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模板 > 《解決問題》教案(精選19篇)

《解決問題》教案

發(fā)布時間:2023-07-11

《解決問題》教案(精選19篇)

《解決問題》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商店買東西”的情境,靈活運用有關除法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2、通過獨立探索、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習,進一步加強對2——6的乘法口訣計算除法的掌握。

  3、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獲得有價值的信息,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認真傾聽他們的意見。在問題處理中,體驗成功,培養(yǎng)數(shù)學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運用表內除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做到學與用的有效結合。

  教學難點:獲取有價值的信息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口算練習

  二、自學、互學  

  1、創(chuàng)設情境

  六一兒童節(jié)快到了,明明想要給自己買一些新玩具,可是面對那么多好玩的商品,明明不知道手中的零花錢能買多少個玩具,同學們,你們愿意幫助明明嗎?現(xiàn)在,就讓咱們一起跟著明明去商店看一看吧。ǔ鍪窘滩膱D片)

  師: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預設:知道了一些商品的價錢。玩具熊6元1個,地球儀8元一個,皮球9元1個。汽車的價錢被遮住了。要幫助明明求出56元錢可以買幾個地球儀。

  師: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哪些信息呢?

 。ㄐ〗M交流匯報:需要知道地球儀的價錢,從圖中可以知道一個地球儀是8元錢)

  2、合作交流,解答問題。

  (1)請同學們思考,根據以上的數(shù)學信息應該如何解決問題。小組合作,討論解決的方法,教師巡視指導。

 。2)匯報

  預設:一個地球儀8元,求能買幾個就是求56元里面有幾個8元。

  這屬于平均分問題,應該用除法計算。

  如何列式計算呢?

  56÷8,想七八五十六,商是7。

  3、獨立思考,驗證結果。

  同學們真聰明,這么快就解決了問題,那么我們做得正確嗎?你怎么知道的?

 。ㄒ粋地球儀8元,7個一共7X8=56元,所以是對的。)

  師:很好,我們可以用乘法來驗證除法計算的結果是否正確。

  4、想一想,如果24元買了6輛小汽車,一輛小汽車多少錢?

  師:誰愿意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計算小汽車輛數(shù)的?

  預設:(1)24元錢可以買6輛車,就是將24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

 。2)也是用除法計算?梢粤惺24÷6=4(元)

 。3)一輛4元,6輛就是4x6=24(元),計算正確。

  師:根據圖中的信息,你還能夠提出其他數(shù)學問題并解答嗎?

  小組內2人合作,一問一答,其他小組成員看一看他們的回答是否正確,錯誤的相互改正,看誰提出的問題多,誰發(fā)現(xiàn)的問題多。

  三、反饋測評

  1、完成“練習九”第2題。

  先組織學生觀察情境圖,收集圖中的數(shù)據信息,再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并指名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2、完成“練習九”第4題。

  (1)出示圖片,學生觀察后說知道了哪些信息。

  (2)獨立思考解決第1、2小題分別需要哪些信息,應該如何解答。再在小組內探討根據所知道的信息還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3、完成“練習九”第6題。

  出示情境圖,學生觀察圖中的信息,分小組討論,看能知道哪些信息。

  能提出哪些用乘法或除法解決的問題呢?說一說,算一算。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我們在這節(jié)課里提出了許多數(shù)學問題,也解決了這些問題,說明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解決問題》教案 篇2

  解決問題

  第1課時解決問題(一)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3~75頁例1、例2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能運用兩三位數(shù)加減法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掌握分析解決這類問題的多種方法。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滲透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的思想,體會數(shù)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根據已知信息分析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根據相關的信息提出相應的問題,合理靈活地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儀、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1)教師:我們班的彭遠是個愛學習的孩子,他今天來到書店,準備買一本字典和一套書。(出示例1圖)

  提問:一本字典和一套書的價格分別是多少元?你能根據這兩個信息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呢?

  學生可能會提出:

 、儋I1套書比1本字典貴多少元?

 、谫I1套書和1本字典共要多少元?

  提問:怎么解決這些問題呢?

  學生口頭列式解決問題,從而復習加減法的一步計算問題。

  (2)彭遠手里拿出100元遞給售貨員。

  教師:看到彭遠買書的情況,你想到了什么?

  學生可能有以下回答:

  揭示課題:說得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幫彭遠解決這樣的問題。

  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小組探究:小朋友幫彭遠算一算,要買1套書和1本字典,售貨員應找給他多少元呢?試著把你們討論的每一步算式寫出來。學生匯報交流,并在投影儀上展示算法,可能得到以下3種:

  方法1:100-27-43=30(元)

  方法2:100-43-27=30(元)

  方法3:27+43=70(元)

  100-70=30(元)

 。2)理清思路,明確方法。

  提問:能解釋一下你為什么這樣算嗎?

  指名讓學生解說每一種方法的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3)小結。

  要求應該找回多少元,我們可以從100元里依次減去1本字典和1套書的價錢,用連減法計算;也可以從100元里減去1本字典和1套書的價錢之和,先算加后算減。無論用哪種方法,這道題都需要計算兩步。

  2教學例2

  (1)教師:彭遠不僅愛學習,而且還是家里的賬房先生呢!你瞧,他把爸爸媽媽的收入、支出都記在賬本上了。出示表格:4月1日到15日的收支記載。

  4月1日  爸爸工資收入920元

  4月1日~14日  支出680元

  4月15日  媽媽工資收入970元

  4月15日~30日  支出550元

  結余

  提問:從表中你知道了彭遠家收支的哪些信息?可以解決什么問題?

  怎樣求出4月1日至15日彭遠家結余了多少元呢?

  獨立嘗試解決,全班交流得出以下方法:

  920-680+970920+970-680970-680+920

 。2)在表中補充4月15日~30日的支出記載。

  提問:現(xiàn)在又告訴了我們什么信息?可以解決什么問題呢?

  當學生提出“到30日還有多少元”時,教師說明:“到30日支出后剩下的錢就叫做結余!

  (3)小組探究:現(xiàn)在已知15日~30日支出550元,你能幫彭遠算出4月份的最后結余嗎?

  小組代表匯報,展示各種方法:

  小結:剛才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理解,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幫彭遠同學解決了4月份他家的收支結余問題,真能干!

  提問:你們看,彭遠家4月份的收入和開支合理嗎?為什么?

  教師:彭遠家一個月的工資除了安排生活開支外,還有一部分結余,說明他們家的生活安排合理,也許這也有彭遠這個小賬房先生的功勞喲。我們學好了數(shù)學,也可以當好家里的小助手呢!

  三、課堂活動

 。1)第74頁第1題。先讓學生發(fā)現(xiàn)信息:小明從家鄉(xiāng)到重慶,坐汽車行了120千米,坐火車行了270千米。學生提出問題,再獨立解決后交流。

  (2)第75頁第2題。學生先觀察圖,明確信息,并提出數(shù)學問題,再獨立解決。

 。3)第77頁練習十一第4、5題。

  四、獨立練習

  第76~77頁練習十一的第1~3題。

  五、全課總結

  教師: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解決了什么樣的數(shù)學問題?你覺得解決加減法的兩三步計算的問題,要注意些什么?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嗎?

  第1課時解決問題(一)

 。ń虒W片斷)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3頁例2。

  【教學過程】

  1出示例2

  教師:請同學們觀察統(tǒng)計表,你知道了些什么?

  一位叫彭遠的同學非常認真,他仔細地記錄了4月份爸爸、媽媽的工資收入以及他家的支出情況。

  你對統(tǒng)計表的內容還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嗎?

  教師:彭遠同學真是爸爸、媽媽的好幫手,那么你能幫彭遠同學想想辦法算出他家4月份的結余嗎?合作交流,學生可能有如下算法:

 。1)一項一項依次算:920-680+970-550=660(元)。教師加以啟發(fā)、引導,還有其他算法嗎?

 。2)先算收入,再依次減去支出:920+970-680-550=660(元)。

  (3)先算收入,再算支出,最后用收入減去支出:(920+970)-(680+550)=660(元)。

  學生在交流匯報的過程中,教師對每一種方法都給予充分的肯定,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小結

  在現(xiàn)實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實際問題,只要你積極動腦、認真思考,你一定能想出許多辦法來解決。

  第2課時  解決問題(二)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5頁例3、第76頁課堂活動,練習十一第10題。

  【教學目標】

  1學生能綜合應用加減法和乘除法運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讓學生初步學會運用分析、推理、轉化的方法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某小學五(2)班有個小小圖書角,原有圖書52本,后又買來20本,當天被同學借去10本。圖書館現(xiàn)有圖書多少本?

 、僮寣W生獨立完成。

 、谡f說你列式的理由。

  (2)商店里每天賣出電腦30臺,賣出的彩電比電腦少6臺,3天賣出彩電多少臺?為什么要這樣計算?

  二、自主探究

  1觀察例3的情景圖

  學生說說從圖上提供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同桌互相交流。

  教師:你準備做幾根長繩?幾根短繩?把你的想法介紹給小組的同學。(4人1小組,組長做好記錄)

  2學生介紹做跳繩方案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2根長繩,1根短繩:4+4+2=10(m)

  或4×2+2=10(m)1根長繩,3根短繩:4+2+2+2=10(m)

  或2×3+4=10(m)只做5根短繩:10÷2=5(根)

  或2×5=10(m)只要學生方案合理,都給予肯定。

  3教師小結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實際問題,只要同學們認真思考,積極動腦,一定會想出許多好的、可行的辦法。

  教師:這么多的方案,你認為哪種方案較合適?說說你的想法。

  三、課堂活動

  1完成第76頁課堂活動

  實物投影儀出示:“逛公園”。

  教師:圖上告訴了我們哪些信息?小利家買門票要多少元?

  5+5+3=13(元)

  5×2+3=13(元)

  教師:為什么用乘法計算?你還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并說說解決問題的方法。

  2練習十一第10題

  學生獨立作業(yè)時,教師應關注有困難的學生,幫助他們排除思維障礙,學會運用分析的方法,樹立能解決好實際問題的信心。

  四、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些什么?學生自己小結。

《解決問題》教案 篇3

  第一課時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課本第4頁例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數(shù)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游樂園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1、談話:小朋友們你們去過游樂園嗎?你最喜歡玩什么?

  2、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

  3、讓學生觀察畫面,觀察主題圖問: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么? 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現(xiàn)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現(xiàn)在看戲的有多少人,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結。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練習一的第1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fā)。

  2、練習一的第4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教師結合題目的具體內容,適當滲透思想教育。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又學到了什么本領?你能把我們今天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五、課堂作業(yè)

  第二課時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課本第5頁例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小括號的作用。

  4、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shù)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從不同的角度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以及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1、談話:小朋友昨天我們去游樂園,今天,我們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嗎?

  2、投影出示游樂園面包房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fā)引導:還剩多少個面包?學生自由發(fā)言,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觀察主題圖問: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有選擇的板書::還剩多少個面包?

  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還剩多少個面包?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個)46-22=24(個)

  方法二、8+22=30(個)54-30=24(個)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還剩多少個面包?,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種綜合算式有困難教師進行點撥指導。特別強調計算時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7、完成練習一第5題先讓學生仔細看圖,明確要解決的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8、小結。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觀察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明確條件,提出問題并自主解決。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練習一的第2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fā)。

  2、練習一的第3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強調小括號的使用。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又學到了什么本領?你能把我們今天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課本第8頁例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shù)學的良好情感。

  4、通過合作交流,使學生體驗到合作的快樂,學習的愉悅。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蹺蹺板樂園圖。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1、談話:小朋友愛玩蹺蹺板嗎?今天我們到蹺蹺板樂園去玩一玩好嗎?

  2、投影出示蹺蹺板情境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讓學生仔細觀察圖。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fā)引導: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學生自由發(fā)言,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觀察主題圖問: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有選擇的板書: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

  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有一種寫一種特別讓學生思考還可以怎樣算)

  5、比較各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名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只不過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4x3+7=19(2)2x6+7=19(3)2x8+3=19  ……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結。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練習一的第1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fā)。

  2、練習二的第2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fā)。同時對學生進行尊老愛幼的教育。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充分利用主題圖的作用。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又學到了什么本領?你能把我們今天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五、課堂作業(yè)

  第四課時  解決問題(練習課)

  教學內容:課本第10、11頁練習二

  教學目標:

  1、在現(xiàn)實生活的情境中,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探索知識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掌握小括號的作用和用法。

  3、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點:查漏補缺,反饋出現(xiàn)的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準確性和多樣性。

  教學難點:

  1、理解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筆算中的“對位”問題。

  2、掌握筆算的計算法則,能熟練計算。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練習插圖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前幾節(jié)課我們已經學習了兩步計算的題目,并且知道了小括號的用法今天老師先帶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嗎?不過看了以后還要解決幾個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探索,鞏固新知

  1、投影出示第9頁做一做主題圖,學生獨立解答后合作交流討論。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與思考。如觀察小鳥、花朵、蜜蜂等,由此從多種角度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答問題。同時用多種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

  2、出示第11頁第3題。學生觀察后問:他們帶20元錢買票夠嗎?你是怎么想的?學生交流討論。通過解決問題,既鞏固了用乘法和加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又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增強學生的數(shù)感。

  3、完成第4題學生獨立完成表格,并說說怎么算總分。通過計算各隊總分,學生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相關信息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4、完成第5題思考題求:一共有多少個方木塊?學生可以用多種方法進行解答。算式可以是:3x3x3-2=25(個)  3x3x2+7=25(個)    3x3+3x3+7=25(個)……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應用知識。思考題有利于開發(fā)學生的思維。

  三、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又有什么收獲?你能把我們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四、課堂作業(yè) 

《解決問題》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習慣。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熱愛數(shù)學的良好情感。

  4、讓學生經歷線段圖這一數(shù)學模型的演化形成過程,感悟線段圖對于解決問題的輔助作用

  二、教學重點:會用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三、教學難點:使學生利用擺學具明白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教學準備:學具卡、紅色及藍色圓形卡片等

  五、教學過程

 。ㄒ唬┣榫硨搿⒓ぐl(fā)興趣

  師:有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去郊外采桃子,桃子又大又紅,他們采的可高興了;丶业穆飞希龅搅撕门笥研⊥米。小兔子問:“你們一共采了多少個桃子?”

  (課件出示問題:猴哥哥和猴弟弟一共采了多少個桃子?)

  師:要想求猴哥哥和猴弟弟一共采了多少個桃子,我們必須先知道什么?

  (猴哥哥和猴弟弟分別采了多少個桃子)

  師:那么猴哥哥和猴弟弟分別采了多少桃子呢?請小朋友們仔細看大屏幕。

 。ㄕn件出示:猴弟弟2個,猴哥哥3個,合起來5個)

  師:一共幾個?你是怎么計算出來的?

 。2+3=5(個))

  師:算式中的2、3、5分別代表什么?

  (隨生講解,課件出示各個數(shù)字所指代部分)

  師:第二天他們又去采桃子了,這次他們一共采了多少個桃子?

 。ㄕn件演示弟弟3個,哥哥5個,合起來8個)

  找生列算式及解釋各部分含義

 。ǘ┖献鹘涣、探索新知

  師:到了第三天,猴哥哥看小朋友們這么聰明,忍不住想考考你們。誰來說一說,你從圖中得到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師:(板貼)我把你說的記下來。同學們請看,我們把圖片當中的數(shù)學信息用文字記錄下來就是一道完整的應用題。誰來讀讀題?

  提問:這道題的條件是什么?問題是什么?要求一共摘了多少個桃子,也就是求什么?

  師:那到底猴哥哥和猴弟弟這次一共采了多少個桃子呢?老師為大家準備了學具板和小圓片,請同學們同位兩個一組,一起擺一擺,互相說一說,到底一共采了多少個桃子?

  小組交流、匯報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老師也來說一說,聽聽老師是不是說的和你們一樣。擺出猴弟弟的四個,然后先擺猴哥哥和猴弟弟同樣多的部分,再擺猴哥哥比猴弟弟多的3個,同樣多的和多出來的合起來就是猴哥哥的桃子數(shù),在把猴弟弟的桃子數(shù)合起來就是總共的桃子數(shù)。同位兩個再完整的互相說一說。

  師:現(xiàn)在請把算式寫在你的練習紙內1號空格內。

  生展示算式

  有可能出現(xiàn):

  方法一:4+3+4=11(個)

  方法二:4+3=7(個)7+4=11(個)

  方法三:4+4+3=11(個)

  師:同學們請看,方法一和方法二都是先求出哥哥的的4+3,在和弟弟的合起來就是一共的,其實他們是不是同一種方法?這種方法思路非常清晰。那第三種方法呢?4+4先求的什么?再+3是什么意思?這兩種方法你覺得哪一種思路更加清晰?

  師;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用第一種方法來繼續(xù)解決問題。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師:小猴子一家采夠了桃子,興高采烈的去參加羊羊運動會了。在運動會上,灰太狼說:我得到了7塊金牌;喜羊羊得意的說:我的金牌數(shù)比灰太狼多五塊。裁判長包包大人說了:那我到底一共應該準備多少塊金牌呢?

  小朋友們,這次我們不用學具卡了,請你試著在練習紙上把擺的過程畫出來,并且列出算式。開始!

  找生匯報

  師:同學們說的都很好,請看大屏幕,剛才我們在練習紙上畫了灰太狼的7塊金牌,然后先畫了喜洋洋和灰太狼同樣多的部分,再畫多出來的5塊。同學們,如果這個數(shù)字再大一些,畫起來是不是就更麻煩了?我們可以用長方形代替畫圓,就是這個樣子的。(課件演示)

  同學們請看,這樣是不是就簡單很多了?

  今后你們在解題時,也可以試著用這種方法來畫圖。相信你們一定能行!

  2.黑山羊對獲得了25塊金牌,青青草原代表隊比黑山羊隊多12塊,兩隊一共獲得了多少塊金牌?

  請你試著畫一畫并解答。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需要兩步計算的應用題,你們能試著自己編一道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嗎?

  師隨機展示兩到三道題目進行

  師:今天我們一起幫助小猴子解決了他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其實只要同學們在生活中留心觀察,做個有心人,你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處處都有數(shù)學!下課~~

《解決問題》教案 篇5

  1.例1與“做一做”的說明和教學建議。

  例1是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的問題。教材呈現(xiàn)給學生一幅廣播操表演的情境圖。圖下面小精靈明明提出“3個方陣一共有多少人?”的問題。接著,顯示出學生收集數(shù)學信息和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結果。

  教學時,根據教材提供的素材用錄像或幻燈片為學生創(chuàng)設運動會開幕式上廣播操表演的情境,吸引學生“進場”。而后,只顯示與例1一致的表演場面,由小精靈明明提出問題,或請學生根據錄像或幻燈片呈現(xiàn)的過程提出問題。

  提出問題后,請學生觀察收集數(shù)學信息,嘗試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允許學生交流意見,以達到全員參與的目的。解決問題后,請學生展示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結果,加深學生對解決問題過程和方法的理解。

  例1之后的“做一做”,安排了一個情境題。教材呈現(xiàn)一位阿姨正在擺放整盤雞蛋的畫面,問題是“一共有多少個?”

  教學時,完全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請學生從情境中找到要求解決的問題、收集解決問題所需要的信息數(shù)據,自己確定解決問題的步驟,進而列式算出結果。注意引導學生尋找不同的解決方法。

  在學生完成后,組織交流。特別注意,請用乘法和加法計算解決問題的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過程,第一步解決了什么問題……讓學生在交流中熟悉解決兩步計算問題的過程,獲得欣賞自己和小伙伴的愉悅心理體驗。

  2.例2與“做一做”的說明和教學建議。

  例2是用除法兩步計算解決的問題。教材呈現(xiàn)了團體操表演的畫面,并顯示出“這個團體操有60人表演!钡男畔ⅰ

  畫面下面,一位小朋友提出“每個小圈有多少人?”兩位小朋友在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教材的呈現(xiàn)方式,意在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提出問題,并探討解決的方法,解決問題。

  例2的教學活動過程與例1相仿。這里可以更放手些,讓學生自己提出數(shù)學問題。需要注意的是,教學時用多媒體課件或幻燈片呈現(xiàn)團體操表演的畫面,指出:團體操表演是運動會上的又一項內容。突出例1、例2的連續(xù)性,讓學生在運動會的情境中解決新的問題。由此,感受知識間的聯(lián)系,提高學習興趣。

  例2之后的“做一做”,是一個圖文結合的情境題。教材呈現(xiàn)給學生裝杯子的具體情境,用對話的方式顯示怎樣裝,用文字顯示出“共有960個杯子”的信息及“能裝多少箱?”的問題。

  教學時,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提醒學生:認真觀察畫面,明確要解決什么問題,收集、分析相關的信息數(shù)據,確定第一步解決什么問題。

  在學生完成后,組織交流。對于先解決“一箱裝多少個杯子”的策略,應給予充分肯定,保護學生主動探索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3.練習二十三中一些習題的說明和教學建議。

  第1、3~8題,是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的問題。教學時,放手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在多次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了解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積累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

  第10、14~16題,是用除法兩步計算解決的問題。同時,這些問題也可以用乘法和除法兩步計算來解決。教學時,引導學生尋找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并注意適時組織交流。通過交流,讓學生清楚了解每種方法中先解決什么問題,從而進一步熟悉用兩步計算解決問題的過程,提升對用兩步計算解決問題過程的理解。

  第2、9題,是運用乘法和加法計算解決的問題。教學時,注意讓學生從具體情境中收集數(shù)學信息,分析數(shù)學數(shù)據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獨立思考確定解決問題的步驟方法,切實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在解決問題后,讓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過程,并引導學生比較不同的方法,了解各種方法的特點,為學生選擇簡捷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打下基礎。

  第11題,是用除法和減法兩步計算解決的問題。教學時,讓學生獨立經歷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受到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同時,借助習題中啄木鳥、青蛙吃害蟲的事例,請學生參與“你知道還有什么鳥或小動物能捕捉害蟲嗎?”問題的交流,讓學生在交流中產生保護益鳥益蟲、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第12題,解決購物時常遇到的實際問題。教材呈現(xiàn)給學生兩種規(guī)格的牙刷,請學生解決的問題是“買哪一種便宜?”教學時,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學生用兩步計算時,點撥:想一想,怎樣判斷哪種牙刷便宜呢?使學生選用比較單價的方式獲得答案。

  第13題,用乘法和除法計算解決的問題。教材呈現(xiàn)給學生一幅小學生在租船游湖的美麗畫面。請學生解決7個小朋友“玩1個小時,每人要花多少錢?”的問題。教學時,要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解決問題后,讓學生互相說一說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說一說”逐步培養(yǎng)學生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的能力。

  此外,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開闊學生的思維空間。例如,給學生提出新的問題:“他們?yōu)槭裁催x擇租四人船呢?”請學生討論。給學生提供解決實際問題新的機會,增加解決問題的樂趣。同時,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有許多數(shù)學問題,只要留心觀察思考,就能發(fā)現(xiàn)和提出數(shù)學問題。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眼光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應用意識。

《解決問題》教案 篇6

  教學內容:小學數(shù)學第四冊23頁內容

  本節(jié)課主要是讓學生學會用加減法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問題,主要會解決“求比一個數(shù)多(少)幾的數(shù)。從而讓學生體驗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價值,切實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節(jié)課我主要是由書中提供的情景圖入手讓學生展開學習的。通過與學生的共同活動與交流,使我感覺到學生們解決問題的能力還需提高。學生們對已知條件及問題給出的題能比較快而準確解答,但讓學生根據已知條件自己提出問題,對于部分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困難。由此可見,學生們獨立審題、分析題的能力沒有形成,因此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比較弱。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在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多下功夫,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讓學生真正地在生活中學習數(shù)學,感受數(shù)學。

《解決問題》教案 篇7

  各位評委: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解決問題》。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決問題”是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8單元中的內容。本節(jié)內容安排了兩個例題,分4課時進行教學,今天我說的是其中的第1課時。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shù)量關系及解決問題的經驗,初步了解了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學好本課知識,必將為學生以后的解決數(shù)學問題提高一個階層。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二年級學習時,已經會用表內乘法、除法以及加減法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對本課所研究解決的數(shù)學問題,學生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在生活的實踐體悟中,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經驗。

  (三)目標定位

  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及本課的知識特點,我預定如下幾個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2.注意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xiàn)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重點是讓學生學會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體現(xiàn)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難點是會用不同方法解決同一問題。

  二、說教學理念:

  1、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為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對數(shù)學產生親切感,在教學中要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為他們創(chuàng)建一個發(fā)現(xiàn)、探索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fā)現(xiàn),去創(chuàng)造。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以學生熟悉的廣播操、跑步、相冊等為教學資源,讓學生已掌握的知識技能對解決新問題產生積極的影響,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學會解決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2、體現(xiàn)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在教學時,我立足于讓學生自主收集、理解數(shù)學信息,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分析信息、尋找方法,對于學生合乎情理的闡述,給于積極鼓勵,激發(fā)學生探索的欲望,增強信心。不斷的引導和鼓勵,使學生逐步形成從多角度去觀察問題的習慣,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說教學程序:

  (一)創(chuàng)設情境以舊引新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從學生熟悉的廣播操入手,通過讓學生說說是怎么猜的,加深學生對行列的認識,同時也鞏固了幾個幾。

  (二)注重發(fā)現(xiàn)收集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從一個小方陣,很自然地呈現(xiàn)出書本的例題:三個大方陣,讓學生通過觀察,去發(fā)現(xiàn)題中所呈現(xiàn)的數(shù)學信息,再出示問題,形成一道完整的解決問題。通過例題的分析與解答,旨在讓學生初步感受到一題多解的思維。當然,此時的教師不是以旁觀者的身份在看,而是以合作者的身份積極參與。在解題過程中,學生與學生之間會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此題的教學,意在使部分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理解并能掌握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解題方法,而其余學生只要掌握自己理解的那種方法即可。

  (三)聯(lián)系生活學以致用

  這里我安排了三個練習,第一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第二題放手讓學生自己來探索,在反饋時重點讓學生來說說是怎樣想的,第三題安排了一題讓學生自己來提問,并解決問題。

  (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通過“你今天學到了什么?”讓學生對本課有一個回顧,然后通過數(shù)學日記的形式來提出“一家五口一共要花多少錢?”?這個問題來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對這兩類兩步計算問題的不同有一個初步的比較,為后續(xù)學習做好鋪墊。

《解決問題》教案 篇8

  《解決問題》例1、例2同步練習

  1.口算:

  78-17      45+54      71-34      35+24

  6l-45      29+56      29+41      91-45

  2.補充問題后,再列式計算。

  (1)有20個乒乓球,17個小皮球,_____________?

  (2)飛機上有兒童和大人一共57名,其中大人38名,____________? 

  (3)小明用了5張電腦磁盤,還剩下19張,____________?

  3.媽媽買了一些蛋糕,上午小朋友吃了9根,下午來了8個客人,每人吃一根,冰箱里還有21根。媽媽一共買了多少根雪糕?

  4.二年3班的小朋友為了迎接新年活動,做了27個紅燈籠,18黃

  燈籠,送給一年級的小朋友15個,還剩下多少個?

  5.幼兒園第一次買來小象灑水壺12個,第二次又買來29個,現(xiàn)在分給17個小朋友去給花澆水,還剩多少個灑水壺沒有分?

  6.圖書館有故事書54本,第一次借出16本,第二次借出28本,剩下的第三次全部借出。第三次借出多少本?

  7.新型電腦公司有87臺電腦,上午賣出19臺,下午賣出26臺,還剩下多少臺?(用兩種方法解答)

  8.班級里有22張臘光紙,又買來27張。開聯(lián)歡會時用去38張,還剩下多少張?

  9.少年宮新購進小提琴52把,中提琴比小提琴少20把,兩種琴一共有多少把?

  10.一輛公共汽車里有36位乘客,到福州路下去8位,又上來12位,這時車上有多少位?

  11.1996年和2000年我國運動健兒在奧運會上獲獎牌情況如下:

  金牌 銀牌 銅牌

  1996年 16 22 12

  2000年 28 16 15

  (1)1996年共獲獎牌多少塊?

  (2)2000年共獲獎牌多少塊?

  (3)請你自己提一個問題,并解答。

  《解決問題》例3同步練習

  1.根據問題選擇算式并連線。

  媽媽買了29個果凍,第一天吃了7個,第二天吃了15個。

  (1)兩天吃了多少個果凍?               (1)29-7-15

  (2)還剩多少個果凍?                    (2)15-7

  (3)第一天比第二天少吃多少個?        (3)7+15

  2.根據算式補問題。

  學校買來38個排球,分給二年級5個班,每班分7個。

  7x5=35(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35=3(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媽媽買來26個桔子,吃了幾個,剩下的每5個放一盤,放了4盤。問吃了幾個桔子?

  4.游樂場有7輛小賽車,每車能坐4人,還有21人在排隊等候,現(xiàn)在一共有多少人?

  5.快餐店運來56個漢堡包,賣出37個,又運進21個,現(xiàn)在快餐店有漢堡包多少個?

  6.4個工人叔叔每人要做7個卡通玩具,已經做了19個,還要做多少個?

  7.商店里有30個書包,上午賣出13個,下午又賣8個,還剩下多少個?

  《整理與復習》

  一、直接寫出得數(shù)。

  35-54=          63-(35+14)=        32-5-7=

  19+39=          45+8-39=          89-38=

  56+34-39=        28+49=            86+52=

  二、判斷題。

  1.甲數(shù)是35,比乙數(shù)多8,乙數(shù)是43。    (    )

  2.80減去7的4倍,差是52。    (    )

  3.第一個加數(shù)是15,第二個加數(shù)與它相同,兩個加數(shù)的和是45(    )

  三、填空。

  (1)34加19的和是____________,再減去47得____________。

  (2)6乘9的積是____________,再減去39得____________。

  (3)89減去43的差是____________,再加25得____________。

  (4)76減去43的差是____________,再減去19得____________。

  四、列式計算。

  1.6乘4的積,再加上35得多少?

  2.81減32的差,再減23得多少?

  3.68減41與19的和,差是多少?

  4.78減6與8的積,所得的差是多少?

  五、應用題。

  校園里種了78棵樹,其中有25棵松樹,27棵柳樹,剩下的是樹。楊樹有多少棵?

《解決問題》教案 篇9

  作為一個小學數(shù)學的老師,要通過寫教學反思來總結自己得工作,如果你還不知道教學反思怎么寫?沒關系,下面小編為您推薦二篇小學數(shù)學《解決問題》教學反思優(yōu)秀范文,快來學習吧!

  小學數(shù)學《解決問題》教學反思一

  應用題是用語言、文字等形式表述日常生活中相關的數(shù)量關系的題目。應用題教學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學期是我本人第一次教一年級的數(shù)學,為了以后更好地進行教學工作,對應用題的教學進行了幾點反思。

  1.一年級具體的應用題所體現(xiàn)的數(shù)量關系主要是部分與總數(shù)的關系。

  教學中我緊抓應用題教學與運算方法含義的聯(lián)系,讓其相互滲透、相互促進。例如我教學8可以分成1和7時,我就有意識地通過擺小棒讓學生理解并能用語言表述8是1和7這兩部分的總數(shù),1和7是組成8的兩部分,將兩部分合起來求總數(shù)要列加法算式1+7=8或7+1=8,從總數(shù)里去掉了一部分,求另一部分要列減法算式8—1=7或8—7=1。有了這種數(shù)學方法作鋪墊,學生在解決應用題時就會緊扣求總數(shù)用加法、求部分用減法的思維方法了。如解決“樹上有25只小鳥,第一次飛走了8只,第二次飛走了7只,兩次一共飛走了多少只?”學生就會懂得求兩次飛走的總數(shù)要用加法計算了,而不是看到飛走了就想成是去掉了一部份用減法計算了。

  2.一年級要以形象思維為主,對大部分題目都可以要求學生輔以畫圖或創(chuàng)設情境演示來幫助理解。

  例如“我前面有9人,后面有5人,一共有多少人?”一題,學生很容易忘了“我”本人,而通過畫圖或演示,學生馬上可以看到這一隊是由“前面9人”、“后面5人”、“中間我自己1人”三部分組成,求3部分的總數(shù)用連加計算?傊卯嬍疽鈭D來幫助理解題意,解決問題是個終身受益的好方法和好習慣。

  3.應用題的教學不單是解決問題,還包括提出問題。

  而數(shù)學各知識點的教學往往又是相互貫穿的,我們要充分抓住這一特點,促進各知識點教學的圓滿完成。例如在教學看圖列式等知識時我常要求學生找出信息并提出問題再列式,這實際上就是一個自編自解的過程。

  小學數(shù)學《解決問題》教學反思二

  本節(jié)課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5頁的內容,教材選用“游樂園”主題圖的一部分——“學生購買面包”為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運用加減兩步計算解決“還剩多少個面包”這個實際問題,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使用小括號。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學會使用小括號列綜合算式,并了解小括號的作用,教學難點是使學生明確小括號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因此,本節(jié)課我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大膽提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充分利用教材資源,

  為學生提供生活化的現(xiàn)實問題的情境,創(chuàng)設學生樂學情境。本節(jié)課以學生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內容為素材,展示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碰到的買面包的計算問題。

  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教材的這一資源,通過提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數(shù)學信息?吸引學生看圖搜集主題圖中的數(shù)學信息,再通過提問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為下面的探究學習創(chuàng)設了現(xiàn)實的情景,促使學生能在真實的情境中較好的理解和掌握用兩步計算來解決問題的想法。在練習設計上注重數(shù)學與生活實際的緊密聯(lián)系,讓學生在學會必要的知識后,及時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課件出示一家文具超市一些學習用品的價錢,再告訴學生給你80元,你喜歡買哪兩樣文具,算一算還剩多少錢?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同時,也使學生理解今天學習的數(shù)學知識具有應用價值,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

  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讓學生從問題情景中提取數(shù)學信息并和同學之間進行交流反饋;使學生積極思考,提出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課堂上通過提問你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嗎?你又是怎樣想的?讓學生充分交流研討,暢談自己的想法,然后著重說明解決問題的思路。列式計算時可以先分步列式再列綜合算式,利用現(xiàn)實情境加強分步與綜合之間的聯(lián)系,同時強調不同算法的內在聯(lián)系。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充分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激勵和尊重學生多樣化的獨立思考的思維方式。這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經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解決簡單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

  三、課堂上不足的地方:

  在用小括號將分步計算的式子列成綜合算式時要更加注重理解分步計算時每一步算式表示的意義,加強分步與綜合的聯(lián)系。另外在小括號的引出時,應該放手讓更多的學生發(fā)表自己想改變運算順序所做的記號,從而得出統(tǒng)一用小括號表示先算部分,改變原來的運算順序,使學生充分明確小括號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解決問題》教案 篇10

  教學內容:

  教材第46頁例7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學會解決問題,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讓學生在解決問題“能穿幾串”中理解幾十里面有幾個十。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大家玩過串珠游戲嗎?

  出示例7。

  這里有些珠子,你會穿嗎?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二、互動新授

  1、教學例7

  出示題目的要求:有58個珠子,10個穿一串,能穿幾串?

  [(1)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個別匯報。]

  (2)要想知道能穿幾串,該怎樣解答?體會接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A、畫圖。圈一圈。

  B、數(shù)的組成。58里面有5個十和8個一。所以能穿5串,還剩8個。]

 。3)驗證。1串是10個,5串就是50個,剩下的8個,正好是58個。解答正確。

  2、想一想:如果是5個珠子穿一串,能穿幾串?

  [可以運用例7中的畫圖策略或數(shù)的組成來解決,還可以利用10與5的關系來解決這個問題。]

  三、鞏固梳理,拓展應用

  1、完成第46頁的做一做。

  [鼓勵學生思考:數(shù)目較大時,如果不用圈一圈的方法,你能知道裝幾袋嗎?你是怎么想的?鼓勵學生用數(shù)的組成的方法解決。]

  2、完成第47頁練習十第1~4題。

  [建議學生首先分清要分的“單位”不同,第1、2題物體的總數(shù)沒有直接給出,隱藏在文字和圖中,需要學生找出來,再用數(shù)的組成去解決,如果選擇用圈一圈的策略就不需要找出總數(shù),反而簡單。第3題要用到“一打一打”裝的情況,一打12個,數(shù)較大,圈的過程中應細心。]

  四、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

  58個珠子,10個穿一串,能穿幾串?

  圈一圈:能穿5串

  數(shù)的組成:58里面有5個十和8個一,所以能穿5串,還剩8個。

  檢測:5串是50個,還有剩下的8個,正好是58個。解答正確。

  教學反思:

  通過對穿珠子這一情境的教學,讓學生通過分一分、圈一圈的活動形成了表象,從而進一步解決問題,學生的解題策略體現(xiàn)了多樣化,用畫圖、數(shù)的組成、十個十個的數(shù)數(shù)、列算式等方法,讓學生認識到利用數(shù)的組成是目前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解決問題》教案 篇11

  第一課時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授課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課本第4頁例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shù)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數(shù)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游樂園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1、談話:小朋友們你們去過游樂園嗎?你最喜歡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樂園情境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fā)引導: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戲?學生自由發(fā)言,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觀察主題圖問: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有選擇的板書:現(xiàn)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現(xiàn)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現(xiàn)在看戲的有多少人,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結。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觀察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明確條件,提出問題并自主解決。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練習一的第1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fā)。

  2、練習一的第4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教師結合題目的具體內容,適當滲透思想教育。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又學到了什么本領?你能把我們今天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五、課堂作業(yè)        

《解決問題》教案 篇12

  第二課時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授課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課本第5頁例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小括號的作用。

  4、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shù)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從不同的角度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以及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1、談話:小朋友昨天我們去游樂園,今天,我們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嗎?

  2、投影出示游樂園面包房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fā)引導:還剩多少個面包?學生自由發(fā)言,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觀察主題圖問: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有選擇的板書::還剩多少個面包?

  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還剩多少個面包?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個)46-22=24(個)

  方法二、8+22=30(個)54-30=24(個)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還剩多少個面包?,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種綜合算式有困難教師進行點撥指導。特別強調計算時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7、完成練習一第5題先讓學生仔細看圖,明確要解決的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8、小結。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觀察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明確條件,提出問題并自主解決。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練習一的第2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fā)。

  2、練習一的第3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強調小括號的使用。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又學到了什么本領?你能把我們今天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五、課堂作業(yè)。

《解決問題》教案 篇13

  第一單元《解決問題》教學反思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一單元《解決問題》這一內容,課本設置了三個例題。學生對這三個例題所呈現(xiàn)的各個量的關系并不陌生。因為在上學期的學習過程中已經出現(xiàn)需要兩步才能解決的問題,這個學期重點是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多樣化、小括號的正確使用以及會列綜合算式解決問題。

  在二年級上冊中的“連加、連減、加減混合”中學生已接觸用綜合算式解決問題,但在教學中并沒有強調必須列綜合算式。在學習本單元時,部分學困生,還停留在一步計算來解決問題的思維上,有的甚至讀不懂題的意思,教學難度較大。只有個別學生能列出綜合算式進行計算。尤其是對于小括號,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知道了小括號的作用,但在解決問題時總是不知道該不該添小括號。如碰到先乘再減,并且乘號在后面時,本來不用添括號的,可好多學生一想到后面的要先算,就把括號加上去了。所以在解決問題時,學生對小括號的使用并不真正熟練掌握。我就在練習課中,增加對小括號的專題訓練,從而進一步鞏固小括號的正確使用。我出示一些分步算式,然后讓學生把兩個分步算式合并成一個綜合算式。通過專項訓練,使學生能正確熟練地列出綜合算式,并且能正確使用小括號。

  訓練題型如下:

  列出的綜合算式不需要加小括號的:28+13=41.41-12=29  在列綜合算式之前,我先讓學生分析兩個分步算式的特點,找出兩個算式中的中間量,即第一步的得數(shù)41,然后分析出先算加法,再算減法。書寫順序根據41-12=29得出是用第一步求出的和減12,說明先寫加法再寫減法, 28+13-12=29 ,加減混合運算中,先算的加法就在前面,不需要加小括號。特別注意強調不能把第一步求出的得數(shù)“41”列在綜合算式里。和本題類似的題還有:(1)90-13=77,77+23=100   (2)65=30,30+28=58  (3)77=49,49-27=22   (4)79=63,70-63=7  (5)16+42=58,67=42

  列出的綜合算式需要加小括號的:28+12=40,90-40=50  分析方法和上面的基本一樣,就是考慮書寫順序怎么寫,這是個關鍵。40是第一步的得數(shù),說明先算加法后算減法,根據90-40=50這個算式得出:90減去的是兩個數(shù)的和, 說明書寫時,先寫減法,再寫加法,90-28+12,但是根據計算順序第一步先算加法,加法在后面時,必須在加法算式上加一個小括號,來改變計算順序。如果不加小括號的話,90-28+12,就要先算減法,再算加法,這樣就不符合本題的計算順序,顯然是錯誤的。所以小括號可以幫助我們改變題的計算順序。出示下面的題讓學生體會加小括號的必要性。例如:27-19=8,73+8=81 ;19+12=31,38+31=71; 14-5=9,96=54; 5+3=8,84=32。

  把兩個分步列式的算式合并成一個綜合算式,分三步:首先根據中間數(shù)確定計算順序,其次根據分步算式確定書寫順序,最后根據計算順序觀察一下整個綜合算式是否需要加小括號。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解決問題(第一單元)教學反思

  經過兩題的練習,進入到課本的第11頁第3題。讓學生獨立觀察圖里包含有什么條件,他們帶20元錢買票夠嗎?你是怎么想的?教師問“圖里有幾個人,成人每人幾元?兒童每人幾元?”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去解決問題,讓學生講出用乘法和加法兩步計算,又能夠培養(yǎng)學生

  《解決問題》集體備課

  備課內容:《解決問題》

  研討問題:

  1.確定教學重點、難點,如何把握重點展開教學,怎樣突破教學難點。

  2.怎樣設計教學過程。

  教材分析: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內容是解決解決問題,它是在學生學習了一些數(shù)和計算知識后,有了現(xiàn)實生活的實際經驗的情況下安排的,教材從學生熟悉的游樂園場景入手,讓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使學生經歷從生活問題到數(shù)學問題的抽象過程,感受數(shù)學知識的現(xiàn)實性。學會從數(shù)學角度去觀察、分析、解決現(xiàn)實問題,從而激發(fā)學生認真觀察、積極探索的精神,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同時為后繼的學習做好鋪墊。

  這個單元教材有如下幾個方面的特點:一是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并解決問題,讓學生經歷從生活問題到數(shù)學問題的抽象過程,感受數(shù)學知識的現(xiàn)實性,學會從數(shù)學角度去觀察、分析、解決現(xiàn)實問題。二是例題的呈現(xiàn)形式具有開放性,在豐富的活動情境中,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問題,每個情境都是一個比較完整的情節(jié),每一個問題都有不同的方法解決,使學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

  (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有較強的好奇心、活潑好動。而且已經掌握了解決一步計算的簡單實際問題。同時,他們大都參加過學校每年組織的春游、秋游等社會實踐活動,加上學生自己有的一些生活經驗。故此已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具備了學習解決問題的基礎。不過要從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活動上升到用數(shù)學語言來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

  根據前面兩位老師的分析,我認為教學的重點應放在怎樣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方面。

  此外還有小括號的應用這個內容也很重要。

  我覺得怎樣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一個比較難的問題,另外從不同的角度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以及不同的方法(多種方法)解決問題也是一個難點。

  張諾燕老師:

  從教材和學生實際來看,我沉得在教學設計方面要注意下面的幾點: 1、利用媒體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2、注意例題與主題圖的關系,從而審清題意。3、選取聯(lián)系生活的素材,給學生提供充分利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機會。

  《解決問題》這個內容在教學中就按我們前面定出的方法及措施來做,到時在教學中遇到問題到時再來解決。

  第一單元    解決問題

  第一課時:用加法和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1)

  教學反思

  “遷移”是學習過程中經常出現(xiàn)的一種心理現(xiàn)象。在數(shù)學教學中,運用遷移,使已掌握的知識技能對新知識、新技能的學習產生積極的促進影響,是經常采用的有效方法。本節(jié)課我用舊知識引入新知識,先復習學生已經學習過的一步計算的應用題,讓學生知道求出問題所必須的條件。然后讓學生理解兩步計算的應用題是由兩道一步計算的應用題合并而成。理解兩步計算的應用題要先求出中間隱含的問題才能求出最后問題。在新課的引入時,我從學生熟悉的情景入手,從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fā),到游樂場游玩而引發(fā)問題,讓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引導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使學生經歷從生活問題到數(shù)學問題的抽象過程,感受教學知識的現(xiàn)實性。學會數(shù)學角度去觀察、分析、解決現(xiàn)實問題,從而激發(fā)學生認真觀察、積極探索的精神,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在教學的過程中,有許多不足之處,例如,在舊課引入新課時,如果把復習題改為與例題相關聯(lián)的兩道題,然后引導學生把它合并成一道題,把第一題的問題作為隱含條件,再引導學生根據復習題來解決新問題這樣可以對中下學生解決問題有幫助。

  第二課時:用加法和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2)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仍采用主題圖為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運用加減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并在解決問題中學會小括號的作用。教學過程中我本著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的目的,讓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等方式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本節(jié)課我在設計教學時,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把小組合作學習作為其中一種學習方式,通過學生之間討論、交流,每一位學生充分地參與認知活動,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應有的發(fā)展,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

  對于解決實際問題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在具體解決問題時,學生不一定把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都有寫出來,我讓學生根據地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自己容易理解或比較喜歡的方法。例如對于思維比較好的學生要求他們用分步式和綜合式兩種方法。對于中下生則讓他們自己選擇容易理解的方法。

  不足之處也有不少,如果把每個例題的情境都作為同一個主題圖的一個局部,或是主題圖中某一情節(jié)的發(fā)展,教學時讓學生在一個比較完整的情境中學習不同的內容,這樣會有利于他們感受知識間的聯(lián)系,提高學習興趣。

  在教學情境的設置上在增加趣味性,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感覺到數(shù)學的緊密聯(lián)系,教學隨時隨地伴隨在身邊,這樣就讓需要解決的問題變得生動了活潑了,學生更易于接受,也符全學生的思維特點,讓學生能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去。

  第三課時  用乘加、乘減的方法解決問題(1)

  教學反思

  二年級下冊的“兩步計算應用題”是在一步計算應用題基礎上的提高,是教學上的重點又是難點。特別是列綜合算式對于二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難度。

  一、在這一課的教學里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1、以游戲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大部分學生仔細觀察圖畫。能用自己的話說出畫面的內容,并根據畫面的內容編應用題用多種方法解答。

  2、板書整潔,有條理,有對比。

  3、進行小組交流討論,學生課堂討論得熱火朝天。營造了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反思自己的教學上要注意的幾點:

  1、一部分學生讀題觀察圖不夠認真細心,對于蹺蹺板樂園圖文的題目里面隱含的條件較難找到,不能清楚的說畫面的內容。再根據畫面的內容編一道應用題。因此導致諸多錯誤,要多練習。

  2、“做一做”主題圖,學生沒有仔細觀察圖上有什么。一般簡單的列式會提,兩步計算的只是個別學生會提。要多引導。

  3、課堂作業(yè)這道題用兩步計算的還是較多學生不會把分步寫成綜合式。

  4、關鍵是要引導學生分析題意,歷經解題的過程。

  5、整理圖文信息,在教學中多問“你從圖中知道了什么”,引導學生挖掘題意,能完整表述應用題。學生能在講題的過程中,保留有用信息,通過有條理講題,理解題意。

  6、對學生的各種算法做出及時恰當?shù)脑u價,鼓勵學生用自己能理解的方法解答。

  7、引導學生自己分析各條件之間的關系,理清解題思路。盡量讓學生說出每一步算式的意思,充分理解題意。

  第四課時  用乘加、乘減的方法解決問題  練習課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主要做練習二的練習。教師通過談話導入,激發(fā)學生興趣。先教師出題,由淺到深。

  1、根據問題選擇算式并連線。

  媽媽買了29個果凍,第一天吃了7個,第二天吃了15個。

  (1)兩天吃了多少個果凍?            (1)29-7-15

 。2)還剩多少個果凍?                (2)15-7

  (3)第一天比第二天少吃幾個?        (3)7+15

  這題連線從簡單開始入手,照顧到中下生。

  2、根據算式補充問題。

  學校買來38個排球,分給二年級5個班,每班分7個。

  75=35(個)

  38-35=3(個)

  這題看算式補充問題,也是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從簡單開始,照顧到中下生。

  經過兩題的練習,進入到課本的第11頁第3題。讓學生獨立觀察圖里包含有什么條件,他們帶20元錢買票夠嗎?你是怎么想的?教師問“圖里有幾個人,成人每人幾元?兒童每人幾元?”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去解決問題,讓學生講出用乘法和加法兩步計算,又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增強學生的數(shù)感。

  第11頁第4題,第5題。第5題思考題求:一共有多少個方木塊?學生可以用多種方法進行解答。算式可以是:333-2=25(個)  332+7=25(個)    33+33+7=25(個)……教師能一步一步引導學生理順思路。

  最后總結通過這節(jié)課我們又有什么收獲?你能把我們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身邊的問題嗎?教師能很好的一步一步引導學生解題。如果能多提問中下生就更好了。

《解決問題》教案 篇14

  今天上午,終于把自己準備多時的課上完了,心里是一陣無比輕松的感覺,近幾天以來,經歷了試講、調整,對學生的訓練,讓我感受到一種洗禮,同時對學生來說也是一次很好的鍛煉機會,孩子們在課堂上表現(xiàn)都很出色賣力,的確,現(xiàn)如今的課堂——生本課堂,看重的是學生,不是教師,我們學生們在課堂上是否能充分地展示自己,他們是否能擁有真正地話語權是我們生本課的關鍵。

  整節(jié)課,讓人感受到一種緊張又充滿活力的氣氛,孩子們認真地交流,為展示做好了充分地準備,比平日里的交流時間節(jié)省了不少。接下來,都舉起了小手,他們都想到前面做展示的小組,都想爭取這次展示的機會,其實,平常的日子里,我們的孩子們在每天的生本課堂上也都是一種爭先恐后的勁頭,他們都愿意到臺前展示自己表達自己,對于孩子們的積極性,我每次都暗暗地讓他們感受到教師對他們每一個人的期待,讓他們感受到教師對于學生表達的關注度,對于學生自我組織自我展示能力的認可度,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們感受到教師對孩子們交流時的表現(xiàn),對孩子們傾聽的認真程度是十分在意的,讓學生們感受到,他們的每一分的努力,每一份的付出,老師都是看得見的,更讓孩子們感受到,與學生的交流與碰撞,會使自己前進的腳步走的更快,失去了集體的促進作用,每一個人的進步都既微乎其微又是艱難無比。對于孩子們來說,在集體中的成長和進步更讓他們感受到一種自我的無意識,自我的在一種不知不覺中的成長和進步。

  小組交流時,我特意提到了兩個要求,一個是要求因為解決問題關注的是思考的過程,所以要說出自己的想法,第二個是要做好展示的準備。孩子們對于這樣真切而具體的要求做的到位,讓人為他們的認真而感動,接下來的全班展示環(huán)節(jié),作為小然組長的她在組織本組的同學展示交流時一副得心應手的樣子,對于學生的點評,對于學生存在問題的點拔,都顯示出了很高的個人魅力,僅僅用了十多分鐘的時間,全班展示就順利的結束了,孩子們響亮的聲音,至今仿佛還回蕩在我的耳邊,原來我所擔心地全班展示時間不夠的問題早已不存在,課堂訓練結束,還有近10分鐘的剩余時間,真的很感謝孩子們準確到位的展示,接下來的時間,我安排了同學們自我出題考大家的環(huán)節(jié),孩子們踴躍地參與進來,小壘同學也非常有創(chuàng)意地出了一道既是年齡問題又不是用乘除法解決的問題。學生們仍然意猶未盡,可我們的教學時間真的要到了。

  小結的時刻要到了,我提出“一節(jié)課的解決問題,你想說些什么嗎?”孩子們的發(fā)言讓人感動,有的說“生活中問題真的很多”“有時候,是一個數(shù)里面有4個幾,不一定都是幾個6這樣的形式”。我進而指出,我們的學習就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數(shù)學學習的用途就在于此。

  在今后的教學研討中,我們必須做好試講,周到細致地考慮到每一個可能出現(xiàn)問題的環(huán)節(jié),在平時的訓練中實在到位不走過場,讓我們的孩子們真實地擁有能力,讓我們的課堂能經得住考驗。

  數(shù)學課堂永遠值得解說,我們的腳步也永不會停止,我們將在生本的道路上漸行漸遠。

《解決問題》教案 篇15

  第三課時 解決問題的教案

  教學內容:第5頁例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小括號的作用。

  4、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shù)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從不同的角度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以及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生成問題

  1、談話:小朋友昨天我們去游樂園,今天,我們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嗎?

  2、投影出示游樂園面包房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fā)引導:還剩多少個面包?學生自由發(fā)言,提出問題。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觀察主題圖問: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有選擇的板書::還剩多少個面包?

  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還剩多少個面包?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個)46-22=24(個)

  方法二、8+22=30(個)54-30=24(個)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還剩多少個面包?,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種綜合算式有困難教師進行點撥指導。特別強調計算時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7、完成練習一第5題先讓學生仔細看圖,明確要解決的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8、小結。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練習一的第2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fā)。

  2、練習一的第3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強調小括號的使用。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又學到了什么?你能用這些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嗎?

  一、教材簡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會計算兩步式題的基礎上編排的。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運用加法和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并學會使用小括號;運用乘法和加法(或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教材從學生熟悉的游樂園情境入手,讓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生活情境中的數(shù)學問題,使學生經歷從生活問題到數(shù)學問題的抽象過程,感受數(shù)學知識的現(xiàn)實性。本單元教材在編寫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1.結合生活情境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并解決問題。

  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有許多數(shù)學問題。教材從學生熟悉的游樂園場景入手,讓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生活情境中的數(shù)學問題,使學生經歷從生活問題到數(shù)學問題的抽象過程,感受數(shù)學知識的現(xiàn)實性。學會從數(shù)學角度去觀察、分析、解決現(xiàn)實問題,從而激發(fā)學生認真觀察、積極探索的精神,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

  2.例題的呈現(xiàn)形式具有開放性。

  首先,主題圖以學生熟悉的“游樂園”為背景,提供了豐富的活動情境,使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提出不同的問題。如,“現(xiàn)在看戲的有多少人?”“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有多少人在玩沙包?”等等。同時,從圖中還可以得到其他信息,為進一步學習做好鋪墊。

  其次,每個例題的情境或是主題圖的一個局部,或是主題圖中某一情節(jié)的發(fā)展,使學生在一個比較完整的情境中學習不同的內容,感受知識間的聯(lián)系,提高學習興趣。

  第三,對于每一例題中的問題,教材采用了多種方法進行解決。使學生感受到不只是單純的計算題有不同的算法,對于一個實際問題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自己容易理解或比較喜歡的方法。

  二、教學目標

  1.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理解數(shù)學問題的基本含義,學會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知道小括號的作用。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 運用加法和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2、 運用乘法和加法(或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難點:

  學會使用小括號列綜合算式。

  突破方法:

  1、創(chuàng)設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從現(xiàn)實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2、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或根據實際情況,為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生動形象的表述中去采集數(shù)學信息,尋找數(shù)學問題,從而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3、通過師生共同探究等方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參與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積極鼓勵,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逐步增強學生學好數(shù)學的內驅力。

  2、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或根據實際情況,為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生動形象的表述中去采集數(shù)學信息,尋找數(shù)學問題,從而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3、通過師生共同探究等方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參與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積極鼓勵,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逐步增強學生學好數(shù)學的內驅力。

  四、所教班級現(xiàn)狀分析

  所教班級學生大多數(shù)遵守紀律,上課認真聽講,能根據教師的要求進行學習活動,課堂教學效率高,能對教學任務進行提前預習,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學習習慣,學習較為努力。

  五、課堂教學實施策略(學習方法習慣 )

  1.創(chuàng)設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從現(xiàn)實情景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2.充分利用教材資源,通過師生共同探究等方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參與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采用學生自己觀察,自己提出問題,然后小組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交流后再列出算式解答。

  六、課時安排

  本單元可用4課時進行教學

《解決問題》教案 篇16

  下面是三年級數(shù)學《解決問題》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解決問題》說課稿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決問題”是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8單元中的內容。本節(jié)內容安排了兩個例題,分4課時進行教學,今天我說的是其中的第1課時。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shù)量關系及解決問題的經驗,初步了解了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學好本課知識,必將為學生以后的解決數(shù)學問題提高一個階層。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二年級學習時,已經會用表內乘法、除法以及加減法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對本課所研究解決的數(shù)學問題,學生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在生活的實踐體悟中,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經驗。

  (三)目標定位

  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及本課的知識特點,我預定如下幾個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2.注意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xiàn)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重點是讓學生學會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體現(xiàn)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難點是會用不同方法解決同一問題。

  二、說教學理念:

  1、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為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對數(shù)學產生親切感,在教學中要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為他們創(chuàng)建一個發(fā)現(xiàn)、探索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fā)現(xiàn),去創(chuàng)造。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以學生熟悉的廣播操、跑步、相冊等為教學資源,讓學生已掌握的知識技能對解決新問題產生積極的影響,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學會解決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2、體現(xiàn)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在教學時,我立足于讓學生自主收集、理解數(shù)學信息,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分析信息、尋找方法,對于學生合乎情理的闡述,給于積極鼓勵,激發(fā)學生探索的欲望,增強信心。不斷的引導和鼓勵,使學生逐步形成從多角度去觀察問題的習慣,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說教學程序:

  (一)創(chuàng)設情境以舊引新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從學生熟悉的廣播操入手,通過讓學生說說是怎么猜的,加深學生對行列的認識,同時也鞏固了幾個幾。

  (二)注重發(fā)現(xiàn)收集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從一個小方陣,很自然地呈現(xiàn)出書本的例題:三個大方陣,讓學生通過觀察,去發(fā)現(xiàn)題中所呈現(xiàn)的數(shù)學信息,再出示問題,形成一道完整的解決問題。通過例題的分析與解答,旨在讓學生初步感受到一題多解的思維。當然,此時的教師不是以旁觀者的身份在看,而是以合作者的身份積極參與。在解題過程中,學生與學生之間會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此題的教學,意在使部分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理解并能掌握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解題方法,而其余學生只要掌握自己理解的那種方法即可。

  (三)聯(lián)系生活學以致用

  這里我安排了三個練習,第一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第二題放手讓學生自己來探索,在反饋時重點讓學生來說說是怎樣想的,第三題安排了一題讓學生自己來提問,并解決問題。

  (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通過“你今天學到了什么?”讓學生對本課有一個回顧,然后通過數(shù)學日記的形式來提出“一家五口一共要花多少錢?”?這個問題來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對這兩類兩步計算問題的不同有一個初步的比較,為后續(xù)學習做好鋪墊。

  在兩年的新課程數(shù)學教學發(fā)現(xiàn),新課程背景下的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普遍有所下降,很多的學生拿到題目后,總是很茫然,或是有些學生知道該怎么解決,但讓他把想的過程說出來卻很困難,那么他還不是真正地懂應該怎么做。拿到這一課時,我問了一些教過老教材的教師,她們認為以前教老教材時,用先提中間問題的方法來教,學生普遍掌握得比較好,思路很清晰。于是在本課中,我借鑒了老教材的一些做法,把傳統(tǒng)的方法引進了新課程課堂,在學生把想的過程說出來以后,我把它板書在黑板上,一來想給后進的學生一個引領,當然最大的目的還是想把學生混亂的思維整理出來,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有條理地說,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里只是想嘗試一下。

《解決問題》教案 篇17

  第三課時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授課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課本第8頁例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shù)學的良好情感。

  4、通過合作交流,使學生體驗到合作的快樂,學習的愉悅。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蹺蹺板樂園圖。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1、談話:小朋友愛玩蹺蹺板嗎?今天我們到蹺蹺板樂園去玩一玩好嗎?

  2、投影出示蹺蹺板情境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讓學生仔細觀察圖。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fā)引導: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學生自由發(fā)言,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觀察主題圖問: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有選擇的板書: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

  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有一種寫一種特別讓學生思考還可以怎樣算)

  5、比較各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名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只不過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4x3+7=19(2)2x6+7=19(3)2x8+3=19 ……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結。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觀察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明確條件,提出問題并自主解決。掌握用多種方法進行解答。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練習一的第1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fā)。

  2、練習二的第2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fā)。同時對學生進行尊老愛幼的教育。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充分利用主題圖的作用。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又學到了什么本領?你能把我們今天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五、課堂作業(yè)

《解決問題》教案 篇1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求比一個數(shù)少幾的數(shù)的計算方法。

  2、通過情境培養(yǎng)學生知識的應用能力。

  教學重點:

  求比一個數(shù)少幾的數(shù)的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算理

  學習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 ,導入新課。

  今天東山小學作了一次全校性的衛(wèi)生評比,結果公布出來了,同學們迫不及待地去看,你們能在這黑板上看到結果嗎?(出示主題圖)下面一段給樹擋住了,看不到,你們能根據這幅圖找出各班的成績嗎?

  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1、 在圖上同學們的對話中我們可以知道什么?(學生回答)

 。1)二(1)得了16面小紅旗;

  (2)二(2)班比二(1)班少3面;

  那么我們就可以求出哪個班的人數(shù)?

  因為二(2)班比二(1)班少3面,可以用減法算出二(2)得的小紅旗數(shù)。

  列式:16 – 3 = 13 (面)

  2、你能說了別的班得多少面紅旗嗎?

  (1)小組討論。

  (2)匯報交流。

  a、從圖中可以看出三(1)班比二(1)班多2面,用加法算:16 + 2 =18(面)

  b、四(1)班比二(2)班多3面,用加法算:13 + 3 = 16(面)……

  三、鞏固練習。

  1、同學們都喜歡運動,老師知道有個體育用品商店正在搞促銷活動,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出示第23頁“做一做”)

  師:優(yōu)惠就是便宜的意思,也就是比原來錢少。你能算出現(xiàn)在足球、藍球、排球的價錢嗎?(學生計算,集體訂正)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學生提問題,全班解快)

  2、出示第24頁圖,讓學生先觀察圖,再讀題目,獨立完成。

  三、總結

  小朋友們,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今天小朋友們能用自己學會的知識來解決問題了,其實只要你是個細心的孩子,你一定能發(fā)現(xiàn)生活中很多很多的數(shù)學問題。

《解決問題》教案 篇19

  1.使學生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用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2.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說明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過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以及萬以內的加減法的基礎上編排的。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運用乘法(或除法)、乘法和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運用乘法和加法(或減法)、除法和減法(或加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本單元教材的編寫有以下特點。

  1.重視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于解決問題,《標準》中第一學段的教學目標是:“能在教師引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并提出簡單的數(shù)學問題。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北締卧滩呐榕囵B(yǎng)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創(chuàng)造條件。

  首先,教材以學校生動活潑的內容為素材,展示實際活動中的計算問題。生活中有許多數(shù)學問題,教材從學校生活選材,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利于加深學生對數(shù)學問題的基本含義的理解。同時,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去分析、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而解決問題,使學生經歷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并體會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感受數(shù)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從數(shù)學角度觀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對于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著重要作用。

  其次,教材為學生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提供了豐富的資源。練習二十三的16道習題,反映多方面的具體情境和問題。有小學生自己的活動事例,跑步鍛煉、游泳、貼照片、劃船;有學生身邊的生活事例,家庭產生垃圾、一座樓房里的住戶、一家人去參觀,兒童劇場的演出……還有餐飲服務、運輸、整理圖書、飼養(yǎng)猩猩、啄木鳥和青蛙捉害蟲等方面的具體問題。讓學生運用數(shù)學解決各方面的實際問題,讓學生了解生產、生活中有許許多多數(shù)學問題,感受數(shù)學在現(xiàn)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同時,使學生多次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受到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這對于發(fā)展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同樣是十分重要的。

  2.體現(xiàn)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

  教材呈現(xiàn)了解決問題的內容,注意體現(xiàn)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每一個例題展示了不同學生想出的不同解決辦法,使學生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練習中的習題,有的情景圖中蘊涵有解決問題的多種信息,揭示了可以從不同角度觀察選擇信息,采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例如第3題,學生可以從先算出每層多少瓶入手解決問題,也可以從先算出每摞多少瓶入手解決問題,還可以……完全取決于學生觀察思考的角度。這些習題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分析、思考,尋找一種或兩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與同學進行交流,讓學生在不斷探索與創(chuàng)造的氣氛中發(fā)展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建議

  1.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學生在二年級學習時,已經會用表內乘、除法以及加、減法解決簡單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本單元提供的需要用兩步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選材范圍擴大了,提供的信息數(shù)據范圍擴大了。教學時,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經驗和生活經驗,采用獨立嘗試、討論等方式,讓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已掌握的知識技能對解決新問題產生積極的影響,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2.注意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創(chuàng)設了豐富的解決問題的資源。教學時,立足于讓學生自主收集、理解數(shù)學信息,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注意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信息、尋找方法,對于學生合乎情理的闡述,給予積極鼓勵,激發(fā)學生探索的欲望,增強信心。不斷的引導和鼓勵,使學生逐步形成從多角度觀察問題的習慣,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本單元可用4課時進行教學。

《解決問題》教案(精選19篇) 相關內容:
  • 《解決問題(1)》教案(通用4篇)

    教學目標:1、通過“商店買東西”的情境,靈活運用有關除法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2、通過獨立探索、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習,進一步加強對2——6的乘法口訣計算除法的掌握。...

  • 《解決問題(2)》教案(精選4篇)

    教學目標:1、通過“商店買東西”的情境,靈活運用有關除法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2、通過獨立探索、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習,進一步加強對2——6的乘法口訣計算除法的掌握。...

  • 《迷人的夏天》教案(通用21篇)

    小學語文第(四)冊電子備課教案編寫者: 執(zhí)教者: 執(zhí)教時間:課題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4冊 第課《迷人的夏天 》 預設目標 1.認識、會寫本課生字詞,在學文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識字能力和主動識字習慣的養(yǎng)成;學會積累...

  • 《槐鄉(xiāng)五月》教案(通用22篇)

    作者:佚名轉貼自:轉載點擊數(shù):336《槐鄉(xiāng)五月》教案作者:溧陽市實驗小學陶春萍教學目標:1、精讀課文,感受槐花的美麗清香,感受槐鄉(xiāng)孩子的淳樸可愛。2、品味語言文字,學習欣賞作者的優(yōu)美詞句。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設計(通用18篇)

    教學目標:1 通過小老師帶讀,師糾正讀音,會認蔥蔥蘢蘢,密密層層等9個生字新詞;通過教師引導,能有感情朗讀課文優(yōu)美的語句。2 通過先觀察字形,再范寫書空,正確書寫欣賞3 了解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美麗的景色,理解課文主要內容4 通過朗讀...

  • 《白鵝》教學設計(通用22篇)

    【教學目標】要讓學生把握白鵝的鮮明特點,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教法學法】比照學習,比照自己對事物的觀察;嘗試學習,嘗試對事物的描摹。在差異中對話,在溝通中提高。...

  • 《我想發(fā)明......》教案(精選3篇)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14個生字及新詞,認讀6個字;2、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大意。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的字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教學難點:掌握字形,規(guī)范書寫。訓練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 《翠鳥》教學設計(通用20篇)

    [教學目標]1、了解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的特點,進而理解這些特點和翠鳥的捉魚本領有什么關系。2、學習作者抓住特點觀察、描寫的方法。體會用詞的貼切、生動,養(yǎng)成積累好詞佳句的習慣。3、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增強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 《喂,你好》教案(精選3篇)

    課時:1課時課堂類型:設計 應用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利用泥、紙盒等材料設計、制作電話機或手機,體驗材料帶來的美感。2、通過欣賞相關資料啟發(fā)學生用夸張、變形、重組等方法,制作與眾不同的電話機。教學重、難點:1、設計方法。...

  • 教案模板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 69人人 | 大地影视资源在线观看 | 国产特黄大片aaaaa毛片 | 成人免费视频网站在线看 | 日本男人日女人视频 |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99不卡免费 | 人人种亚洲| 色先锋资源久久综合5566 | 久久免费99 | 午夜DJ国产精华日本无码 | 久久WWW免费人成人片 | 女人被草视频 | 久久永久免费人妻精品 | 亚洲人xxxxxlmedjyf | 免费黄色在线观看网站 | 成年人免费视频网址 | 国产呦系列呦交 | 青青青在线播放视频国产 |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专区不蜜 | 亚洲精品久久久中文 |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120软件 | 精品久久午夜 | 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密臀 | 成年男人露jiji网站自慰 | 亚洲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乱大交XXXXX潮喷l头像 | 免费观看视频的网站 | 久久重口味视频 | 夜夜爽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 | 白嫩少妇一级无码 | 成人av1234567| 亚洲AV成人片色在线观看蜜桃 | 国产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 中国特黄一级毛片 | 极品少妇的粉嫩小泬视频 |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免费黄色片一区二区 | 亚洲一区二区欧美日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