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教案(通用15篇)
《元日》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運用多種識字渠道,認字與識字。
2、了解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過年的習俗,表達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情感的最追求,通過引導學生自學,學習古詩,提出疑問。
3、朗讀課文,通過各種方式的以讀悟情。
4、指導學生查找資料,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調動查找資料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自學提出疑問,通過各種方式以讀悟情。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過年嗎?誰來說說咱們過年都是怎么過的啊?(各抒己見)
2、(出示圖片) 過年的時候,我們的主要活動有貼對聯,吃團圓飯,看春晚,放煙花,舞龍。那還有送壓歲錢,貼盜福,接財神,吃餃子,拜年等等。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與年有關系的古詩《元日》
(二)引出詩題:元日
1、解題
師:元日的元是開始的意思。元日就是開始的日子。我們中國人把過春節時,正月初一作為一年的開始。這里的元日指的就是春節。
2、簡介詩人
師:王安石是北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文學上以散文著名。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創作也很有成就。
3、回憶古詩學法
師:我們要學會一首古詩你什么基本方法嗎?
讀準字音,讀通詩句,理解詩意,展開想象。
師:你們有信心讀好它嗎?(1)自由讀(2)指名讀
4、深入古詩
師:要讀懂古詩還要先理解詞語的意思,你理解了哪些詞語的意思呢?你還有什么不懂的或不理解的嗎?告訴大家,讓大家來幫幫你。(學生提出疑問)
4、理解詞語意思
歲:年。你今年幾歲啦?換句話說就是你來到這個世間已經十年了!那這里歲的意思就應該解釋為年。
除:去掉
屠蘇:①草名(闊葉草)②屠蘇酒③茅屋(查于《辭海》)指古代春節時喝的用屠蘇草或幾種草藥泡的酒。古時候,每年除夕時,家家戶戶用屠蘇草泡成的酒。飲屠蘇酒是我國過年的一種風俗。飲屠蘇酒,意思是“屠絕鬼氣,蘇醒人魂”。據說于大年初一早上,全家老小朝東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然后用紅布把渣滓包起來,掛在門框上,用來“驅邪”和躲避瘟疫。以后便將春節喝的酒統稱屠蘇酒。
曈曈日:曈是什么偏旁。你可以猜想一下與什么有關系呢?(出示圖片)理解詞義。太陽初升時光亮耀眼的樣子。
桃符:指畫有神荼、郁壘兩個神像或寫有這兩個神像名字的桃木板,正月初一清晨掛在門上,以求“避邪”。這也是古代民間的一種習俗。
總把新桃換舊符是個壓縮省略句,新桃省略符字,舊符省略了桃,交替運用。這是因為七絕句子字數的限制的緣故。桃符后指春聯。
5、師:還有嗎?應該沒有了吧。在大家的幫助下,是不是每位同學都理解了呢?請你們試著把古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理解古詩可以加上自己的話,使意思表達更通順。
(1)自由說(2)指名說
6、閉上眼睛,聽老師范讀,在你頭腦中想象,你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7、從這首古詩中,你知道古人在過年的時候都有哪些習俗嗎?
8、背誦古詩
9、介紹王安石的寫作背景
當然,作為大政治家、哲學家的王安石,其寫作此詩的目的,并不是單純地記錄宋代的春節民俗,而是表達了他除舊革新的政治理想。從王安石其他優秀詩作來看,傳達那種變化之美,革新之美,以及那種不為世人理解的孤獨之美,也確乎是其主要的詩意表達。
(三)課外延伸
出示與過年有關的古詩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元日 玉樓春
(宋)毛滂
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屠蘇沉凍酒。
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苗條先到柳。
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
醉鄉深處少相知,祇與東君偏故舊。
(四)課后作業
1、背誦古詩
2、說一說這首古詩的意思
3、收集于過年過關的詩句
《元日》教案 篇2
教學要求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默寫課文。
3、了解詩句所描繪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日景象,感受詩中表達的全民族歡度佳節、辭舊迎新的美好愿望。
4、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問題。
重難點、關鍵
指導學生了解詩句的意思,說說自己的理解。
教具準備
字典、生字詞語卡片,課文插圖。
課時劃分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解釋題目
1、同學們,快要放假了,能想起來每年放假咱們在家里過得最大、最熱鬧的節日是什么節日嗎?(春節)
2、說一說,你們家里都是怎樣過節日的?(指名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自由反饋)
3、教師板書課文,解釋課文。(元旦就是元旦的意思)
二、學生自讀,讀通古詩
1、教師范讀古詩。
2、學生結合生字的認讀,自讀古詩。
3、同學間互相檢查讀。
4、指名讀一讀,其他評價。
5、集體讀一讀,教師根據學生讀的情況適當點評。
6、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
三、學習生字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
2、指名讀,然后再交流讀。
3、教師指導,強調要點。
4、互相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
四、借助字典,理解詩意
1、教師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說說畫面上的內容,感知元日熱鬧的景象。
2、課文中是怎么寫的呢?再讀古詩。
3、鼓勵學生小組合作,借助字典,結合圖說說古詩的意思。
4、集體反饋。(只要求學生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大概的意思就可以了)
備注:在學生理解詩句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需要適當引導學生反饋收集到的資料,了解有關春節的知識。如:為什么貼春聯?為什么放鞭炮等。
五、拓展延伸
1、過春節的時候,你們的心情怎樣?為什么?(感情春節快樂、幸福、熱鬧的場面)
2、你們最喜歡春節里的什么節目?為什么?
3、討論:到底還要不要辦春節晚會。(學生各抒己見)
附板書設計
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人屠蘇。
熱鬧、歡快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元日》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政治家王安石。在有關春節的古典詩歌中,沒有一首能像王安石的這首《元日》那樣流傳至廣,影響深遠。
這首七言絕句之所以獲得歷代人的喜愛,不僅在于它節奏明快,語言流暢,雅俗共賞,更主要的是在于它通過對春節風俗的描繪,表達了全民族歡度佳節的美好祝愿和共同追求。特別是詩歌中“總把新桃換舊符”一句中的“總”和“換”字,表達除舊布新不可逆轉的規律和堅定的信念。
題目《元日》。元日,本意為吉日,我國古代以正月初一為元日,為一年的第一天。
“爆竹聲中一四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這句是說在歡快的爆竹聲中又送走了一年,在送暖的春風中,合家歡飲屠蘇美酒。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句說在守夜中,千家萬戶迎來了曈曈紅日,然后用新的桃符來換去舊符。
曈曈:太陽初升時光亮的樣子。
教學目標
1、認會5個生字,寫會5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背誦和默寫。
2、查字典,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問題。
3、了解詩句所描繪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日景象,感受詩中表達的全民族歡度佳節、辭舊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氣氛,體會人們的美好愿望。
教學建議
關于課文
1、教學中要鼓勵學生自學古詩,提出不懂的問題,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教師要善于啟發引導,不要直接講解。可以讓學生試著講講詩句的意思和自己的理解。不懂的地方,要指導學生通過查閱工具書、小組或全班討論等方法解決。
2、古詩的學習除了要加強朗讀和背誦外,還要引導學生結合詩句的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先把詩句變成畫面,加強情感體驗;然后再把畫面變成語言,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出來,以達到發展學生的想象力、發展語言的目的。
3、學習本詩之后,可鼓勵學生查找資料,了解詩中提到的過節的各種習俗的來歷。
關于生字
本課的幾個生字,“爆、曈、符”都可以用記形聲字的方法記憶。“換”字右邊的撇不出頭,不要寫成“央”字。
課時安排
建議教學1課時。
拓展習題
1、默寫古詩。
元日
2、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想像畫面,并把想像到的內容用通俗的語言描述出來。要求句子通順,描寫形象。
相關資料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家、文學家。字介甫,晚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人。宋仁宗慶歷二年中進士后,曾任過地方官,后任參加政事、宰相等職。世稱荊公。
他的文學成就很高,影響甚巨。他的詩文頗有揭露時弊、反映社會矛盾之作,體現了他的政治主張和抱負。其詩長于說理,精于修辭,內容亦能反映社會現實。詞雖不多,卻風格高峻豪放,感慨深沉別具一格。散文雄健峭拔,舊時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遒勁清新。
教案精品
元日
教學準備:
課前搜集有關春節的詩句;錄音《新年好》
教學過程:
一、激發情感、導入析題。
1、聽唱《新年好》后,教師激情導入:是呀,過新年時我們唱歌、跳舞,心里多高興呀!你們知道嗎?過新年時還有很多更讓人高興的事。就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宋代詩人王安石寫的《元日》吧。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說說對課題的理解。
二、自學詩歌、感知大意。
1、讀通古詩。
1)自由練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檢查初讀情況,正音。
2、讀出問題
1)輕聲再讀古詩,想一想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交流讀懂了什么?
3)不懂的問題在四人小組內交流。
4)匯報解決不了的或意見不統一的問題,師生梳理、歸納出重點解決的共性問題。
三、精讀品味,理解詩歌。
1、自主學習,讀中感悟。
1)自讀自悟,看看前面提出問題哪些能自我解決。
2)借助工具書,試想想詩句的意思和自己的體會。
2、同桌交流,互相說說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
1)交流要求:先讀詩句,再說說詩句的意思和自己的體會。
2)教師對學生的不同體會給予肯定,并相機引導
A理解除:除去,過去。
B、曈曈:太陽初升時光亮的樣子。
C、體會“總把新桃換舊符”中的“總”“換”表達除舊布新不可逆轉的規律和堅定的信念。
D、感受詩中全民族歡渡佳節、辭舊迎新的美好愿望。
4、吟誦古詩,啟發想像。
1)指生吟讀,師生。
2)師配樂范讀,生評。師生交流讀好古詩的秘決。除了注意語速、語氣外,還要邊讀邊想。這樣,才能把詩中的感情讀出來。
3)學生練讀,邊讀邊聯想。
4)指生讀,評議讀、齊讀、背誦。
5)畫一畫,說一說,把詩中的情景根據自己的想像畫出來,并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四、延伸拓展,感受民俗
1、閱讀“語文天地”中的《過年》,談談自己對過年的認識和感受。
2、課外搜集有關人過年習俗的資料,同桌交流。
《元日》教案 篇4
【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仍舊對顯性的畫面較感興趣,在老師的引導下,他們在讀詩時能將詩中的畫面與自身生活體驗聯系起來理解,從而感受詩中的歡快氣氛,體會一系列春節傳統習俗背后蘊含著的人們對幸福美好的期盼之情。但對于王安石的執政理想,大部分三年級的學生還無法理解,因此,只稍作了解。
【教學目標】
1、理解“爆竹、屠蘇、桃符”等詞語。
2、引導學生看注釋、找習俗、查資料、融生活想象畫面,描述詩中的節日情景。
3、通過誦讀感悟、吟誦,體會春節的氣氛,感受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情感的追求,感受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
【教學重、難點】
1、重點:通過誦讀感悟、吟誦,體會節日的氣氛。
2、難點:想象畫面,描述詩中的節日情景,感受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
【教學過程】
一、視頻導入
1、看視頻猜節日。
同學們,為了表揚你們端正的坐姿和專注的小眼睛,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了一份特別的禮物,想知道嗎?好,一起來看看吧。(班級學生過新年活動照片,配樂《新年好》)
你們看到了什么?
(預設1:齊回答,過年的時候、春節的時候 預設2:我看到了自己過年時候的照片)
2、揭示課題。
是啊,(過年,也叫)春節,是我們一年中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今天我們就來學一首關于春節的古詩,《元日》(板書題目)
3、解題
師:“元”在字典中的解釋有以下六種(拖長音,給學生思考的時間),(1)開始的,第一。
(2)為首。
(3)主要、根本。
(4)元素。
(5)構成一個整體的。
(6)貨幣單位。
你們覺得是哪一種呢?
4、走進詩人
那你們知道元日的作者是誰嗎?——王安石(引導學生回答),對,他不僅僅是一位詩人,還是北宋非常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49歲的時候,好不容易當上了宰相!宰相在古代可是一個大官呢,我們今天學習的這首元日,就是在他擔任宰相那一年的春節寫下的,正是他春風得意的時候!
二、反復讀,明詩意
1、范讀,知節日。
2、初讀,解詩題。
3、再讀,找習俗。
三、介紹吟誦法
1、吟誦三種符號
2、吟誦錄音
四、融生活,悟詩情,解吟誦
1、我們先來看第一句:爆竹聲中一歲除(老師起手勢,學生讀)
你們聽到了什么?(爆竹聲)
爆竹聲怎么樣?(爆竹噼里啪啦地響,爆竹的聲音好大啊!)是啊,爆竹一點就燃,所以我們的爆竹讀的急而短促,這家剛放完爆竹,那家又開始放了,此起彼伏的爆竹聲音一直在耳邊響個(不停),哇,過年可真熱鬧啊!(貼板書,熱鬧)
請你們把這種熱鬧讀出來。
那“一歲”是什么意思呢?(生齊回答,一年),除呢?(生回答,過去)所以,“一歲除”指的是(一年就過去了)。
那整句話的.意思就是(學生答:在熱鬧的爆竹聲中,一年就過去了)
2、你的理解很到位!我們再來看第二句:(學生讀“春風送暖入屠蘇”)
屠蘇是什么呢?(一種酒)你怎么知道?(課文中有注釋)表揚你們懂得借助注釋!其實,屠蘇酒是由屠蘇草泡的酒,傳說喝這種酒可以避瘟疫、祈福新年,所以一到春節,家家戶戶都準備了滿院子的屠蘇酒,大家都準備喝個夠,喝個痛快,不醉不罷休!所以詩句中的屠蘇,我們是可以無限延長的,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
此時此刻,此情此景,你們想到了詩中的哪一個字?(學生“暖”),是啊,同學的祝福,朋友的祝福,每個人的心里都感到(暖洋洋的、暖暖的)板書:溫暖
3、同學們,除了我們心里暖?暖還從何而來呢?(還有什么也是暖的呢?)(春風送暖,)對了,春風也是暖暖的!那還有誰會感到暖?(詩人王安石)是呀,我們的王安石可是好不容易當上了宰相,因此他在政治上的改革也得到了順利的開展,在這個熱鬧、喜慶的新春佳節,普天同慶,人暖、心暖、天地暖!
請同學們帶著這種感覺,再來讀誦一遍!
4、是的,那現在請你們小組合作,借助注釋和讀誦符號學習后兩句詩。
討論并思考:
你看到了什么畫面?感受到了什么?
(小組學習2min、小組組長代表匯報)
是啊,老師起手勢,“千門萬戶曈曈日”,通過節奏我們看到太陽正在(慢慢升起來),千門萬戶都已經把(舊桃符換成新桃符),感受到(新年新氣象、新年生機勃勃)新年 的 萬象更新(貼板書)
王安石用幾個畫面、幾句詩寥寥數語給我們勾勒出了人們歡度春節的喜慶場面,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他除舊布新的決心,不管成功與否這份心系百姓的情懷讓我們感動!
請同學們齊讀這兩句!
5、接下來,加上伴奏,加入感情,想象畫面,吟誦出王安石對美好未來的期待。
【現在請所有女生起立吟誦;請所有男生起立吟誦。】
評價語:你們誦出了王安石對美好未來的期待。你們的吟誦讓老師也走進了詩中的畫面。
《元日》教案 篇5
一、教學目的:
1、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當堂讀熟,熟讀成誦。
2、利用設問法引導學生學會自學古詩的方法,培養學生動口、動手、動眼,動腦的自主參與學習的習慣。
3、通過學生自主閱讀,回答問題,理解作者寫作本詩的心境,并結合自己的體會,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所表達的情景,情感。
二、選材目的:
王安石的這首《元日》,寫于宋神宗熙寧三年,王安石任宰相之后,著名的“熙寧變法”之前。他借描寫過年的習俗、氣氛抒發他在改革伊始,意氣風發,躊躇滿志,躍躍欲試的心情。詩中將人們過新年的喜慶氣氛融入到了熱鬧的迎春場面中,立意清新,一派除舊換新、歡欣鼓舞的迎春景象。新學期開始,剛剛過完春節不久,利用學生對春節的觀察和感受,比較熟悉過春節的習俗、情景。選擇這首詩作為開學第一篇,有利于學生從貼近他們生活的經歷入手,從自我感受入手,從切身體會入手,比較易于學生進入詩中的情景,更好的賞析古詩。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正確掌握字的讀音,詞的含義。范讀、講讀、自讀、讀到瑯瑯上口,讀到入情入境。引導學生體會古詩的語言美、韻律美、意境美。
2、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對古詩描寫的情景、意境。
四、教學過程:
1、上課前對學生提出一個要求:這一節古詩課,請同學們拿出古詩課本和一支能用的筆,放在課桌上,把其他暫時不用的東西都收起來。看誰做的又快又好。(清除分散學生注意力的物體,有利于課堂秩序)
2、同學們,你們的春節過得好嗎?(引出課題)誰來說一說過春節是你都注意到有那些民俗習慣,請舉手。
3、(生回答)同學們觀察真仔細,看來你們都是有心的孩子,那么,這節課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描寫過春節的情景的古詩,請同學們把古詩課本打開,在目錄里找到《元日》這首詩。翻到這首詩。(78頁)
4、解題。“元日”,農歷正月初一,春節的第一天。這首詩描寫的是北宋時期人們過春節的情景。
5、范讀,并出示較容易出錯的字及注音的字卡,如“爆”、“屠”、“蘇”、“瞳”、“換”、“符”等。讓學生重點拼讀容易出錯的字,并朗讀。朗讀前提示學生注意詩中有那些過春節的風俗?
6、自瀆完畢,老師知道有的同學早就讀過這首詩了,有沒有同學愿意來讀一讀?(提問一個成績較差的學生,目的在檢查學生正確閱讀的情況)請大家和老師一起來仔細聽他讀的效果,發現問題,等他讀完了就把你的小手舉起來,好不好?
7、在學生讀的過程中,如果出現發音不準的字、詞,首先請舉手的學生來糾正,并及時板書字及注音。請出錯的同學拼讀,然后大家一起拼讀。
8、提問“一歲除”是什么意思?提示學生自己看課本上的注釋,聯系古詩,說出答案。目的培養學生利用手頭的甘(課本、字典、資料等)自主閱讀,自學古詩的能力。(提問一個差生,如果能夠認真閱讀注釋,是能夠回答好的。如果這個問題回答好了,可以進一步讓他讀讀“爆竹聲中一歲除”,這句,并讓他說說下一個問題(即問題9)。
9、(如果上一個問題,差生不能回答,或者回答不好,再提問一個中等生,如果中等生回答不夠完整,再提問一個優等生。以下提問基本定格在這樣的思路上,把簡單的問題目首先給差生,目的在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問較難的問題,引導差生由淺入深慢慢地進入自主學習的狀態,較難的問題讓中等生來回答,讓他們在“夠得著”的基礎上,跳一跳,回答好問題,享受“摘到果子”的成就感,進而督促中等生向更難的問題挺進。在此過程中,如果差生或者中等生回答不完美,交給優等生來總結歸納,最難的問題,讓優等生來回答,讓優等生既能人盡其才,又能讓他們面對挑戰,戒驕戒躁,更上一層樓。)在上一個問題的基礎上,進而提出“爆竹聲中一歲除”是什么意思,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回答。“除”字,過去的意思,一年過去了,一切不如意的',陳舊的東西都過去,除舊迎新,一切又有了新的希望,過去一年里不曾實現的夢想,又有了新的機會。這里一個“除”字,在讀的時候,音調要高亢,果斷,要把那種除舊迎新,充滿希望的、一展宏圖的感覺讀出來。
10 、“屠蘇”是什么?請看注釋,回答。屠蘇酒,古代風俗在農歷正月初一,家人要先幼后長飲屠蘇酒來慶賀新春。“春風送暖如屠蘇”是什么意思?讀讀,想想,這里的“入”字,用得非常的妙,一個“入”字把春風擬人化,寫活了!把春風寫成了有生命的,有靈性的東西!細心體會, “入”字讀的時候,要惟妙惟肖,把春風那種悄悄的,暖洋洋的感覺讀出來,聲調要婉轉,親切。
11、“曈曈”是什么意思?“千門萬戶曈曈日”,用你的話來說,應該怎樣說?
12、“桃符”是什么?現在演變成了什么?在黑板上畫出桃符的大約形狀,“桃符”,一種畫神像掛在門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正月初一這一天更換。現在演變成了對聯。引導學生從自己過春節的親身經歷回答問題。
13、“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兩句,把作者當時意氣風發,大展宏圖的心情淋漓盡致的寫了出來。引導學生體會這種情感。然后把這種情感融入的這兩句古詩中,讀出來。“曈曈”的語調要上揚,聲音要鏗鏘有力;“換”字讀的要果斷。
14、通過這樣的解讀以后,學生讀這首詩的意境有了較深的體會,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再次朗讀,放聲讀,眉飛色舞的讀,手舞足蹈的讀。熟讀成誦。大家一起,合上課本,手打拍子,集體背誦。
15、用開火車的方式,檢測背誦的情況。
16、課后,用本節課的學習方式自學王安石的另一首《泊船瓜洲》,預習下一課的內容《江雪》。
五、板書設計:
爆(bào) 屠(tú) 蘇(sū) 曈(tóng) 換(huàn) 符(fú)
六、教學反思:
《元日》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了解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過年的習俗,表達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情感的追求。
2、幼兒喜歡朗讀古詩,并能通過聲音和動作進行表演。
3、理解故事古詩,豐富相關詞匯。
4、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元日”動畫課件、古詩誦讀(MP3)、樂曲兩首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你喜歡過年嗎?我國傳統的過年是哪一天呢?你想知道過年的習俗是怎么來的嗎?
用自己的話簡單地說一說過年的來歷。
今天我們一起欣賞王安石所寫的古詩《元日》,看看古人是怎樣過年的。
二、學習古詩
幼兒欣賞古詩課件。
你知道古人怎樣過春節的嗎?從詩中哪些地方知道呢?
師幼共同討論古詩中這些詞的意思。
你還有什么不懂的或不理解的嗎?告訴大家,讓大家幫幫你。
三、鞏固古詩
請幼兒對古詩情境進行想象
現在請你們閉眼聽古詩朗誦,在頭腦中想象。
你聽到了什么?好像看到了什么?請幼兒說一說
教師帶領幼兒朗讀。
四、表現古詩
教師播放兩首不同的樂曲,請幼兒說一說,可以用那首來配古詩,為什么?
請幼兒對古詩進行動作創編
師:多喜慶,多熱鬧呀。你能把這首古詩的熱鬧和喜慶通過讀表現出來嗎?把熱鬧和喜慶通過動作表現出來。
幼兒通過自己的理解對古詩進行表達。
《元日》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這首詩描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了作者革新思想感情。首句“爆竹聲中一歲除”,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起句緊扣題目,渲染春節熱鬧歡樂的氣氛。次句“春風送暖入屠蘇”,描寫人們迎著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寫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戶。用“曈曈”表現日出時光輝燦爛的景象,象征無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結句“總把新桃換舊符”,既是寫當時的民間習俗,又寓含除舊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種繪有神像、掛在門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舊桃符,換上新桃符。“新桃換舊符”與首句爆竹送舊歲緊密呼應,形象地表現了萬象更新的景象。王安石既是家,又是詩人。他的不少描景繪物詩都寓有強烈的內容。本詩就是通過新年元旦新氣象的描寫,抒寫自己執政變法,除舊布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緒。全詩文筆輕快,色調明朗,眼前景與心中情水乳交融,確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詩。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默寫課文。
3.了解詩句所描繪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日景象,感受詩中表達的全民族歡度佳節、辭舊迎新的美好愿望。
4.查字典,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問題,了解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春節激趣入課題:
1.出示一組春聯和過年的畫面
2.學生們,還記得去年的春節嗎?
3.回憶春節的情景,除夕,大年初一……
4.引出詩題: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板書:“解詩題”。
5.初步了解作者,指導學生吸收有價值的資料。
二、初讀感知,檢查預習。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生字游戲――師:課文上說,過年的時候放鞭炮,這鞭炮,用了什么詞?
預設:爆竹。
師:對啊,大家寫上這個詞,想象它怎么就是鞭炮呢?
預設:在竹子里安裝火藥,,出花,出響。
師:沒錯!那,這“爆”字該怎么寫呢?
火藥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聲旁,兩個熟字合起來,很好記。
師:同座互相用剛才這樣的方法學習其他的生字新詞。
爆 屠 童 換 符
3.學生讀生字。
三、再讀課文,理解詩意。
1.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第一句,抓住關鍵字詞理解詩意:
“歲”就是“年”,“除”就是“過去”,這一句的意思就是“爆竹聲中一年過去了”。
2.學生用這種方法理解下面的語句。
3.交流討論,相機出示課件。
指導“屠蘇”,出示從不同渠道了解到的“屠蘇”的含義:屠蘇:古代一種酒名。師問:如果把這里的“屠蘇”理解為屠蘇酒,這句話能說得通嗎?誰來試著說說看。(春風把溫暖送進了屠蘇酒中。)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你們明白嗎?有疑問嗎?師告知:劉老師第一次讀到這首詩的時候也和你們一樣產生了疑問,想知道我是怎么解決的嗎?(查《辭海》,上網查“屠蘇酒”的資料)師出示:屠蘇:①草名(闊葉草)②屠蘇酒③茅屋(查于《辭海》)屠蘇酒:古時候,每年除夕時,家家戶戶用屠蘇草泡成的酒。飲屠蘇酒是我國過年的一種風俗。飲屠蘇酒,意思是“屠絕鬼氣,蘇醒人魂”。據說于大年初一早上,全家老小朝東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將春節喝的酒統稱屠蘇酒。(查于網絡)(這段教學有兩個目的:一是向學生明示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可以查工具書,且查到的義項要根據具體的句子來選擇;二是向學生暗示,從《新華字典》到《現代漢語詞典》,再到《辭海》、網絡,功能越來越強大。
“曈曈日”:出示圖片引導理解。
“桃符”:講故事,理解詞義。
4.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板書:“讀詩文,解詩意”。
四、細讀課文,體悟詩情
1.學生再讀課文,抓住關鍵的詞語,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生體會“熱鬧,快樂”之情。追問“從哪里體會回到的”。
3.重點指導“千門萬戶”,激發學生想象,從內心中體會快樂之情。
4.播放課件,古代過年的鏡頭,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快樂。
5.通過朗讀表現這種快樂,教師范讀,指導學生讀詩文。
五、回顧學法,總結全文
1.帶領學生回顧學習古詩的方法。
2.總結全詩表達的思想感情。
3.拓展延伸:王安石不僅是詩人,更是家,課下查閱資料,研究一下王安石寫作本詩深層意思。
板書:
元日
(宋)王安石
解詩題 放爆竹
讀詩文 喝屠蘇
明詩意 迎紅日
悟詩情 換新符
《元日》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默寫課文。
3.了解詩句所描繪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日景象,感受詩中表達的全民族歡度佳節、辭舊迎新的美好愿望。
4.,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問題,了解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春節激趣入課題:
1.出示一組春聯和過年的畫面
2.學生們,還記得去年的春節嗎?
3.回憶春節的情景,除夕,大年初一……
4.引出詩題: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板書:“解詩題”。
5.初步了解作者,指導學生吸收有價值的資料。
二、初讀感知,檢查預習。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生字游戲――師:課文上說,過年的時候放鞭炮,這鞭炮,用了什么詞?
預設:爆竹。
師:對啊,大家寫上這個詞,想象它怎么就是鞭炮呢?
預設:在竹子里安裝火藥,爆炸,出花,出響。
師:沒錯!那,這“爆”字該怎么寫呢?
火藥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聲旁,兩個熟字合起來,很好記。
師:同座互相用剛才這樣的方法學習其他的生字新詞。
爆 屠 童 換 符
3.學生讀生字。
三、再讀課文,理解詩意。
1.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第一句,抓住關鍵字詞理解詩意:
“歲”就是“年”,“除”就是“過去”,這一句的意思就是“爆竹聲中一年過去了”。
2.學生用這種方法理解下面的語句。
3.交流討論,相機出示課件。
指導“屠蘇”,出示從不同渠道了解到的“屠蘇”的含義:屠蘇:古代一種酒名。師問:如果把這里的“屠蘇”理解為屠蘇酒,這句話能說得通嗎?誰來試著說說看。(春風把溫暖送進了屠蘇酒中。)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你們明白嗎?有疑問嗎?師告知:劉老師第一次讀到這首詩的時候也和你們一樣產生了疑問,想知道我是怎么解決的'嗎?(查《辭海》,上網查“屠蘇酒”的資料)師出示:屠蘇:①草名(闊葉草)②屠蘇酒③茅屋(查于《辭海》)屠蘇酒:古時候,每年除夕時,家家戶戶用屠蘇草泡成的酒。飲屠蘇酒是我國過年的一種風俗。飲屠蘇酒,意思是“屠絕鬼氣,蘇醒人魂”。據說于大年初一早上,全家老小朝東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將春節喝的酒統稱屠蘇酒。(查于網絡)(這段教學有兩個目的:一是向學生明示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可以查工具書,且查到的義項要根據具體的句子來選擇;二是向學生暗示,從《新華字典》到《現代漢語詞典》,再到《辭海》、網絡,功能越來越強大。
“曈曈日”:出示圖片引導理解。
“桃符”:講故事,理解詞義。
4.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板書:“讀詩文,解詩意”。
四、細讀課文,體悟詩情
1.學生再讀課文,抓住關鍵的詞語,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生體會“熱鬧,快樂”之情。追問“從哪里體會回到的”。
3.重點指導“千門萬戶”,激發學生想象,從內心中體會快樂之情。
4.播放課件,古代過年的鏡頭,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快樂。
5.通過朗讀表現這種快樂,教師范讀,指導學生讀詩文。
五、回顧學法,總結全文
1.帶領學生回顧學習古詩的方法。
2.總結全詩表達的思想感情。
3.拓展延伸:王安石不僅是詩人,更是政治家,課下查閱資料,研究一下王安石寫作本詩深層意思。
板書:
元日
(宋)王安石
解詩題 放爆竹
讀詩文 喝屠蘇
明詩意 迎紅日
悟詩情 換新符
《元日》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導讀〈〈元日〉〉讓學生體會詩人在這首詩中所寄托的自己執政變法,除舊布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感。
2.了解詩句的主要意思。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背誦全詩。
教學重點
1.朗讀詩句,背誦詩句,了解詩句的大意。
2.體會詩中的意境和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質疑激進,導入釋題
今天我們來學習古詩〈〈元日〉〉(板書課題),腦子里會產生哪些想法呢?可能有的同學會問:“元日”是什么意思?“元日”就是“元旦”嗎?有誰知道?(匯報指點)
大家預習過課文,大體上知道了課文是描寫新春佳節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的,“元日”并非現在一般所說的“元旦”,而是農歷正月初一,就是春節或過年。現在“元旦”“新年”一般指農歷的一年之首,就是農歷1月1日,而“元日”是農歷歲首正月初一,即一般所說的春節。
同學們已經理解了課題,那就請同學們來讀一讀這首詩吧!
二.自主學習,初讀感知
1.出示幻燈片,播放、范讀、自由讀、指名讀、同桌互讀。
2.提問:現在我們已經能正確流利的把詩讀出來了,接下來該懂詩句的意思了。那么要弄懂詩句的意思,方法有哪些呢?
(查資料,字典解釋每一個字詞、再解釋句子,問老師)
3.小組自學詩句的意思,匯整,說出詩句的意思。
三.合作探究,精讀感悟
1.品讀(想一想、議一議、說一說)
(1)詩人選擇了哪些富有節日特點的事物來描寫春節熱鬧景象?
(板書:放爆竹、喝屠蘇、換桃符)
(2)全詩描繪了怎樣一幅圖景?
(描繪了春節期間家家戶戶鞭炮齊鳴、張燈節彩、歡度佳節的情景,呈現出一派歡樂、祥和的節日氣氛)
(3)作者是在什么樣的背景下寫這首詩的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請看資料(幻燈片)
王安石(1021—1086)北京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他任宰相時不顧大官僚地主的反對,推行新法,在他的心目中,新法猶如春風般吹向千家萬戶,為的是老百姓能減少稅收,增加收入,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天下太平。
〈〈元日〉〉正是他推行新政是所作,詩中他借新年的新氣象比喻自己的雄心壯志。
生:說出表達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寄托了自己執政變法、除舊布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感。
師:結句“總把新桃換舊符”,既是寫當時的民間風俗又蘊涵除舊布新的意思。
2.品讀感悟(配樂、出示幻燈片)
帶著你的感受來美美的品讀詩句
3.齊背古詩
四.拓展延伸,總結詩句
1.同學們:詩人寫“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現在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過春節時有哪些富有特色的風俗或活動來匯報,我們現在來做小詩人,請借用王安石的前句“千門萬戶瞳瞳日”根據我們慶新年的活動來補寫出后句呢?——————
2.誰可以用別的方式來描繪或表達新年的歡樂場面或天下太平的盛世呢?
(1)說一說 (2)歌聲
3.結課
一曲優美動聽的歌聲,唱出了對祖國的祝愿,王安石當時的理想在今天實現了,但當時由于受保守派的攻擊,他被迫辭職,新法隨即被廢,不久他就懷著悲憤的心情死去。同學們可以去收集他晚年的詩來和〈〈元日〉〉進行對比體會。
板書設計
元 日
放爆竹
寄托抱負
喝屠蘇
樂觀自信
換桃符
《元日》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認識生字23個。
3、完成“語文天地”中“學習顯身手”。
4、理解詩句內容,感受詩句中渲染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日氣氛。
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全詩。
2、理解語句的意思。
教學準備:
小黑板,生字、詞卡片。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學生們,十二月份結束了,我們將迎來新的一年。新歲月的第一天是什么節日?
2、板書課題。
3、從課題里。你聯想到什么?
二、學習新課
1、初讀課文
⑴指導看書上的`插圖,問:這篇課文圖上有什么?
⑵出示小黑板上的詩句,指定學生讀。
⑶全班齊讀。
⑷出示生字5個,(開火車讀)
爆 屠 蘇 換 符
⑸出示生詞,同桌讀。
爆竹 屠殺 蘇醒 交換 符號
2、熟讀課文,理解詩句。
⑴學生自由讀詩句。
⑵小組討論:“說說你知道哪句詩的意思?
⑶指定學生說詩意。
⑷全班齊讀全詩。
⑸分組接背詩句。
⑹指定學生背誦。
⑺小組比賽,哪組背得好。
⑻同桌互相背。
三、作業布置: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戶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元日》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認識生字23個。
3、完成“語文天地”中“學習顯身手”。
4、理解詩句內容,感受詩句中渲染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日氣氛。
教學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全詩。
2、理解語句的意思。
教學準備:
小黑板,生字、詞卡片。
課型:
古詩。
教學方法:
討論、小組合作式。
教學步驟:
一、導入活動:
1、學生們,十二月份結束了,我們將迎來新的一年。新歲月的第一天是什么節日?
2、板書課題。
3、從課題里。你聯想到什么?
二、學習新課
1、初讀課文
⑴、指導看書上的插圖,問:這篇課文圖上有什么?
⑵、出示小黑板上的詩句,指定學生讀。
⑶、全班齊讀。
⑷、出示生字5個,(開火車讀)
爆 屠 曈 換 符
⑸、出示生詞,同桌讀。
爆竹 屠殺 蘇醒 交換 符號
2、熟讀課文,理解詩句。
⑴、學生自由讀詩句。
⑵、小組討論:“說說你知道哪句詩的意思?
⑶、指定學生說詩意。
⑷、全班齊讀全詩。
⑸、分組接背詩句。
⑹、指定學生背誦。
⑺、小組比賽,哪組背得好。
⑻、同桌互相背。
三、作業布置: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四、板書設計:
12、過年
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戶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元日》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正確朗誦背誦古詩,了解古代人民過年的節日習俗和熱愛生活、向往美好的情感。
2.能用自身的話解釋古詩。
3.能用簡單概括的語言描述現在的過年方式。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課
同學們,時間過得真快!很快就要過年了,新的一年馬上來到了。在這段時間人們都在干什么?說一說你是怎樣過新年的?(學生發言)
同學們非常喜歡過年,了解了很多過年的習俗。今天老師要帶領大家一起學習一首宋代詩人王安石的描寫有關春節的古典詩歌。板書課題:《元旦》。(齊讀課題)讓學生質疑問難。了解“元旦”的含義。(我國古代以正月七年級為元旦,為一年的第一天。)
過渡:你能想像王安石在詩中都會寫些什么嗎?自身讀讀古詩看看。
(二)新授
1.請同學們利用你手中的字典,自讀古詩體會含義,找出自身不懂的問題。
2.小組討論不理解的詞句。
3.班交流解決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
估計學生會對下列詞語不理解:屠蘇、曈曈日 千門萬戶、新桃、舊符。
4.一讀古詩,你能自身說出這首詩的意思嗎?人們都在這一天做什么?
5.從古詩當中你能感受出怎樣一種氣氛?你是從哪句話或者哪一個詞語中感受到的?讓我們帶著這些心情齊讀古詩。然后指名有感情地朗讀。和同位一起背誦。
6.在這首古詩當中你感覺哪些字對你來說記住有些困難?找出來我們一起解決。(學生互相協助,交流記字,寫字心得)
教師總結講解:
“爆”是一個形聲字,左邊表示它的意思,右邊表示它的讀音,在寫起來的時候需要注意右下局部共有5筆完成(教師示范)。
“屠”讓學生根據字典的解釋記住生字。
“蘇”讓班里姓蘇的小朋友講解給大家聽。
“換”是一個我們平時常見的字,如交換、換位等,右邊不能寫成“央”。
“符”很簡單,注意寫的時候上小下大。
根據老師講的`學生自由練習,可以選擇自身認為不太好寫的字多練(教師巡視指導)
7.同學們這首古詩要求大家會默寫,讓我們趁熱打鐵,在你們的練字本上默寫一遍試試。
8.我們現在過新年的方式和以往有什么一起點和不同點?你更喜歡哪一種方式,談談你的理由?(學生小組討論,交流意見)
(三)教學延伸
除了《元旦》,王安石還寫了很多優秀的古詩。老師非常喜歡他寫的另外兩首詩《梅花》和《泊船瓜洲》,實物投影儀出示。
梅花 泊船瓜洲
墻角數枝梅, 京口瓜洲一水間,
凌寒獨自開。 鐘山只隔數重山。
遙知不是雪, 春風又綠江南岸。
為有暗香來。 明月何時照我還。
學生自學后選擇自身喜歡的一首詩來背誦。你還知道哪一些?(鼓勵學生課余多找找王安石的詩積累。)
(四)作業設計
不論是古時,還是現在人們都喜歡過年,請大家繼續搜集有關過節的各種習俗的來歷資料,下節課帶來一起交流。
《元日》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了解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過年的習俗,表達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情感的追求。
2、幼兒喜歡朗讀古詩,并能通過聲音和動作進行表演。
3、理解故事古詩,豐富相關詞匯。
4、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元日”動畫課件、古詩誦讀(MP3)、樂曲兩首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你喜歡過年嗎?我國傳統的過年是哪一天呢?你想知道過年的習俗是怎么來的嗎?
用自己的話簡單地說一說過年的來歷。
今天我們一起欣賞王安石所寫的古詩《元日》,看看古人是怎樣過年的。
二、學習古詩
幼兒欣賞古詩課件。
你知道古人怎樣過春節的嗎?從詩中哪些地方知道呢?
師幼共同討論古詩中這些詞的意思。
你還有什么不懂的或不理解的嗎?告訴大家,讓大家幫幫你。
三、鞏固古詩
請幼兒對古詩情境進行想象
現在請你們閉眼聽古詩朗誦,在頭腦中想象。
你聽到了什么?好像看到了什么?請幼兒說一說
教師帶領幼兒朗讀。
四、表現古詩
教師播放兩首不同的樂曲,請幼兒說一說,可以用那首來配古詩,為什么?
請幼兒對古詩進行動作創編
師:多喜慶,多熱鬧呀。你能把這首古詩的熱鬧和喜慶通過讀表現出來嗎?把熱鬧和喜慶通過動作表現出來。
幼兒通過自己的理解對古詩進行表達
教學反思:
在《元日》這個語言活動中,目的`能跟隨配樂古詩《元日》的朗誦,感知古詩的內容及意境。我把教學內容運用投影儀展示圖片,生動形象的情境,使小朋友很快理解了古詩較難理解的內容。幼兒的積極性被完全調動了起來,就連平時寡言少語的顧晨怡小朋友也都積極舉手發言爭先恐后的回答,幼兒的注意力完全投入到活動之中。可以看出多媒體技術聲情并茂,具有喜聞樂見的特點。多媒體技術用于語言活動中,一方面培養幼兒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使群體的語言向積極方向發展,從而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元日》教案 篇14
一、導入解題
出示幻燈,同學們,這里有幾首詩,我們來讀一讀,看看都跟什么節日有關?
小結: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節日都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那么,那么你們還知道中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呢?
今天,老師要和同學們一起學一首描寫春節的古詩。題目叫“元日”[出示,齊讀]。
元在字典中的解釋有:開始的,第一。(2)為首。(3)主要、根本。(4)元素。(5)構成一個整體的。(6)貨幣單位。你認為在這里是哪種解釋?
誰能說出題目的意思?(大年初一、正月初一、農歷一月一號、春節)
師補充:古人認為元日是一年的開始,一個季節的開始,一個月的開始,所以又叫這一天為“三元”。
二、自讀課文,初步感知,讀得正確
1.這首詩是宋朝的王安石寫的,他是一名政治家,也是一位文學家。請大家打開書,請根據自讀要求自己讀一讀這首詩。(出示要求)請一位同學讀要求。
2.(出示詞語)指名讀詞語,相互正音,齊讀。
3.指名讀詩,齊讀,提出不懂的地方,集體交流。(出示提出的不懂之處有:屠蘇、曈曈日、新桃、舊符)
三、品讀古詩
1.學習古詩不僅要讀好,還要讀懂。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讓我們各自再來多讀幾遍這首詩,一邊讀一邊借助注釋想一想:這首詩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2.交流: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每一句的主要意思?
第一句:在爆竹聲中,舊的一年過去了,新的一年來到了。
人們都在“噼噼叭叭”放爆竹,給你什么感受?讀出喜慶的氣氛。
第二句:春風把溫暖送進了屠蘇酒中。
過渡:剛才我們知道,這屠蘇酒可不是一般的酒,它可是除夕之夜,人們將最新鮮的屠蘇草浸入酒中,吊在井里,等到大年初一大早,全家人歡聚一堂,先是孩子,最后是老人,每人一杯。
迎著和煦的春風,品著新年的吉祥酒,他們可能會說些什么呢?(出示,生發揮想象說話)
孩子們喝著屠蘇酒,會說——
年輕人喝著屠蘇酒,會說——
老年人喝著屠蘇酒,會說——
點撥:這里的“溫暖”僅僅指身體上感到溫暖嗎?
(1)春風把溫暖送進了每一戶人家,每一個都感到很溫暖,心里充滿了希望。
(2)春風把暖氣吹進了屠蘇酒,人們喝了屠蘇酒感到很溫暖,祈禱新的一年里很健康。
看,春風不僅把溫暖的氣息送入屠蘇酒中,更將這暖暖的春意送進了人們的心田!指導朗讀:誰能讀出這溫暖的感受?
過渡:詩人沐浴著柔和的春風,借著馨香的酒意,喜氣洋洋的走出家門,他看到了什么?
第三句:燦爛的陽光普照千家萬戶,多么美好的景象!你能讀出這種感覺嗎?
評:你讀得真好,千家萬戶都沐浴著溫暖而光亮的太陽光,讓人覺得前途一片光明,充滿了希望。指名讀,齊讀。
第四句:這里的“新桃”和“舊符”用的是“互文”的修辭手法,指的都是“桃符”,也就是新的桃符、舊的桃符。誰能說說最后這句的意思?(每年總是拿新門神換掉舊門神。)
人們的這個舉動有什么含意嗎?(辭舊迎新,表達祝福)
4.在詩人眼里換去的僅僅是舊的桃符嗎?他的筆下僅僅是一副節日風俗圖嗎?此時他已度過了人生的第四十九個元日,每一次都是這樣,為什么偏偏在這一年寫下《元日》呢?有時候我們了解了作者和寫作背景后對詩的理解會更加深入。
出示背景:在王安石擔任宰相之后,積極推行新法,《元日》就寫于這一年的春節。在他的心目中,新的國家政策好像春風浩蕩,陽光普照,一定會給國家帶來了欣欣向榮、人民安居樂業的新氣象,此時此刻,王安石的心情怎樣?
(生:興奮、激動、充滿信心……)
請帶著這份自信、這份樂觀、這份憧憬和激動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三、拓展補充:王安石不僅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經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讓我們來欣賞一下。
出示《梅花》《泊船瓜洲》
《元日》教案 篇15
教導方向:
1、 可能正確、熟練、有情感地朗誦和背誦古詩《元日》。
2、 學會9個生字。明白詩中重點的詞義,明白詩句主要意思。
3、 想象詩歌意境,理解詩情面緒。感悟“詩言志”的表達要領,開頭掌握學習古詩的要領。
4、 學會使用網絡查找資料,依靠信息,自主學習。
教導經過;
一情境引入
(播放歌曲 )一曲開心中國年把我們帶進了過年的氣氛中,方才你都看到了人們在過年時都在做什么啊?(放鞭炮,貼對子等),是啊,掛燈籠,放鞭炮,貼對聯,年真的是令人高興,高興,本日我們就來學習十二板塊:過年,那你知道嗎?g年是從什么時辰開始,什么時辰完畢嗎?老師小的時辰外婆常會年童謠給我聽,你們樂意聽一聽嗎?(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便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果沾,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頭一滿街走,正月十五,正月正,正月十五鬧花燈)過年便是指從小年開始到正月十五完畢,本日我們就來學習古詩元日,看一看昔人是怎樣過年的?板書元日,誰知道元日是指哪一天?
二自由讀古詩邊讀邊圈畫出生字,可以借助課后生字的拼音,也可以問一問同桌。
三卡片出示生字;爆,余,除,屠,新,換,舊,付,符。開火車讀哪一組讀的正確,就仿照鞭炮的聲音:怦啪,有錯字就仿照啞炮的聲音:嗤。然后大眾幫她把錯字訂正過來。
四 指讀古詩
五老師這里尚有一些詞語,有的可不是書里的,你能會讀嗎?不會也沒相關,老師可以幫助你,出示詞語:(課件出示)
迎春 新年 歡樂 爆仗
紅燈 秧歌 守歲 除舊迎新
屠蘇 換桃符 瞳瞳日 眉開眼笑
年年多余
自由練讀 ,指讀,齊讀
我發明了大眾讀的很高興,不外有一個詞老師發明它如同是多余的,別的詞都是整整齊齊陳設的,只有它如同是多余的,剩余的,是哪一個詞啊 ?你過年都有什么會剩余?這個字加上什么偏旁就組成了新字,真聰明,除可以組成什么詞語,讀一讀帶有這個字的詩句,說一說第一句是什么意思,用這樣的要領學習古詩二三句,有不懂的詞提議來,一起管理。注釋屠蘇,曈 曈日。在報告最后一句是學習;新,舊,換,符,付
l六再來讀這首詩說一說你似乎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象到了什么
七情感朗誦,跟手勢讀
八男女生角逐讀
九古詩新唱
十一提起過年,真有說不完的話題,你還知道哪些 年的針言,對聯可能故事嗎
十二總結;本年是牛年,來歲是虎年 ,讓我們一同期盼虎年的到來:
板書:: 元日
(宋)王安石
解詩題 放爆仗
讀詩文 喝屠蘇
明詩意 迎紅日
悟詩情 換新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