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科學上冊全冊教案(粵教版)2
2.自做一個“雨量器”,測量最近一次降雨的降雨量,然后與天氣預報比較,回校后交流。(老師會提醒什么時候測)
(四)小結
從剛才大家的表現中,老師發現小朋友們的課外知識可真豐富。雨,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象,是自然界水資源循環的一種形式,它和人類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它使大自然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請同學們課后多了解一下家鄉的雨水情況。
附圖片:
[附拓展知識鏈接]
云的形狀:
由于濕度、氣流和天氣系統的不同配置,云的形狀變化很多,有輻射狀、脊椎狀、乳房狀、波狀、纖維狀、鉤狀、絮狀、層狀、莢狀、堡狀、弧狀、帆狀,等等。
云的型態變化多而復雜,要很清楚地說出每一種云的名稱,是相當不容易的,但是在紛亂中仍可從組織、型態、特征等等來辨別。
(1)以基本型態來看云,可分為層狀、積狀和纖維狀。
(2)以高度來區分,則可分為高云、中云、低云和直展云。
(3)若再按形狀、組成和形成原因,就可歸納分成十種云屬,分別為卷云、卷層云、卷積云、高積云、高層云、層云、層積云、雨層云、積云、積雨云等。
2、以下是典型的十種云:
高云類:
卷云、卷積云、卷層云是纖維狀的高云,離地面約6~13公里的高空,氣溫為零下數十度,所以是由冰晶組成,在陽光照射下,呈現出明亮的絲質光澤。
(2)中云類:
高積云、高層云是由水滴或水滴和冰晶混合而成的中云,離地面約2~7公里的空域,介于高云和低云之間,如云向上升,可變成卷云類;若高度降低時,也可能變成低云類的層積
(3)低云類:
層云、層積云、雨層云是由水滴組成的低云,生成于地面到2公里的低空。這類云存在時,會給人有不爽朗而潮濕的感覺。
(4)直展云類:
積云、積雨云是垂直向高空發展的云類,云頂高度可達到6~8公里,甚至更高。在低空是由水滴組成,伸展到高空時,則是由冰晶組成。造成閃電打雷和孕育龍卷風的的云就是積雨云。
測量降雨量的簡單方法
降水對于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降水過多或過少,都會帶來災害。因此,人們需要知道一次雨或雪降下了多少水,也需要知道一年、一季或一月里當地下了多少雨(雪)。這樣,就需要測定降水量。
在我國民間,通常用下了幾指雨或幾寸雨(即滲透到土壤里幾指深或幾寸深)來說明一場雨的大小。這種辦法對于粗略估計當地旱象緩和程度等是可以用的,但是它得到的資料不夠精確,也不易互相比較。因此用雨水滲透深度來表示降水量,是不夠科學的。
為了使降水量具有較高的精確性和比較性,氣象觀測規范中規定:降水量指從天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態或固態(經融化后)降水,未經蒸發、滲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積聚的深度。降水量以毫米為單位。x-k-b-1. -c-o-m
測定降水量的基本儀器是雨量器。它的外部是一個不漏水的鐵筒,里面有承水器、漏斗和儲水瓶,另外還配有與儲水瓶口徑成比例的量杯。有雨時,雨水過漏斗流入儲水瓶。量雨時,將儲水瓶取出,把水倒入量杯內。從量杯上讀出的刻度數(毫米)就是降水量。冬季降雪時,要把漏斗和儲水瓶取走,直接用承雪口和儲水筒容納降水。測定降水量時,把儲水筒取出帶到室內,待筒內的雪融化后,倒在量杯里,再讀取降水量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