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守株待兔》教學反思(通用12篇)
三年級語文《守株待兔》教學反思 篇1
《守株待兔》是一則寓言故事。課文經過種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機會拾到一只撞去世在樹樁上的兔子,從此,他就放棄農活,整天守著樹樁等待撞去世的兔子,結果什么也得不到的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向學生介紹了“不勞動是不會有收獲的,不能靠碰運氣過日子”這一道理。
一、談話導入,調動學生的進取性。
1、同學們學過很多寓言故事,你能說出哪些寓言故事的名字?
2、學習生字“守”,教師板書課題,學生書空生字。
3、了解寓言。
經過本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學習故事打下基礎,從而到達“未成曲調先有情”的狀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把書翻到123頁,聽清教師的要求
1、大聲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
2、再讀課文,邊讀邊記邊想:
(1)讀(圈出生字)
(2)記(運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能夠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
(3)想(組詞語)。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資料,對故事有一個整體了解,掃清生字障礙,把故事讀通順,讀準確,為展示做好準備。
三、學習生字
活動一:我會讀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概括課文資料。
填空:古時候一個種田人,白撿了一只_______,從此他_______,整天_______,結果_______。
活動二:我會認
守:注意讀音翹舌sh,識字方法_______,組詞。
竄:重點糾正讀音_______。請生做竄的動作。
用“竄出來”說一句話。
撞:注意讀音翹舌zh,識字方法_______,組詞。
活動三:我明白
樁:形聲字。組詞樹樁。明白樹樁什么樣嗎?
此:些字去掉下半部。運用減一減的識字方法。
鋤:形聲字。組詞鋤頭。你明白有哪些帶“鋤”字的古詩嗎?
本環節將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后,小組合作學習,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本事。在展示環節中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讓學生運用多種識字方法學習生字,如加一加、減一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本事,有效利用導學案,有步驟地引導學生開展自學活動。在活動中注重生生互動,引導其他小組成員適時地幫忙展示小組給“守”擴詞,真正實現了生生對話。講故事環節精心設計,小組成員PK,調動了同學們講故事的進取性。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我在這節課里還有做得不足的地方,如開展自學活動時對學生的要求不夠明確,個性話評價語言不夠到位,也不夠豐富等等。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努力!
三年級語文《守株待兔》教學反思 篇2
《守株待兔》是一則寓言故事。課文通過種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機會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就放棄農活整天守著樹樁等待撞死的兔子的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向學生介紹了“想不勞而獲是不行的”這一比較深奧的道理。
教學《守株待兔》這則寓言故事時,揭題伊始,我首先引導學生解題:“守株”、“待兔”,讓學生讀文,理清文章的脈絡;然后讓學生自讀自悟,說說這則寓言的意思;接著出示設計的表格讓學生自己再次讀文,自己想,自己填;最后全班討論歸納出寓意。這樣就克服了傳統教學繁瑣的分析和空洞的說教。學生掌握了學習寓言的方法。
教學中我還努力地為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系的橋梁,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感受,談談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怎樣避免“守株待兔”的現象發生。這樣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讀懂寓言故事,體會寓意,受到教育。
三年級語文《守株待兔》教學反思 篇3
《守株待兔》是一則寓言故事。課文通過種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機會拾到一只撞死在樹樁上的兔子,從此,他就放棄農活,整天守著樹樁等待撞死的兔子,結果什么也得不到的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向學生介紹了“偶然得到意外好處就產生僥幸心理,不再努力,想不勞而獲,結果什么也得不到。”這一道理。
教學《守株待兔》這則寓言故事時,我以新課程教育理念為指導,主要通過在教本課知識的同時,也教給學生學習這類知識的學習方法。首先通過解題:“守株”、“待兔”,讓學生很快地把握了這則寓言的主要內容,并巧妙地根據題目“守株”和“待兔”,讓學生快速又準確地理清了文章的段落。這種做法不僅化難為易,而且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加以運用,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同時也獲得了新知的方法,得到了積極主動的發展。然后再通過師生互動、對話、引導和啟發,最后歸納出寓意。
教學中我還努力地為學生架設生活與語文聯系的橋梁,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感受,談談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并力求通過讀作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主動、民主的氛圍中學習,體會寓意,受到教育。
三年級語文《守株待兔》教學反思 篇4
《守株待兔》是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最終一組課文的一則寓言故事。課文經過種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機會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就放棄農活整天守著樹樁等待撞死的兔子的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向學生介紹了“想不勞而獲是不行的”這一比較深奧的道理。
本著語文教學大綱“加強綜合,突出重點,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精神,教學《守株待兔》這則寓言故事時,我以新基礎教育理念為指導,主要經過在教課本知識的同時,也教給學生學習這類知識的方法程序結構,也就是把“兩類結構”的'學習和運用作為本課教學的重要任務。
在揭題伊始,我就呈現學習方法,之后經過解題:“守株”、“待兔”,讓學生很快地把握了這則寓言的主要資料,并巧妙地根據題目“守株”和“待兔”,讓學生既快速又準確地理清了文章的段落。這種做法不僅僅化難為易,并且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加以運用。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同時也獲得了新知的方法,得到了積極主動的發展。然后經過設計的表格讓學生自我讀,自我想,自我填,最終歸納出寓意。這樣就克服了傳統教學繁瑣的分析和空洞的說教。
學生經歷了這樣獲得新知識的過程,不但對新知識掌握得牢固,并且掌握了學習這類知識的方法程序結構。教學中我還努力地為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系的橋梁,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感受,談談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并力求經過讀作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讀懂寓言故事,體會寓意,受到教育。
整個課堂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將課堂教學時間還給了學生,讓學生真正獲得健康主動的發展。
三年級語文《守株待兔》教學反思 篇5
《守株待兔》是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最后一組課文的一則寓言故事。
課文透過種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機會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就放下農活整天守著樹樁等待撞死的兔子的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向學生介紹了“想不勞而獲是不行的”這一比較深奧的道理。本著三年級語文教學大綱“加強綜合,突出重點,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精神,教學《守株待兔》這則寓言故事時,我以新基礎教育理念為指導,主要透過在教課本知識的同時,也教給學生學習這類知識的方法程序結構,也就是把“兩類結構”的學習和運用作為本課教學的重要任務。在揭題伊始,我就呈現學習方法,之后透過解題:“守株”、“待兔”,讓學生很快地把握了這則寓言的主要資料,并巧妙地根據題目“守株”和“待兔”,讓學生既快速又準確地理清了文章的段落。這種做法不僅僅化難為易,而且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加以運用。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同時也獲得了新知的方法,得到了用心主動的發展。然后透過設計的表格讓學生自己讀,自己想,自己填,最后歸納出寓意。這樣就克服了傳統教學繁瑣的分析和空洞的說教。
學生經歷了這樣獲得新知識的過程,不但對新知識掌握得牢固,而且掌握了學習這類知識的方法程序結構。教學中我還努力地為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系的橋梁,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感受,談談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并力求透過讀作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讀懂寓言故事,體會寓意,受到教育。整個課堂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將課堂教學時間還給了學生,讓學生真正獲得健康主動的發展。
三年級語文《守株待兔》教學反思 篇6
教學重點: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2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在讀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教學重難點:
通過讀懂詞句,明白語言中的人錯在哪里,懂得對意外的收獲不要存有僥幸心理的道理。
教學媒體:
動畫片、小道具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揠苗助長》,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我們是怎樣學習這則寓言的/
(二)揭題、解題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守株待兔》這則寓言。
1.板課題“守株待兔”。(1)自讀課題,讀準字音。(2)指導讀題。(3)齊讀課題。
2.解題。
(三)觀看動畫片
學生在看的過程中互相議議故事中的種田人怎么樣?
(四)理解寓意
過渡:他傻在哪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畫出說明種田人傻的句子。然后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1.自讀。
2.小組合作學習
3.匯報學習情況。
4.小結。
5.小品表演。農民坐在樹樁旁邊在想什么?你會怎樣勸他?
(五)總結寓意,悟出道理
通過學習、表演,我們理解了這則寓言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板書)
(六)拓展學習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犯“守株待兔”這種錯誤的人和事,你們能舉例子說明嗎?
(七)自由組合朗讀、表演,背誦課文
(八)匯報練習情況
(九)作業:把這兩則寓言故事講給你的家人聽。
板書設計:
守株待兔
白撿(偶然、僥幸)
種田人 又肥又大的野兔
樂滋滋 倉皇、躥、撞
(對意外的收獲不要存有僥幸心理的道理。)
《守株待兔》教學反思
《守株待兔》是一則寓言故事。課文通過種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機會拾到一只撞死在樹樁上的兔子,從此,他就放棄農活,整天守著樹樁等待撞死的兔子,結果什么也得不到的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向學生介紹了“偶然得到意外好處就產生僥幸心理,不再努力,想不勞而獲,結果什么也得不到。”這一道理。
教學《守株待兔》這則寓言故事時,揭題伊始,我首先引導學生解題:“守株”、“待兔”,讓學生讀文,理清文章的脈絡;然后讓學生自讀自悟,說說這則寓言的意思;接著出示動畫片,讓學生自己觀看,自己想;最后全班討論歸納出寓意。這樣就克服了傳統教學繁瑣的分析和空洞的說教。學生掌握了學習寓言的方法。
教學中我還努力地為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系的橋梁,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感受,談談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怎樣避免“守株待兔”的現象發生。這樣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讀懂寓言故事,體會寓意,受到教育。
教材分析:
《守株待兔》講的是古時候一個種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樹樁上的野兔,從此他丟下鋤頭,整天守在樹樁旁邊等著,結果再也沒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通過學習要讓學生懂得不要把一件偶然發生的事情,看成是會不斷發生的事情,對意外的收獲不要存有僥幸心理。
知識與能力目標:認識個10生字。會寫2個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在讀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學文的過程中學習10個會認字,并通過讀感知課文內容,理解寓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懂得對意外的收獲不要存有僥幸心理。
三年級語文《守株待兔》教學反思 篇7
文言文博大精深,凝聚了中華民族最寶貴的人文精髓。《守株待兔》是一則寓言故事的文言文,本寓言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向學生介紹了“不勞動是不會有收獲的,不能靠運氣過日子”這一道理。
對于三年級的孩子們來說學習文言文是有一定難度的。今年我做為國培2坊主備人之一,經過三次備課兩次上課,順利完成了坊主吳老師交給的任務,現在將這一節課的反思總結如下:
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材中不僅有文言文還有幫助學生理解文言文的大意。在備課時,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大意,讓學生根據每一句大意去找對應的文言文句子。學生看到這樣的要求,高興勁兒立馬就來,太簡單了。不一會就高舉小手,紛紛發言。學生找出對應的文言句之后,我又讓學生在找出古今意思差別大的字詞,幫助理解課文。學生們讀了白話文大意后,和文言文進行對比,一讀就懂,不僅降低了學習的難度,而且常常佩服古人有才,這么多的意思竟然短短幾個字就能表達到位,傾訴清楚,激起學習的興趣。
二、朗讀貫穿教學始終。文言文語言精練,具有音韻美和節奏美,讀起來瑯瑯上口,所以古人稱讀為‘吟”“詠”。學生在只有在讀中,才能更好的體會到文言文的韻律之美和意蘊之美。在課堂上要求學生一讀做到不添字不掉字,通順流利即可。二讀,讀出韻律和節奏之美。要想讀出韻律和節奏之美,我進行了范讀,讓學生找出我讀的和他們讀的不一樣的地方,問題一提出,就抓住了學生的心。學生心中一亮:“原來老師不僅讀出了節奏,還讀出了感情。三讀,讀出感情。在分析完課文之后,學生已經知道文言文的大意,再次讓學生進行朗讀,學生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角色,根據自己的理解感受去讀,在品讀中感悟到寓言的內涵和深刻的哲理。
三、理解寓意突破重難點。明白寓意,聯系生活實際談看法是本節課的重難點。學生在充分的朗讀之后,已經知道寓意,但我沒有直接說出來告訴學生。而是通過讓學生自己說,同桌互說,班內展示等形式講故事,聯系生活實際說啟示的方法把寓意說出來。這樣一來,教師不僅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發揮想象充分的說,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把寓言告訴道理牢記于心。
不足之處:時間分配上有點前松后緊,造成后面講故事環節展示學生稍微少了點。
三年級語文《守株待兔》教學反思 篇8
《守株待兔》是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最后一組課文的一則寓言故事。課文通過種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機會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就放棄農活整天守著樹樁等待撞死的兔子的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向學生介紹了“想不勞而獲是不行的”這一比較深奧的道理。本著三年級語文教學大綱“加強綜合,突出重點,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精神, 教學《守株待兔》這則寓言故事時,我以新基礎教育理念為指導,主要通過在教課本知識的同時,也教給學生學習這類知識的方法程序結構,也就是把 “ 兩類結構”的學習和運用作為本課教學的重要任務。在揭題伊始,我就呈現學習方法,接著通過解題:“守株”、“待兔”,讓學生很快地把握了這則寓言的主要內容,并巧妙地根據題目“守株”和“待兔”,讓學生既快速又準確地理清了文章的段落。這種做法不僅化難為易,而且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加以運用。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同時也獲得了新知的方法,得到了積極主動的發展。然后通過設計的表格讓學生自己讀,自己想,自己填,最后歸納出寓意。這樣就克服了傳統教學繁瑣的分析和空洞的說教。學生經歷了這樣獲得新知識的過程,不但對新知識掌握得牢固,而且掌握了學習這類知識的方法程序結構。教學中我還努力地為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系的橋梁,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感受,談談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并力求通過讀作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讀懂寓言故事,體會寓意,受到教育。整個課堂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將課堂教學時間還給了學生,讓學生真正獲得健康主動的發展。
三年級語文《守株待兔》教學反思 篇9
《守株待兔》是一則寓言故事。課文通過種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機會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就放棄農活整天守著樹樁等待撞死的兔子的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向學生介紹了“想不勞而獲是不行的”這一比較深奧的道理。
在教《守株待兔》這則寓言故事時,揭題伊始,我首先引導學生解題:“守株”和“待兔”,讓學生讀文章,理清文章的脈絡;然后讓學生自讀自悟,理解這則寓言的意思;接著出示教學設計的表格讓學生自己再次讀文后自己想,自己填;最后全班討論,一起歸納出寓意。這樣的教學方法就克服了傳統教學繁瑣的分析和空洞的說教,也使學生掌握了學習寓言的方法。
教學中我還努力地為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系的橋梁,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感受,談談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怎樣避免“守株待兔”的現象發生。
這樣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讀懂寓言故事,體會寓意,受到教育。
三年級語文《守株待兔》教學反思 篇10
《守株待兔》是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最終一組課文的一則寓言故事。課文經過種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機會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就放棄農活整天守著樹樁等待撞死的兔子的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向學生介紹了“想不勞而獲是不行的”這一比較深奧的道理。
本著語文教學大綱“加強綜合,突出重點,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精神,教學《守株待兔》這則寓言故事時,我以新基礎教育理念為指導,主要經過在教課本知識的同時,也教給學生學習這類知識的方法程序結構,也就是把“兩類結構”的學習和運用作為本課教學的重要任務。
在揭題伊始,我就呈現學習方法,之后經過解題:“守株”、“待兔”,讓學生很快地把握了這則寓言的主要資料,并巧妙地根據題目“守株”和“待兔”,讓學生既快速又準確地理清了文章的段落。這種做法不僅僅化難為易,并且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加以運用。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同時也獲得了新知的方法,得到了進取主動的發展。然后經過設計的表格讓學生自我讀,自我想,自我填,最終歸納出寓意。這樣就克服了傳統教學繁瑣的分析和空洞的說教。
學生經歷了這樣獲得新知識的過程,不但對新知識掌握得牢固,并且掌握了學習這類知識的方法程序結構。教學中我還努力地為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系的橋梁,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感受,談談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并力求經過讀作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讀懂寓言故事,體會寓意,受到教育。
整個課堂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將課堂教學時間還給了學生,讓學生真正獲得健康主動的發展。
三年級語文《守株待兔》教學反思 篇11
《守株待兔》是義務教育階段人教版部編本三年級下冊第5課,是一篇文言文。講述了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宋國有一個農夫,看見一只兔子撞在樹樁上死掉了,便放下手里的農具整天守著樹樁,希望再撿到撞死的兔子。當然農夫沒有在撿到兔子,而他的田地卻荒蕪了,農夫也被宋國人笑話。這個故事揭示了一個道理:不努力,而抱僥幸心理,指望靠好運氣過日子,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一、彩圖導入,引領新知
教學本課時,我先聯系學生已有的閱讀經驗,以展示學過的寓言故事圖片,讓學生看圖猜成語故事導入,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進入課題。老師板書課題,學生跟寫,同時老師一邊寫課題一邊說說每個字的書寫要求,學生跟寫可以更好的集中注意里。
二、多種方式朗讀,總結朗讀方法
設計穿越環節與古人對話,感受古文與現代文的不同。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并順勢讓學生回憶:這種語言形式叫作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人們寫文章的時候使用的語言。教學中,我主要運用多種方法,充分引導學生練習朗讀,加深對文言文的感受。出示無標點文言文、豎版從右向左排版文言文,游戲環節,學古人搖頭晃腦誦讀古文,古今對話——師說現代文,生說文言文,多種方法練習誦讀古文,得出“巧停頓,誦古文”的方法。
三、重視理解詞語的學習方法的指導
引導學生回憶理解概括文言文的方法——看注釋,借助工具書,聯系上下文,看插圖,然后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緊扣本單元的語文學習要素。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關注古今詞義的不同,如“走”是“跑”的意思,表示“走”的意思用“行”,與現代漢語不同,發現語言上的差異。
四、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和語言訓練
教學中,我努力為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系的橋梁,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感受,談談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并力求通過讀作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真正將課堂教學時間還給學生。引導學生領會寓意時,也是讓學生從讀中來感悟守株待兔背后的真正寓意。將課堂的自主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充分地說。
教學過程中,我在三個地方進行了說話練習,一個是學生講自己聽過的《守株待兔》的故事。一個是穿越古代見到農夫你想對他說什么。一個是說說身邊的類似守株待兔的人。想象說話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弄明白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五、拓展延伸,推薦書目
閱讀書上的閱讀鏈接拓展寓言故事,一篇帶一篇的教學方式,這是我對語文主題學習的初步探究,學生在有限的課堂上能夠多閱讀,多積累。推薦《中國古代寓言選》,學生課后通過閱讀,定將收獲更多。
講完一節課成長一次,感覺自己學習的知識還有很多,回想課堂還有諸多不足,希望通過教學反思,指導以后教學:
1、時間的把控上有點前松后緊,以至于后面的環節進行得比較倉促,給與孩子思考的時間有些少,否則,課堂生成效果會更好;
2、對于“談談身邊類似的守株待兔的人”這個問題的回答,其實第一個孩子的回答有些偏離,教師應該進行指導,還好后面的孩子在舉例時談得較好。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需要提高。
3、課堂容量和課堂的高度還需要不斷努力。
4、教師的課堂語言還需要不斷錘煉,評價語需要有針對性、多樣性。爭取做到準確、精煉和豐富。
三年級語文《守株待兔》教學反思 篇12
緊張而激烈的大比武終于結束了,我的心里松了一口氣。整個比賽中上課這一關對教師的要求最高,半天的備課時間,自己獨立完成。
我上的是低年級第二冊第四單元《守株待兔》這一課,是根據同名寓言故事創編的,讓學生唱一唱,演一演。通過這個活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表現力、創造力,幫助學生加深對歌曲的理解和體驗。現在就自己的備課、上課的情況進行總結:
我備課時教學設想是讓學生首先學會這首歌曲,然后進行歌表演。表演時爭取人人參與到歌曲表演中,從而培養學生的表現力及創造力。
然而對學生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不了解,這給上課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當我上課時發現學生已經會唱這首歌了,我的心理就更緊張了,心想:如果再上一遍學生肯定是沒有興趣的,那重點只能讓學生進行歌表演了。于是我讓學生把歌曲唱了一遍,把學生在歌曲中存在的休止符問題解決了,把歌曲復習演唱后就讓學生分組表演。當第一組學生表演歌曲時,其他組的小朋友就參與這組小朋友的表演活動,幫助他們思考需要哪些角色,然后幫他們演唱并且參與點評,盡量讓每個學生都參與近來了。
這次大比武給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通過這次比賽我發現了自己存在很多的不足,這也督促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斷反思,我想只有在平時扎實認真的對待每一節課,在關鍵時刻才能把自己的才能展現出來。