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版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花和果實》教學設計(通用2篇)
青島版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花和果實》教學設計 篇1
課標解讀:
新課程標準給我們制定的學段目標:
1、在科學探究方面要求能用各種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語言或圖畫描述所觀察事物的形態特征;能用簡單的工具如放大鏡、尺子等對植物身體進行定性或定量的觀察,并能用圖文表達。
2、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要求學生懂得珍愛生命,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在探究中意識到科學要尊重證據;愿意與他人合作與交流;能參與中長期科學探究。
教材分析:
《花和果實》是青島版四年級科學上冊第一單元第五課。本課通過開展系列探究活動,觀察各種各樣的花,研究花的結構并根據花的結構給花分類。由花聯系到果實,通過對花和果實進行解剖,對比尋找花和果實之間的聯系,逐步認識果實是怎樣形成的,果實有哪些共同特征,以豐富學生有關“花和果實”的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熱愛生命世界的情感和探究的樂趣。
學情分析:
《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的,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科學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
小學生好奇心強,比較喜歡表達自己的思想,對周圍世界充滿了好奇,有很強的求知欲和自我表現愿望。對于生活中常見的植物學生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為了調查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課前我對學生進行了調查問卷,發現很多同學對于花和果實的認識不完整,也不夠深刻甚至是一知半解。針對學生的情況,在設計本課時,我課前讓學生對學校花園和周圍環境里各種各樣的花進行觀察,并采集不同植物花進行課堂研究,使學生經歷一個觀察、研究、認識的過程。導入時通過讓學生邊觀察、邊品嘗時令水果,記錄看到的水果的各部分的名稱來對比尋找果實的共同點,拉近學生與教材間的距離,把科學課變得生動、有趣,使學生們喜歡上科學課。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認識花的各部分以及果實的共同特征。
2.了解雄蕊和雌蕊的構造以及它們在形成果實和種子的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過程與方法:
1.能用簡單的工具按照一定的順序對植物的花進行細致的觀察,并能用圖和文字表達花的構造;能根據植物花的特點給花分類。
2.能通過觀察,繪圖,比較等方法,了解雄蕊,雌蕊的構造,以及這種構造在植物繁殖過程中的作用。
3.通過推測,觀看視頻資料了解植物受精、結果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探究花的奧秘的欲望,樂于嘗試應用學到的科學知識。
2.培養親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意識,發展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
教學重點:觀察花的雄蕊和雌蕊。
教學難點:推測,了解花受精、結果的過程。
教學準備:
1.每組:4個放大鏡、2把鑷子、棉簽、白紙,記錄單;
2.教師:課件,水果。
3.學生準備:課前查關于植物的花、果實的資料并對周圍的花進行觀察、采集
教學過程:
一、由瓜果宴導入,尋找果實共同點
看,老師帶來了很多水果(西瓜、櫻桃、草莓、桃子等時令水果),你知道它們都是植物身體的哪一部分嗎?(板書:果實)邊品嘗邊仔細觀察,認真分析手中的果實有哪幾部分,填好記錄卡(可以用文字記錄也可以用圖畫表達)。
果實組成部分記錄卡
果實名稱
組成部分
小組對比尋找果實的共同點,通過班上交流得出:植物的果實都有果皮和種子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的優點在于既縮減了課堂教學環節,將時間更多地用于學生的探究活動中,又用學生常見的時令水果拉近了學生與“科學課“的距離,使學生明白科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科學。
二、探究活動
活動一:研究植物的花
(一)提出問題
你知道剛才這些美味的果實在幾個月前是什么樣子嗎?我們來看看。(課件出示:以上水果花期的圖片)(板書:花)看到這些,你有什么問題嗎?
問題1:花是怎么變成果實的?
問題2:花的構造中哪些部分發育成果實?
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花和果實的關系。(板書課題:花和果實)
設計意圖:通過花和果實圖片的前后對比,在學生的頭腦中引起巨大的反差,小小的花在幾個月的時間里如何發育成碩大的果實的?他們迫切想知道“花是怎么變成果實的?” “ 花的構造中哪些部分發育成果實?”“投石問路”為后面的研究活動確立了方向。
(二)探究活動:解剖花朵,認識花朵構造
“提出問題”是我們科學探索的起點。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對課前準備的這些花朵進行解剖,并對花朵的各部分進行分類。(課件出示“溫馨提示”)
溫馨提示:
1.用鑷子鑷住被剝部分的基部,由外向內逐層剝下花的各部分。
2.將他們分類并按照被剝離的順序依次擺放在白紙上,并參考“桃花結構圖”認識各部分的名稱。
3.小組內分工合作,分別對不同種類的花進行解剖,并進行對比研究,填寫觀察記錄。
“花的構造”觀察記錄
花名
組成部分及數量
班上交流觀察記錄,得出:大部分花具有萼片、花瓣、雄蕊、雌蕊,這些花被稱為完全花,但有的花缺少其中的一部分,比如:百合花缺少萼片,南瓜花、絲瓜花一朵花只具有雌蕊或雄蕊,這樣的花被稱為不完全花。其中只有雌蕊的是雌花,只有雄蕊的是雄花,它們又被稱作單性花。
你知道花的構造中哪些部位與形成果實和種子直接相關?
學生猜想:雄蕊和雌蕊在形成果實和種子的過程中可能發揮關鍵作用。(板書:雄蕊、雌蕊)
設計意圖:通過使用工具對花朵進行解剖、觀察、認識花的構造,并根據花的構造對花進行分類。通過分析花的構造,猜測“花的構造中哪些部位與形成果實和種子直接相關?”以此引出下一個研究活動。
活動二:研究雄蕊和雌蕊
(一)研究多種花的雄蕊和雌蕊,尋找共同點并做記錄
如果花蕊真的在形成果實和種子的過程中,有重要的作用,那么它們肯定有特殊的形態結構。到底特殊在什么地方呢?我們進一步來仔細觀察雄蕊和雌蕊。
請看屏幕提示:
溫馨提示:
1.將要研究的雄蕊或雌蕊分別集中放置有利于觀察、比較。借助放大鏡進行觀察。
2.取花蕊時用鑷子夾取,夾取時盡量輕一點。必要時可以對雌蕊進行解剖研究。
3.小組合作進行觀察,做好觀察記錄可以采取畫圖或文字描述等表述方法。
(二)班上交流觀察記錄
通過交流,了解雄蕊:
哪個組來匯報一下你們對雄蕊的觀察,帶上記錄單。有不對的或者不完整的請其他小組進行補充。
通過交流引導學生得出:
共同點:雄蕊都有兩部分組成:花絲和花藥。花藥上有花粉。花粉容易抖落,很多,很細小。
師:盡管我們用放大鏡觀察了花粉,可還是看不清楚它的樣子,是不是用顯微鏡會更好一些呢?老師這里也查到了一些顯微鏡下花粉的圖片,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播放課件:看顯微鏡下的花粉)
通過交流,了解雌蕊:
剛才我們通過細致觀察發現了雄蕊的很多共同點,接下來我們交流雌蕊有什么共同點?
請同學上來,一邊匯報一邊畫示意圖。
通過交流,引導學生得出:雌蕊一般分為三部分。底部膨大部分的叫子房,中間部分叫花柱,花柱中間是空的。頂端突出部分叫柱頭,柱頭上有粘液、易裂開,利于接受、傳遞花粉。子房里有胚珠,很小,顆粒狀,像種子。
交流總結雄蕊、雌蕊構造與繁殖功能的關系
雄蕊和雌蕊所具有的這些特點與它所承擔的繁殖功能有關系嗎?
同學匯報,教師小結。
花粉又多又輕。(利于傳播)
柱頭有粘液,易裂開。(易于接受花粉,傳遞花粉)
花柱中間是空的。(支撐,傳遞花粉)
子房膨大,里面有一粒粒的白色“小珠子”。(胚珠受精后,產生種子)
通過交流可以看出雄蕊和雌蕊所具有的這些特點與它們所承擔的繁殖功能有密切的關系。
設計意圖:觀察花的雄蕊和雌蕊是本節課的重點,在觀察方法上,除了運用多種感官觀察,借助工具:放大鏡、鑷子等觀察外,還提示孩子們可以通過實驗幫助我們觀察。可以引導孩子們根據雄蕊和雌蕊可能具有的功能,觀察雄蕊花藥里的花粉是否容易抖落,雌蕊的柱頭是否有粘性,等等。然后再根據觀察到的事實證實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這也是培養孩子們推理能力的一個很好的載體。然后用畫圖的形式將觀察到的花的雌蕊與雄蕊記錄下來,并引導他們認識各部分的名稱(雄蕊:花藥、花絲,雌蕊:子房、花柱、柱頭)簡單了解它們的作用。
活動三:研究花和果實的關系
(一)交流植物傳粉的方法
雄蕊的花粉落到雌蕊的柱頭上,這個過程叫傳粉。(板書:傳粉)
觀察圖片,看看蜜蜂蝴蝶在采集花蜜的過程中,對花產生了哪些幫助?你知道植物還依靠哪些力量傳播花粉?
交流得出:靠風力傳播花粉(課件出示圖片)
雖然花可以通過昆蟲和風傳播花粉,但有時為了提高果實產量,人們也會采取一定的方法。觀察圖片上的上的果農和菜農在做什么?(人工授粉)體會一下人工授粉,用棉簽蘸取花粉抹到柱頭上,觀察發現:柱頭的黏液能夠吸附花粉。
(二)探究花受精、發育成果實的過程
推測一下:花粉落到柱頭上以后會發生什么呢?學生班上交流,同學們的推測有一定的科學道理,但不完全對,老師這里有一個視頻資料相信會對大家產生幫助。(播放“花受精發育成果實”視頻)(板書:受精)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觀察圖片,簡單了解蟲媒花、風媒花,懂得人工授粉可以提高果實產量,讓學生用棉簽給花人工授粉既豐富了學生的體驗又能在這一過程中“對雄蕊和雌蕊在構造上的作用”加深認識。通過觀看“花受精發育成果實”的視頻對花發育成果實的過程有一個生動、直觀的了解,也將本課的教學難點進行了突破。
三、課堂小測:
1.請參考19頁資料卡,對照下圖解釋一下桃花發育成桃子經歷了一個怎樣的過程?
2.請填寫白菜花各部分名稱。
四、作業設計:
有條件的同學課外做一個南瓜雌花授粉和不授粉的對比實驗。實驗方法:選未開花的雌南瓜花兩朵,一朵用紙袋包扎好,不給予授粉的機會。另一朵進行人工授粉,看哪一朵花能結果?
青島版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花和果實》教學設計 篇2
本課在課堂導入時,我力求新穎、有吸引力,我采取讓學生品嘗常見的時令水果拉近了學生與“科學課”的距離,使學生明白科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科學。
本節課我設計了三個探究活動,分別是:研究花的構造、研究雄蕊和雌蕊、研究花和果實的關系。三個探究活動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研究逐步深入。
在研究花的構造及雄蕊、雌蕊時,讓學生通過使用工具對花朵進行解剖、觀察,并將觀察到的結果用圖、文的形式記錄下來。通過探究活動了解花的構造以及根據構造可以對花進行分類。通過探究雄蕊、雌蕊構造,讓學生深入了解這些特殊的構造與它們所承擔的繁殖功能有密切的關系。
通過觀看“花受精發育成果實”的視頻使學生對花發育成果實的過程有一個生動、直觀的了解,也將本課的教學難點進行了突破。
本節課中,以學生探究為主,在探究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通過課堂交流對探究結果進行歸納。體現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提高了學生的研究能力,培養了學生的研究興趣。
另外,本節課課前讓學生對周圍環境進行觀察,并采用大量豐富的圖片制作課件,讓學生在對每一個知識點有更直觀的認識的同時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以培養學生親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意識,發展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