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精選2篇)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1
我的“長生果”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扉、癮”等生字,并通過互相提醒認清字形,讀準字音。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重點感悟作者從讀書和作文中受益的語句。
過程與方法:
在朗讀中體會讀書的快樂。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一些讀書和習作的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理解感悟作者從讀書和習作中受益的語句,并學習作者的讀寫方法。
教學難點:
結合自己的課外閱讀和習作體會“長生果”的寓意。
課前準備:
讓學生搜集關于讀書的名言警句。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板題
1、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關于讀書的文章。(板書課題)
2、板題:我的“長生果”
二、出示自學目標
1、自由朗讀課文,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詞。
2、通過閱讀課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聯系自己的讀書體會,理解課文。
3、摘抄文中優美詞句。
三、出示自學指導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每一個字音,把課文讀通順,記一記不認識的生字。
2、和同桌交流自己記生字的辦法,并互相讀一讀課文。
3、帶著問題默讀課文,看自己能不能找到問題的答案。
問題:(1)我的“長生果”指的是什么?
(2)作者寫了童年讀書、作文的哪幾件事?
自學時間8分鐘。
4、找出文中的優美詞句,同桌討論其中的含義。
四、學生開始自學。
五、檢測學習情況
1、讀課文,想一想作者在童年是怎樣讀書的?作者在作文中悟出了怎樣的道理?把自己感受深地方多讀幾遍,畫出相關的句子并做批注。
2、小組交流讀書的體會。
3、全班匯報交流讀書體會。
(1)作者在童年是怎樣讀書的?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引導學生找到相關的句子讀一讀,并說說自己的體會和感受。)
看叫做“香煙人”的小畫片時津津有味;看連環畫時廢寢忘食;讀文藝書籍時不求甚解;讀中外名著時如醉如癡。引導學生結合自己讀書的體會和方法學習作者寫讀書筆記:記書中優美的詞句,記描寫的精彩段落,并在自己的作文中借鑒運用。
(2)作者在作文中悟到了怎樣的道理?
作文,首先構思要別出心裁,落筆也要有點與眾不同的“鮮味”才好;作文要寫真情實感;作文練習,開始離不開借鑒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動人心的東西,應該是自己嘔心瀝血的創造。
(3)引導學生理解為什么作者說書是“我的“長生果”。
(4)引導學生讀出自己感受深的句子并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4、品讀課文,積累詞句
引導學生找到自己喜歡的好詞佳句讀一讀,背一背,寫一寫。讓學生體會作者用詞的精妙和比喻的生動。
六、當堂訓練
1、寫出有關讀書的詞語和描寫秋天的詞語。
2、抄寫文中的優美詞句。
七、板書設計:
4、我的“長生果”
津津有味→廢寢忘食→不求甚解→如醉如癡
閱讀:博覽群書如情入境寫讀書筆記
作文:構思別出心裁寫真情實感借鑒模仿
課后反思: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2
古詩詞三首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讀會寫“洛、榆、畔、帳”,正確讀寫“洛陽、榆關、湖畔、千帳”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泊船瓜洲》、《秋思》。
3、學習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等方法理解詩詞意思。
過程與方法:
在抓住景物、事例想象詩境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揣摩作者通過景物、事件表達感情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朗讀中體會作者透過語言文字表達的思鄉之情。
教學重點:
想詩境,悟詩情,背誦、默寫,積累語言。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思鄉懷親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表達方法。
教學課時: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泊船瓜洲》
一、導入、板書課題
1、這節課我們學習北宋詩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書:《泊船瓜洲》
二、出示學習目標
1、掌握本詩的生字詞。
2、理解詩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誦古詩并試背誦。
三、出示學習指導
1、通過查資料、查字典等方法掌握生字詞。
2、通過讀古詩,同桌討論古詩的意思,體會古詩表達的情感。
自學時間8分鐘。
四、學生開始自學
五、檢測學習情況
㈠、學生交流探討學習收獲:
1、指名讀,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間(jiàn)、數(shù)重(chóng)山、照我還(huán)”
2、反復多讀幾遍這首詩,你會有怎樣的感受呢?學生多讀。
3、指名答:
4、你最欣賞詩中哪句呢?(出示”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師通過換詞法,引導體味“綠”的妙用。
㈡理解吟誦,體會感情
1、學生通過注釋、工具書、了解全詩的意思。
2、體會古詩思想感情,讀詩、背詩:
3、引導學生從詩中的詞、句中去體會思想感情。
㈢賞析詩句,感悟詩境
1、學生品味詩歌的意境。
2、學生交流自己的感悟。體會詩人情感的表達方法。
師:剛剛同學說的最多的就是這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師通過換詞法,引導體味“綠”的妙用。
3、有同學說,這句詩寫出了江南美麗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讀一讀,說一說:在你的頭腦中出現了怎樣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說什么。
4、同桌之間互相讀與練說。
5、指數名說。
6、小結:
你們的回答很精彩!原來短短一句詩可以在人的頭腦中出現這么多不同的畫面,文字的魅力真是無法想象。
7、那就用讀把感受表達出來吧。小組內練讀,指名讀。
8、指名答:
(在江岸兩邊大面積出現的是草地、樹木、青山……)詩人放眼望去,看見了---
練習題: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綠色的詞嗎?
近處( )的小草( )的柳樹,
遠處( )的樹林( )的高山。
學生口述。
9、小結:
是呀:一位如此優秀的詩人能為了一個字更改十多次,難道我們在平時的習作中不能做到嗎?這首詩正是因為這個故事,讓人們更加贊賞。那就讓我們一起讀出你的贊嘆吧。
六、當堂訓練
背誦、背寫古詩。
七、板書設計
遠望鐘山
泊船瓜洲 春綠江面 思鄉濃
見月思歸
第二課時《秋思》
一、導入、板書課題
1、這節課我們學習唐朝詩人張籍的《秋思》。
2、板書:《秋思》
二、出示學習目標
1、掌握本詩的生字詞。
2、理解詩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誦古詩并試背誦。
三、出示學習指導
1、通過查資料、查字典等方法掌握生字詞。
2、通過讀古詩,同桌討論古詩的意思,體會古詩表達的情感。
自學時間8分鐘。
四、學生開始自學
五、檢測學習情況
㈠檢測閱讀、理解
1、自由讀詩,注意讀準字音,讀準節奏。
2、指名試讀,指名評價,全班齊讀。
3、再讀全詩,結合注釋理解每句詩的大意,把不懂的詞句做上標記。
4、班級交流:
你讀懂了哪些詩句?還有什么難以理解的地方?
㈡品讀古詩,感悟詩情
1、抓住重點詞句導讀:
體會“見”、“意萬重”、“恐”、“又開封”等詞的含義。
2、引導學生想象詩中的畫面和蘊含的故事,體味詩中的情感:
詩人這樣做是因為什么?從他的行為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3、讀完此詩,你被什么感動了?你最感動的是哪些詞句?
4、感情朗讀。
㈢總結:
讀詩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畫面就不同。我們不可能到達詩人生活當中去,不可能看到那個朝代詩人面前真實的景色,但是,詩人們那份濃濃的思鄉情,我想無論是誰都能感悟的到!因為詩中的字字句句無不包含著──(生答:對故鄉的想念、對家鄉的思念……)讓我們一起再來背一背這么感人的詩吧。
六、當堂訓練
1、把此詩改寫成一個小故事。
2、課外搜集、積累表達思鄉之情的古詩。
七、板書設計
秋思 見秋風 意萬重
思鄉濃 說不盡 又開封
第三課時《長相思》
一、導入、板書課題
1、這節課我們學習清朝詞人納蘭性德的《長相思》。
2、板書:《長相思》
二、出示學習目標
1、掌握本詞的生字詞。
2、理解詩詞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詞并試背誦。
三、出示學習指導
1、通過查資料、查字典等方法掌握生字詞。
2、通過讀古詩,同桌討論古詩詞的意思,體會古詩詞表達的情感。
自學時間8分鐘。
四、學生開始自學
五、檢測學情
1、檢測讀詞情況
要求:
⑴ 讀前兩遍的時候注意詞當中的生字和多音字,爭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圓。
⑵ 讀后兩遍的時候,爭取把它念通順,注意詞句內部的停頓。
2、教師指導學生讀通詞句:
注意不但要把它讀正確,讀得有節奏,而且還要盡可能讀出它的味道來。
3、學生反復讀,邊讀教師邊指導停頓。
4、初讀后想象
⑴讓學生說說詞給自己什么印象?
⑵要求帶著這種感覺我們再來讀一讀《長相思》,把這種感覺讀進去,讀到詞的字里行間去
5、領悟詞意
⑴、分組合作學習,結合注釋體會詞意。
⑵、教師提兩個關鍵的問題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
作者的“身”在那里?
作者的“心”在那里?
⑶、學生再談體會。
⑷、練習有感情朗讀,讀出作者“身”與“心”分離的感受。
六、當堂訓練
背誦本首詞。
七、板書設計
長相思
山水--身已遠
風雪--夢不成
(思鄉濃)
課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