈括的資料
課時分配: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1.學會本課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3、抓住重點詞語,體會哥白尼的勤學好問,結合哥白尼的事例,理解重點句子:“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4、體會說理性文章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1、我們經常評論一個人很有“學問”,這是什么意思呢?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學”“問”有關的文章。(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過了課文,誰記得我們以前學過的哪些文章和它相類似呢?
4、這些文章有什么相似之處呢?
——都是借事說理的文章(板書:借事說理)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脈
1、請同學分小節給咱們朗讀一下課文,看看大家是否已經可以把課文讀的既正確又流利。(指名分小節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正音。)
其余同學思考:文章說了一個什么理呢?借了哪些事?
注意:
不“懈”:懈,松懈,松散。不懈,不松懈,不松散。
鑰匙(輕聲)芳菲 翱翔 五彩繽紛 瞬息萬變 相輔相成 日新月異
2、課文讀完了,我們一起來交流剛才的問題:文章說了一個什么理呢?在哪幾個小節?
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嗎?
——勤學好問。(板書:勤學好問)
3、作者是用哪兩個人的事例說清楚這個道理的?在哪幾個小節?
4、這篇文章就是借了哥白尼和沈括的例子告訴了我們“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
三、精讀課文
1、過渡:作者在一開始就告訴了我們這個道理,請同學們都來讀一讀,告訴大家,你讀懂了什么?
2、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A設;問有這么重要嗎?竟被稱為“”金鑰匙“鋪路石”?)
問到底有沒有這么重要呢?讓我們走進波蘭偉大的天文學家哥白尼的事例,你就會知道了。
3、默讀第二小節,思考: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哥白尼好問?標一標,畫一畫,寫一寫。(出示第二小節)
a抓重點詞句:
引導生交流想法,注意理解:
(1)經常:說明他思考的問題多,提出的問題多。
(2)纏著:①什么叫纏著?(可以找同學做動作)
、谡f明哥白尼有韌勁;問問題一定要問出個所以然來,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對問題的不懈探求。
。3)省略號:說明了什么?(看書,不僅要抓字詞,甚至連一個標點都不放過。)
如果你是小哥白尼,你還會提哪些問題呢?
b列舉問題
4、指導朗讀。
5、同學們,我們知道了哥白尼好問的事例,那你了解哥白尼的成就嗎?(強調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回答)
6、交流哥白尼的成就
7、哥白尼獲得如此大的成就,是什么幫他打開了科學的大門,又是什么為他得成功鋪就了道路呢?
。——好問)
8、出示:“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往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結合哥白尼的事例,再來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齊讀。
9、“常常”是什么意思?僅有“問”行嗎?哥白尼的偉大成就還來自于什么?
(——不懈追求)這就與“學”有關。
所以,問只是求知的第一步,除了好問,還要勤學。
10、既然問這么重要,那么生活在這個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世界中得我們有了疑惑,應該怎么做?
—有了問題?呻S時隨地請教別人。你可以請教父母和老師,也可以請教同學和朋友……都應該向他請教。
也就是說,要拜“能者為師”。
11、找一找,書上哪句話能夠幫助我們理解“能者為師”的意思。
出示:“只要他確實能給你啟發,給你幫助,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為你的老師,都應該向他請教。”
a. 朗讀 b. 理解:什么叫“能者”?(確實能給別人啟發,給別人幫助的人)
c.什么叫“能者為師”? (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確實能給別人啟發,給別人幫助的人,都可以成為別人的老師,都應該向他請教。”)
12、關于這個道理,孔子也說過這樣兩句話。
出示:a三人行,必有我師。 b 不恥下問。
13小結:看來,遇到了問題,我們應該多向人請教,拜能者為師,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學到許許多多的知識。
四、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了解了哥白尼小時候的事情,知道了“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下節課,我們再繼續學習23課。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聯系課文理解《大林寺桃花》的詩意。
2、抓住重點詞語,體會文中沈括如何做到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相結合;感悟重點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感情色彩和表達效果。
3.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系在一起的,培養崇尚科學、熱愛探究的精神。
4.進一步體會說理文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23課《學與問》,這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誰還記得文章告訴我我們一個怎樣的道理?又是怎樣說明這個道理的?
2.哥白尼的事例告訴了我們什么?
二.精讀課文
1.有了問題要向別人請教,當別人也不知道時該怎么辦呢?默讀第4自然段,看看沈括小時侯碰到什么疑問,他是怎么做的?
2.沈括是什么人?指名簡要介紹一下?
3.誰來介紹沈括身上發生的事,其余同學思考:舉沈括的例子要說明什么?
4.出示練習:(先獨立完成,再小組交流)
(1)第4自然段的中心句是: 。
。2)“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這句詩出自____代詩人_______的《 》。“盡”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始盛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3)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意思是: 。 后兩句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齊讀《大林寺桃花》
6.沈括在詩中發現了什么問題?
。ɑ卮痤A設:為什么同是桃花開花時間相差這么遠呢? )
7.他是如何解決這個疑問的呢?
8.從這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9.小結:一個善問的人,不會滿足于別人給的模糊的解釋,而是用自己的眼光去觀察,自己的大腦去思考, 得出科學的答案。可見,學除了貴在問,還貴在 ?(思、勤、恒……)
10.出示名言:(讀一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三.小結
1.為了證明“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作者分別舉了哪兩個事例?只舉一個事例行不行?為什么?
2.由此作者得出了什么結論?
3.說說“相輔相成”和“兩只強健有力的翅膀”的含義。
4.今后我們該怎么做呢?
四、總結
1.課文學到這里,咱們大家都懂得了我們應該從小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因為(引讀:)“我們從小養成了勤學好問的習慣……”
2、是的,勤學好問,不僅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更是一種良好的學習品質,有許多的名人名言也驗證了這一點,下面請大家看幾則名人名言。(出示名人名言:)
(1)不學不成,不問不知。 ——漢 王充
。2)讀書好問,一問不得,不妨再問。 ——清 鄭燮
(3)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愛因斯坦
。4)有教養的頭腦的第一個標志就是善于提問。 ——普列漢諾夫
五、作業
搜集名人勤學好問的小故事或名言,與同學交流。
《學與問》教案 篇9
師:看到同學們求知若渴的眼神,陽光燦爛的笑臉,我感覺擁有知識的冬天將不再寒冷。課前我先寫一個詞語,大家都認識,可以伸出手指和我一起來寫——“學問”;讀,聲音再大點(板書時,學問兩字之間留點距離)
生:讀
師:我們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有學問的人?
生:學富五車,博古通今,博學多才,飽學之士,學貫中西
師:同學們真有學問,用了這么多的詞語來形容。老師在中間加個“與”字,同學們再讀讀,看看“問”的讀音發生了什么變化?
生: “學問”的“問”,是前鼻音,讀輕聲。“學與問”的“問”讀四聲。
師:帶著這位同學的提示,我們齊讀課題?茖W的進步源于對世界的好奇,這節課就讓我們踏著《學與問》的足跡,一起探究做好學問的方法。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通過讀課題,你發現了什么?你還想知道什么?
生:怎樣學,怎樣問
生:學與問是什么關系?
生:怎樣才能做好學問呢?
師:同學們的思考很有深度,請大家帶著這些問題走進課文,朗讀課文。在讀之前,老師先提個要求:身體坐端正,朗讀要專心,圈出不懂字,括起重點句,遇到生字詞請查字典。聽清楚了嗎?
生:讀課文。
師:剛才沉浸在同學們沸沸沸揚揚的朗讀中,我被同學們的學習熱情深深感染著。通過讀課文,你懂得了一個什么道理?
生:必須多問
生: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
生:……
師:同學們的眼光非常敏銳,一下子就抓住了文章的寫作重點,“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請同學們在文中劃出這句話,誰來讀一下?
生:讀
師:你覺得這句話在讀的時候,應重讀哪幾個字?
生:我認為應該把重音放在“學”和“問”上
師:你很會抓關鍵詞語,請帶著你自己的理解,再來讀一下。齊讀一次。
生:讀
師:這篇課文舉了兩個有學問的人勤學好問的例子。課前同學們預習了課文,請把你掌握的有關資料向大家介紹一下。
生:我了解哥白尼,我知道他創立了“日心說”。
師:你能具體說說什么是“日心說”嗎?
生:“日心說”就是地球繞著太陽轉。
師。是啊,在日心說創立之前,人們一直都認為太陽繞著地球轉,這叫“地心說”,一字之差,可是整整等待了一千多年啊。
生:我還知道哥白尼寫了本《天體運行論》。
生:我知道哥白尼當時寫這本書,頂住了教會的巨大壓力,還有別人的嘲笑。
師:是的。要想成為真正有學問的人,還需要追求真理的勇氣。
生:我知道沈括寫了本《夢溪筆談》
生:我知道沈括是我國古代著名的科學家、物理學家。
師:(微笑)你真是個有學問的人。世事洞明皆學問,勤學好問益無窮。古今中外,凡成大業者,必是勤學好問,孜孜不倦的學者。就讓我們懷著對兩位科學家的敬仰,再次走進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朗讀,隨著作者條理清晰的寫作思路,品位一下文章的構思之妙。思考:課文中為我們講述這兩個故事,請用“我敬佩 ,因為他 ”的句式說一句話。
示例:我敬佩哥白尼,因為他思維敏捷。
不動筆墨不讀書,請拿起手中的筆,邊讀邊思考,邊圈點。
請同學在小組內交流一下自己的理解。
師:同學們都很會學習,有的邊讀邊想,并把自己的理解寫在一邊,在小組內同其他同學分享。哪個同學先來說一下你的理解。
生:我敬佩哥白尼,他很好問。
師:(微笑)句式很簡短,卻一語中的。
生:我敬佩哥白尼,他遇到事情總能問出個究竟來。
師:打破沙鍋問到底,小時哥白尼提出的問題很多。
生:我敬佩沈括,他能夠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師:說得真好,請你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寫在黑板上好嗎?
師:這位同學非常認真,一筆一畫寫得非常條理。寫字如做人,橫平豎直才會有魅力。
生:齊讀這兩個詞語
不學不成,不問不知。從兩個人的身上,我們不難發現他們都有一種勤學好問的可貴品質。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哥白尼從小就擁有了這把金鑰匙,他對世界充滿了好奇,經常纏著爸爸媽媽問這問那:為什么……
生1:(接)太陽從東方升起
師:為什么……
生2:(接)晴朗的夜空里……
師:為什么……
生3:(接)小雞從雞蛋里出來……
師:為什么……
生4:(接)一年有四季……向日葵向陽開……一天有晝夜
師:(微笑)同學們有著和哥白尼一樣的天賦。
師: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勤學好問+觀察思考=學習的主人(板書)。哥白尼與沈括這兩位來自中外的科學家,穿梭了科學數百年,以其理程碑式的成功向我們昭示著勤學好問的重要性,他們的好奇在今天看來也許是幼稚的,但正是這童真的好奇才構成了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個人的認識、科學的進步不正是從這懵懂的好奇開始的嗎?要想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必需要保持濃厚的好奇心,不停的發問。
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看一下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
生:學與問是怎樣的關系?
師:誰能幫他解決?
生:我來回答。學與問是相……
師:對這個答案滿意嗎?
生:嗯。
師:學與問就如同我們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其他同學的問題呢?
生:如今世界日新月異,作為新一代的小學生應該怎樣做呢?
生:這個問題我來回答,遇事多問幾個為什么
師:如果有了問題可以——
生:上網搜索
師:新科技給我們提供了方便。如果有了問題,你還可以請教——
生:
師:可以請教——
生:
師:爺爺奶奶可以請教嗎?
生:可以
師:弟弟妹妹可以請教嗎?
生:可以
師:能者為師什么意思?
生:只要他確實能給你啟發,給你幫助,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為你的老師
師:你真會讀課文。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是這個道理。
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到這句話,再來齊讀這句話。
生:讀
師:同學們,你們發現今天學的課文與平時的學的課文有區別嗎?
生:平時的課文都是寫事情,寫人的多。
生:這篇文章既不寫人也不寫景,這篇課文是說道理的。
師:是的,這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課文開頭說出作者的觀點,結尾總結,中間舉例說明這個觀點。
除了舉例說明,還可以用引用名言等方法來證明觀點,這就是此類文章的特點。
師:課前同學們搜集了關于勤學好問的名人故事,或名言警句,你們能夠向書上一樣用事例或明言來說明“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這個觀點嗎?注意:說的時候最后用上“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這個觀點。準備一分鐘。
生:準備(學生自由交談)
師:誰來說?
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所以說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
師:就這樣。還有誰能像這位同學這樣有理有據地說說?
生:紙上學問無遺力……
師:知行合一,才能學得知識。你很會積累,調用古詩說明事理。
生:聰明的人懂得說;智慧的人懂得聽;高明的人懂得問.
在學習中,你的腦子里首先得進三個字----為什么!牛頓被樹上掉下來的蘋果砸到,他問了個“為什么”,于是他發現了萬有引力;瓦特看到被蒸汽鼓動的水壺蓋,問了個“為什么”,發明了蒸汽機。所以說……
生:李時珍在寫《本草綱目》的幾十年里,讀過八百多種典籍。在研究古書時,發現許多醫學家的說法不一致,他便多方深入實際,親自“采藥”,同時向許多有實踐經驗的醫生、漁夫等人請教,終于寫成了《本草綱目》。所以說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
生: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在路邊搭建茅草涼亭,記錄過路行人所講的故事。每次有行人路過,他就拉住他們問故事。經過幾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廢寢忘食的創作,終于完成了輝煌巨著《聊齋志異》。所以說: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
師:同學們真有學問。老師這里也有一個故事:我國著名生物學家童第周,小時候好奇心強,腦子里好像裝滿了“為什么”似的。一天,他在玩耍的時候,突然發現石板上排列著一行小坑。咦,這是誰鑿的呢?鑿這一溜小坑有什么用呢?他把父親從屋里拉出來接連問了幾個為什么?父親一看笑著說:“小傻瓜,這些坑不是人鑿的,是檐頭水滴出來的!古人老話‘滴水穿石’呀!學知識也要靠一點一滴積累,堅持不懈才能獲得成功。”同學們,聯系一下自己的學習,你認為怎樣才能做好學問。
生:我認為在學習的時候應該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廢。
《學與問》教案 篇10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系課文說出詩句中帶點字的意思,再理解詩句的意思。
4、引導學生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系在一起的,教育學生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教學重點:理解“多問”與“勤學”的關系。
教學難點: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教具準備:光盤、掛圖、錄音機。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設疑
1、講述哥白尼小時候的故事,導入新課。
2、揭示課題:18學與問
3、提問:學與問到底有什么聯系呢?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2)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詞語的意思。
2、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詞語。
鑰匙、芳菲、翱翔、強健、哥白尼、五彩繽紛、
殿堂、好奇、瞬息萬變、相輔相成、日新月異
。2)大致交流詞義。
。3)指名讀課文,讀通順。
3、默讀課文,思考: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各寫了什么?
第1自然段:“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從小喜歡“問”,導致他對科學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學生有問題邀請叫別人,拜能者為師。
第4自然段:我們要像沈括那樣,把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第5自然段: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課文圍繞“學”與“問”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然后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
四、寫字指導
1、指導要點:鑰繽瞬輔翱
2、學生在書上描紅。
五、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聽寫詞語
鑰匙疑團殿堂日新月異好奇強健探求瞬息萬變
二、精讀課文
1、學習第1、2自然段。
(1)學生自己讀,思考:哥白尼是怎樣走上科學探究之路的?
(2)理解“不懈追求”。
(3)簡介哥白尼及其地動說。
(4)結合科學家哥白尼的事例,啟發學生談談“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的含義。
2、學習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讀。
(2)結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繽紛”、“日新月異”、“瞬息萬變”。
(3)提問:我們新一代的小學生面對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世界,應該怎么辦?
。4)問:向誰問?
。5)聯系生活實際談談對“能者為師”的理解。
。6)引讀第3自然段。
3、學習第4自然段。
。1)過渡:在求知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聯系起來,在這方面,北宋大科學家沈括小時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讀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時候對什么產生疑問?
理解古詩意思,知道身闊的疑問:為什么同是套話,開花的時間相差這么遠呢?
。4)沈括問媽媽,媽媽是怎么回答的?
。5)后來沈括是怎樣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從這個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學習第5自然段。
。1)指名讀。
。2)討論:學與問是什么關系?怎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朗讀課文,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1、指名讀課問。
2、指名說說主要內容。
3、說一說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學好問的故事,寫下來。
板書:18學與問
勤學問思結合養成習慣
好問
教學后記:
《學與問》教案 篇11
一、直奔觀點,感知“學與問”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2、這是篇說理文章,之前也學過許多這類型的文章,有哪些?--《說勤奮》《談禮貌》《滴水穿石的啟示》回憶一下,這類文章都有什么特點呢?--一般都是先提出觀點,再舉例論證,最后得出結論(板貼)
說的很好,今天我們就按這樣的順序來學習課文。打開書,快速瀏覽課文
作者開門見山,擺出觀點,告訴了我們獲得知識的兩個重要途徑,一個是--,一個是--
4、緊隨觀點,作者還寫了一句話(出示“‘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保
。ㄖ敢蝗耍銇碜x一讀。
這句話怎么來理解?請大家自己再讀一讀,思考一下。
你怎么理解這句話的?
①學生交流。(引導學生扣住“金鑰匙”“鋪路石”來體會問的重要性)說明“問是很--重要
從哪里看出問很重要。
、谀隳芨嬖V大家句子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來說明問的重要?(比喻)
說理文的語言也是很生動的。★板書:生動
5、作者就是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句來告訴我們問的重要。請你來讀好這句話。/誰再來讀/。(男生一起來讀好。)
6、再讀這句話你注意到這個詞了沒有?來說說你的理解。(常常是說大多數情況是這樣,通常是這樣,但也有不是的情況。也有例外。)
說的真不錯。這就是說理文語言的嚴謹之處。★板書:嚴謹
7、作者為什么要來說明問的重要呢?是不是學就不重要了?(不是。只是平時,我們經常埋頭學習,大家平時說的也都是勤奮學習,刻苦學習,都不怎么說問)
8、恩~~“問”往往是人們容易忽視的。而“問”卻常常是--
拿起書,一起把第一自然段再來讀一讀。
二、走進事例,理解“學與問”
★擺事實
作者觀點鮮明,那他又舉了哪些例子來證明這個觀點呢?
師:這篇課文講了兩個有學問的人事例,這兩個人是誰?(板書:哥白尼沈括)你們了解他們嗎?
。牧摹叭招恼f”,就是地球繞著太陽轉。是啊,在日心說創立之前,人們一直都認為太陽繞著地球轉,這叫“地心說”,一字之差,差之千里啊。哥白尼寫了本《天體運行論》。最后被教會殘害死了。是的。要想成為真正有學問的人,還需要有追求真理的勇氣。)
。ㄎ抑郎蚶▽懥吮尽秹粝P談》他不僅是物理學家,還是化學家、軍事家、文學家、立法學家、天文學家、樂律學家……他還寫了《長興集》、《蘇沈良方》等著作。)
師:真是個大學問家。我想請兩位同學來朗讀哥白尼和沈括的故事。
師:哥白尼真是個好問的人。
師:沈括是個勤學的人。
師:我聽有些同學說--哥白尼的學問是學來的,沈括的學問是問來的?你們同意這樣的觀點嗎?板書:學問
師:你為什么不同意?你的觀點是什么呢?(觀點一定要說清楚:哥白尼的學問是問來的,沈括的學問是學來的)大家都同意嗎?畫箭頭
師:那誰來說說,從哪里看出哥白尼的學問是問來的?
。ㄗ⒁庵笇Ю斫猓焊绨啄岷脝枂栴},堅持問,問得又多又奇怪,長大后還不斷探求也是與不斷質疑提問有關系的)
師:是的,問是成功的開始。作者寫了哥白尼小時候好問問題,堅持問(★板書:好問問題)問題又多又奇怪,進而又與長大后的不懈探求也就是不斷質疑提問聯系起來,告訴我們問的重要。
那沈括呢?(我覺得沈括的學問是學來的。我們可以從“媽媽的回答沒能解開沈括的疑團,他仍然把這個問題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隨大人到深山的寺廟里去,發現那里的溫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原來,媽媽的回答沒能解開沈括的疑團,他一直把這個問題放在心上。最后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看來,沈括的學問是學來的。
哦,老師現在“終于”明白了:要想成為哥白尼,只要問;要想成為沈括,只要學……
你們同意嗎?怎么又不對啊?你們自己說的啊,哥白尼的學問是問來的,沈括的學問是學來的。
。ㄎ矣X得哥白尼的學問是問來,但不僅僅是問來的;沈括的學問是學來的,也不僅僅是學來的。)
那他們的學問到底怎么來的呢?(誰能把你的觀點說清楚)
生:他們的學問既是問來的,也是學來的。
師:哦?理由呢?
1從“不懈追求”這個詞看出哥白尼的學問也是學來的,不懈追求就是學習。
2沈括是先問媽媽,媽媽沒能解開他的謎團,然后他就自己學習。終于發現了“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原因,所以說沈括的學問是問來的,也是學來的。
師:沈括怎么問媽媽的?
生:齊讀--“為什么同是桃花,開花的時間相差這么遠呢?”
師:媽媽的回答沈括滿意嗎,你從哪個詞中看出來的,(興許)媽媽那里得不到滿意的答案,沈括又是怎么做的?
生:齊讀--“媽媽的回答沒能解開沈括的疑團,他仍然把這個問題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隨大人到深山的寺廟里去,發現那里的溫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師:沈括的事例中,作者選擇了他解決“為什么山上的桃花開得比較晚“這個問題的過程。告訴我們:勤學好問的同時還要----觀察思考。。哥白尼和沈括一樣,他們的學問:既是問來的,也是學來的。
師:學到這兒,你們覺得學與問哪個更重要呢?
生:“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這句話中的“是……也是……”是并列關系,既然是并列關系,就說明學與問一樣重要。
師:你能從句子的關系去思考,真會學習。還有誰同意他的意見。
生:我也覺得一樣重要。如果不“學”,就不會有問題;如果沒有問題,也不能好好“學”。
生:我也同意他們的意見,因為“學”與“問”就好像小鳥的兩只翅膀,少了一只都不可以飛。
師:課文學到現在,“學”與“問”到底是什么關系呢?板書--與
師:你們想說的是不是這些話?讀讀看,出示--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
師:這段話中用了哪個詞語來概括“學”與“問”之間的關系?
生:相輔相成。
師:相輔相成指兩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補充,缺一不可
師:對了。你能聯系上下文說說相輔相成的意思嗎?
生: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
生:還有--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
學和問是分不開的,在學中會發現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學到新知識。說的真好,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
師:哦,我現在明白了:學與問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板書--相輔相成
作者還告訴我們“我們從小養成了勤學好問的習慣,--”
、佟皟芍粡娊∮辛Φ某岚颉敝傅氖鞘裁?--勤學、好問,你看這個比喻同樣說明了,學與問就像是鳥兒的兩只翅膀,他們同樣重要,沒有誰輕誰重。
、谡n文的結尾再次回到學與問,首尾呼應,用生動的比喻,強調勤學、好問同樣重要,只有學與問結合,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比較體會,運用“學與問”
1、過渡:作者選擇的兩個例子都十分典型(★板書:事例典型),且論述嚴謹有說服力,F在老師將它們放在一起,也要請同學們來比一比,問一問,相信一定能讓我們學到更多,因為“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看看,你有什么發現嗎?
2、學生交流問題。
、俑绨啄岬膯栴}來自生活,沈括的問題來自書本。
②哥白尼:羅列了他問的許多問題,沒有寫解答的過程
沈括:只寫了一個問題,把解答的過程寫出來了
3、為什么要這樣安排呢?
。ㄉ焊绨啄岬睦邮菫榱俗C明問的重要性,沈括的例子是為了證明問了以后還要去觀察思考)
4、那么這兩個事例能交換位置來論述嗎?
。ㄉ翰荒埽忍岢鰡栴},再觀察思考得出結論。)你看,作者一步步遞進,論證是很有層次的。
。ā锇鍟赫撟C有層次)這是我們要學習的。
師:同學們,哥白尼和沈括都是古人,他們就那樣勤學好問,而這個世界日新月異,瞬息萬變,你們以后在學習、生活中每天都會遇到更多的問題。作為新一代的小學生我們該怎么做呢?
。ㄎ覀兏鼞斚窀绨啄崮菢,遇事多問幾個“為什么”。學會從平常事物中發現問題。有了問題,可隨時隨地請教別人。)
師:向誰請教呢?
(你可以請教父母和老師,也可以請教同學和朋友。只要他確實能給你啟發,給你幫助,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為你的老師,都應該向他請教。古人說的“能者為師”就是這個道理。)
師:老師有個問題:書上都是說別人成為我們的老師,我們可以成為別人的老師嗎?
(也可以的,只要我們可以----給別人啟發,給別人幫助。)
師:現在我們再來說說“能者為師”的意思?
。ú还苁钦l,只要可以給人以啟發,給人以幫助就可以做老師。只要有一技之長的人,就可以做老師。)
師:我終于聽懂什么時“能者”了。謝謝你。我想起孔子說過的一句話,叫“三人行,必有我師!蔽乙院笠欢ㄒt虛一點,多向大家請教。
好,現在啊,我有幾個問題要請教一下大家,看看你們能不能做“能者”?
師:我最近不知是天冷還是什么原因,一到晚上小腿的骨頭有點疼,但是不知道去找誰問問原因。
生(搶答):醫生。
師:前幾天,很多去農林大世界秋游的孩子,看見那里的莊稼都不認識,你說他們該問誰呢?
生(搶答):他應該去問莊上的農民伯伯。
師:說得對,我也這么想。
師:小紅星期天做作業,遇到一個字不會寫,她該請教誰?
生:字典。
師:還可以請教誰?
生:家長,哥哥姐姐,鄰居……
師:如果家里科技條件好一點的話,還可以……
生:互聯網。
師:說起互聯網啊,我看到有的同學玩一些游戲,我覺得很有意思也想學,我該請教誰呢?
生:請教……請教這位同學。
師:說得太好了,謝謝你們,幫我解決了很多疑問,那么你生活中有過哪些請教的經歷呢?大家說出來交流一下。
生:我作業不會寫請教姐姐。
生:我作業不會寫,請教老師的。
師:我們說的都是學習方面的,有沒有在書本學習之外的生活實踐的例子的?
師:沒有嗎?看來我們不能滿足于整天讀讀書本知識,而要在生活中學會學習,做到學中問,問中學。師:看來我們還需要走出書本,走進大自然,走進社會,多多在生活中學習哦。
四、拓展延伸,辨析,檢查是否理解“學”與“問”的關系
師:同學們,老師備課時看到某語文論壇上一位老師建議《學與問》的課題改為《問的重要性》,說說你的看法,用文章的觀點說說學與問的關系。
(生圍繞著學與問的道理說,起到鞏固遷移的鍛煉,回答略。)
六、回顧全文,歸納寫法
。ㄖ赴鍟偨Y)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又學習了一篇說理文。作者在文章開頭直接擺出觀點,通過典型事例來層層遞進,證明自己的觀點,讓人信服,并在文章最后得出結論,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做。
在今后的寫作中也要學習運用這樣的方法,來論述證明自己的觀點。
《學與問》教案 篇12
ˎ̥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系課文說出詩句中帶點字的意思,再理解詩句的意思。
4、引導學生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系在一起的,教育學生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教學重點:理解“多問”與“勤學”的關系。
教學難點: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一、復習導入
師:今天我們一起繼續探究《學與問》,記得文中說到:人們常把有知識說成是“有學問”,這是很有道理的。那么,你能用課文中的一句話告訴我知識是怎么得來的嗎?(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
二、教學第一自然段
出示: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1.指讀 誰來讀一讀這句話?其他同學仔細聽,他是否讀正確了
2.再指讀 提出要求:請在座的同學邊聽邊想,對于這句話,你讀懂了什么?
2.齊讀
3.讀了這句話,你有什么體會?(學生交流)
三、教學第二自然段
語言過渡:看來啊,學習的時候,“多問”真的很重要。課文中的小哥白尼就是一個非常愛問的人。那就讓我們一起走近哥白尼吧!
1.你們了解哥白尼嗎?
學生交流(可以是課本上的,也可以是課外的)
學生交流了課外的知識,教師相機滲透學習方法:你搜集的資料真有價值,學習語文,就要這樣。除了學習課本上的知識,我們還要補充課外知識。學習搜集課外資料,這也是很好的學習語文知識的方法。
鼓勵學生接著交流。(誰再來補充?多會補充阿!)
2.你想過嗎?哥白尼能取得這么大的成就是和他小時候的習慣分不開的,那就讓我們繼續走近哥白尼。
3、出示第一句話。指讀 師:請其他同學仔細聽,他讀的怎么樣?把非常喜歡問的語氣,讀出來
4.誰再來讀?其他同學思考,哥白尼小時候是怎么問的?
。ń洺、纏)
師:從這兩個詞語中,你發現了什么?
語言過渡:是啊,纏字我們可以看出小哥白尼喜歡刨根問底,有著不懈探求的精神。小哥白尼,你愿意纏一纏么?
。ǔ鍪拘「绨啄岬膯栴})學生纏了以后,相機表揚:你真會纏!你很會纏!
5.師:你有沒有發現,小哥白尼的問題有什么特點嗎?
生: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問題
學生找到規律以后,繼續追問:小哥白尼你還有什么問題要問嗎?誰再來纏一纏?(通過換位思考和情境,讓學生理解課文上的省略號)
相機表揚纏得好的學生:你纏得真棒!
同時滲透學法:你看,一個省略號,就能引發這么多的問題,我們讀書,就是要抓住字、詞、句、甚至一個小小的標點,這樣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這也是學習語文的好辦法!
6、師:從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讀懂了什么?
。▎柺浅晒Φ拈_始;只有學會問,經常問,才能取得成功)
7、師:通過小哥白尼的好問,你們第二次讀這句話的時候,相信也有了更深的體會。(出示: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
指讀
想一想:怎樣才能讀好?(應該突出“問”字)師:小哥白尼這么的好問,難怪你這個問讀得這么重呢!再讀,談體會。
生:知識不僅是學來的,更是問來的。
生:知識不但是學來的,而且是問來的。
四、教學第三自然段
師:是啊,小哥白尼的知識不僅是學來的,更是問來的?墒,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距離我們已經有好長時間了,我們現在面對的又是一個怎樣的世界?遇到問題又該怎么做呢?下面就請同學們自學第三自然段。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用筆圈劃出關鍵的字、詞、句。靜思默想2-3分鐘的時間,在你感受深的地方寫上批注。
誰來談談?你先讀一讀你自己劃出的字、詞、句,再談談你的感受,好么?
相機指點。主要的知識點:
。1) “能者為師”學生交流字典上的解釋?梢宰寣W生在課文的這段話中,找到什么叫能者為師。
相機滲透學習方法:同學們,理解一個詞語,我們除了請教字典這位老師外,我們還可以在課文中找到詞語的意思。這也是一種很好的解釋詞語的方法。
。2)由“能者為師”你想到了哪些句子?
生:三人行,必有我師
生: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師:你現在明白了能者為師的道理,請你再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出示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
齊讀,想一想 談談體會
五、教學第四自然段
語言過渡: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那我們再看看沈括是怎么學知識的?
。1)指名讀。
(2)愛因斯坦曾說過:“發現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找一找有什么疑問?
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預設:
1. 對“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理解
師:大伙想想,我們可以通過哪些途徑理解這兩句詩的意思?指點:問。問誰呢?——能者為師。
交流:抓住“始”和“盡”這兩個詞語來理解詩句的意思。
然后說說詩句的大概意思。(四月間山下已是百花凋落,而山上桃花才剛剛盛開)
2.了解《大林寺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
3. 山上的溫度為什么比山下的低? 學生交流網上查到的知識
相機表揚,滲透學法:真棒!同學們,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當別人也不知道的時候,我們可以上網,拜電腦為師,這也是很好的學習語文的方法。
4. 興許不明白 對于媽媽的回答沈括有沒有滿意?他是怎么做的?再讀課文,理解自己上山觀察后得到了答案。
滲透學法:哎呀,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當你無法判斷答案是否準確的時候,我們就應該在實踐中考察,因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5.師:同學們,你們看沈括學習的時候有了疑問,多觀察,多思考,后來才成為著名的科學家。這時候,你們對這句話有什么更深的體會?(出示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齊讀 再談體會。
六、教學第五自然段
1、是啊,同學們,你們看,無論是哥白尼小時候的好問,還是沈括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這些都是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這樣啊,更能夠說明: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確實,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
2、課文最后一節總結了“學”與“問”之間的關系。
自讀。指名讀。
指點:把紅色標出的詞語讀得更好些。
練讀。指名讀。齊讀。
七、總結
1、同學們,今天我們從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F在老師也送想你們一把金鑰匙。只要你拿到了這把金鑰匙,并且知道怎么去用它,那我相信你一定能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ɡ蠋煶鍪居嘘P好問名言的小卡片)指名讀名言。
2、有誰想送給大家名言與故事,加上你對大家的祝福。希望它永遠伴隨你,激勵你學習,成為你的座右銘。
3、你們也可以自己做,如果要送給你的朋友,學了今天的課文,你想寫些什么呢?學生在卡片上寫上自己的話 。
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課文,知道“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還要注意將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八、布置作業(可選做其中的一題)
1、揀一句自己喜歡的有關勤學好問的名言,也可以是課文中的句子,抄在語文書的扉頁。記住它,用它來指導自己今后的學習。
2、選擇一個名人勤學好問的故事先講給別人聽,再寫下來。(生或摘抄或寫故事。)
板書設計:
23.學與問
勤學好問
做學習的主人
觀察思考
《學與問》教學反思
《學與問》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課文圍繞“勤學好問”這一中心論點,通過中外兩個具體的事例,告訴我們“問”的重要性,教育學生要從小養成勤學好問的好習慣。
教學此課時,我從談話導入。從“人們常把有知識的人說成有學問”,“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這句話入手,接著通過兩個事例,和能者為師的意思讓學生層層深入,理解“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這句話的意思。
在教學哥白尼的例子時,我引導學生抓住“經常”和“纏著”理解哥白尼非常喜歡問。“這對哥白尼后來的成長有什么影響嗎?”與下文的“不懈追求”聯系起來。“這些問題呢?”讀一讀這些問題,通過對哥白尼事跡的簡介(《天體運行論》、“日心說”),讓學生把握這些稀奇古怪的問題與他成就的聯系。我們現在要不要多問呢?問誰呢?怎樣問呢?自然過渡到對3、4兩段的學習中去。(要學會發現問題,隨時隨地提出問題,拜能者為師。還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接著教學沈括的例子。他就是通過自己的勤學好問和觀察實踐解決了心中的疑團。最終成為了一個了不起的科學家。最后通過送名言,再回到文章的中心觀點上來,讓學生將學與問結合起來,養成勤學好問的好習慣,做學習的主人。
教學本節課,我個人認為至少有兩個地方值得肯定:其一是教師始終在利用教材引領孩子去理解和運用“學”與“問”的方法,在掌握“學”與“問”方法的同時不斷學習語言,感悟語言,運用語言,而積累運用語言的過程也正是學生學習方法鞏固的過程,這樣做較好地體現了文本價值與學科特性;其二是適時抓住文中的具體語句引導學生思考并運用學到的方法,切實體現了做學問要邊學邊問的思想,與課文的主旨一脈相承;其三是對課文語言的內化運用,學生在運用課文語言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體驗了學與問的重要性。同時也體現了閱讀課中語言的交際性;抓住文中的關鍵詞“能者為師”做文章——讓學生當自己的老師,充分地在用教材教,而不是在教教材;其四是教師誘導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體現出一種開放的教學理念。把學生當作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把課堂變為學生精神生命自由生長的樂園。
《學與問》教案 篇13
【學習目標】
1.精讀課文4-5自然段。
2.通讀全文,明白學與問的密切聯系,從小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做學習的主人。
3.領悟“例舉典型事例表達觀點”的寫作方法。
【預習反饋】
1.參加全班交流:沈括人物資料(可以相互補充)
2.先小組內背誦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詩句,并交流詩意。
【合作探究】
1.精讀課文4-5自然段。完成:
⑴ 時期的沈括是個 ,他讀白居易的詩《大林寺桃花》時,產生了一個疑問: ?但是媽媽的回答沒能解開沈括的疑團,后來他在深山的寺廟里觀察思考發現了:原來 。
、谱髡哂蒙蚶ǖ氖吕M一步說明什么道理?
、锹撓禃蟮2題,說說怎樣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縱覽全文,我們發現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都在第一、三、五自然段,作者為什么還要在文中插入兩個小故事呢?你還能講出類似的一些小故事嗎?
【當堂檢測】
1.這篇課文讓我明白了學與問的關系是: ,只有 , ,才能 。作者例舉哥白尼的事例說明 ,例舉沈括的事例說明 。
2.做學問離不開“學”和“問”,除此之外,你覺得還需要什么?想一想,再寫下來。
【知識積累】
1.哥白尼創立了“ ”。沈括是北宋科學家,創作了科學巨著《 》。西方人稱他“ ”。
2.摘記并背誦兩句啟示我們要勤學好問的格言警句。
、
、
【我的收獲】
【課后作業】
1.
仿寫句子:
“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
“
問
”
常常是
常常是
。
2.
閱讀課文第4自然段,并完成練習。
、耪涍@一段的中心句:
。它在全文中起到了
的作用。
、“媽媽的回答沒能揭開沈括的疑團,他
仍然
把這個問題放在心上”你從
“仍然”
一詞體
會到
⑶文中《大林寺桃花》的后兩句是
、茸x了這段話,你覺得沈括是個什么樣的人?對你有什么啟發?
《學與問》教案 篇14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系課文說出詩句中帶點字的意思,再理解詩句的意思。
4、引導學生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系在一起的,教育學生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重點難點:
1、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
2、通過閱讀本文,知道問與思的密切關系,養成良好的勤學好問的習慣,做學習的主人。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板書“學問”一詞,指名讀,你知道什么叫學問嗎?(生:知識、學識、文化……)
2、板書“學與問”,老師在中間加上了一個“與”,又是什么意思呢?(生:學習與提問)
3、這也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文章,叫《學與問》。齊讀課題。
4、介紹文體及寫作方法
這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議論文。議論文通常在開頭鮮明地提出觀點,然后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闡述自己的觀點,最后得出結論。
5、那么,本文作者提出了一個什么觀點?又是怎樣把這個觀點說清楚的呢?讓我們共同走進第二十三課。
二、初讀感知,了解內容
1、默讀課文,思考:在這篇文章里,作者提出了一個怎樣的觀點?討論:
出示1:“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齊讀
課文還有一處也說了作者這個觀點,請同學找一找。
出示2:“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饼R讀
2、這兩句話一句在開頭,起的作用是——總領,一句在結尾起的作用是——總結。兩句話又形成的關系是——首尾呼應。
3、這兩句話的意思用一個四字詞語來說就是要——勤學好問。
板書:勤學好問
“好”就是“喜歡、喜愛”的意思。齊讀詞語兩遍
4、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課文第一、第五小節擺出了勤學好問這個觀點,圍繞這個觀點,課文中間三小節各寫了什么?(請學生朗讀回答。)
第2自然段:哥白尼從小喜歡“問”,導致他對科學的不懈追求。
相機理解“不懈探求”懈,松懈。不斷探索。
第3自然段:小學生有問題要請教別人,拜能者為師。
相機理解“瞬息萬變”指變化速度快!叭招略庐悺敝缸兓。
第4自然段:我們要像沈括那樣,把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三、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過渡:這三個小節中,寫到了兩個人物,一個是哥白尼,一個是沈括,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哥白尼。
2、(課件出示圖片及人物的生平簡介)看,這就是哥白尼。請同學把這段文字讀一讀,想一想,他給你怎樣的印象?
3、同學們,看了剛才的簡介,請你談談哥白尼給你的印象。(哥白尼是一位偉大的人物,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4、為什么哥白尼會有這么大的成就?拿起書,一起來看課文的第二自然段。討論。
。ê脝枴#
5、你從哪里體會到他的好問的?
出示“他對世界充滿了好奇,經常纏著爸爸媽媽問這問那:太陽為什么總是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為什么到了白天卻無影無蹤了?小雞為什么要從雞蛋里出來,而不從母雞的肚子里出來?……”
①經常:說明他思考的問題多,提出的問題多。
、诶p著:A、什么叫纏著?
B、說明哥白尼有韌勁;問問題一定要問出個所以然來,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對問題的不懈探求。
③省略號:表示什么?也說明了什么?(省略了許多其它問題;也說明哥白尼“非常喜歡問”。)
如果你是小哥白尼,你還會提哪些問題呢?
3、指導朗讀。
從“經常”、“纏著”、省略號都可以看出哥白尼好問,下面我們來朗讀這段話,注意讀好這些詞。
4、從哥白尼的事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正如書上所說:(出示句子:“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5、同學們,你們能舉出一些名人勤學好問的例子嗎?(牛頓根據蘋果下落發現了萬有引力;瓦特根據水壺的蒸汽發明了蒸汽機)
6、小結:從哥白尼和同學們剛才所列舉的事例上,我們真正認識了“問”在成功道路上的重要性。
四、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
1、現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日新月異、瞬息萬變,我們有疑惑,我們該怎么做?——(教師接讀——拜“能者為師”)
2、找一找,書上哪句話能夠幫助我們理解“能者為師”的意思。
出示:“只要他確實能給你啟發,給你幫助,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為你的老師,都應該向他請教!
、倮首x
②理解:什么叫“能者”?(確實能給別人啟發,給別人幫助的人)
說明:根據書上的句子解釋詞語是一種好方法,但有時應稍作修改。
、凼裁唇小澳苷邽閹煛?(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確實能給別人啟發,給別人幫助的人,都可以成為別人的老師,都應該向他請教。”)
3、關于這個道理,孔子也說過這樣兩句話。
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師。
不恥下問。
講解: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說明應該虛心向別人學習。
不認為向職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求學是恥辱。
齊讀
4、小結:看來,遇到了問題,我們應該多向人請教,拜能者為師,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學到許許多多的知識。
五、學習課文第4自然段
1、過渡:拜能者為師固然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態度。但是,在求知的過程中,我們還要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去獲得問題的答案。這一點沈括是我們的榜樣。
請大家自由讀課文的第四段,完成練習。
2、練習
A、這段話中的總起句是。
[在求知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B、說說“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意思。
C、時期的沈括是個,他讀白居易的詩《大林寺桃花》時,產生了一個疑問:?但是媽媽的回答沒能解開沈括的疑團,后來他在深山的寺廟里觀察思考發現了:原來。
[北宋;大科學家;為什么同是桃花,開花的時間相差這么遠呢;深山上的溫度要比山下低得多]
六、總結拓展:
1、過渡:課文學到這里,我想同學們一定也懂得我們從小應該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因為(導讀)“我們從小應該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
2、是的,勤學好問,不僅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更是一種良好的學習品質,有許多的名人名言也驗證了這一點,下面請大家看幾則名人名言。(出示名人名言:)
。1)不學不成,不問不知。——漢王充
(2)讀書好問,一問不得,不妨再問!遴嵺(xiè)
。3)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獝垡蛩固
。4)有教養的頭腦的第一個標志就是善于提問!樟袧h諾夫
七、作業:
過渡:下面老師想檢驗一下大家活學活用的能力:
出示故事:古時候有一個很有學問的人家,得到了一塊當朝宰相贈送的書有“學問”兩個字的金匾。這家主人過世后,他的兩個兒子分家,誰都想得到那塊能帶來學問的金匾,互不相讓。結果兩人只好找來工匠把匾從中一分為二。老二得到了有“學”字的半塊。于是他就扛著這半塊匾到處求學,見什么學什么,從不多問。幾年下來,卻一無所獲。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學假如你是這位智者,你會怎樣來說服這位只知“學”的老二呢!
友情提醒:不僅可以用書上原文、原故事來說服“老二”,還利用自己所知道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來說服“老二”。
板書
勤學好問
23、學與問能者為師
觀察思考
《學與問》教案 篇15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系課文說出詩句中帶點字的意思,再理解詩句的意思。
4、引導學生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系在一起的,教育學生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重點難點:
1、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
2、通過閱讀本文,知道問與思的密切關系,養成良好的勤學好問的習慣,做學習的主人。
一、激趣導入
1、 板書“學問”一詞,指名讀,你知道什么叫學問嗎?
。ㄉ褐R、學識、文化……)
2、板書“學與問”,老師在中間加上了一個“與”,又是什么意思呢?
。ㄉ簩W習與提問)
3、這也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文章,叫《學與問》。齊讀課題。
4、介紹文體及寫作方法
這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議論文。議論文通常在開頭鮮明地提出觀點,然后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闡述自己的觀點,最后得出結論。
5、那么,本文作者提出了一個什么觀點?又是怎樣把這個觀點說清楚的呢?讓我們共同走進第23課。
二、初讀感知,了解內容
1、默讀課文,思考:在這篇文章里,作者在開頭提出了一個怎樣的觀點?討論:
出示1:“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 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 (問和學在掌握知識過程中一樣重要。)齊讀
課文還有一處也說了作者這個觀點,請同學找一找。
出示2:“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 齊讀 “相輔相成”?
2、這兩句話一句在開頭,起的作用是——總領,一句在結尾起的作用是——總結。兩句話又形成的關系是——首尾呼應。
3、這兩句話的意思用一個四字詞語來說就是要——勤學好問。 板書:勤學好問 “勤”就是勤奮,“好”就是“喜歡、喜愛”的意思。齊讀詞語兩遍
4、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課文第一、第五小節擺出了勤學好問這個觀點,圍繞這個觀點,課文中間三小節各寫了什么?自由讀課文思考,交流
第2自然段:哥白尼從小喜歡“問”,導致他對科學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學生有問題要請教別人,拜能者為師。
第4自然段:我們要像沈括那樣,把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三、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過渡:這三個小節中,寫到了兩個人物,一個是哥白尼,一個是沈括,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哥白尼。
2、誰了解哥白尼。學生介紹
3、教師簡介:
杰出的天文學家哥白尼是波蘭人。他從小熱愛科學,大學讀書時萌發了地球是運動的思想。20多歲去意大利留學,攻讀數學、天文學、法律學、哲學和醫學,并獲得博士學位。他的大部分時間是潛心于天文學的觀察和研究,不論寒暑,每天,都用自己制造的天文儀器來觀測、計算、研究,30年如一日。根據豐富的觀測資料和細致的計算研究,寫出了劃時代的巨著〈天體運行論〉。哥白尼的“日心說”,第一次沖破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
4、哥白尼是一位偉大的人物,他為什么會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呢?拿起書,一起來看課文的第二自然段。討論。 (好問。)
5、你從哪里體會到他的好問的?
出示“他對世界充滿了好奇,經常纏著爸爸媽媽問這問那:太陽為什么總是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為什么到了白天卻無影無蹤了?小雞為什么要從雞蛋里出來,而不從母雞的肚子里出來?……”
①經常:說明他思考的問題多,提出的問題多。
②纏著:a、什么叫纏著?
b、說明哥白尼有韌勁;問問題一定要問出個所以然來,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對問題的不懈探求。
③省略號:表示什么?也說明了什么?(省略了許多其它問題;也說明哥白尼“非常喜歡問”。)
小哥白尼都問了些什么呢?齊讀。 這些問題都是和生活有關,我們習以為常、不去思考的問題,可謂是——稀奇古怪。“稀奇古怪”?如果你是小哥白尼,你還會提哪些問題呢?
3、引讀第二節最后一句。 “不懈探求”?
4、從哥白尼的事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正如書上所說:(出示句子:“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這句是比喻句,把“問”比作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和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說明了問的重要性。
5、正是因為哥白尼喜歡問,敢于問,勤于問,他才能夠發現科學的無窮奧秘,他才會不懈探求,最終獲得成功!其實不僅僅是哥白尼他從小好問,還有許多名人小時侯也很好問。同學們,你們能舉出一些名人勤學好問的例子嗎?
(牛頓根據蘋果下落發現了萬有引力;瓦特根據水壺的蒸汽發明了蒸汽機)
6、小結:從哥白尼和同學們剛才所列舉的事例上,我們真正認識了“問”在成功道路上的重要性。
四、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
1、現在我們面對的是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這個世界日新月異、瞬息萬變。“日新月異”?“瞬息萬變”?我們有疑惑,我們該怎么做?——(教師接讀——拜“能者為師”)
2、找一找,書上哪句話能夠幫助我們理解“能者為師”的意思。
出示:“只要他確實能給你啟發,給你幫助,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為你的老師,都應該向他請教。”
(1) 朗讀
。2)理解:什么叫“能者”?(確實能給別人啟發,給別人幫助的人)
說明:根據書上的句子解釋詞語是一種好方法,但有時應稍作修改。
、凼裁唇“能者為師”? (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確實能給別人啟發,給別人幫助的人,都可以成為別人的老師,都應該向他請教。”)
3、關于這個道理,孔子也說過這樣兩句話。
出示:三人行, 必有我師。——孔子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講解: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說明應該虛心向別人學習。
(孔圉)聰敏又勤學,不認為向職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求學是恥辱。
4、小結:看來,遇到了問題,我們應該多向人請教,拜能者為師,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學到許許多多的知識。
五、學習課文第4自然段
1、我們有了問題,要請教別人,拜能者為師。但不光要靠別人,還要靠什么?讀讀第4小節,
2、沈括小時侯遇到了什么問題?
結合理解詩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意思。
3、那么,沈括又是怎么解決問題的?
1)、問媽媽。指導朗讀,體會“興許”。
2)、問了媽媽就到此為止了嗎?指讀。沈括是怎么解開疑團的?
“發現”一詞說明什么?
4、從沈括的事例中,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5、小結:(勤學好問;留心觀察;愛動腦筋……)是呀,課文中列舉了沈括的事例都是為了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讀第一句話)
記住名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學習不思考就會迷惑,只思考不學習就會有害。)
五、學習第5自然段
師:是啊,大千世界,茫茫宇宙,在我們身邊有無數的為什么,等待我們去探索,去發現。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那么我們怎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呢?
1、齊讀第5小節。
2、指名說說,怎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指導理解:兩只翅膀等
六、總結拓展:
過渡:下面老師想檢驗一下大家活學活用的能力:
出示故事:古時候有一個很有學問的人家,得到了一塊當朝宰相贈送的書有“學問”兩個字的金匾。這家主人過世后,他的兩個兒子分家,誰都想得到那塊能帶來學問的金匾,互不相讓。結果兩人只好找來工匠把匾從中一分為二。老二得到了有“學”字的半塊。于是他就扛著這半塊匾到處求學,見什么學什么,從不多問。幾年下來,卻一無所獲。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學假如你是這位智者,你會怎樣來說服這位只知“學”的老二呢!
友情提醒:不僅可以用書上原文、原故事來說服“老二”,還利用自己所知道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來說服“老二”。
板書 學 與 問
勤學 + 好問 + 觀察思考 = 學習的主人
《學與問》教案 篇16
《學與問》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課文圍繞“勤學好問”這一中心論點,通過中外兩個具體的事例,告訴我們“問”的重要性,教育學生要從小養成勤學好問的好習慣。在教學中我采用“讀——思——議——讀”的學習方式,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知道“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以讀促思,讀中感悟。抓住切入口——課題,環環相扣,井然有序。
教學此課時,我設計了三個有層次地復述環節。一是學生初讀課文,找出印象深刻的句子,并談談感受和啟發。學生精確地找出了課文中啟迪性的語句。這一環節實現了對課文初步感知的復述,較零碎,膚淺;二是讓學生細讀課文后,叫老師做學問,這次,學生不光能用書上的具體語言,而且能結合實踐指導教育老師,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復述得既有條理,又深入,并且有創造性;三是讓學生精讀課文后,教師將一則小故事,讓學生想象自己為故事中的智者為老二指點迷津。學生再一次地運用書上語言,并加上自己的感悟,發言真是精彩紛呈,課文的中心觀點已滲入學生的心中。
另外,這篇文章先寫“問”的重要性,再舉例證實;接著寫向誰“問”;然后寫“問”與“思”要結合,最后有理有據提出觀點: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文章的結構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
如何讓學生初步感悟這種文體的結構特點,平時在表達自己的某種觀點或給別人講明某種道理時能自覺地借鑒本文的結構。我設計了這樣的一種訓練方式,以下是此教學環節的課堂部分實錄:
師:同學們,剛才你們大膽地暢想了學習《學與問》這一課后,自己今后的學習可能發生的變化,情真意切,F在我們回過頭來看課文,不難發現,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都在1、3、5小節中,作者為什么還要在文中插入兩個小故事呢?好好想想,與周圍的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
(學生沉思了一會,便開始交流起自己的想法。三分鐘,安靜下來)
學生1、老師,我想可能是作者害怕我們看了他的文章不相信他說的道理,加上兩個名人的小故事讓我們更加得相信。(同學們哈哈大笑)
學生2:我同意剛才同學的意見,如果沒這兩個小故事,光講道理的話,別人會不太相信。
學生3、這兩個故事是作者有意寫的,是有力的證據,證明了作者說的話是正確的。
……
師:是啊,這兩個故事對于這篇文章很重要,這就是說理性文章所具有的結構特色,大家今后講道理或教育幫助別人時可要多想想這篇課文的寫法。
師:為了檢驗大家活學活用的能力,老師給大家講個故事:古時候有一個很有學問的人家,得到了個當朝宰相贈送的書有“學問”兩個字的金匾。這家主人過世后,他的兩個兒子分家,誰都想得到那塊能帶來學問的金匾,互不相讓。結果兩人只好找來工匠把匾從中一分為二。老二得到了有“學”字的半塊。于是他就扛著這半塊匾到處求學,見什么學什么,從不多問。幾年下來,卻一無所獲。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各位同學你們現在就是這位智者,我就是這家的老二,請利用課文內容,你該如何幫助我這位只知“學”的青年呢!
學生們一下子活躍了起來,寫得寫,在書上劃的劃。五分鐘后,個個躍躍欲試。他們不僅能用書上原文、原故事來生動地給我這個“老二”上了一課,有的還利用自己所知道的名人故事來說服我。不知不覺中,大部學生不僅能創造性地復述課文內容,還繪聲繪色地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有關“學與問”的名人小故事,可謂一舉多得。
反思這一教學環節,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就是讓學生進行了充分地角色體驗。通過智者身份的體驗,學生不僅鞏固了課本知識,體驗了文體的結構,更重要的是學生將自己已有的知識與新知識進行了融合,把已積累的零散的知識系統化了。角色體驗在德育課中經常使用,已被證明是一種好方法,為什么我們的語文課堂就不能大膽地使用了。新課標強調學生的情感體驗,角色體驗不就是情感體驗的基礎嗎?我想只要我們平時結合每篇教材的特點,多想辦法,角色體驗定會在語文課堂上發揮重要作用。
《學與問》教案 篇17
一、看拼音寫詞語:
qiang jian yi tuan dian tang wu cai bin fen ri xin yue yi
( ) ( ) ( ) ( ) ( )
hao qi ao xiang tan qiu shun xi wan bian xiang fu xiang cheng
( ) ( ) ( ) ( ) ( )
二、多音字組詞:
興 xing( ) 相 xiang( ) 好 hao( )
xing( ) xiang( ) hao( )
強 qiang( ) 差 cha ( ) 長 zhang( )
jiang( ) chai( ) chang( )
三、把詞語補充完整,在查字典解釋所填的字:
日新月( ) 相( )相成
無影無( ) ( )者為師
不( )追求 ( )息萬變
四、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知識是學來的,也是 。“問”常常是 ,
是 。
2、有了問題,可 。你可以 ,也可以 。 他確實能 , ,
不管他 , ,都可以成為你的老師,都應該 。
古人說的“ ”就是這個道理。
3、《大林寺桃花》是 代詩人 (誰)寫的,前兩句是
, 。后兩句是 ,
。課文選用了前兩句,這兩句的意思是
。
4、學問學問, 。學與問是 ,只有在
, ,才能 。
《學與問》教案 篇18
一、激趣導入
1、屏幕上出現“學問”一詞,指名讀,你知道什么叫學問嗎?
。ㄉ褐R、學識、文化……)
2、屏幕上出現“學與問”,老師在中間加上了一個“與”,又是什么意思呢?
。ㄉ簩W習與提問)
3、這也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文章,叫《學與問》。學、問之間到底存在著什么樣的關系呢?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共同走進第二十七課。
。ò鍟R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了解內容
1、我知道大家課前一定做了充分的預習,那么課文一共幾個自然段呀?
。ㄉ4個自然段)
2、我想請4位同學來讀一讀,看看大家預習得怎么樣,好不好?
。ㄉ褐该x,并作點評)
3、一次的朗讀,我們都會有不同的體會。現在我想請同學們再次走進課文,快速瀏覽全文,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ㄉ汉芏嘤袑W問的人,小時候都是非常好問的;學和問是緊緊聯系在一起的;只有多問問題,才能學到知識;學和問不能分開;……)
4、通過預習,大家就了解了這么多,說明大家真的做到了邊讀邊想,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接下來,我們將認真地去學習、體會課文,相信大家對兩者關系的感悟會更加清楚、明白。
三、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請同學們自由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然后完成屏幕上的內容。
。ㄉ喊凑n文的內容完成填空)
2、對于整篇文章來說,第一自然段是最重要的,因為它是文章的總起段,下面的文字都是為了說明第一自然段。
3、在書中找找看,都向我們舉出了哪些具體的事例?
。ㄉ焊绨啄帷⑸蚶ǎ
四、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你對哪個人比較感興趣呢?
。ㄖ该f)
2、選擇你喜歡的部分再來認真地讀一讀,然后和小組的同學談談你的收獲,說說你覺得哥白尼或者沈括身上哪些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3、學生進行匯報。
哥白尼:通過具體的語句體會哥白尼——好奇、好問
哥白尼從小對科學知識的渴望、對科學奧秘的不懈追求,為其將來可以成為波蘭偉大的天文學家奠定了基礎。
學習了這部分內容,說說你有什么收獲?
(生:問是成功的開始;只有學會問,才能取得成功……)
沈括:通過具體的語句體會沈括——好問,善于觀察和思考
通過大家的匯報不難看出,只有將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夠求得真知。
課文中列舉了哥白尼和沈括的事例都是為了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生齊讀第一自然段)
五、學習第二段
1、無論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還是沈括生活的世界,他們距離我們都十分的遙遠。
那么我們現在又面臨一個怎樣的世界呢?快在書上第二自然段找找看。
2、老師找了幾幅圖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很新鮮是不是?面對這樣一個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世界,我們有新奇、有疑惑。那么大家來說說看,有了問題,我們該怎么辦呢?
。ㄉ憾鄦枂栴})
3、古人云:“能者為師”,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嗎?
。ㄉ褐灰_實……向他請教)
4、老師這里也有孔子的兩句名言,你能結合剛才我們讀的內容,說說你的理解嗎?
。ㄉ豪斫猓
5、看來,遇到了問題,我們應該多向人請教,拜能者為師,這樣才能學到更好的知識。
六、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從中外名人的身上,找到了可以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在本節課結束之前,老師也想送給大家一把金鑰匙。(發相關卡片)
你喜歡老師送給你的金鑰匙嗎?來,誰想讀給大家聽,你的金鑰匙是什么?(指名讀)
老師由衷地希望你們可以利用好這一把把金鑰匙,讓它可以真正成為開啟屬于你知識殿堂的大門!
課文首先提出觀點,接著舉
例說明“問”的益處,然后再舉例
說明“勤學”的重要性,最后總結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