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上冊第八單元教學反思(精選2篇)
三年級語文上冊第八單元教學反思 篇1
三年級上冊語文第八單元課文圍繞“愛的奉獻”來組織內容。從愛家人到愛朋友、愛同學、愛素不相識的陌生人,這些愛都包含著更多的時代內容。學習本組課文,我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重點引導學生如何去感受愛、表達愛,學習怎樣去愛別人。
教學時,我利用單元導讀,出示語句:“愛是什么?愛是給公共汽車上的老奶奶讓座,愛是給下班的爸爸媽媽送上一杯茶,愛是向遇到困難的小伙伴伸出溫暖的雙手。”提出:愛還是什么?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說出他們心中的愛。初步感受了愛。接著在每一篇課文的學習中,我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先弄懂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引導學生去感受課文所表達的愛,最后通過拓展小練筆,讓學生表達出自己心中的愛。
比如在教學《掌聲》這篇課文時,我通過讓學生找出描寫人物外貌、動作、神態等詞句,體會英子內心的自卑與孤獨,然后弄明白英子上臺講故事及講完故事后同學們給予英子的兩次掌聲,以“從這兩次掌聲里,你體會到了什么?”讓學生小組內進行交流,談談自己內心的感受,從而理解同學們的兩次掌聲所包含的不同含義,從中感受同學們對英子的鼓勵和關愛。再以“在平時生活中,有哪些鼓勵讓你獲得了勇氣或信心的,你給過別人鼓勵嗎?請寫一寫。”學生能夠從中體會到平時老師、同學等對自己的鼓勵,懂得這就是愛的表現。
再如:教學《給予樹》這篇課文時,我將重點設定為理解金吉婭的內心想法。我根據金吉婭的語言、行為將這個環節設定為三步來引導學生理解。第一步:當看到卡片上小女孩的心愿,金吉婭的第一反應是什么?第二步:金吉婭為什么會沉默不語?為什么說話的聲音很低?她為什么而難過?(從而讓學生知道金吉婭在幫助小女孩實現愿望的同時也在想著家人。)第三步:金吉婭最終選擇幫助小女孩實現愿望的原因是什么?(讓學生感受金吉婭內心的決定。)接著出示句子:“這個圣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愿以償的笑臉。”朗讀、感悟金吉婭美好的心靈。再通過想象,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升華對愛的理解:假如你就是金吉婭幫助的那個小女孩,當你收到洋娃娃的時候,你心里會怎樣想?你有什么話想對幫助你的人說?請寫下來。從學生的寫話內容可以看出,他們能夠感受到一個陌生女孩對自己的愛,同時也懂得要去感謝別人。
當這組課文學完后,我再寫話訓練,讓學生深入去感受愛、表達愛,懂得如何去愛別人:寫一寫在生活中你所知道的關于愛的一件事(可以是自己看到的、聽到的,自己所做的或自己得到的愛。)學生能夠回憶自己的生活經歷,雖然在寫作水平上還很欠缺,但卻表達了他們內心真實的情感。有很多同學寫了在自己成長過程中生病了,父母或爺爺奶奶耐心照顧自己的情景;有的寫了自己給別人讓座或是幫助別人的一件事;還有的寫了在學校里,老師是怎樣關心自己的……(賢昌小學 張朝芬)
三年級語文上冊第八單元教學反思 篇2
第八單元教學后記:
兒童心理研究表明:那些具體、生動、形象的,反映孩子的生活的,或是由孩子們自己參加的教學活動,他們總是很感興趣。實踐也證明,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認識事物,認識世界,最直接的途徑是直觀和親身體驗。伴隨著對這些事物的感受,有選擇地、一幕一幕地印在自己的頭腦里,使之成為自己的生活經歷。這樣在今后的生活中他們將不斷地再現此經歷,并逐步得到強化。同時,這種生活體驗經過老師的啟發、幫助將其組合、排練,以表演和場景再現的方式,創設自己教育自己的機會,這便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法。
在教學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掌聲》時,我先創設情境,讓學生體會一下自己獲得掌聲時和為別人鼓掌時的心理感受;在教學《一次成功的實驗》時,我讓學生親身做同樣的實驗:在教學《給予樹》一文時,結合到來的圣誕節,組織同學們開圣誕大會,互相贈送禮物。這樣的一個個實踐體驗活動,學生們都躍躍欲試,在這種氣氛下引導學生學習課文,體驗作者的感受達,到了水到渠成的目的。在體會好漢查理的感受時,我注意引導學生進行再現體驗:誰愿意把查理的感受給表演出來。學生們立刻來了興致,分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排練。在小組競相表演的前提下,我又組織學生進行全班匯報。看到學生們入情入境的表演和活靈活現的動作,使我感受到了創設課堂教學情境獲得成功的喜悅。
以上教學可以看出,教學的過程實際就是師生情感相互溝通和交流的過程。教師應該多動腦筋創設學生親身體驗的情境,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以期達到師生之間合作的效果,創造出教學氣氛來實現教學的真正目的。教師教學的成功也在此得到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