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圓的周長(精選2篇)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圓的周長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實際測量計算理解圓周率的意義。
2.通過對比分析掌握圓周長的計算公式。
3.能用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
4.通過對圓周率的計算,滲透愛國主義的思想。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推導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準確計算圓的周長。
難點:理解圓周率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一塊鐘表
問題1:你能猜想小秒針的頂端在一分鐘的時間里,所走過的軌跡是一個什么圖形嗎?
學生猜想。
教師演示小秒針的運動過程,證實學生的猜想是否正確。
問題2:你能知道不知疲倦的小秒針頂端,在一個小時的時間內所走過的路程有多長嗎?我們應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生:先計算出走一圈的路程有多長,在計算出走60圈的長度。
師:非常好。那么小秒針走一圈的路程,就是這個圓的周長又怎么來求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怎樣計算圓的周長。(引入課題——圓的周長)
二、動手量一量
學生活動:請同學們拿出你準備好的圓,小組內交換圓,合作完成下表,看哪一組完成的最快。測量值精確到毫米。
物品名稱
周長
直徑
1號圓
2號圓
3號圓
4號圓
教師評價學生小組合作的情況。
(設計目的:強調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
師:哪個小組匯報一下你們小組是怎么測量的,并展示一下小組測量的結果。
學生展示小組的成果。
三、對比分析
師:觀察一下我們得到的幾組數據,你發現什么規律了嗎?
學生自由談。
學生發現:1.一個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三倍多點。2.周長和直徑的比值與直徑相乘可以得到圓的周長。
師:老師也做了一個圓,現在看一下老師是怎么測量這個圓的周長的。
課件展示圓的周長的測量方法。
課件展示:圓的周長隨直徑的變化而在變化,而周長和直徑之間的比值確是一個定值。
小結1:圓周率:一個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的比值是一個固定的數,我們把它叫做——圓周率,用字母π表示。圓周率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它的值是:π=3.1415926535……,在實際的應用中,一般取它的近似數π≈3.14。
你知道嗎?我們的祖先在圓周率的計算上可是有著輝煌的成績的,你能講給同學們聽嗎?
學生自由談。
我們有這么偉大的祖先,相信我們這些站在偉大巨人肩膀上的現代中國人一定能取得更加輝煌的成績。
小結2:你能通過分析表格得到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了嗎?
學生回答。(由于學生已經有了前面的層層鋪墊和對表格的分析學生可以很容易的回答這個問題。)
圓的周長(用字母C表示)計算公式:C=πd或C=2πr
四、動手做一做
下面我們來看看怎樣應用圓的周長計算公式來解決問題。
1.計算圓的周長
實物投影展示學生的解題過程
(設計目的:通過簡單的圖形計算讓學生理解圓周長的計算公式的應用,并強調解題的書寫過程)
2.一個圓形噴水池的半徑是5m,它的周長是多少米?
(設計目的:通過轉化把由半徑求周長的問題轉化為實際問題,讓學生體會到學以致用)
小組交流錯誤原因。(可讓其他學生避免同樣的錯誤)
(設計目的:通過實例計算,可以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數學來源于生活,又能解決實際的生活問題的作用,又可為最后的實踐題打下很好的伏筆)
3現在你能告訴大家不知疲倦的小秒針頂端,在一個小時的時間內所走過的路程了嗎?要解決這個問題你想得到什么樣的數據。
五.你能說說在這一節課中你有什么收獲嗎?
可讓學生從知識點,從測量方法——能力點,數學史知識——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總結自己的收獲。
課后作業:1.完成數練第30頁。2.C選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圓的周長 篇2
圓的周長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推導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并能正確的進行簡單的計算.
2.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及動手操作能力.
3.領會事物之間是聯系和發展的辯證唯物主義觀念以及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辨證思維方法.
4.結合圓周率的學習,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1.理解圓周率的意義.
2.推導并總結出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并能夠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深入理解圓周率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 復習準備
(一)最近我們又認識了一個新的平面圖形——圓,你對圓又有了哪些認識?
(二)創設情境:龜兔賽跑
第一次龜兔賽跑,小白兔輸了不服氣,于是進行了第二次比賽,這回小白兔畫了兩條比賽路線,小白兔跑圓形路線,烏龜跑正方形路線,結果小白兔贏了,觀眾紛紛表示比賽不公平,你們知道為什么嗎?
二、新授教學
(一)定義
1.小烏龜跑的路程就是正方形的什么?小白兔呢?
2.什么是圓的周長?請你摸一摸你手中圓的周長.
3.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圓的周長.
(二)推導圓的周長公式
1.學生討論
(1)正方形的周長和誰有關系?有什么關系?
(2)你認為圓的周長和誰有關系?
2.猜測
看圖后討論:圓的周長大約是直徑的幾倍?為什么?
小結:通過觀察大家都已經注意到了圓的周長肯定是直徑的2—3倍,那到底是多少倍呢?你有什么好辦法嗎?
3.實踐操作
(1)目的:用不完全歸納法得出圓的周長約是直徑的幾倍.
(2)建議:為了更好的利用時間,提高效率,請你們在動手測量之前考慮好怎樣分工更合理.
(3)填寫表格
單位:厘米
測量對象
圓的周長
圓的直徑
周長與直徑的比值
1
2
3
4
(4)匯報小結
看了幾組不同的結果,雖然倍數不同,但周長大多數是直徑的三倍多一些.比三倍多多少呢?
(三)認識圓周率、介紹祖沖之
1.我們把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叫做圓周率,用希臘字母π表示.
2.介紹祖沖之
(四)總結圓的周長公式
1.怎樣求周的長?如果我用字母c代表圓的周長,d表示圓的直徑,那圓的周長公式用字母怎樣表示?
教師板書:C=πd
2.圓的周長還可以怎樣求?
教師板書:C=2πr
3.圓的周長分別是直徑與半徑的幾倍?
(五)課堂反饋
你能夠準確的判斷出小烏龜和小白兔誰跑的遠了嗎?為什么?
三、鞏固練習
(一)判斷.
1.π=3.14 ( )
2.計算圓的周長必須知道圓的直徑. ( )
3.只要知道圓的半徑或直徑,就可以求圓的周長. ( )
(二)選擇.
1.較大的圓的圓周率( )較小的圓的圓周率.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2.半圓的周長( )圓周長.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三)實踐操作
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畫一個周長是12.56厘米的圓,先討論如何畫,再操作.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五、課后作業
(一)求下面各圓的周長.
1.d=2米 2.d=1.5厘米 3.d=4分米
(二)求下面各圓的周長.
1.r=6分米 2.r=1.5厘米 3.r=3米
六、板書設計
圓的周長
C=πd C=2πr
單位:厘米
測量對象
圓的周長
圓的直徑
周長與直徑的比值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