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教科技版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第二單元 變化的天氣
6、讓我們通過各種資料解決以下兩個問題:
①舉辦大型運動會與哪些天氣因素有關?
②xx年北京奧運會將在8月舉行,請你從運動與天氣的關系考慮這個日子選得好不好?
⑴請小組內交流、討論自己收集的有關運動與天氣的資料,并把研究后的成果記錄下來。
⑵學生匯報:北京8月舉行奧運會氣溫適合、風速低、降水影響不大,所以適宜比賽。
教師提問:你從什么依據知道這個溫度適合比賽?風速低有什么好處?北京8月的降雨天數這么多,為什么還選它進行比賽?
學生回答:根據資料介紹,運動會中的田賽要求20℃;徑賽要求17—20℃;射箭、拳擊、網球、柔道、射擊等項目的適宜氣溫17℃左右……北京8月的平均氣溫為24℃左右,這個溫度挺適宜比賽。
學生回答:因為8月的北京風速低。根據田徑比賽規則:“距離200米和200米以下的徑賽以及跳遠、三級跳遠等項目,凡順風時平均風速超過每秒2米者,所創紀錄不予承認。
學生回答:北京的八月是夏天,夏天的雨一般都是陣雨,雨過就天晴,不會嚴重影響比賽。
學生小結:所以我們認為8月的北京溫度適宜、降水時間短、風速低于奧委會要求,對一些敏感如田徑、自行車賽等項目影響小,綜合來看是最適合運動員發揮水平,最適合比賽的時間選擇。
教師小結:8月的北京溫度適宜、降水時間短、風速低,雖然天氣不是十全十美,但已經是北京12個月中最適合比賽的日子了。通過以上的例子,請你們解決第二個問題:舉辦大型運動會與哪些天氣因素有關?
學生回答:降水、氣溫、風速與舉辦大型運動會關系較大。
在“從運動與天氣的關系考慮,xx年北京奧運會舉辦日期”這個探究活動中,在設計時我考慮了兩種方式:一是事先提示了北京已經選擇了8月份舉辦比賽,再讓學生查找資料,通過資料分析這個日子選得好不好?二是不提示北京已經選好了8月,直接就讓學生獨立地為奧運會選日子。在設計時,我考慮到兩者各有優劣,具體如下:
事先提示8月的設計:
優點:1、不會和拓展活動中為亞運會選日子的活動重復;
2、在學生對運動與天氣關系沒有太多了解的情況下,從這個8月的選擇可以知道專家們選擇日子的方向。能夠順利地在資料中找出天氣與運動關系最大的幾個因素。
缺點:學生思路受到一定的限制,容易將眼光著重放在了8月的北京氣象資料上,而忽略了其它氣象數據和資料,限制了學生的思維。
不提示8月的設計:
優點:可以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更充分的研究資料得出結論,培養學生開放性思維能力。
缺點:1、和拓展活動中為亞運會選日子的活動重復;
2、面對眾多的資料,學生對運動與天氣關系沒有太多了解的情況下找到正確的比賽日子會比較困難。
通過不同班級授課后我發現,其實兩者都可以在教學中使用:如果班級的學生事先進行了大量的資料查找、收集工作,對運動與天氣有了一定了解的情況下,用“不提示8月”的設計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更充分的研究資料后得出結論,有利于培養學生開放性思維能力。而如果班級的學生課前工作進行的不充分時,則選擇“事先提示8月”設計會讓孩子們更容易的進入到學習中來,為接下來的學習做一個良好的鋪墊。
新課標強調探究式學習,倡導讓學生通過探究獲得知識而不是通過驗證理論獲得知識的教學方式,因此有些人認為不應選擇“事先提示8月”的設計方案,但是我個人認為教是為學服務的,教師在設計教學時首先要考慮學生的情況,如果離開了具體學生的知識能力、認識水平,盲目地讓學生進行全開放式自主探究的話,學生的探究就會像老鼠拉龜一樣——無從下手,這時的探究就會令學生覺得高不可攀,從而令教學中最重要的探究部分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通過這堂課的教學令我深刻的體會到教學方式沒有絕對的好與不好,只有相對于學生合適不合適的差別。事先對教材、學生進行深入的分析,根據具體情況設計教案,對于一個面對課程改革,踐行新課標的科學教師來說,這是一個絕對要重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