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語文園地二教學反思(精選3篇)
四上語文園地二教學反思 篇1
上完四年級語文園地一的“口語交際”和“展示臺”兩部分后,對我的觸動非同一般!翱谡Z交際”一部分,讓學生明確了“口語交際”的內容后,讓學生說說到哪兒秋游,學生在組織語言時說的很完整,很通順!拔医ㄗh大家到……因為……”“我想讓大家到……因為……”。不光學生的語言組織的非常到位,而且理由非常充分。在進行作業展示時,由于星期天給學生布置了做樹葉貼畫的作業,學生的作品真是五彩紛呈,有用樹葉粘貼成小兔子的,有用樹葉粘貼成海底世界的,有用樹葉粘貼成各種各樣植物的樣子……我問學生是自己做的,還是和家長共同完成的。有的說是自己做的,有的說是和家長一起完成的。總之,這一堂課學生學得自由,教師教得輕松。
園地二教后反思:
學校生活是多姿多彩、充滿情趣的。在教室里讀書、畫畫、做作業,在操場上奔跑、吶喊、做游戲,在音樂教室唱歌、跳舞、練樂器,在植物園賞花、澆水、追蝴蝶。本組教材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教學時應注意結合學生的課內、課外活動進行教學,并注意利用校內外教育資源,指導學生創造性地開展各項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陶冶美好的情操。
教學時,我指導學生先讀一讀導語,然后再進入識字、課文的學習;教學中舉行了主題班會,談談自己的感受。在教學學生學習部首查字法時,我先在教學本組生字時引導學生按部首給漢字歸類認識部首,然后再實踐學習查字典。
園地三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語文教學義不容辭的職責?谡Z交際也是語言表達能力、做人能力、生存能力的等多種能力的有機結合。這是一個挑戰,也是語文教學的.升華。
今天上的口語交際課是《我們去旅游》,我課前準備了一些資料,本以為上起來會如行云流水,但是學生似乎興趣不高,很多同學懶懶地坐著,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自我感覺是唱獨角戲,帶著疑問下課后我去問學生,似乎也在我的意料之中,很多同學說不敢說,怕說錯了沒面子。所以我感覺培養口語交際能力首先是學生在口語交際課時要敢于說,這使我想起了前段時間的一次口語交際課,我們學的內容是《秋天》。這堂課不能說很成功,學生的語言表達不是很流暢,重復話、羅嗦話也多,即便是同學老師指出答題學生的毛病也似乎不會影響他的情緒,學生們仍舊樂于參與,發言的積極性也高。
這兩節課前后不到多長時間,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差別,仔細分析究其因,第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秋天是孩子們最感興趣也最熟悉的話題,這個美麗的季節剛剛的來到,學生喜歡有話可說。第二,學生感受到了,也看到了秋天,所以對那里的景色比較熟悉記憶深刻,說起來就不費勁。認真反思一下,真的要在多方面下下工夫。
四上語文園地二教學反思 篇2
疑問:
今天,我們學習四年級語文園地二《日積月累》其中“精誠所加,金石為開!币痪湟鹆藢W生的爭議,有的同學說爸爸給她在網上查了“精誠所加”應該是“精誠所至”,到底是哪個對呢?
解答:
平常我們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這個話是有的,但是“精誠所加,金石為開”也是存在的。我們的教材在這句話的后面給出了出處,“《后漢書·廣陵思王荊傳》”。教材選擇“精誠所加,金石為開”,有三方面的原因:
1、四年級下冊第二組“語文園地”的“日積月累”,要求學生積累的是古代經史中出現的格言,如,同在這一單元中的“言必信,行必果”就是《論語》中的話,“精誠所加,金石為開”為《后漢書》中的原話,符合“經史”中的文句這個要求。社會上很多人都在強調小學生應該“讀經”,多接受一些古代文化的影響,我們的教材雖然沒有安排大量的“經史”內容,但是通過“日積月累”引導學生培養相關的意識,了解“經史”中的簡單的內容,以及這種文化對于中華民族的性格塑造、對個體的熏陶感染,還是作了一些簡單的嘗試。
2、“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是后起的一種表達,它的用例是明人凌濛初編著的《初刻拍案驚奇·宣徽院仕女秋千會》中的話,“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貞心不寐,死后重諧”!冻蹩膛陌阁@奇》中的話,明顯是《后漢書》中文句的一種變換說法。所以,將“精誠所加,金石為開”安排進教材,實際上是有意圖的。平常我們都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說明“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使用非常廣泛,孩子們都能從別人口里、書里學會,這樣的話,何不將“精誠所加,金石為開”擺出來,讓他明白“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來源。
3、“加”的意思是“施加”,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把誠心施加到某個對象身上,就是金石也會被裂開”,比喻對人真誠,能產生極大的感動力量。從整個意思來說,與“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意思是一致的。
四上語文園地二教學反思 篇3
一、綠色環保意識在對比中燃起
要是在以前,我肯定會直接播放第二組“環境惡劣”的畫面,讓學生直接感受到環境被破壞現象。這樣做,很難讓學生入情入境、心神合一!墩Z文課程標準》要求我們“靈活運用多種策略”。在課前,我精心剪輯了兩段不同的畫面—“美麗風光”與“環境惡劣”,為學生精心打造交際氛圍。兩次的觀看,讓學生喜與憂的情感強烈的交織在一起。學生的心門似春之柴扉,輕輕洞開,強烈的表達欲望已被激發,濃濃的綠色環保意識已初見端倪。
二、讓交際在綠意盎然中進行
我認為:“綠意盎然的課堂”首先應該是師生平等的課堂。在此環節中,我輕輕坐進小組中,把自己當作一名學生,師生實行平等對話,民主、和諧的氛圍迅速彌漫在教室的每一個角落。學生們怎不會盡情交流盡情表達呢?其次,“綠意盎然的課堂”應該是學生互動合作的課堂?谡Z交際不僅要求訓練學生口頭表達能力,還要注重培養學生與人交流的意識、能力和習慣,我在這里變小課堂為大天地,讓地球媽媽招聘環保小衛士,讓每一位學生成為實踐人,在這種其樂融融的場面中,隨著環保小衛士的環保奇招宣布,“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種子已扎根心底,學生的心中早已像課堂一般綠意盎然。
三、綠色家園在暢想中構建
我認為,學生有了環保意識還不夠,還應該要看我們已經取得的環保成果,為構建綠色家園獻計獻策。我抓住“我市是全國文明衛生城市”這一話題,讓學生在心中構建自己的綠色家園。
習作教學反思
怎樣使學生愛寫作文? 這是一直困擾我的問題。作為一位三年級的老師來說,這確實是一個頭疼的問題。通過這次上課我考慮了如下幾點:
首先,要讓每位學生有內容可寫。教材里的作文內容有限,教師可以聯系生活實踐給學生出題寫。
其次,先說后寫。在弄清楚寫哪方面的內容后,可以讓學生想一想:我寫什么內容?互相交流交流,只說寫什么,不要求具體說,這是互相啟發選材范圍,使每位學生知道自己寫什么,有話可寫。在具體指導學生怎么寫時,可以啟發學生具體說一說,在交流中使每位學生知道怎樣寫。在學生動筆寫時,強調孩子一定要打腹稿。講要寫的內容說給爸爸媽媽聽聽,然后再寫。
再次,要結合閱讀教學以及習作的具體情況,做好“怎么寫”的指導。沒有寫作技巧的指導,學生的習作興趣也不會延續和加強的。當學生學習了某種技巧,會在自己的習作中運用,他一定有成就感,對習作更有興趣。
第四,寫完后讓學生讀一讀,看看話說明白了沒有,語句通不通。這是初步學習修改,但要求一定要低,不要強調非要怎么怎么。讀給同學聽,也是互相交流,互相學習,是及時肯定他們的成功。
第五,在班上貼出來互相交流展示,鼓勵再上一層樓。經常讓學生自己展示自己的習作,體會自己的成功,學習別人怎樣寫。
第七,用好評價,及時肯定,及時鼓勵。在課堂上要時時注意用好評價,批改作文時更要這樣。據我的經驗,批改作文時看到差一些的作文容易煩躁,這時候一定要“制躁”,提醒自己:“我自己寫文章都有不少困難,現在我面對的是才學作文的小學生呀。”
第四課時教學反思
讀讀背背這方面內容,教師一般首先要求學生讀準、讀通、讀熟,然后交流讀書,直到全部會讀,最后采用各種形式達到背熟。整個課堂氣氛熱烈,好像完美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冷靜思考這樣的教學,心中不禁產生疑問:這些語句學生理解嗎?他們在以后的說話、作文中會用嗎?“會背”成了讀讀背背內容訓練的終點,我認為這種浮躁、草率的訓練并沒有收到預期效果。本人認為進行此類訓練,應遵循兩個原則:拓展性積累和創造性地運用。決不能將積累與運用侵害開來。
在教學語文園地二的讀讀背背的時候,
1、課前先請學生認真的讀準音節,上課時,請個別容易出現錯誤的同學讀句子,一個小節一個小節的讀,將出現的易錯的音節出示,作為重點講解,掃除學生讀的障礙,先行樹立了學生讀的信心。
2、在課堂教學的時候,以活潑的動作帶動學生的積極性,師演示,生生演示,在活動中加深記憶。
3、學生自己背誦,同桌背誦,小組之間背誦,教師的個別檢查。以各種形式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
教學建議:
1 、要精心備課,不要怕發時間,要磨課。
2、 抓住課堂的生成資源,課堂會更精彩。
3、 對課程資源,在不改變教學目的的情況下,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如我把調查安排在口語交際后,更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有目的的調查,為下一步的習作奠定基礎。
4、 口語交際課重在訓練學生的口語能力,課堂上,學生的語言表達不夠規范時教師應及時糾正,進行正確的引導。應做到注重每個學生的發展,對于個別口語表達能力差的同學,要多做指導。
5、 拍賣這一環節設計上還有所欠缺,盡管看上去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很活躍,可學生是不是真的覺得水重要才買呢?還是根本就是覺得好玩有趣才那么積極地出高價呢?這值得我好好反思,我覺得似乎后者的可能性大些,那我就沒有把教學目標把握好,這是非常失敗的地方。
6、創設情境的手段還可以多樣化,從而更好的激起學生說的需要和說的愿望。一開始當讓學生交流調查到的身邊環境污染情況,學生好象無話可說,說的同學也只是寥寥數語,是因為我沒有很好去創設一個情境,太單調,沒有激起學生說話的欲望。
7、 要注重求異思維的發展,課堂上,對學生的說話方法和其他同學不同的應及時給予鼓勵,而我只是稍微做了點評價,沒有好好的強調。
8 其實這次口語交際可以結合本專題的綜合性學習安排來進行,在適當的時機,師生共同對前一段時間學生的活動進行簡單的總結評價。比如,學生匯報身邊環境污染的現象時,就可以順理成章地請學生說一下是怎樣知道這些現象的……另外,還可以更多地在“我們能做點什么”中的“我們”身上做些文章,學生想點子,可引導學生想一想平時生活中,具體應當怎么做,而不只是怎么監督別人,以培養環保意識,培養在日常生活中愛護環境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