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教科技版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第二單元 變化的天氣
粵教科技版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第二單元 變化的天氣
第六課 讓我們一起關心天氣
【教學內容分析】
“學習科學是為了更好地生活,提高生活質量”。由此可見,科學來源于生活,生活就是孩子們學習的場所,就是孩子們活生生的教科書。如,天氣現象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它對人們的生產、生活有著很大的影響,這是絕大多數學生已有的認識。新課標要求知識的切入點從學生已經的經驗出發,設計一些生活情境,讓學生通過“做科學”(即“科學探究”活動)來學習科學,理解科學。
雖然天氣變化時刻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但是學生對天氣變化的了解仍缺乏主動的關注和接受,很少有意識地去關注天氣、研究天氣、確定接收每天的天氣信息。但是他們對風云的變幻莫測,對閃電雷鳴等現象或多或少存在好奇心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些好奇心就促使學生對天氣問題引起興趣了。本單元的學習活動,就是要求學生能夠主動觀察天氣,形成天氣的意識,成為一個合極(格)的“小小氣象員。如此說來,學生只有保持一種較濃厚的好奇心,才能進而發展對身邊常見事物的探究欲望,培養其觀察與擅于探究的能力。
本節課是由常見的天氣、天氣與生活、天氣與動物三個活動組成。是學生學習天氣單元的起始課。在本單元中,要求學生通過觀察、測量、描述、實驗、記錄等方法開展了對天氣中最基本要素的氣溫、降水、風、云等天氣現象的研究活動,認識天氣的多樣性、天氣與我們的關系、天氣預報等多方面的知識。本課的目的是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探討天氣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影響,從而激發學生研究天氣的興趣,為后面的知識教學做鋪墊。 【教學目的和能力要求】
(一)過程和方法:
1、能夠交流討論關于天氣的信息,用豐富的語言描述天氣。
2、能夠收集各種關于天氣的資料,能夠設計富有個性的符號記錄天氣情況。
3、能夠通過分析數據發現數據中隱藏的規律。
(二)知識與技能:
1、知道天氣和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2、知道天氣可以用一些可測量的量來描述。
3、能夠在自己的生活周圍收集和天氣有關的資料。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喚起關注天氣的意識。意識到天氣對自己生活的影響,從而關注天氣的變化。
2、愿意欣賞美麗的天氣,愿意像氣象工作者那樣觀察研究天氣。激發學習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描述、交流、表達各種天氣現象的特征。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各種天氣資料的圖片,生物預告天氣的諺語和圖片,相關表格。學生角色表演的簡單道具。
學生準備:搜集各種天氣的資料(包括文字的圖片的、音像的)準備參加活動時交流。重點收集天氣對農作物生長的影響方面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與形式
師生互動,探究科學
互動目的
創設情景
集中話題
1、圖文結合,創設情景。
多媒體出示幾張圖片:⑴炎夏之時,地面干裂,農民伯伯在田地里仰望天空,嘆惜著雨量不足,盼望下雨;⑵大雨傾盆而下,廣場門口擠滿了躲雨的人;⑶冰天雪地,有些人在滑雪,有些人在堆雪人,有些人在丟雪球;⑷風和日麗,一群小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到野外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