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畫角》評課稿(精選2篇)
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畫角》評課稿 篇1
聽了車老師《畫角》的一堂課,受益匪淺?v觀一堂課,無論是從教學目標的制定,還是到教學結構的設計,都非常到位。教學過程中每個環節構思巧妙,環環相扣。
。1)確立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究性的學習方式。
"數學學習與學生的身心發展"研究表明,每個學生都有分析,解決問題和創造的潛能,都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把自己當成探索者,研究者,發現者的本能,他們有要證實自己思想的*。車老師把握住了這一點,因而,設計中創設了操作情境,問題情境,探究情境,知識情境,使得學生的探究有了載體,并在操作探究中,發現數學知識,感悟數學知識。在這個設計過程中,有自主探索的時空,有交流的機會,有展示的舞臺,因而也有顯現學生聰明才智,顯現學生體會數學思考的樂趣,顯現學生體會探索成功的過程。
。2)駕馭課堂生成資源,促進教師教育機智的發展。
成功的數學教學課堂,不是預設的成功,而是把握,利用動態生成的成功。本篇設計突出了設計者對課堂生成資源的重視,尤其在感悟角的特征,感悟影響角的大小因素,感悟找角的有序及規律等探究環節的設計,顯示出設計者對課堂生成資源的把握與利用極有功底。突顯了教師在教學改革中專業能力的不斷發展。
在本課中,車老師非常重視操作,讓學生學生通過親自操作,獲得了自己去探索數學的體驗,培養了學生的探索意識,學生在合作與交流中認識到畫角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讓學生初步體驗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表揚到位,學生的學習狀態處于正常值。
總而言之,這堂課毛老師能根據活動內容的特點和意圖,選擇合理的方式,突出"動手操作",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使他們學得輕松,學得愉快,真正體現了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的教學理念。
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畫角》評課稿 篇2
本周星期四,我校按工作安排舉行了數學教研活動:四(1)班數學校內研究課,執教者是黎紅老師,課題是《畫角》,我校數學科組的全體人員都參加該活動。
本節課是該單元的最后一課時,內容是學習了“會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數的基礎上”來學習“會畫指定度數角”的內容的。
學習的內容大致有幾項:會用三角尺來畫30度、60度、90度的角;靈活運用三角尺來拼一拼,再畫一畫某些較特殊度數的角,如:90+90=180 度、30+45=75度、30+90=120度、45+90=135度、60+90=150度、45+60=105度等;以及會用量角器畫任意的角。
課堂上師生配合默契,氣氛熱鬧。學生對那些特殊的角都容易接受。之后,教師拋出了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誰能畫一個65度的角?緊接著所有的學生都動手用三角尺在紙上躍躍欲試,可不久,全都困惑了,卡了。甚至有的學生產生了質疑:“不可能畫出65度的角啊”有了問題,就必須解決,學生產生新的學習。教師有目的的創設了這樣的教學情景,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接著師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探索,在實踐中掌握了畫角的步驟。整個教學程序設計較合理。
在提倡新的課程改革的時代背景下,這節課在教學目標上達到了以下幾點要求:
1、在知識與技能方面,學生能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掌握用三角尺畫30度、60度、90度這些較簡單的角及三角尺拼出的某些特殊的角及量角器畫一個任意角的方法;
2、在教學思考方面,教師能有序地引導、演示,學生在參與觀察、操作實踐中,發展了學生和情推理能力和演繹推理能力,課堂中學生體會數學問題的基本思想和思維方式,能清晰、有條理地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學會了獨立思考,對數學問題能進行分析和反思。
3、在解決問題方面,正節課讓學生經歷了探索畫角的步驟的過程,發展了學生觀察、操作、猜想、實驗、歸納等解決問題的一般能力。
4、在情感態度方面,教師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有意識地設計一些問題障礙(畫一個65度的角),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形成克服困難的意志。同時教師還做到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學困生給予適當的幫助、鼓勵。
這節課還有一些亮點,它滲透了不少教學理念,主要有:
1、注重實踐與探索;
2、鼓勵學生合作交流,使學生會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問題;
3、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引導、鼓勵學生,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4、有效地組織學生動手操作、探索知識形成的過程,更好地發揮了教師組織者、引導者與參與者的作用。
當然也有令人遺憾的地方:開始課堂復習引入的時間過長,使得后面學生練習的時間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