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教科技版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第二單元 變化的天氣
但是,由于各地具體情況不同,各地氣象預報部門對于當地各類降水的標準也有些自己的規定。例如,在廣東,24小時內下50-70毫米雨的機會較多,當地氣象部門規定24小時降水量在80毫米以上的雨才算作暴雨。在新疆、甘肅、寧夏、內蒙等地,24小時內下50毫米雨的場合極少,則規定24小時降水量在30毫米以上的雨都可算作暴雨。
表.各類雨的降水量標準
種類
24小時降水量
12小時降水量
小雨
小于10.0
小于5.0
中雨
10.0-24.9
5.0-14.9
大雨
25.0-49.9
15.0-29.9
暴雨
50.0-99.9
30.0-69.9
大暴雨
100.0-249.0
70.0-139.9
特大暴雨
250.0以上
140.0以上
在沒有測量雨量的情況下,我們也可以從當時的降雨狀況來判斷降水強度:
小雨:雨滴下降清晰可辨;地面全濕,但無積水或積水形成很慢。
中雨:雨滴下降連續成線,雨滴四濺,可聞雨聲;地面積水形成較快。
大雨:雨滴下降模糊成片,四濺很高,雨聲激烈;地面積水形成很快。
暴雨:雨如傾盆,雨聲猛烈,開窗說話時,聲音受雨聲干擾而聽不清楚;積水形成特快,下水道往往來不及排泄,常有外溢現象。
按降水的性質劃分,降水還可分為:
連續性降水:雨或雪連續不斷的下,而且比較均勻,強度變化不大,一般下的時間長,范圍廣,降水量往往也比較大。
間斷性降水:雨或雪時下時停,或強度有明顯變化,一會兒大一會兒小,但是這個變化還是比較緩慢的,下的時間有時短有時長。
陣性降水:雨或冰雹常呈陣性下降,有時也可看到陣雪。其特點是驟降驟停或強度變化很突然,下降速度快,強度大,但往往時間不長,范圍也不大。如果在陣雨的同時還伴有閃電和雷鳴,這便是雷陣雨。
第九課:小小氣象員
標準內容
1. 知道天氣可以用一些可測量的量來描述(如溫度、風向、風力、降水量、云量等)。
2. 會用溫度計、簡易風向儀、雨量器進行觀測,搜集有關數據,并能分析數據得出某些結論。 教學目標
1.了解天氣預報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會用氣象符號表示各種天氣。
3.體會堅持記錄天氣信息的重要性。
4.能通過上網等方法查閱更多關于氣象知識的資料。
設計意圖
第9課“小小氣象員”是“變化的天氣”這一單元的第四課。通過上幾節課對特殊天氣現象的學習,學生對各種天氣現象有了一定的認識,本課則開始研究天氣預報對我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認識表示各種天氣的氣象符號;學會收集資料,學習更多氣象知識的知識。
本課是在對風和雨的詳細地學習后的一個總結性和應用性的學習。在對一些常見的天氣現象探究后,進一步知道天氣預報的作用和重要性。“小小氣象員”一課通過四個簡單的活動,從讓學生了解天氣預報的重要性開始,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開展對天氣預報的學習。例如交流獲得天氣預報的不同途徑;認識一些簡單的常用的氣象符號。接著,活動3
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分析應該收集那些氣息信息。最后還通過一個簡易的方向標的制作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實驗制作和動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