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模板 > 《詩詞三首》教案(精選4篇)

《詩詞三首》教案

發布時間:2023-07-21

《詩詞三首》教案(精選4篇)

詩詞三首》教案 篇1

  18.

  1. 文本全解

  虞 美人

  ( 明•楊慎《升庵詞話》 )

  ( 清•田同之《西圃詞說》 )

  (1) 作者與寫作背景簡介。

  李煜 (937 — 978) ,字重光,南唐最啟—一個國君,習稱李后主,在位 15 年。

  975 年宋軍攻破南唐首都金陵 ( 今南京 ) ,他被俘北上,囚居汴京 ( 今河南開封 ) 三年,

  后被宋太祖趙匡胤毒死。

  李煜工書畫,洞曉音律,詩、詞、文皆通,以詞的成就最為突出,是唐五代成就最高的詞人。他的詞大多表現傷今懷舊之情,善于用白描的手法抒寫自己的感情,善于用貼切的比喻將抽象的情感形象化,抒情率真自然,語言明凈優美,凄婉動人,在詞史上有重要地位。

  《虞美人》寫于李后主被俘將死的前夕,是他的代表作。由君主淪落為階下囚,個人的生活、地位都一落千丈,人格尊嚴和人身自由也蕩然無存,這一殘酷的現實,使他“日夕以淚洗面”。故國之思、人生之痛、亡國之恨,在詞中不加掩飾地流露出來。

  (2) 基本解讀。

  “春花秋月幾時了 ? ”詞作一開始,便是對人生厭倦的慨嘆:春花秋月,本是良辰美景,但作為階下囚的作者,苦難悲愁,度日如年,對此根本就沒有賞心悅目的感覺,反而怨問何時何日才是了結。

  “往事知多少 ! ”這一句是自問。作為一個顯赫的君主,淪落到如此不堪,究竟是怎樣走到這一步的呢 ? “知”是知道明白之意,含有反省的味道。李煜在位時,日日縱情聲色,歡歌宴舞,不理朝政,大臣潘佑、李平曾直言進諫,竟被殺害。因朝政荒廢,國勢日衰,以致國破家亡,身陷囹圄;剡^頭來看這一步步走向深淵的歷程,雖有自悔之意,但已經回天乏力,只能徒添悲愁。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边@兩句是寫他囚居小樓,深夜難眠,東風吹進小樓,更引起他的故國之思。 “又”表明多次, “東風”是指春風,春風又吹,一是說又一個春天到來,囚徒的生活已經多年;二是說在這小樓上,他常常在春風的吹拂中徹夜難寢,思念故國。故國在明月之下,恐怕已經殘破得不堪回首,怎不教人悲愁萬分呢 !

  過片之后的“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兩句,就是具體寫不堪回首的“故國”:那些華麗高大的宮殿大概還在,但它的顏色想必已經陳舊,當年那些年輕漂亮的宮女,也已經容貌憔悴,老了紅顏。物是人非,朱顏不再,既有江山易主的哀痛,也有時光流逝的憂傷,這種哀痛憂傷,凝成了最后兩句: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扛春水向東流 ! ”詞以一問一答結束。 “君”是自指, “一江春水向東流”是比喻,以滔滔不絕的江水比喻無窮無盡的憂愁,非常貼切、含蓄,是一個千古名句。

  (3) 精華鑒賞。

 、龠@是一首抒情詞,詞中既有作者為失去曾經擁有的帝王之尊,榮華富貴的生活而發的痛苦哀嘆,也有對故國河山的深切懷戀和對自己逸樂亡國的悔恨。雖然情調感傷低沉,但直抒胸臆,情感非常真誠,感觸真切,讀采令人頓生唏噓。前人說李煜詞是“血淚之歌”、 “一字一珠”,本詞堪稱代表。

  ②比喻貼切生動,也是本詞藝術上的一大成功。末兩句以“一江春水”為喻,將抽象無形的愁緒形象化、具體化,而且高度概括,取得極好的藝術效果,從而使之千古傳誦,膾炙人口。

  書 憤

  (1) 作者與寫作背景簡介。 •

  陸游 (1125 — 1210) ,字務觀,自號放翁,越州山陰 ( 今浙江紹興 ) 人。陸游是南宋偉大的愛國詩人,他一生堅持抗金主張,屢遭當權的議和振的打擊和排斥,雖然歷任多種官職,但始終無法實現他恢復中原的宏圖壯志。晚年在山陰閑居,直至終老都不忘復國大業。

  陸游是一位高產作家,平生作詩近萬首,‘大多數是抒發他的愛國思想和感情的。詞和散文的成就也很高。

  《書憤》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 (1186) 春天,•作者閑居山陰故鄉期間。其時陸游從江西撫州被罷官歸家,已經 5 年,是一個 62 歲的老人了,但他積憤難乎,愛國之心不減,他追懷壯年意氣,痛惜壯志不酬,憤而作詩,表達了老而彌堅、立誓報國的壯烈情懷。

  (2) 基本解讀。

  這是一首七律。前兩聯敘事,追憶青壯年時期的豪情壯舉,刻畫了一個橫刀躍馬、浩氣如山的奇男子形象。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鄙弦痪涫钦f自己早年不知世事的艱辛,其實主要是指他料想不到抗金復國的歷程竟是如此的艱難。這種艱難不僅是來自侵略者的兇殘•,更是緣于統治者的妥協和投降派的阻撓、破壞。正因為他不知道“世事艱”,所以那時候的他,雄心勃勃,豪情滿懷, “北望中原氣如山”,以為驅逐侵略者,收復失地,指日可待。這兩句既含有自己不諳世事、愛國之志被褻瀆的辛酸不平,也隱諷妥協投降的宋王朝。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瓜洲,即瓜洲鎮,在今江蘇揚州市南長江濱,與鎮江斜相對峙,是江防要地。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十一月,金主完顏亮南侵,曾一度占領了瓜洲,準備由此渡江,宋將虞允文率部和當地人民共同抗擊,完顏亮潰敗,后被部下所殺。上句即是寫此。下句是寫作者人四川宣撫使王炎軍幕,與王炎積極籌劃進兵長安,并在大散關一帶與金兵激戰的經歷。這兩句通過追述早年抗金殺敵的英雄事跡,有力地烘托出作者“氣如山”的氣魄,同時也是對自己年邁之際殺敵報國情懷的一種激勵,表現了一種高昂的戰斗情緒。

  后四句感慨當前的處境和時局,昂揚的情調轉入深沉的憂憤。

  “塞上長城空白許,鏡中衰鬢已先斑。”這兩句意思是說,年輕時以捍衛祖國、揚威邊疆的名將來期待自己,如今鬢發斑白,愿望竟然落空。 “空自許”三個字很沉痛,既感嘆自己壯志未酬,年華已老,又對統治者無心救亡,使廣大人民收復失地,統一國家的企盼一再落空無比憤慨 ! 年輕時以“塞上長城”自許的豪氣,和現今雖然年老而壯志猶存的愛國情懷,都歸結為一個“空”字,即一切成空,是多么令人無奈和悲痛 !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边@兩句是說,諸葛亮以他那篇著名的 ( 出師表》,表明他矢志北伐、義無反顧的決心,這種意志和豪氣,千百年來誰能與之相比呢 ! 言下之意,是說當今沒有像諸葛亮那樣矢志北伐的人了,一代的愛國者都被埋沒沉淪了。作者借用歷史典故,暗諷宋統治者是“阿斗”,朝中又沒有諸葛亮。如此,北伐復國自然是一句空話。詩句含蓄、委婉而又見悲憤和不滿。

  (3) 精華鑒賞。

  這首詩從立志報國的早歲寫到衰鬢先斑的暮年,抒發了當年的抱負和今日的感慨,前四句慷慨奮發,后四句幽憤哀傷,情緒有起有伏,充滿蒼涼沉郁的情調,很有感人的力量。

  詩歌對比手法的運用很突出,昔日的浩氣壯舉與今日的年邁衰頹對比,感慨歲月無情,壯志難酬;諸葛亮的積極進取與當今權臣的茍且誤國對比,表現作者懷古傷今的悲憤和無奈。這也使詩人的情感起伏跌宕,形成波瀾,沖擊讀者的心田,很容易引起共鳴。

  揚 州 慢

  (1) 作者與寫作背景簡介。 .

  姜夔 ( 約 1155 — 1209) ,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 ( 今江西波陽 ) 人。南宋著名詞人:

  夔少年即有文名,但屢試不第,一生從未做官,最后在貧病交加之中死在西子湖畔。

  姜夔具有多方面的文藝才能,書法、音樂、詩詞等都有很高的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他的詞,多是詠物、寫景、言情之作,風格清高典雅,講求音律,是南宋格律詞派的代表。由于精通音律,姜夔喜歡新創自度曲 ( 不根據舊譜自己創制新詞調 ) ,共有自度曲 17 首,本篇《揚州慢》是他寫得最好的一首。

  宋高宗在位期間,金兵曾兩度大規模進攻南宋。建炎三年 (1129) 金兵占領揚州,大肆燒殺擄掠,揚州被洗劫一空。紹興三十一年 (1161) ,金主完顏亮又大舉南侵,揚州再度遭受浩劫。第二次浩劫之后的 15 年,姜夔路過揚州,仍然是滿目瘡痍, “薺麥青青”,作者追懷喪亂,感慨今昔,寫下了這篇名作,表達了深沉的黍離之悲。

  (2) 基本解讀。

  小序:交代寫作背景和緣由,寫作的主旨。姜夔的詞作多有小序,本篇小序也寫得精煉優美,很值得一讀。

  詞分上、下兩闋。上闋寫詞人路經揚州時的所見所聞。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笔拙潼c明揚州的地位是淮左地區的重要都會,次句又點明竹西在揚州的地位是揚州的著名古跡,第三句表明作者是初次到揚州。這幾句的意思是說,過去的揚州是一個繁華的名城都會,而揚州城中的竹西亭,又是一個天下少有的好去處,這么令人神往的地方,使初到揚州的作者,不得不在這里少作停留。作者一開始就指出揚州、竹西的繁華和幽美,是為文寫她的破落荒涼作襯托,使之形成鮮明的對照。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膏!边@兩句說,當我走在當年車水馬龍、酣歌醉舞的十里長街時,看到的竟是一片野生的薺麥,一點也沒有當年的繁華盛況。 “春風十里”是借用了杜牧“春風十里揚州路”的詩意,與上文的“竹西佳處”相呼應,鋪敘當年揚州的繁華,又反襯眼下的荒涼。

  “薺麥青青”的情景與 { 詩經,黍離 } 中的“彼黍離離”相吻合,真切地表達出對國家昔盛今衰的傷感。

  “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言厭兵!边@幾句是說,自從金兵南侵,洗劫揚州 ( 這里指第二次 ) ,繼而撤走以后,荒廢的池苑,高大的喬木,至今還厭惡談論那場侵略戰爭。廢池喬木對于當年敵寇的燒殺擄掠,尚且如此憎厭,人們的憎厭和沉痛,就可想而知了。這里作者把廢池喬木擬人化,表明侵略者的暴行,天怒人怨,草木共恨。

  “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边@幾句說,邊走邊看,黃昏不知不覺慢慢地來臨,只聽見凄清的號角聲,隨著凜冽的寒風吹來,回蕩在荒涼的空城上空。作者把“黃昏”、 “清角吹寒”、 “空城”等幾個具有特征的景象組合在一起,渲染出一種凄涼、孤寂的氣氛,也襯托出作者此刻的心境。

  下闋寫詞人在揚州的心情和感慨。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碧拼娙硕拍猎趽P州任職兩年,對揚州的歌舞繁華十分贊賞,留下了許多贊美揚州、歌頌揚州的詩篇。可是,如果今日他重到揚州的話,一定會為眼前破敗荒涼的

  景象大吃一驚:劫后的揚州,哪有一點昔日“春風十里”、 “歌舞升平”的繁華影子 !

  “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倍拍恋摹顿泟e》、 《遣懷》詩是題詠揚州的名作,曾經轟動一時,為封建土大夫們所稱頌,揚州也因詩更加聲名遠揚。作者借用這一典故,感慨揚州面目全非,繁華不再:即使能寫出“豆蔻”、 “青樓”那樣工巧精美、情深意濃詩作的杜牧,面對這滿目瘡痍的景象,怕也難以表達他那風流旖旎的情懷了。此處還有更深一層意思:縱有杜牧那樣的才情和風流,置身今時今日的揚州,我還能說什么呢 ! 心中的疼痛無法表達, “黍離之悲”更加深化。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边@里與上闋的“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相呼應,對今日的揚州作進一步的具體描述:當年杜牧描寫過的二十四橋還在,但只見橋下流水冷清,微波之中搖蕩著孤零零的月影,寂然無“玉人吹簫”之聲。這幾句寫故景雖在,但面目全非,與杜甫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春望》 ) 有異曲同工之妙。一“蕩”字,勾聯名橋、冷月,靜中有動,含情脈脈,似乎是在默默無聲中,傾訴著對往昔的懷念,對今夕的傷感。

  “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苯Y句仍然以委婉的手法抒情,感慨花開依舊,人事全非:想那橋邊的紅芍藥花年年開放,可曾知道為誰開放為誰生 ! 言下之意是,芍藥花雖好,如今卻已無人欣賞,或無心欣賞了。這里用昔日繁華的痕跡,來增強物是人非,山河變異的悲傷感情。唐代詩人岑參有詩云: “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 ( 《山房春事》 ) 此處表達的是同樣的感慨。

  (3) 精華鑒賞。

 、俦驹~上闋側重于寫景,下闋側重于抒情,曲折地表達了作者的黍離之悲,今昔之感。這種情感主要用以景現情、化景物為情思的手法加以表現。上闋的“薺麥”、 “廢池喬木”、 “清角”等景物,呈現出劫后揚州的殘破荒涼,從而表現出作者面對被蹂躪、被摧殘的祖國山河時的傷感。 竹西亭、春風十里的“揚州路”、 “二十四橋”、 “紅芍藥花”等景物,是當年揚州繁華興盛的象征,但在這里卻襯托當今揚州的衰敗,表現作者懷念往昔,傷痛今日的感慨。這些景物都很好地烘托出詞人感時傷世的憂郁情懷。②化用前人詩境人詞境,也是本詞的一大特色。唐代詩人杜牧與揚州有密切的關系,有許多題詠揚州的名篇,此詞中多處化用了杜牧的詩句,用杜詩中的意象所蘊含的風月繁華與風流俊賞之意,來與今日揚州的現實見聞、感受形成比襯關系,豐富了詞境意蘊。詞作追憶喪亂,感慨今昔,表達出對國家衰亡的悲痛,抒發了內心的郁憤,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但情調過于低沉,缺乏鼓舞人心的力量。同時,化用杜牧的詩句,又多與杜牧的風流韻事有關,這不能不說是詞作的局限。

  2 .習題解說。

  (1) 第一題命題意圖和參考答案。

  命題意圖: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是千古傳誦的名句、佳句,堪稱李煜《虞美人》中的“篇 ( 詞 ) 眼”。本題的命題意圖是讓學生了解文學作品的“篇眼”在表現思想、意境中的關鍵作用,以及這兩句在表現手法上的特點,從而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參考答案:參考該詞的“精華鑒賞”第②段。

  (2) 第二題命題意圖和參考答案。

  命題意圖:讓學生準確把握該詩的主要藝術特征,并理解作者運用對比手法的創作意圖和這種手法所取得的藝術效果。

  參考答案:參考該詩的“精華鑒賞”。

  (3) 第三題命題意圖和參考答案.。

  命題意圖: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古典詩詞使用典故的現象和特點,并把握該詞的主要藝術特征。

  參考答案:此詞中多處化用了杜牧的詩句,用杜詩中的意象所蘊含的風月繁華與風流俊賞之意,來與今日揚州的現實見聞、感受形成比襯關系,很好地抒發了作者的“黍離之悲”。如化用“春風十里揚州路”,是以昔日揚州的繁華興盛與現實中的“薺麥青青”相對照,抒發感時傷亂,今不如昔的感慨;用“豆蔻梢頭二月初”和“贏得青樓薄幸名”兩句,是說杜牧雖然風流俊賞,才情過人,但面從而曲折表達作者此刻難言的憂傷;化用“二十四橋明月夜,

  玉人何處教吹簫''兩句,進一步抒寫景物依舊,風光不再的哀痛。化用這些詩句,借用它的意境,起到了以昔襯今、今昔對照的作用,作者的故國之思,今日之痛,也由此得以曲折、深度的表達。

  3 .相關資料

  (1) 《虞美人》相關資料。

 、俸笾鳉w宋后,與故宮人書云: “此中日夕只以淚洗面! 每懷故國,詞調愈工!滟x《虞美人》有云: “問君能有幾多愁 ?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迸f臣聞之,有泣下者。七夕,在賜第作樂,太宗聞之,怒。更得其詞,故賜牽機藥之事。 ( 《歷代詩余•詞話》引《樂府紀聞》 )

 、谠~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 ( 王國維《人間詞話》 )

  (2) 《揚州慢》相關資料。

 、俣拍令}詠揚州的幾首詩全文。

  贈 別

  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遣 懷

  落拓江南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寄揚州韓綽判官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蕭。

  ②寫兵燹 (x 曬 n) 后情景逼真。 “猶厭言兵”四宇,包括無限傷亂語,他人累千百言,亦無此。 (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二 ) 

《詩詞三首》教案 篇2

  詩詞三首 教案

  教學目標

  鑒賞感受三首詩詞中詩人真摯的情感美

  品味詩歌意境,從而領會詩歌美質

  學習詩的藝術表現手法,了解詩人的藝術風格

  教學重點難點

  鑒賞感受三首詩詞中詩人真摯的情感美;品味詩歌意境,從而領會詩歌美質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了解到,古人寫詩填詞,都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目的,那就是"詩言志"。所謂"在心為志,發言為詩",詩人往往會運用各種手法把自己內心的情感表達出來,像仕途失意、朋友送別、感物傷懷、兒女情長等等,都能在詩詞中尋覓到它們的影子。今天我們學習三首不同風格的詩詞,看看詩人抒發了那時那地怎樣的情懷,又是通過怎樣的手法來抒發的。

  二、學生展示

  三個同學分別上臺展示自己的預習成果(作家作品簡介、生字詞的理解、自己的困惑等)

  三、相互交流

  學生根據同學的預習成果相互交流、補充、釋疑,做好相關的筆記,并小聲朗讀詩詞。

  四、朗讀詩詞

  三個同學分別朗讀,然后全班齊讀。

  五、問題探究

  我們知道,要準確把握每一首詩詞的思想感情,必須做到"知人論詩"、"知世論詩"。請大家從這個角度出發,充分利用手頭的資料和小組合作的能力,探討把握每首詩詞的思想感情。

  參考資料:

  《虞美人》寫于李后住被俘將死的前夕,使他的代表作。由君主淪落為階下囚,個人的生活、地位都一落千丈,人格尊嚴和人身自由也蕩然無存,這一殘酷的現實,使他"日夕以淚洗面"。故國之思、人生之痛、亡國之恨,在詞中不加掩飾地流露出來。

  《書憤》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春天,作者閑居山陰故鄉期間。其時陸游從江西撫州被罷官歸家,已經5年,是一個62歲的老人了,但他激憤難平,愛國之心不減,他追懷壯年意氣,痛惜壯志不酬,憤而作詩,表達了老而彌堅、立誓報國的壯烈情懷。

  宋高宗在位期間,金兵曾兩度大規模進攻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占領揚州,大肆燒殺擄掠,揚州被洗劫一空。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顏亮又大舉南侵,揚州再度遭受浩劫。第二次浩劫之后的XX年,姜夔路過揚州,仍然是滿目瘡痍,"薺麥青青",作者追懷喪亂,感慨今昔,寫下了這片名作,表達了深沉的黍離之悲。

  六、鑒賞語言

  通過剛才的討論,大家已經把握住了每首詩詞的思想感情,加深了對每首詩詞的理解。請大家在此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詩詞,并找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句反復品味,說說喜歡的理由。

  讓學生充分準備后開始全班交流,教師注意對"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出師一表真名世,千年誰堪伯仲間"、"廢池喬木,猶厭言兵"、"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等句子的點撥。

  七、課后思考

  請大家任選一首詩詞,從表現技巧的角度寫一篇閱讀心得,下節課交流。

  參考信息:

  《虞美人》可從"問答式直抒胸臆"和"新穎、生動、形象的比喻手法"兩方面入手;

  《書憤》可從"鮮明的對比手法"入手;

  《揚州慢》可從"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巧妙化用前人詩句"和"對比、擬人手法"等方面入手。

《詩詞三首》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4個生字,會寫7個認識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賴”等詞語在詩句中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詞。默寫《牧童》,能用自己的話表達詩詞的意思。

  3.想象詩詞描寫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說的基礎上改寫成短文。

  教學重點:理解詩詞意思,體會詩詞意境,練習感情朗讀。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用詞的生動傳神,感悟詩詞中童年生活的快樂、田園生活的溫馨,受到美的熏陶。

  課時安排:2課時

  課前準備:

  1.了解詩人的生平。

  2.收集有關宋詞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有人說,童年是一支支動聽的歌,是一幅幅美麗的畫,而我要說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詩,只要用心去讀,就能讀出歌,讀出畫,讀出許多美好的事。今天,咱就一起來試試。

  [教師以抒情的話語,為課堂營造輕快、愉悅的學習氛圍,同時不露聲色地點明了詩歌的學習要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情趣。]

  二.初讀古詩,想象畫面

  1.自由朗讀兩首古詩。注意“蓑”、“遮”的讀音和寫法。

  2.指名誦讀,讀出詩歌的節奏。全詩節奏可以這樣劃分: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通過評讀、賽讀、合作讀等多種形式,指導學生讀通詩歌,讀出節奏。]

  3.再次誦讀全詩,發揮想象,在《牧童》和《舟過安仁》兩首詩中,分別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想象是理解詩意的翅膀,通過再現詩歌畫面,有助于學生對詩歌意思的理解,充實詩歌的內涵,使學生易學、樂學。]

  三.品讀古詩,領悟詩意

  1.師提出自學要求,生自由組合,選擇其中的一首合作學習。進行品讀理解。

  自學要求:

  (1)借助課文注釋、工具書,或與組員探討,理解字詞,初步理解詩歌大意。

 。2)交流自己的獨到見解,從詩中你聽到了哪些動聽的聲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

 。3)練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4)把想象到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形象、流暢地描述出來。

  [這兩首詩的主人公都是孩子,展現的是美好的童年,離學生的實際生活并不遙遠,理解起來也較容易,因此可安排充足的時間,小組合作,自主學習。]

 。▽W生自主學習)

  2. 交流反饋。

  學習《牧童》。

 。1)理解字詞

 。2)精讀詩句,理解詩意,領略詩境,領悟詩情

  a.“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蹦愀惺艿搅耸裁?

  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閑自得、怡然而樂,感受到的是一種野趣。

  帶著自己的感受讀讀這兩句。

  b.“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說說詩句的意思和感受,然后感情朗讀。

  可以感受到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暢,他的生活是那么無憂無慮,非常愜意。

  c.你的腦海中出現了一個怎樣的牧童呢?從哪里看出來的?

  是一個可愛、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小牧童。

  d.如果你就是牧童,你會在月光下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而詩人又想借這個小牧童表達什么呢?

  [廣闊的草地令人神往,悠揚的笛聲使人心動,美麗的月夜讓人陶醉。一個“橫”、 “弄”、 “臥”,更是充滿了隨性、自然。對于學生來說,這就是他們所期盼的無拘無束的生活。這個小牧童,就是他們理想的化身,因此,引導學生置換成牧童,設身處地想牧童所想,做牧童所做, 從而更好地領略詩境、領悟詩情。]

 。3)誦讀古詩,感受意境

  學習《舟過安仁》

 。1)理解字詞

  (2)品讀詩句,入情入境

  a.“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讀了這兩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b.“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崩斫庠娋湟馑迹瑥闹心愀惺艿搅耸裁矗

  感受到兩個孩子淘氣可愛、天真頑皮。(從“張”、“使風”等動作中看出)

  c.你喜歡他們嗎?詩人喜歡嗎?為什么?

  [學生放飛想象,仿佛和詩中的兩個小童一起收篙停棹、張傘使風,聽到了水聲、風聲、歡笑聲,想到了自己曾做過的調皮事,怎能不喜歡呢?而詩人又何嘗不是這樣的呢?]

 。3)帶著自己的體驗,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讀出孩子的調皮,感受那悠閑的畫面。

  四.再讀古詩,陶冶情趣

  比較兩首詩,你有什么話想對誰說?

  [學了這兩首詩,學生一定有很多感觸,因此配上輕快的音樂,讓學生美美誦讀,然后說說自己的心里話,可對詩中的兒童說,對家人說,對老師說……既可給學生傾吐的機會,又可拓寬思維、豐富體驗。]             

  五.布置作業,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誦古詩。

 。2)默寫《牧童》。

 。3)選擇其中一首古詩,可自創一幅圖畫,也可改編成一篇小短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引入新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牧童》和《舟過安仁》兩首詩,哪個孩子給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這節課,我們再來認識另外幾個男孩,走進他們的生活。

  [通過回憶,既鞏固了舊知,加深了印象,又自然地引出新知,激發了學習興趣。]

  二.揭題解題,獲得知識

  1.引導學生觀察此課題與其他詩歌題目的區別。

  2.了解“詞”的有關知識。

  3.師小結: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南宋著名愛國詩人辛棄疾寫的一首詞《清平樂.村居》。

  [結合課前預習,通過觀察比較,讓學生自主發現詞與詩的區別,掌握詞的有關知識。]

  4.初讀全文,讀準讀通。

 。1)自由讀詞,讀準字音。(注意:醉、媚、鋤、媼、亡賴、剝)  

 。2)合作探究,理解字詞。(可以查字典、看圖、聯系上下文,也可以相互討論)

 。3)全班齊讀,男女生賽讀,同桌互讀,且讀且評,讀出韻律節奏。

  三.品讀全文,獲得美感  

  1.邊讀邊想象畫面,談談有什么感受,試著用一個詞語概括。         

  [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想象畫面,談感受,整體把握課文的情感基調,為下面準確地理解課文打下基礎。]

  2.課文中,什么給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1)“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感情練讀,讀出孩子們的輕松、活潑、愉快。

 。2)“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他們會親熱地說些什么呢?

  這句中的哪個字生動地寫出了他們的心情?(“醉”。)

  難道僅僅是酒使他們醉了嗎?說說你的體會。

  [從最深的印象入手,自由選擇句子研讀體會,學生興趣濃厚。三個兒子的鋪排描寫,生動傳神的動作,讀起來瑯瑯上口,理解起來形象自然。老夫婦的親密無間,配合學生的大膽想象,只要合理,均予以肯定。這樣,更加拉近了學生與詞中人物的距離,貼近了人物的心理,豐富了人物的內涵,使形象更加真實、豐滿。]

 。3)“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結合圖畫,說說感受。

  四.再讀全文,升華情感

  學生自由讀,邊讀邊悟情。

  能用自己的語言把欣賞到的畫面描繪出來嗎?

  [再讀全文,再現畫面,并用自己的語言把全文景象描述出來。不僅是對全文意思的鞏固,又鍛煉了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

  總結:鄉村條件簡樸,但環境優美,夫婦恩愛,孩子勤勞,生活溫馨,難怪令人陶醉。你能通過朗讀把詞中的情趣表現出來嗎?

  配樂朗讀或背誦。

  五.課外拓展,激發興趣

  1.背誦這首詞。                                           

  2.把這首詞改編成一篇優美的短文。

  3.改編歌曲,用自己喜歡的曲調唱《清平樂.村居》。

  4.收集、背誦其他描寫童年趣事的古詩詞。

《詩詞三首》教案 篇4

  行路難(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唐·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代·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教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并默寫這三首詩詞,把握詩歌內容。

  2.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體會詩歌意境,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培養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并默寫這三首詩詞,把握詩歌內容。

  【教學目標】

  培養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行路難(其一)》

  【情境導入】

  同學們,說起唐詩,不得不提到李白。余光中在《尋李白》中這樣贊嘆他:“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杜甫曾在《飲中八仙歌》中這樣描述李白:“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李白的名篇《行路難(其一)》,一同輕叩浪漫詩仙那扇獨特的心扉。

  【新課解讀】

  一、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有感情地朗誦本首詩。

  (1)放錄音,讓學生聽準字音,把握詩的誦讀節奏。

  (2)學生劃出朗讀節奏,注意朗讀語氣、語調及重音。學生自由誦讀,全體同學有感情地齊聲朗讀詩歌。

  2.結合課下注釋,同桌互譯詩句的大意。

  明確:金樽裝著的清醇美酒每斗值十千錢,玉盤盛著的美味佳肴價值萬錢。

  停杯投筷吃不下去,拔劍四望心中茫茫然。

  想渡黃河冰塞住了河流,想登太行雪布滿了山嶺。

  空閑時在碧綠的溪水中釣魚,忽然又夢見乘舟從日邊經過。

  行路難啊,行路難!歧路多啊,如今身在哪里?

  定有機會乘長風破萬里浪,堅決掛上高帆渡過大海。

  二、深入探究,研讀品析

  1.是什么原因使得詩人面對“金樽清酒”不能飲,“玉盤珍羞”不能食?

  明確:李白就要走了,出于對他的一片深情厚誼,朋友們設下盛宴為他送行。但是他端起酒杯卻又推開了,拿起筷子卻又放下了,他離開宴席,舉目四顧,茫然不知所為。濃重的憂郁和深沉的悲憤,使詩人酒不能咽,肴不能食。因奸佞之閉塞賢路,詩人悲憤、憂郁。

  2.詩中哪些動作反映了作者當時的內心情感?

  學生討論,明確:“!薄巴丁薄鞍巍薄邦櫋彼膫前后連續的動作,反映了李白內心的極度抑郁苦悶和感情的跌宕起伏。

  3.李白詩中“欲渡黃河”“將登太行”是寫實嗎?作者為何會有這種感受呢?

  學生合作探究,教師點撥:“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在詩中不是寫實。這兩句詩是承上句而來的。當時作者的心情非?鄲炓钟,自己受詔入京,有幸接近了皇帝,仕途漸現生機之時,卻不能被皇帝繼續任用,被賜金放還,遭受打擊之大,無以復加。他感到這處境猶如想渡黃河卻被冰塞滿,無法渡;想登太行山而大雪封山,無路登。因而“冰塞川”“雪滿山”有其象征意義,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萬分。

  4.詩中借用歷史故事有什么作用?

  討論歸納:借用呂尚垂釣碧溪,伊尹夢舟日邊的典故,夢想著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樣,為統治者所信任和重用,建立一番偉大的功業。當他的思緒再次回到現實中來的時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艱難。展望未來,只覺前路崎嶇,歧路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

  5.詩歌的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志向?

  討論歸納:哪怕面前的道路阻礙重重,詩人卻相信終有一天將乘長風破萬里浪,渡過大海,直達理想彼岸。突出表現了他準備沖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負的豪邁氣概和樂觀精神。這是他唱出的音。

  6.這首詩歌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作者借這首詩歌來表現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描寫人生路上的坎坷,表達了詩人積極、樂觀、進取的人生態度和對理想的不懈追求。

  三、拓展延伸

  陶淵明的《飲酒》詩序中說:“偶有名酒,無夕不飲。顧影獨盡,忽然復醉。既醉之后,輒題數句自娛!倍畎走@首《行路難》卻寫了對酒停杯的情境。一個是“既飲”之作,一個是“未飲”之歌,試比較兩首詩抒發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討論并歸納:《飲酒》抒寫歸隱田園、遠離世俗的寧靜安詳、閑適自得的心境;《行路難》抒發懷才不遇的憤懣情懷。這兩位詩人所抒發的情感不同,除了他們身世、追求不同外,還有一個大的社會背景問題。陶淵明身處的時代,社會動蕩,民不聊生,雖有濟世情懷卻不能施展;李白身處大唐盛世,社會相對穩定,學子人人自奮,期望為國為民有所作為,故仍存積極進取之心。

  四、本詩小結

  今天的學習讓我們看到一個從憤懣中掙脫,洋溢著自信風采的李白。詩人用浪漫的筆法、跳動的韻律告訴我們,面對困難的時候,請記住:“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逼鋵,行路雖難,只要我們努力了,就會取得成功。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情境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這首詩,是劉禹錫被罷和州刺史后回歸洛陽,途經揚州與被罷蘇州刺史后也回歸洛陽的白居易相會。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詩《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相贈,詩中白居易對劉遭貶表示了同情和不平,劉寫此詩回贈白居易。這首詩同樣表現了詩人意志不衰、堅忍不拔的氣概。

  【新課解讀】

  一、整體感知——疏通文意

  1.有感情地朗誦本首詩。

  (1)教師范讀,學生劃出朗讀節奏,分辨朗讀語氣、語調及重音。

  (2)學生自由誦讀,并相互評價,教師給予適當的鼓勵。全體同學有感情地齊聲朗讀詩歌。

  2.結合課下注釋,用自己的話疏通這首詩的意思。

  明確:巴山楚水一片荒遠凄涼,二十三年來,我被朝廷拋棄在那里;氐郊亦l,熟悉的人都已逝去,只能吟著向秀聞笛時寫的《思舊賦》來懷念他們,而自己也成了神話中那個爛掉了斧頭的人,已無人相識,真令人恍如隔世啊。我如同一艘沉船,新貴們好比千帆競渡,飛馳而過;又如一棵病樹,眼前都是萬木爭春,生機盎然。今天聽到你為我歌唱的那一曲,就憑借這杯水酒重新振作精神吧。

  二、精讀詩歌——深入探究

  1.本詩各聯分別寫了什么?

  明確:首聯:表現辛酸,憤懣不平。

  頷聯:悲悼舊友,感嘆變遷。

  頸聯:新貴得意,悲嘆身世。

  尾聯:意志不衰,堅忍不拔。

  2.談談你對各句詩的理解。

  明確:首聯直抒胸臆。劉禹錫因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政治革新運動而遭貶,被貶到“巴山楚水凄涼地”,一去就是“二十三年”,其間苦楚可以想見。“凄涼地”和“棄置身”兩句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把詩人抑制已久的憤激之情表現了出來。

  頷聯用了兩個典故。一個是“聞笛賦”,另一個是“爛柯人”!皯雅f”句表達了對受害的戰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到鄉”句抒發了詩人對歲月流逝、人事變遷的感嘆,頷聯用典貼切,感情深沉。

  頸聯承頷聯而來。“沉舟”和“病樹”是比喻久遭貶謫的詩人自己,而“千帆”和“萬木”則比喻在貶謫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貴們。后來對本句的欣賞者和引用者不以“沉舟”和“病樹”自比了,而只采取這一聯所表達的哲理,來表明:沒落的事物就讓它沒落吧,新生事物必然要發展起來,社會在前進,前景無限美好。這種與詩人不同的理解,并不奇怪,因為時代不同,欣賞某一作品的感受和作者不同是很自然的。

  尾聯看似平淡,其實是點睛之筆!伴L精神”三字,含義深刻,表現了詩人意志不衰、堅忍不拔的氣概。

  3.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既表達了詩人對自己被貶謫、遭棄置的無限辛酸和憤懣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時也表達了詩人的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

  三、研讀詩歌——品味語言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品評詩句,感受哲理美。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兩句,歷來為人們所稱道。這兩句本意是抒發詩人的身世之感,但其中包含的哲理使詩句具有了普遍意義,請你談談對這兩句詩的理解和認識。

  明確:這兩句本意是以“沉舟”“病樹”喻指自己,抒發詩人對自己身世的感慨。這兩句借用自然景物的變化暗示社會的發展,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說,個人的沉淪算不了什么,社會總是要向前發展的,未來肯定會比現在好。

  四、拓展延伸——模擬對話

  白居易與劉禹錫相逢,他們之間會有怎樣的對話?請做模擬表演。

  五、本詩小結

  在這首詩里,詩人抒寫長期貶居生活的艱辛和對世事滄桑、親朋凋零的傷感,含蓄地表達了內心的不平。但詩人并未因此消沉下去,而是振作精神面向未來。“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聯,以生動的藝術形象,表現出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揭示了新陳代謝的自然規律。

  全詩起伏跌宕,沉郁中見豪放,是酬贈詩之上品。

  《水調歌頭》

  【情境導入】

  同學們,“一切景語皆情語”,大自然的萬物在作家筆下都是一首浪漫的歌、一首美麗的詩。中秋佳節浩瀚深藍天空中那輪明月本就牽動無數文人墨客的情懷,賞月玩月便成了人們久談不衰的話題,有詩道:明月四時有,何時喜中秋。為何人們獨獨鐘情于中秋賞月呢?今天讓我們一起領略蘇軾的懷秋思緒吧。

  【新課解讀】

  一、整體感知——疏通文意

  1.教師示范朗讀,學生聽準字音、節奏,體會語言的緩急,劃出朗讀節奏,分辨朗讀語氣及重音。

  2.說說上下兩闋分別寫了什么內容。

  明確:上闋寫月下飲酒,下闋寫對月懷人。

  二、研讀品析——深入探究

  1.這首詞在正文之前有個小序,請結合關鍵字詞分析小序給我們提供了哪些信息。

  明確:(1)“中秋”,交代寫作時間,已暗含相思之意。

  (2)“醉”,蘇軾因何而醉?

  (3)“兼”,可見本詞表達的感情不止一個方面。

  2.那么,在這首詞中,蘇軾到底以月為媒抒發了哪些情感呢?這就是我們解讀本詞的核心問題。請同學們結合寫作背景及詞中具體內容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討這個問題。

  學生討論,師生共同歸納總結:

  上闋:

  (1)矛盾、苦悶的心情:政治上失意,使他心情郁悶,想回到朝廷做官又擔心朝中激烈復雜的黨派斗爭使自己難以容身。

  (2)積極樂觀的情懷:只要奮發有為,做地方官同樣可以為國家效力。

  下闋:

  (1)反詰埋怨:為何月亮在人們別離之時分外圓呢?

  (2)曠達樂觀:人月無常,悲歡離合陰晴圓缺在所難免。

  (3)美好祝福:希望人人歲歲平安,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3.這首詞抒發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合作學習,展示交流,明確:

  這首詞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的情緒,但積極的處世態度最終戰勝了消極遁世的念頭,表現了作者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精神。

  4.品味佳句。

  你喜歡詞中哪些句子?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示例:

  (1)我喜歡“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因為這句話寫出了作者在月下起舞的姿態和心情,用對比的手法表現了他對生活的贊美和向往。

  (2)我喜歡“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這句話反映了詞人對天上生活的向往,政治上的失意讓他產生了乘風歸去的奇想,但他又顧慮“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反映了作者理想與現實的矛盾。

  (3)我喜歡“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句話寫出了人月無常,自古皆然的道理,人的悲歡離合與月的陰晴圓缺一樣,兩者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無法克服的遺憾,表現了詞人曠達的胸懷。

  (4)我喜歡“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詞人希望分離的人們從共賞明月中互相慰藉,互相祝福,希望大家歲歲平安,表現了詞人崇高的思想境界和樂觀的情懷。

  三、拓展訓練——月中有情

  月是文人鐘愛的形象,十五夜望月,皎月當空,月明如晝,似白玉,似明鏡。在這良辰美景之中,古人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樣的千古名句表達了他們心中思故里、念親人的真摯感情。

  你還知道哪些借月寫情的詩詞作品?

  示例: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

  四、本詞小結

  回顧悠悠歷史,掩卷沉思,我們不禁為蘇軾坎坷的一生而扼腕,為手足不能執手言歡而神傷。但當我們再次仰望當空的明月之際,更為他那挺拔的人格、豁達的胸襟而深深折服!

《詩詞三首》教案(精選4篇) 相關內容:
  • 《平面圖形的拼組》教案(精選3篇)

    教學內容:平面圖形的拼組教學目標:1、學生能在具體的生活實踐或游戲情境中,體驗前與后的位置與順序。2、能準確地確定物體前后的位置與順序。3、培養學生關于前后的空間觀念。4、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 《紫藤蘿瀑布》教案(精選20篇)

    【教學目的】 誦讀品味,體會寫景的精妙和作者的感覺,學習借景抒情的寫法。 【教學重點】 學習借景抒情的寫法;理解十多年前紫藤蘿的遭遇。 【教學程序】 教學方法 1.自讀點撥法。 2.誦讀法。 3.作卡片,摘抄優美語句。...

  • 《手術臺就是陣地》教學設計(通用23篇)

    一、素質教育目標(一)知識教學點1.學會13個生字,理解“仍然”等重點詞語,讀懂每句話,為段的訓練做準備。2.結合句子練習“陸續”“繼續”“連續”,會用“不斷”“迅速”造句。(二)能力訓練點1.培養自學能力。...

  • 《老山羊當醫生》教案(通用3篇)

    教學目標:1、認識4個生字,認讀8個字。會在田字格中正確書寫“太”、“早”。2、學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分角色表演,感受閱讀的樂趣。3、在朗讀中了解課文內容,懂得平時應該少吃一點糖,多參加鍛煉;知道有了玩具要和小伙伴一起玩。...

  • 《給予是快樂的》教學設計(通用21篇)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給予、圣誕、兜。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小男孩的美好心靈。3、體會給予是快樂的激發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精神。教學重難點:感覺小男孩的美好心靈,激發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精神。...

  • 《手術臺就是陣地》教案(精選18篇)

    教學目的1.學習白求恩大夫對工作極端負責任,對同志極端熱忱的高尚品質及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當作自己事業的國際主義精神。2.學會生字新詞。讀懂每句話,能結合課文說說對“手術臺就是陣地”這句話的理解。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給予是快樂的》教案(精選23篇)

    一、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組詞。2、理解感悟課文。3、憑借課文具體語言材料,獲得"給予是快樂的"的真切體驗,激發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精神。...

  • 《春聯》教學設計(精選19篇)

    教學目標 :l、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背誦出文中的五副春聯。2、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初步了解春聯的特點,懂得生活中處處有學問,誦讀春聯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3、通過朗讀感受音律美,領略祖國語言的無窮奧秘。...

  • 《詠華山》教學設計(精選13篇)

    教學要求: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的古詩。2、學會10個生字,其中田字格下面要求只識不寫的有4個。認識1個偏旁(門字框)。理解本課新詞。...

  • 教案模板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99精品国产99久久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乱码 | 素人视频aaa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精品 | www爱射网站avcom | 九九视频69精品视频秋欲浓 |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 | 成人黄视频 | 成年人免费看片 | 国产一国产一级 | 午夜福利理论片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片 | 蜜臀av午夜一区二区三区gif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宅男 | 成年人看的免费视频 | 麻豆aⅴ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aaa毛片视频 | 91嫩草国产日韩欧美 | 久久影院九九被窝爽爽 | 九九久久影院 | 91久久香蕉囯产熟女线看 | 91制片在线观看 | 2021久久超碰国产精品最新 | 领导边摸边吃奶边做爽在线观看 | 欧美一级艳情片免费观看 | 亚洲色爱图小说专区 | 大乳丰满人妻中文字幕日本 |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av蜜桃 | 国产偷窥洗澡视频 |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蜜臀 | 人人妻久久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 | 老色鬼视频77777av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免费看看 |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品 | 国产ktv交换配乱婬视频 | 日本人配种XXXX视频 | 老师穿旗袍白丝让我爽翻天AV | 日日天日日夜日日摸 | 一级毛片一级毛片一级毛片aa一 | 国产精品视频97 | 17c一起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