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科學上冊全冊教案(粵教版)2
第五課:熱對物質狀態的影響
標準內容
1. 了解物質有三種常見的狀態:固態、液態和氣態。
2. 溫度的改變可使狀態發生變化。
3. 知道水的冰點與沸點。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實驗,知道有些物質的狀態會隨溫度的變化而改變。
2.通過實驗探究,認識水的三態變化,了解冰點和沸點。
3.初步學會使用酒精燈給水加熱的步驟和方法。
設計意圖
“熱對物質狀態的影響”是“熱”單元的第五課。本課將著重通過學生的活動突出學生動手能力方面的培養,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知道有些物質的狀態會隨溫度的變化而改變;通過實驗探究,認識水的三態變化,了解冰點和沸點;初步學會使用酒精燈給水加熱的步驟和方法。
本課通過觀察、實驗,讓學生了解在生產生活中熱對狀態的影響。通過一系列有趣并符合少年兒童研究的實驗,豐富他們學習科學的情感,從而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從學生生活常見的蠟燭入手,通過設計各種探究活動讓學生知道物質都有三種狀態,都會隨溫度變化而改變。在探究活動中教師必須指導學生認真觀察物質的狀態變化。教師可以以制作各種性狀的蠟燭、糖玻璃等活動形式,讓學生親自動手經歷物體狀態在溫度的作用下的改變過程。學生的探究活動與生活實際運用有機地聯系在一起。采用這樣的教學方式,可讓學生在興趣中參與到一個又一個的活動,以學生的興趣驅動活動的繼續,使探究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開發創新的思維和科學的探究能力。
教學流程
觀察——對比——實驗——交流——歸納。
重點難點
知道并了解物質的狀態會隨溫度的變化而改變。
教學準備
酒精燈、小塊蠟、細鐵絲、金屬盒、蠟燭、夾子、錫條、松香、燒杯、冰塊、溫度計、鐵架臺、砂糖等。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導入 出示任務驅動頁圖片。
在暑假里,學校組織了一次外出活動,波波帶上了最愛吃的巧克力糖,打算請小伙伴們吃。
當他興高采烈地把巧克力糖拿出來請大家吃的時候,卻發現巧克力全都融化了。
問題 是什么讓巧克力融化了?
目的 通過創設的活動情景,引出探究主題——“熱對物質狀態的影響”。
二、活動一:蠟塊的變化
引入 原來,巧克力是在熱的作用下融化的。大家還見過哪些物體像巧克力一樣,狀態隨溫度變化而改變呢?(蠟燭等。)
教師把一小塊蠟燭放進金屬勺里作加熱狀。
問題 大家知道當這小塊蠟燭受熱時,會發生怎樣的改變嗎?
思考 是否會融化呢?
問題 確實如此嗎?想親手動手嘗試一下嗎?
實驗 小組活動:把蠟燭切成小塊并放入金屬盒中,放在燭火上加熱,觀察并記錄蠟塊狀態的變化。(實驗前用幻燈投影出示實驗的注意事項和步驟。)
交流 觀察現象并進行記錄。把觀察記錄跟其他小組分享。
小結 像蠟塊這樣的固體受熱后狀態會發生改變。蠟塊受熱后會融化成液態,最后會變成氣態。
三、拓展:物質的三態
引入 物質都像蠟一樣有三種狀態:固態、液態和氣態。在不同的溫度下,它們會呈現不同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